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缺乏这种常见的营养素,可能会增加你的抑郁风险

缺乏这种常见的营养素,可能会增加你的抑郁风险
发表人:郭荣兰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心理疾病,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降低、态度悲观、对事物缺乏兴趣,有自我贬低和自责的情绪,难以集中注意力,食欲下降,睡眠形态改变等。

近年来,抑郁症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的公共健康问题。研究表明,维生素D缺乏与抑郁症之间存在密切关联,补充维生素D可能有助于预防和治疗抑郁症。

维生素D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主要来源于食物、阳光照射和补充剂。研究表明,维生素D缺乏与多种疾病有关,包括抑郁症、骨质疏松症、心血管疾病等。

维生素D如何影响抑郁症呢?研究表明,维生素D可能通过以下途径影响抑郁症:

  • 调节神经递质水平,如5-羟色胺和多巴胺,从而改善情绪。
  • 减少氧化应激,保护大脑免受损伤。
  • 调节免疫系统,减少炎症反应。
  • 促进神经生长,改善大脑功能。

因此,对于抑郁症患者来说,补充维生素D可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补充维生素D的方法包括:

  • 多晒太阳,每天晒10-15分钟。
  • 摄入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如深海鱼类、动物肝脏、蛋黄等。
  • 口服维生素D补充剂。

需要注意的是,补充维生素D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过量补充可能会导致维生素D中毒。

总之,维生素D缺乏与抑郁症之间存在密切关联,补充维生素D可能有助于预防和治疗抑郁症。如果您患有抑郁症,请咨询医生,了解如何补充维生素D。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抑郁疾病介绍: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手机已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过度依赖手机也引发了一种新的心理疾病——手机依赖症。这种疾病不仅影响我们的心理健康,还可能引发一系列生理问题。

    手机依赖症的主要症状包括:焦虑、烦躁、抑郁、注意力不集中、睡眠障碍等。这些症状与手机过度使用有关,例如长时间刷手机、沉迷于社交媒体、频繁查看手机等。

    那么,如何预防和缓解手机依赖症呢?以下是一些建议:

    1. 自我约束:设定手机使用时间,避免长时间沉迷于手机。

    2. 积极交流:多与家人、朋友面对面交流,减少对手机的依赖。

    3. 增加兴趣爱好:培养一些兴趣爱好,如阅读、运动、绘画等,以转移注意力。

    4. 睡眠管理: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晚上过度使用手机。

    5. 心理咨询:如果手机依赖症严重影响生活和工作,可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帮助。

    此外,以下是一些与手机依赖症相关的疾病和治疗方法:

    1. 焦虑症:手机依赖症可能导致焦虑症,可使用抗焦虑药物进行治疗。

    2. 抑郁症:手机依赖症可能导致抑郁症,可使用抗抑郁药物进行治疗。

    3. 睡眠障碍:手机依赖症可能导致睡眠障碍,可通过改善睡眠环境、调整作息时间等方法进行改善。

    4. 心理咨询:心理咨询可以帮助患者了解手机依赖症的原因,并学习应对策略。

  • 子宫肌瘤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其病因复杂,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本文将为您详细解析子宫肌瘤的成因、症状以及预防方法。

    一、子宫肌瘤的成因

    1. 饮食结构不合理:长期摄入高脂肪、高热量食物,缺乏蔬菜水果,导致维生素摄入不足,可能诱发子宫肌瘤。

    2. 长期服用避孕药:避孕药中的雌激素成分可能导致激素代谢紊乱,进而引发子宫肌瘤。

    3. 长期精神抑郁:精神压力过大,导致内分泌失调,雌激素分泌增加,容易引发子宫肌瘤。

    4. 性生活障碍:性生活不和谐,可能导致激素分泌紊乱,引发子宫肌瘤。

    5. 不良生活习惯:熬夜、过度劳累、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习惯,可能导致内分泌失调,增加子宫肌瘤风险。

    二、子宫肌瘤的症状

    1. 腹部包块:子宫肌瘤较大的患者,在膀胱充满时触摸下腹部可触及肿块。

    2. 月经变化:月经过多、经期延长、月经周期缩短等。

    3. 痛经:子宫肌瘤可引起痛经,且程度加重。

    4. 不孕:子宫肌瘤可能导致不孕或流产。

    三、预防子宫肌瘤的方法

    1. 均衡饮食:多吃蔬菜水果,保证营养均衡。

    2. 适量运动: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3. 保持良好心态:避免长期精神压力过大。

    4. 避免长期服用避孕药:如有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5. 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子宫肌瘤。

  • 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今年的主题为“弘扬抗疫精神,护佑心理健康”。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给全球公共卫生带来了严峻挑战,同时也对民众的精神心理健康造成了巨大冲击。

    《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将“心理健康促进行动”列为重大行动之一,强调要正确认识、识别和应对常见精神障碍和心理行为问题,尤其是抑郁症和焦虑症。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下,焦虑、抑郁等精神心理问题愈发受到关注。

    “精神健康·人民安康——2020世界精神卫生日绿丝带主题科普活动”于10月10日启动,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陆林教授,北京回龙观医院党委书记杨甫德教授通过线上访谈,就常态化疫情防控下民众如何保持精神心理健康进行了解答。

    疫情后精神心理问题更需要关注

    陆林院士介绍,一项涵盖5万余名居民的线上调查显示,疫情期间普通人群中抑郁、焦虑、失眠以及急性应激症状的发生率约为30%,其中前线工作人员、慢性病患者等特殊人群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发布了《探索抑郁症防治特色服务工作方案》,提出加大对青少年、孕产妇、老年人群、高压职业人群等抑郁症防治重点人群的干预力度。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中学、高等院校所有学生的必修课,并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健康体检内容。

    抑郁症是一种复杂的多维度、异质性精神障碍疾病,中国有超过5400万人患有抑郁症,占总人口的4.2%。抑郁症不仅表现出情感症状,还会产生躯体症状和认知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社会功能,增加患者及家庭的经济负担。

    恢复社会功能是抑郁症终极治疗目标

    杨甫德教授提醒,抑郁症有三大类主要症状:核心症状(心情低落、动力不强、兴趣丧失)、躯体症状(失眠、头疼、心跳过速、食欲不佳)和认知症状(注意力不集中、执行力下降、记忆力下降)。如果这些症状持续存在2周以上,就要警惕患有抑郁症的可能。

    陆林院士强调,抑郁症是可治的疾病,治疗目标不仅是为了消除症状,避免复发,还要让患者能够恢复社会功能,回归正常的工作和生活。治疗过程中,需要药物,更需要关怀和陪伴,周围的人对患者正确的理解和对待也很重要。

    灵北中国总经理戴麓然女士表示,精神心理健康在抗击新冠疫情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在后疫情时代,在改善精神心理健康方面需要做出更多努力。绿丝带精神卫生科普活动集合了政府、专家、媒体等各方的共同努力,覆盖了相当广泛的人群,他们需要精神健康方面的帮助。

    丹麦卫生部长马格努斯·休尼克表示,应对像精神疾病这样复杂的疾病挑战需要各方的全面参与。不仅是国家的医疗卫生体系,来自其他国家的经验,学术界、患者团体和企业都可以为这项工作做出贡献。

  • 抑郁症,作为一种常见的精神心理疾病,其症状复杂多样。除了心境低落、悲观厌世等情绪症状外,部分患者还会出现身体症状,如手麻。手麻作为抑郁症的伴随症状,虽然并非所有患者都会出现,但却是需要引起重视的信号。

    抑郁症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遗传、生物化学、环境等多种因素有关。手麻作为其中一种身体症状,可能是由于抑郁症导致的神经功能紊乱引起的。此外,抑郁症患者常常伴随焦虑、睡眠障碍等问题,这些因素也可能加剧手麻症状。

    抑郁症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物理治疗。药物治疗方面,常用的抗抑郁药物包括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等。心理治疗则包括认知行为疗法、心理动力治疗等。物理治疗方面,如经颅磁刺激、电休克治疗等,对部分患者也有一定疗效。

    对于抑郁症患者来说,日常保养也至关重要。保持良好的作息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适当进行体育锻炼,都有助于缓解抑郁情绪和身体症状。此外,多参加社交活动,与家人朋友保持良好的沟通,也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

    如果发现自己或身边的人出现抑郁情绪,并伴随手麻等症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通过综合治疗,大部分抑郁症患者都能够得到有效缓解。

    总之,抑郁症是一种需要引起重视的精神心理疾病。手麻作为其伴随症状之一,需要引起我们的关注。通过及时就医、积极治疗和日常保养,我们可以战胜抑郁症,重拾健康的生活。

  • 老年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它影响着许多退休后的老年人。退休后,角色转变、生活节奏变化、经济收入减少等因素,都可能成为诱发老年抑郁症的导火索。

    一、退休后的角色转变

    退休后,老年人从繁忙的工作状态转变为悠闲的退休生活,这种角色转变可能会让他们感到失落和迷茫。他们可能会感到自己的价值被削弱,生活失去了目标。

    二、生活节奏的变化

    退休后,生活节奏的放慢可能会让一些老年人感到不适应。他们可能会因为空闲时间增多而感到焦虑,也可能会因为生活缺乏规律而感到不安。

    三、经济收入的减少

    退休后,经济收入减少可能会让一些老年人感到担忧。他们可能会担心自己的生活费用不足,也可能会担心自己成为子女的负担。

    四、诱发老年抑郁症的原因

    1. 身体原因:老年人常见的慢性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癌症等,都可能继发于抑郁症。此外,长期服用某些药物也容易导致抑郁情绪。

    2. 亲友去世:尤其是配偶去世,对老年人来说是一次巨大的打击。调查显示,丧偶后半年内,老年人的死亡率比没有丧偶的人高出40%。

    3. 个人性格:性格内向、争强好胜的人更容易患抑郁症。当他们在生活中遇到挫折时,更容易陷入抑郁情绪。

    五、预防老年抑郁症的措施

    1. 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合理饮食,适度运动。

    2. 积极参加社交活动:与朋友、家人保持联系,参加兴趣小组等。

    3. 保持乐观的心态: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

    4. 寻求专业帮助:如果发现自己或家人有抑郁情绪,应及时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 神经游走性疼痛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症状多样且复杂。本文将从多个方面为您详细介绍神经游走性疼痛的症状、治疗方法以及日常护理。

    一、神经游走性疼痛的症状

    1. 情绪症状:患者常出现情绪紧张、抑郁、焦虑、睡眠不足等症状,这可能与神经系统的异常有关。

    2. 疼痛症状:神经游走性疼痛的特点是疼痛部位不固定,常见的疼痛类型包括针刺、刀割、撕裂和灼烧感。疼痛部位可涉及全身各个部位,如头、颈、胸、背、四肢等。

    3. 其他症状:患者还可能出现头晕、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胀、腹泻、坐骨神经痛等症状。

    二、神经游走性疼痛的治疗方法

    1.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神经游走性疼痛的主要治疗方法。常用的药物包括神经营养药物、改善神经损伤的药物、镇痛药等。

    2. 物理治疗:物理治疗可以帮助缓解疼痛,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常见的物理治疗方法包括电疗、磁疗、热疗等。

    3. 心理治疗:心理治疗可以帮助患者调整心态,减轻心理压力,提高生活质量。

    三、神经游走性疼痛的日常护理

    1. 规律作息: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过度劳累。

    2. 营养均衡:保持营养均衡的饮食,多吃新鲜果蔬,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

    3. 心情愉悦: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避免情绪波动。

    4. 适当运动:适当进行运动,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四、神经游走性疼痛的预防

    1. 避免过度劳累:避免长时间工作或学习,保证充足的休息。

    2.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避免熬夜等。

    3. 注意心理调节:学会调节情绪,保持心理健康。

    神经游走性疼痛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了解其症状、治疗方法以及日常护理对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 厌食症是一种常见的进食障碍,主要表现为食欲减退、体重减轻等症状。对于患有厌食症的患者来说,治疗过程往往充满挑战。本文将针对厌食症的治疗方法进行详细介绍,帮助患者和家属更好地了解疾病,为治疗提供参考。

    厌食症的治疗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包括心理治疗、药物治疗、营养支持治疗等。其中,心理治疗在厌食症的治疗中起着基础性作用。

    心理治疗主要包括认知行为疗法和人际疗法等。认知行为疗法可以帮助患者识别和改变导致厌食症的认知偏差,如过度关注体重、过度节食等。人际疗法则侧重于改善患者的人际关系,帮助患者建立健康的社交圈。

    药物治疗主要用于治疗厌食症伴随的抑郁、焦虑等情绪问题。常用的药物包括抗抑郁药、抗焦虑药等。在药物治疗过程中,患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遵循医嘱,按时服药。

    营养支持治疗是厌食症治疗的重要环节。对于营养不良的患者,需要在消化科医生的帮助下,进行营养补充,改善营养状况。在身体素质基本恢复后,患者可前往精神科或心理科进行进一步的康复治疗。

    除了上述治疗方法外,患者还应注意日常生活中的保养。保持规律的饮食习惯,避免过度节食和暴饮暴食。适当进行运动,增强体质,改善情绪。同时,患者应保持积极的心态,勇敢面对疾病,积极配合治疗。

    总之,厌食症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患者、家属和医生共同努力。通过综合运用多种治疗方法,患者有望战胜厌食症,恢复健康。

  • 多梦,这个看似平常的睡眠现象,却可能隐藏着身体和心理健康的问题。本文将深入探讨多梦的成因,包括情绪因素、生活习惯、疾病影响等多个方面,并为您提供一些建议,帮助您改善睡眠质量。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多梦。多梦,顾名思义,就是指睡眠过程中出现频繁的梦境。这些梦境可能包括各种各样的事物,从日常琐事到奇幻冒险,甚至恐怖惊悚。多梦的人通常会在醒来后感到精神疲惫,甚至影响第二天的正常生活。

    那么,多梦的成因有哪些呢?首先,情绪因素是导致多梦的主要原因之一。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会导致大脑皮质活跃,从而引发多梦。此外,生活压力、工作压力、人际关系问题等也可能导致多梦。

    其次,生活习惯也是导致多梦的重要因素。比如,晚餐吃得过饱、睡前饮用咖啡、酒精等刺激性饮料,以及睡前进行剧烈运动等,都可能导致睡眠质量下降,引发多梦。

    此外,一些疾病也可能导致多梦。例如,心脏病、肾病、哮喘、消化系统疾病等慢性疾病,以及脑外伤、脑器质性疾病等疾病,都可能引起多梦。

    那么,如何改善多梦的情况呢?首先,要调整生活习惯,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晚餐不宜过饱,睡前避免饮用刺激性饮料,适当进行放松运动。其次,要关注自己的情绪变化,学会缓解压力,保持良好的心态。此外,如果多梦情况严重,建议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总之,多梦并非小事,它可能是身体和心理健康问题的信号。关注睡眠质量,改善生活习惯,保持良好的心态,是我们共同的目标。

  • 抑郁症,作为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痛苦。为了帮助患者恢复健康,医学界已经研发出多种治疗方法。以下将详细介绍抑郁症的常见治疗方法,帮助患者了解并选择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案。

    首先,药物治疗是抑郁症治疗的重要手段。目前,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如帕罗西汀、舍曲林、艾司西酞普兰等药物是抑郁症治疗的首选药物。此外,米氮平、曲唑酮等药物也被广泛应用于抑郁症的治疗中。

    除了药物治疗,物理治疗也是抑郁症治疗的重要方法。其中,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和电休克治疗(ECT)是常用的物理治疗方法。rTMS通过刺激大脑特定区域,改善大脑功能,缓解抑郁症状。ECT则通过电刺激大脑,产生类似睡眠状态的效应,缓解抑郁情绪。

    心理治疗是抑郁症治疗的另一重要手段。认知行为治疗(CBT)是其中最常用的心理治疗方法。CBT通过帮助患者识别和改变负面思维模式,改善情绪和行为。此外,人际治疗、心理动力治疗等心理治疗方法也被广泛应用于抑郁症的治疗中。

    除了以上治疗方法,抑郁症患者还需要注意日常保养。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合理膳食,适当运动,都有助于改善抑郁症状。同时,患者应积极寻求社会支持,与家人、朋友保持良好的沟通,共同应对抑郁情绪。

    抑郁症的治疗需要个体化方案,患者应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如果症状严重,建议患者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 近年来,抑郁症已成为全球范围内普遍关注的心理健康问题。研究表明,母亲在怀孕期间或产后出现抑郁症状,不仅会影响自身健康,还会对后代产生长期影响。一项发表在《JAMA network open》的研究发现,母亲抑郁会使后代在青春期和成年期患抑郁症的几率增加70%。

    围产期抑郁症,即怀孕期间(产前)或出生后第一年内(产后)出现的抑郁症,对母亲和新生儿都存在潜在风险。研究表明,患有围产期抑郁症的母亲,其子女出现生长迟缓、营养不良、儿童健康问题和肥胖症等风险增加。

    研究团队对超过15000名12岁或12岁以上儿童的长期症状进行了追踪,发现患有围产期抑郁症的母亲的后代,长大后患抑郁症的几率更大。这表明,围产期抑郁症不仅对母亲自身产生负面影响,还会对后代产生持久的负面影响。

    面对围产期抑郁症,及时寻求专业帮助至关重要。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等。此外,家庭和社会的支持也对患者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除了围产期抑郁症,COVID-19疫情也对人们的心理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疫情期间,人们面临着被感染、失业、隔离等多种压力,这些压力可能导致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因此,关注自身心理健康,及时寻求专业帮助,对于度过疫情难关至关重要。

    总之,母亲抑郁对后代的影响不容忽视。关注围产期抑郁症,及时寻求专业帮助,对于保障母亲和后代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