当前位置:首页>
编者按:近年来,心血管疾病(CVD)的预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其中,阿司匹林作为一种常见的抗血小板药物,在CVD的预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关于阿司匹林的使用,许多人存在疑问。今天,我们将邀请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赵冬教授,为大家解读阿司匹林在CVD一级预防中的应用。
赵冬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阿司匹林在CVD一级预防中的地位
阿司匹林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一级预防中具有重要作用。2019 ACC/AHA指南推荐,对于有较高ASCVD风险,但出血风险不高的40~70岁人群,可以考虑小剂量阿司匹林(每天口服75~100 mg)用于ASCVD的一级预防。
阿司匹林预防CVD的优势
1. 抗血小板聚集:阿司匹林可以抑制血小板聚集,从而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
2. 抗炎作用:阿司匹林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可以减轻血管内皮的炎症反应。
3. 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多项研究表明,阿司匹林可以有效降低ASCVD事件的风险。
阿司匹林的使用注意事项
1. 阿司匹林并非万能:阿司匹林适用于ASCVD的一级预防,但对于其他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并不适用。
2. 个体差异:不同人对阿司匹林的反应存在差异,因此在服用前需咨询医生。
3. 出血风险:阿司匹林具有一定的出血风险,对于有出血倾向的人群,如溃疡病、出血性疾病等,需谨慎使用。
总结
阿司匹林在CVD的一级预防中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在服用前,需了解其作用机制、适用人群和注意事项,以确保用药安全。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脑梗死,又称脑梗塞,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如果梗塞面积较大,且发生在脑干部位,患者可能会出现严重的后果,如四肢完全性瘫痪。
瘫痪表现为患者眼球能够稍微活动,但四肢完全不能动。此外,患者还可能出现一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等症状。长期卧床且护理不当,还容易引发坠积性肺炎。这些并发症若不及时处理,可能导致深静脉血栓,甚至危及患者生命。
在疾病的早期,脑梗死还可能引起脑水肿,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出现脑疝。脑疝形成时,会影响患者的呼吸、心跳和血压,严重者甚至导致死亡。
脑梗死的发病原因多种多样,主要包括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炎、血栓形成、脑血流灌注不足、血液高凝状态等。其中,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脑梗死的主要原因。
为预防脑梗死,患者应注意调整生活方式,避免高盐、高糖、高脂饮食,保持清淡饮食。适度运动有助于恢复梗塞后遗症,同时也有利于控制血糖、血压。放松心情,避免过度紧张、焦虑,有助于预防卒中后抑郁。保持愉快的心情,积极控制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原发病,禁烟、禁酒。定期到医院复诊,让医生指导后期用药,不可私自停药。
脑梗死患者应关注神经内科、康复科等科室的治疗。神经内科负责诊断和治疗脑梗死,康复科则负责帮助患者进行功能恢复。患者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医院和科室进行治疗。
脑梗死患者在使用药物治疗时,需遵医嘱,切勿自行调整剂量或停药。常用的药物包括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抗凝药物、降血压药物、降血糖药物等。患者在使用这些药物时,需注意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并及时向医生反馈。
脑梗死患者应定期进行复查,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复查内容包括血压、血糖、血脂、心电图、头颅CT或MRI等。
主动脉硬化,又称主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常见的动脉疾病,主要表现为主动脉壁增厚、硬化及弹性降低。这种疾病通常不会引起明显症状,但若病变严重,可能导致动脉瘤形成,甚至破裂出血,危及生命。
为了预防和治疗主动脉硬化,以下是一些关键措施:
1. 饮食调整:建议患者多吃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如深海鱼类、坚果等,并限制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摄入。同时,增加蔬菜、水果的摄入量,保证膳食纤维的摄入。
2. 药物治疗:针对主动脉硬化的治疗药物包括他汀类药物、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血药物等。他汀类药物可以降低血脂,减缓动脉硬化的进程;抗血小板药物可以预防血栓形成;抗凝血药物则用于防止血栓扩展。
3. 生活方式干预: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规律作息、适当运动等,有助于降低主动脉硬化的风险。
4. 定期体检:对于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高危人群,应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主动脉硬化。
5. 专科治疗:若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总之,主动脉硬化是一种严重的动脉疾病,需要引起重视。通过合理的饮食、药物治疗、生活方式干预等手段,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疗主动脉硬化,降低疾病风险。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主要由于冠状动脉狭窄、供血不足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冠心病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最常见的原因,约占所有冠心病的95%-99%。
冠心病的症状主要包括胸痛、心绞痛、呼吸困难、出汗、头晕等。严重情况下,可能出现心力衰竭甚至猝死。
预防冠心病,首先要了解其病因。除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外,还可能由以下因素引起:
为了预防冠心病,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此外,冠心病患者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总之,了解冠心病的病因和预防措施,有助于降低发病风险,保护心脏健康。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常见的动脉硬化疾病,主要表现为大、中动脉内膜出现含胆固醇、类脂肪等黄色物质,多由脂肪代谢紊乱、神经血管功能失调引起。这种病变会导致血栓形成、供血障碍等问题,严重影响人体健康。
针对动脉粥样硬化,治疗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一般治疗:保持合理饮食,控制总热量,避免超重;坚持适量运动;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戒烟限酒。
2. 控制易患因素:患有糖尿病的患者应及时控制血糖,选择合适的降糖药物;高血压患者应服用降压药物,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应服用降脂药物,降低血脂水平。
3. 降血脂药物:常用的降血脂药物包括消胆胺、安妥明、烟酸、不饱和脂肪酸等。
4. 抗血小板药物: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包括阿斯匹林、潘生丁、抵克立得等。
5. 手术治疗:对于病情较严重的患者,可能需要手术治疗,如血管成形术、搭桥手术等。
6. 日常保养: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劳累;保持适度的运动,增强体质;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相关疾病。
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顾名思义,是指锁骨下动脉血流异常,导致血液倒流至上肢或颅脑。其病因复杂,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 动脉粥样硬化:这是最常见的病因,由于血管壁脂质沉积,导致血管狭窄,血液流动受阻,进而引发盗血。
2. 先天性因素:部分患者可能由于先天发育异常,如锁骨下动脉起始部闭锁、发育不良等,导致血流异常。
3. 外伤:胸部外伤可能导致锁骨下动脉损伤,形成血栓,进而引发盗血。
4. 炎症性疾病:如巨细胞动脉炎等炎症性疾病也可能导致血管狭窄,引发盗血。
5. 其他因素:如肿瘤、感染等也可能导致锁骨下动脉狭窄,引发盗血。
锁骨下动脉盗血的发病机制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
1. 血压差:当锁骨下动脉狭窄时,上肢血压降低,而头部血压相对较高,形成压力差,导致血液倒流。
2. 侧支循环:锁骨下动脉狭窄后,会形成侧支循环,将血液绕过狭窄部位,流入上肢或颅脑。
3. 椎动脉盗血:锁骨下动脉盗血时,血液会逆流至椎动脉,导致椎动脉血流减少,引发脑部缺血。
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 上肢症状:上肢无力、麻木、疼痛、发凉等。
2. 颅脑症状: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视力模糊等。
3. 其他症状:如心悸、气短等。
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
预防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关键是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包括控制血压、血糖、血脂,戒烟限酒,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等。
古埃及的一位医学家,在父亲去世后,勇敢地进行了尸体解剖研究。他发现父亲动脉血管壁上堆积着黄色的斑块,类似日常喝的麦片粥,但质地却像骨头一样坚硬。这一发现让人类对自身疾病有了新的认识,揭示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奥秘。
这些类似麦片粥的斑块主要由脂肪形成,它们的来源就是我们的饮食。过去,中国人普遍认为营养就是大鱼大肉,但事实上,合理的饮食结构才是真正的营养。盐是人体必需的成分,但过量摄入会导致高血压等疾病。高血压患者应控制盐的摄入量,每天不超过6克,最多不超过10克。钾盐则对血压和心肌电活动的稳定性有积极影响,应多摄入新鲜蔬菜和水果。此外,应减少饱和脂肪酸的摄入,如动物油,改用植物油,并多吃瘦肉,少吃或不吃肥肉和内脏。鸡蛋应吃蛋白,少吃或不吃蛋黄,因为蛋黄中胆固醇含量较高。牛奶应选择脱脂、低脂或酸奶,避免全脂奶。豆类蛋白是优质的蛋白质来源,每天摄入25-30克大豆蛋白,可降低冠心病的发生率。
一日三餐的搭配也非常重要。食物搭配失衡,健康的大厦就会倾斜。应多吃五谷杂粮和绿叶根茎蔬菜,如洋葱、胡萝卜、芹菜、辣椒等。运动也是保持健康的重要因素。与长期不运动的人相比,经常锻炼的人患冠心病的几率明显较低。年轻人可以参加一些强度较高的运动,如跑步、打球等,而中老年人则应选择节奏适中、能长期坚持的有氧运动,如广播操、太极拳、交际舞等。运动贵在坚持,而非强度。除了饮食和运动,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饮酒、肥胖和心理因素等都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只有将它们控制好,才能保持心脏健康。
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早期症状不明显,容易被忽视。因此,预防冠心病的关键在于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此外,定期体检也是早期发现冠心病的有效手段。
冠心病患者应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合理的治疗和康复。治疗方式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生活方式干预等。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抗血小板聚集药、降血脂药、抗高血压药等。手术治疗适用于病情较重或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生活方式干预包括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保持良好心态等。
总之,预防冠心病的关键在于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只有从日常生活中做起,才能拥有健康的心脏。
动脉粥样硬化,作为动脉硬化的常见类型,是引发心肌梗塞和脑梗塞等严重疾病的主要原因。它主要影响主动脉、冠状动脉、脑动脉、颈动脉和肾动脉等。那么,患有动脉粥样硬化的人是否可以食用蜂蜜呢?以下将为您详细解答。
首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是可以适量食用蜂蜜的。在饮食方面,应保持清淡,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新鲜蔬菜和水果,以及植物蛋白,如豆类及其制品。在食用油的选择上,应以花生油、豆油、菜籽油等植物油为主。对于合并有高血压或心力衰竭的患者,还应限制食盐摄入。此外,戒烟限酒也是非常重要的。
其次,蛤蟆作为一种具有较高综合利用价值的食材,具有强心抗癌的功效,对于治疗冠心病有一定的辅助作用。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应遵循低盐、低脂肪、低胆固醇的饮食原则,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豆类及其豆制品、五谷杂粮等食物。同时,应避免食用动物肝脏、动物油、蛋黄、肥肉、油炸食品等。
然而,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不宜过多食用柑橘类食物,如柑橘、柚子等,以免加重身体负担。相反,应多摄入高纤维素的食物,如燕麦、糙米、豆类等,以改善大便习惯,增加排便量,促进胆固醇排出。此外,低盐饮食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食盐中的钠会增加血浆渗透压,导致血压升高。
蜂蜜和花粉虽然对动脉粥样硬化没有直接的缓解作用,但它们富含丰富的营养,可以有效促进肠蠕动,防治便秘,还具有美容养颜的功效。因此,建议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在生活中多食用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
除了饮食调整,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还应注重日常保养。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适当进行体育锻炼,保持心情舒畅,都是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措施。
总之,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可以通过合理的饮食和生活方式调整,有效地控制病情,降低疾病风险。
小脑梗塞作为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其引起的头晕症状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那么,小脑梗塞头晕多久能恢复呢?本文将从病因、治疗、康复等方面为您详细解答。
小脑梗塞导致的头晕症状,通常在急性期过后半个月左右开始逐渐缓解,多数患者在一个月到两个月的时间内,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会明显减轻。对于脑梗塞的治疗,一般半年内是快速恢复期,两年内是慢速恢复期,两年后只有少数人可能会遗留意识模糊、头晕目眩等后遗症。
小脑梗塞的治疗方法与其他脑梗塞类似。若患者发病在溶栓时间窗内,可行静脉溶栓治疗。若已错过溶栓时间窗,可给予静滴改善脑循环、保护脑细胞、清除自由基等药物,及口服抗血小板聚集、降脂稳定斑块等药物治疗。同时,建议患者保持低盐低脂饮食,以促进病情恢复。
动脉粥样硬化是引发小脑梗塞的最主要病因,其发生与年龄、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抽烟、酗酒、肥胖等不良生活习惯密切相关。因此,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控制血压、血脂、血糖,戒烟限酒,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于延缓小脑梗塞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小脑梗塞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注意以下几点:1、小脑梗塞可能导致脑干受压,进而引起呼吸、心跳骤停,因此需给予脱水、降颅压治疗。2、小脑梗塞患者可能出现严重而持久的眩晕、呕吐等症状,应注意防止跌倒、误吸以及胃黏膜损伤,给予抗眩晕、止吐、保护胃黏膜等对症治疗。
近年来,冠心病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其发病机制中炎症反应的作用引起了广泛关注。众多研究表明,慢性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因此,抗炎治疗在冠心病二级预防中备受瞩目。
在传统药物方面,他汀类药物因其降脂和抗炎双重作用,成为冠心病治疗的重要基石。新型药物方面,2017年公布的CANTOS研究结果显示,白细胞介素-1β(IL-1β)特异性抗体Canakinumab能够有效降低冠心病患者的心血管事件,为抗炎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然而,近期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的CIRT研究却对甲氨蝶呤在冠心病二级预防中的应用提出了质疑。该研究结果显示,甲氨蝶呤并未显著降低冠心病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反而存在一定的副作用。
针对这一结果,有专家指出,CIRT研究的设计存在一定局限性,如研究人群的慢性炎症水平较低,干预方式的选择等,因此不能完全否定抗炎治疗在冠心病二级预防中的价值。
尽管如此,抗炎治疗在冠心病二级预防中的探索仍在继续。目前,越来越多的抗炎药物正在研发中,如IL-1受体抑制剂Anakinra、IL-6特异性单抗Tocilizumab等,这些药物有望为冠心病患者带来新的治疗选择。
总之,冠心病作为一种复杂的慢性疾病,其治疗需要个体化、综合化。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需要进一步探索炎症反应在冠心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并开发出更加精准、有效的抗炎治疗策略。
更年期是女性生命周期中的重要转折点,由于卵巢功能逐渐衰退,雌激素水平下降,导致一系列生理和心理症状的出现。其中,营养摄入的不均衡会加重更年期症状,因此,更年期女性在饮食上应有所“挑食”,以维护健康。
首先,应减少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这类食物会增加体内胆固醇含量,加重心血管负担,引发高血压、高血脂等疾病。相反,应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全谷物等。这些食物有助于降低胆固醇,改善肠道功能,预防便秘。
黄瓜是一种理想的更年期食物。它不仅口感清脆,还具有清热、解渴、利尿等功效。黄瓜中的丙醇二酸能有效抑制糖类转化为脂肪,从而起到减肥和调整脂质代谢的作用。
茄子富含多种维生素,尤其是紫茄中的维生素P,能增强细胞黏着性,提高微血管弹性。茄子还具有降低胆固醇、预防动脉硬化等作用。
绿豆是夏季清暑佳品,具有降低血脂、保护心脏、防治冠心病的作用。绿豆能有效降低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减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
香菇具有消食、去脂、降压等功效。其中所含的纤维素能促进胃肠蠕动,防止便秘,减少肠道对胆固醇的吸收。香菇还含有香菇嘌呤等核酸物质,能促进胆固醇分解。
番薯富含膳食纤维和多种微量元素,具有预防心血管系统脂质沉积、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等作用。但应注意适量摄入,避免热量摄入过多。
山楂具有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降低血压、促进胆固醇排泄等作用。山楂乃酸性食物,不宜空腹食用,最好在饭后食用。
苹果中含有丰富的类黄酮,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此外,苹果中的果胶也可以降低胆固醇水平,预防动脉粥样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