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2017中国应急救援创新技术装备应用研讨会

2017中国应急救援创新技术装备应用研讨会
发表人:康复之路

近年来,随着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等突发事件频发,应急救援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为提升我国应急救援能力,完善应急救援体系,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应急救治装备分会于2017年11月18日在昆山举办了“2017中国应急救援创新技术装备应用研讨会”。

会上,军事科学院卫勤保障技术研究所伍瑞昌教授分享了汶川大地震后,我国卫生应急队伍装备建设取得的巨大进步。他指出,‘帐篷式移动处置中心’作为一种新型装备,具备模块化、箱组化、集成化等特点,能够快速部署、快速机动,为应急救援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此外,军事科学院卫勤保障技术研究所宋振兴主任介绍了我国紧急医学救援模块化装备的研究与应用。他表示,未来救援装备将朝着灵敏可视、即时救治、快捷高效、快速部署、综合通用、轻量实用的方向发展。

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樊毫军主任分享了我国应急救援工作的发展经验。他指出,我国应急救援装备不断优化升级,从“车载医院”到“卫星指挥宿营车”,再到方舱医疗装备,为应急救援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未来,我国将构建陆、海、空立体式应急救援医疗装备体系。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重症医学科谢筱琪主任介绍了应急医疗救援实践经验。她指出,在重大应急事件中,早期干预、集中管理、快速筛查、分类转运等是降低致残率的关键。

最后,与会专家围绕“帐篷式移动医疗处置中心发展构想”、“装备标准化配置、紧急医学救援模块化装备的研究与应用”、“应急救援装备的应用与探索”等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为我国应急救援产业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意外爆炸事故疾病介绍:
推荐问诊记录
意外爆炸事故地区推荐专家
推荐科普文章
  • 家,是我们生活中的重要场所,然而,安全隐患却常常被人们忽视。为了保障家庭安全,我们需要定期进行家庭安全体检,及时发现并消除安全隐患。以下是一些家庭安全体检的重点内容,帮助您打造一个安全、舒适的居住环境。

    一、电路安全

    电路安全是家庭安全体检的首要内容。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电路安全隐患:

    • 电线老化、破损:长期使用的电线容易出现老化、破损,导致漏电、短路等危险。应及时更换老化电线,确保电路安全。
    • 插座超负荷:多个大功率电器同时使用一个插座,容易导致插座过热,引发火灾。应使用专用插座,避免插座超负荷。
    • 布线不规范:将电线埋在地面、地毯下等地方,容易造成电线损坏,引发安全事故。应规范布线,确保电线安全。

    二、消防安全

    火灾是家庭中最常见的危险之一。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消防安全隐患:

    • 易燃物品堆放:将易燃物品堆放在厨房、卧室等地方,容易引发火灾。应将易燃物品妥善存放。
    • 灭火器过期:灭火器过期后,灭火效果会大打折扣。应及时检查灭火器有效期,及时更换。
    • 逃生通道不畅:逃生通道被杂物堵塞,容易导致人员无法及时逃生。应保持逃生通道畅通。

    三、儿童安全

    儿童是家庭中的弱势群体,需要特别注意儿童安全。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儿童安全隐患:

    • 锐角物品:家中锐角物品较多,容易划伤儿童。应将锐角物品妥善放置,或用软布包裹。
    • 药品误食:儿童误食药品容易造成中毒。应将药品放在儿童够不到的地方。
    • 窗户安全:窗户没有安装安全锁,容易导致儿童坠落。应安装安全锁,确保窗户安全。

    四、浴室安全

    浴室是家庭中容易发生滑倒的地方。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浴室安全隐患:

    • 地面湿滑:浴室地面湿滑,容易导致滑倒。应安装防滑地砖或铺设防滑垫。
    • 浴缸边缘锐利:浴缸边缘锐利,容易划伤身体。应使用浴缸垫,或用软布包裹浴缸边缘。
    • 热水器泄漏:热水器泄漏会导致中毒。应定期检查热水器,确保热水器安全。

    通过以上家庭安全体检,我们可以及时发现并消除安全隐患,为家人营造一个安全、舒适的居住环境。

  • 5月6日晚,沈阳市沈辽中路公铁桥下突发水灾,导致大量行人被迫横穿铁路,最终造成一男子被火车碾压身亡。这一悲剧暴露出我国城市应急系统存在的诸多问题,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事件回顾:5月6日晚,沈阳市沈辽中路公铁桥下突发水灾,由于排水设施故障,大量污水涌上路面,形成深达及膝的积水。在此情况下,大量行人被迫横穿铁路,最终导致一名男子被火车碾压身亡。这一事件引发了社会对城市应急系统的质疑。

    应急系统失灵:据了解,早在5月5日,就有居民发现暗渠的水涌到桥下,但相关部门并未及时采取抢修措施。在5月6日晚,暗渠涌水量突然增大,导致桥下积水严重。然而,在事件发生后,相关部门的反应却迟缓,导致悲剧发生。

    问题分析:这起事件暴露出我国城市应急系统存在的以下问题:

    1. 应急预案不完善:在突发事件发生后,相关部门无法迅速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导致事态进一步恶化。

    2. 应急机制不健全:在事件发生后,相关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不畅,导致问题无法得到及时解决。

    3. 公共安全意识淡薄:在事件发生时,部分行人缺乏安全意识,盲目横穿铁路,导致悲剧发生。

    改进建议:

    1. 完善应急预案:相关部门应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后能够迅速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

    2. 健全应急机制:加强相关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后能够形成合力,共同应对。

    3. 加强公共安全教育:提高公众的安全意识,引导公众在遇到突发事件时能够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

    4. 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城市基础设施的投入,提高城市排水系统的抗灾能力。

    5. 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应急救援队伍,提高应急救援能力。

  • 地震作为一种自然灾害,具有突发性强、破坏性大等特点,给人类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了解地震前的预兆、地震时的应对措施以及地震后的急救知识,对于减轻地震灾害损失至关重要。

    一、地震前的预兆

    地震发生前,动物、植物以及地质环境等都会出现一些异常现象,这些现象可以作为地震前兆的参考。例如,动物异常行为、植物提前开花、地下水位异常等。了解这些预兆,有助于提前做好防震准备。

    二、地震时的应对措施

    1.保持冷静,不要慌张。

    2.迅速关闭电源、火源。

    3.住平房者可迅速跳出房屋,住楼房者可躲在桌子下面或有支撑和管道多的室内。

    4.保护好头部,避免受到伤害。

    5.远离狭窄的夹道、壕沟、峭壁和岸边等危险地方。

    6.注意余震,不要听信谣言。

    三、地震后的急救知识

    地震发生后,可能会造成大量人员伤亡。了解地震后的急救知识,对于救治伤员、减轻灾害损失具有重要意义。

    1.组织救援力量,对被困人员展开搜救。

    2.对伤员进行现场急救,包括止血、包扎、固定、搬运等。

    3.对重伤员进行紧急救治,包括心肺复苏、止血、包扎等。

    4.尽快将伤员送往医院救治。

    四、地震后的心理疏导

    地震灾害会给人们造成巨大的心理创伤。了解地震后的心理疏导知识,有助于帮助受灾群众尽快走出心理阴影。

    1.提供心理支持,倾听受灾群众的心声。

    2.引导受灾群众进行心理调适,帮助他们适应灾后生活。

    3.加强心理干预,预防和治疗心理创伤。

  • 纸尿裤,我们通常认为它只是用来帮助婴儿避免尿湿裤子的,然而,近期在美国发生的一起意外事件却让我们看到了它的另一面——救生圈。

    案发现场。
    因穿纸尿裤而在落水后捡回一条命的女婴萨里娅·米歇尔。

    10月25日上午,美国佛罗里达州的一对夫妻在驾车途中发生争吵,最终导致车辆失控坠入湖中。幸运的是,妻子获救,而女儿萨里娅·米歇尔则因为身穿纸尿裤而奇迹般地捡回一条命。

    萨里娅的父母分别是27岁的山德罗·米歇尔和33岁的凯瑟琳·科普兰。事发时,警方赶到现场,听到呼救声后,发现科普兰一边挣扎着试图让自己浮在水面上,一边呼救。在黑暗中,一名警员发现了一个像软木塞一样冒出水面的东西,仔细一看,原来是一个穿着纸尿裤的小女孩。这名警员立刻跳入湖中将其救起。然而,小女孩已经奄奄一息,没有意识。

    母女二人被紧急送往医院抢救,目前小女孩虽然还处于危险期,但情况已经稳定。科普兰已经出院。而萨里娅的父亲则因触犯家庭暴力相关法律而死亡,警方将对案件进行进一步调查。

    这起事件引发了人们对纸尿裤的关注。事实上,纸尿裤在意外情况下确实可以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纸尿裤具有较好的浮力,可以帮助婴儿在水中保持浮力,减轻溺水风险。此外,纸尿裤的材质柔软,不易割伤皮肤,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婴儿的皮肤。

    然而,纸尿裤并非万能。在日常生活中,家长仍需加强对婴儿的安全教育,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

    1. 不要让婴儿单独靠近水域,尤其是在游泳时。

    2. 在水中玩耍时,家长应始终陪伴在婴儿身边。

    3. 做好防溺水安全教育,让婴儿了解水中的危险。

    4. 在水中玩耍时,为婴儿准备救生衣或游泳圈。

    5. 如发现婴儿溺水,应立即进行急救,并及时拨打急救电话。

  •   影视剧中,为了渲染紧张的剧情,常常会出现一些错误的急救镜头,让不少观众误以为这是正确的急救方法。今天,我们就来盘点一些影视剧中的错误急救镜头,并请专家进行解读。

      被刺入异物,该不该拔出来?

      在不少动作片中,主角被刺伤后,常常会出现队友直接将异物拔出的镜头。然而,这种做法在现实中并不可取。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胸外科主任赵进明指出,在院前急救中,通常不会当场拔出患者体内的大型异物。因为这样可能造成严重、不可控的出血或开放性伤口。生活中,即使被细小异物刺伤,也不建议自行拔除,应立即到医院进行伤口处理。

      溺水营救,直接胸外按压?

      在《红海行动》中,一位战士溺水后,直接被进行胸外按压。然而,这种做法是错误的。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急诊科主任吴桂昌指出,如果溺水者意识清晰,有呼吸脉搏,只需拨打120即可。如果溺水者昏迷,但仍有呼吸脉搏,应立即清除口腔异物,并采取侧卧位,检查呼吸道是否畅通、有无心跳。如果心跳停止,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

      磨出来的水泡,要不要挑破?

      在《芳华》中,一位同志脚底磨出了水泡,队友用针挑破水泡。然而,这种做法并不科学。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皮肤科主任吴良才指出,走路磨出的水泡,最好不要挑破,以免感染。如果水泡很大,可以挑破,但一定要先消毒。

      手臂动脉创伤,就得截肢?

      在《芳华》中,刘峰手臂动脉中弹后,最终被截肢。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手臂动脉受伤后,只要及时救治,一般不会出现截肢的情况。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刘兴漠指出,手臂动脉受伤后,应立即止血、固定伤肢,并及时送往医院治疗。

      总结

      影视剧中的急救镜头虽然为了剧情需要,但并不一定准确。在生活中,遇到紧急情况时,我们应该掌握正确的急救方法,避免造成更大的伤害。

  • 触电事故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少见,尤其是儿童。由于儿童好奇心强,且对危险缺乏判断力,更容易发生触电事故。在夏秋季节,由于天气炎热潮湿,雷雨较多,更应注意防范触电事故的发生。

    当儿童发生触电事故时,首先应迅速切断电源,如果无法立即切断电源,可以使用干燥的木棍或绝缘物品将电线挑开,或将儿童与电源隔离。在操作过程中,切记自身安全,避免直接用手接触电线或儿童。

    触电后,根据电流强度和触电时间,儿童可能出现不同的症状。如果电流强度较小,触电时间较短,儿童可能仅表现为心慌、头晕、四肢无力等症状。此时,应让儿童休息1-2小时,并密切观察其呼吸和心跳情况。同时,对皮肤灼伤处进行消毒处理,防止感染。

    如果电流强度较大,触电时间较长,或者电流路径涉及心脏和中枢神经系统,儿童可能出现面色苍白、发紫、昏迷、呼吸和心跳停止等症状。此时,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并尽快拨打急救电话求助。

    在进行心肺复苏时,应遵循以下步骤:首先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按压部位位于胸骨中下部,按压深度约为3-5厘米,按压频率约为100-120次/分钟。同时,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吹气频率约为每分钟12-16次。在进行心肺复苏的同时,尽快拨打急救电话,等待专业人员的到来。

    为了避免儿童触电事故的发生,家长应加强对儿童的安全教育,提高儿童的自我保护意识。同时,在雷雨天气或恶劣天气下,应尽量避免外出,确保儿童的安全。

  •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难免会遇到各种意外情况,其中之一就是天然气泄漏。天然气泄漏不仅会对人们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还会给社会带来严重的影响。近日,北京某建筑工地就发生了一起天然气泄漏事件,所幸在相关部门的及时处置下,险情得到了有效控制。

      据悉,该工地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地下天然气管道被钻坏,导致天然气泄漏。事故发生后,燃气集团、消防、公安、急救等部门迅速赶到现场,启动应急预案。消防员立即使用水枪对泄漏点进行稀释,降低爆炸风险。同时,警方迅速疏散周边群众,确保人员安全。经过紧张有序的处置,险情得到了有效控制。

      这起天然气泄漏事件再次提醒我们,日常生活中要时刻注意安全,尤其是涉及天然气、煤气等易燃易爆物品的使用。以下是一些预防天然气泄漏的小贴士:

      1. 定期检查天然气管道,确保管道无破损、老化等问题。

      2. 使用天然气时,要保持室内通风良好,避免气体积聚。

      3. 使用完毕后,要及时关闭天然气阀门。

      4. 一旦发现天然气泄漏,要立即关闭阀门,打开门窗通风,并迅速撤离现场,拨打报警电话。

      5. 施工单位在进行地下作业时,要提前了解地下管网情况,避免人为破坏。

      通过以上措施,我们可以有效预防天然气泄漏事故的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 近年来,我国在青少年人群中积极开展自然灾害救援技能训练,其中包括地震自救知识培训。地震发生时,孩子们可能正处于学校、家中或公共场所。了解地震自救知识,掌握正确的避险方法,对于孩子们来说至关重要。本文将分享如何教孩子应对地震,保护自身安全。

    一、地震自救知识普及

    1. 教孩子识别地震前兆,如地面震动、房屋裂缝等。

    2. 告诉孩子地震发生时,要保持冷静,不要慌张,迅速寻找安全的避难场所。

    3. 教孩子了解室内避震空间,如卫生间、厨房、承重墙附近等。

    4. 告诉孩子地震发生时,不要乘坐电梯,不要跳楼,不要随意跑出室外。

    二、地震自救方法

    1. 室内避震:地震发生时,迅速躲到桌子下、床下或承重墙附近,保护头部和颈部。

    2. 室外避震:远离高大建筑物、电线杆、广告牌等危险物品,寻找空旷地带。

    3. 地震结束后,迅速撤离危险区域,注意观察周围环境,避免发生次生灾害。

    三、地震自救演练

    定期组织地震自救演练,让孩子熟悉地震自救知识和方法,提高应对地震的能力。

    四、地震自救教育的重要性

    地震自救教育是提高青少年安全意识的重要途径,有助于孩子们在地震发生时,能够冷静应对,保护自身安全。

  • 在哈尔滨市,一场突如其来的火灾给当地居民的生活带来了不小的困扰。10日下午5点左右,位于哈尔滨市的哈药集团制药总厂院内发生火灾,火势迅速蔓延,导致周围居民区大面积断电,多个路段交通指示灯失灵,部分交通陷入瘫痪。

    据现场消防救援人员介绍,火灾的起因是一台吊车在作业过程中,不慎刮断了高压线,导致院内存放化学药品的塑料桶起火。幸运的是,火灾并未造成人员伤亡,但火势猛烈,产生了刺鼻的气味。由于火灾发生地点位于哈药集团制药总厂,附近居民区大面积断电,多个路段交通指示灯失灵,部分交通陷入瘫痪。

    火灾发生后,当地政府和消防部门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全力扑救火灾。经过消防部门的努力,火灾最终被扑灭。然而,由于火灾造成的电线短路,断电情况尚未恢复。目前,相关部门正在全力调查火灾原因,以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这场火灾给当地居民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不便,也提醒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时刻注意消防安全。以下是一些消防安全知识,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1. 熟悉家庭和单位的消防设施,如灭火器、消防栓等。

    2. 不私拉乱接电线,不使用大功率电器。

    3. 随时检查燃气管道,确保燃气设施安全。

    4. 禁止在室内乱扔烟蒂,防止引发火灾。

    5. 发现火情,立即拨打119报警。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