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主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为我们提供能量,还影响着我们的身体健康。那么,如何科学地吃主食呢?本文将为您详细解析。
一、控制主食总量,平衡膳食结构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议,成年人每天应摄入250~400克谷类薯类食物。然而,这个建议量是基于每天6000步的运动量。对于肥胖、超重的朋友来说,主食摄入量应减少至每天150克左右,并尽量减少甜食、油腻食物的摄入,控制总热量。而对于消瘦的朋友,则应适当增加主食摄入量,甚至达到每天500克,并搭配优质蛋白,以改善营养状况。
二、粗细搭配,丰富主食种类
在日常饮食中,粗粮应占主食摄入量的1/3到1/2。精制谷物如白米饭、白馒头等,虽然口感细腻,但营养价值较低,且容易导致血糖升高。相比之下,全谷物如糙米、燕麦、小米等,以及杂豆类如红豆、绿豆等,富含膳食纤维和多种营养素,有助于控制血糖、降低慢性病风险。对于消化功能较弱的人群,可以适当减少粗粮摄入比例。
三、少油少糖,远离慢性病
高油高糖的主食如油条、泡饼、甜粥等,虽然美味,但营养价值低,热量和油脂含量高,容易导致肥胖、高血脂、高血糖等慢性病。因此,在享受美食的同时,要注意控制油糖摄入,选择健康的主食。
总之,科学地吃主食,既要控制总量,又要粗细搭配,还要注意少油少糖。这样才能保证我们的身体健康,远离慢性病。
此外,以下因素也会影响主食的摄入和消化:
1. 疾病因素
对于患有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慢性病的人群,主食摄入量应适当减少,并选择低血糖指数的食物,如糙米、燕麦等。
2. 药物因素
部分药物如利尿剂、胰岛素等会影响血糖水平,进而影响主食摄入量。
3. 治疗建议
在治疗慢性病的过程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饮食方案,包括主食的摄入量和种类。
4. 日常保养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合理搭配膳食,有助于预防慢性病。
5. 医院、科室
内分泌科、营养科等科室会为患者提供专业的饮食指导,帮助患者改善病情。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近年来,我国肥胖问题日益严重,18岁至45岁人群中,肥胖者占比高达1/5,远高于1982年的1/10。北京市成年人体重超标者更是高达45%。
4月26日,来自中国、美国、英国、德国和澳大利亚等国的专家在北京召开研讨会,共同探讨我国人口肥胖问题。
肥胖已成为引发高血压、冠心病和2型糖尿病等多种疾病的危险因素。1984年,肥胖被正式列为一种疾病。然而,直到近两三年,包括世界卫生组织在内的公共卫生权威机构才将肥胖列为与吸烟一样重要的全球公共卫生问题。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成人体重指数BMI(BMI=体重/身高cm²)评价,肥胖在全球呈现加速流行趋势。预计全球约有2.5亿成年肥胖者,7亿成年人处于超重状态,10亿人因体重增加而遭受疾病困扰。在我国,肥胖已成为影响人们健康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分析80年代初的流行病学和营养普查数据,我国公民的体重指数是比较理想的。然而,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逐渐成为现代生活的流行病。1995年全国学生营养普查发现,女学生的肥胖率从1985年的3.38%上升到7.18%,男生的肥胖率从2.75%上升至8.65%。目前这一比例可能更高。一项全国平均膳食脂肪摄入量调查显示,我国许多地方的人群营养过剩。北京人饮食中脂肪超过总热量的31%,天津是30%,上海是31%,江苏和广东是33%。而理想的脂肪摄入量应为20%。
有资料显示,1994年我国就有3600万糖尿病患者,比1984年增加了3倍。而高血压患者我国在9年前就超过了一亿。北京阜外医院的周北凡教授表示,肥胖患者的体重每减少5%,就可以显著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药物用量,并改善血脂状况。
协和医科大学的内分泌专家史轶繁指出,医生为患者进行的减肥治疗与商业宣传的减肥不同。药品减肥是减肥治疗中的一种辅助措施,需要在控制饮食和增加运动量的前提下服用,即使像赛尼可这样的脂肪酶抑制剂也不可能长期使用。
协和医科大学公共卫生院的陈春明院长表示,我国公民的肥胖观念需要调整。许多人不在意已经发生的肥胖,认为胖是福气。而另一些人尤其是年轻女性又认为越瘦越好,明明自己的体重属于正常范围,还要拼命减肥。她们不知道,如果成人的体重指数BMI低于18.5,生病和死亡的危险都要提高很多。有些人乱找减肥食品,试了一种又一种;另一些人为减肥过分控制饮食,导致营养缺乏,微量元素大量减少;还有一些人说吃粮食会长胖,就不吃粮食,这非常不科学。粮食除了给我们提供热能,还提供纤维素和一些其他元素。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随之而来的是肥胖问题的日益严重。近年来,肥胖已经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影响着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肥胖不仅是一种美学问题,更是一种严重的慢性病。根据《经济学人》网站发布的肥胖报告,近三分之二的美国成人体重超重,36%的美国成人和17%的儿童已经达到肥胖级别。这一趋势如果不加以控制,预计到2030年,近半的美国成人将面临肥胖的困扰。
肥胖问题不仅仅存在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墨西哥、巴西等国家的肥胖率也在逐年上升。在我国,四个成人中就有一个存在肥胖或超重问题,这一数据在城市人群中更为明显。
肥胖的成因复杂,主要包括遗传、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等因素。其中,不健康的饮食习惯是导致肥胖的主要原因之一。快餐、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摄入过多,缺乏运动,以及作息不规律等都是导致肥胖的重要因素。
肥胖会增加多种慢性病的风险,如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中风等。因此,预防和控制肥胖对于保障人们的健康至关重要。
预防肥胖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均衡饮食:合理搭配膳食,控制热量摄入,多吃蔬菜、水果、粗粮等低热量、高纤维的食物。
2. 适量运动: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
3. 改善作息:保持良好的作息规律,避免熬夜。
4. 控制体重:定期监测体重,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5. 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肥胖相关的慢性病。
春节临近,我们常常会听到“糖胖病”这个词,那么它究竟是什么?它与糖尿病之间又有什么联系呢?本文将带您深入了解“糖胖病”的概念、诊断、治疗以及预防方法。
一、什么是“糖胖病”
“糖胖病”是指糖尿病和肥胖症共同存在的一种疾病状态。它由“糖尿病(diabetes)”和“肥胖(obesity)”两个词组成,强调了肥胖与2型糖尿病之间的密切关系。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人口老龄化,糖尿病和肥胖的患病率不断上升,已经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
二、糖尿病和肥胖的关系
肥胖是多种慢性病的基础,其中与糖尿病关系最为密切。肥胖患者的血压控制难度较大,容易发生心脑血管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心肌梗塞、脑卒中等。因此,“糖胖病”患者的治疗难度更大,合并症或并发症更易发生。
三、糖胖病的诊断
糖胖病的诊断需要符合以下条件:
1. 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
2. 体重指数(BMI) ≥ 24 kg/m² 为超重;BMI ≥ 28 kg/m² 为肥胖;
3. 腰围男性 ≥ 90 cm 或女性 ≥ 85 cm 为腹型肥胖。
四、糖胖病的治疗
糖胖病的治疗原则是:控制体重,控制血糖,控制血脂。
1. 体重控制:通过饮食控制、运动锻炼、手术治疗等方式控制体重。
2. 降糖药物:选择具有降低体重或对体重影响较小的降糖药物。
3. 肥胖相关合并症的治疗:控制血压、血脂、脂肪肝等。
4. 加强监测:定期监测血糖、体重、血压、血脂等指标。
5. 患者教育:教育患者改变生活方式,控制体重。
五、糖胖病的预防
预防糖胖病的关键是控制体重,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1. 均衡饮食:控制总能量摄入,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减少高热量、高脂肪食物摄入。
2. 适量运动: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
3. 保持良好心态:减轻压力,保持良好心态。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儿童肥胖症逐渐成为关注的热点问题。许多家长反映,孩子体重超标,活动不便,甚至出现高血压、糖尿病等成人疾病。那么,究竟什么是小儿肥胖症?它有哪些危害?如何预防和治疗呢?本文将为您一一解答。
一、什么是小儿肥胖症?
小儿肥胖症是指体重超过同年龄、同性别儿童正常体重标准的20%以上的疾病。根据体重超标的程度,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肥胖。
二、小儿肥胖症的危害
1. 形成儿童肥胖的原因有很多,包括遗传、饮食、运动、心理等因素。
2. 儿童肥胖会对身体和心理造成严重危害,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睡眠呼吸暂停等。
三、如何预防和治疗小儿肥胖症?
1. 饮食管理:合理膳食,控制热量摄入,增加蔬菜、水果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摄入。
2. 运动锻炼:鼓励儿童参加户外运动,如跑步、游泳、跳绳等,增强体质。
3. 心理辅导:帮助儿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克服自卑心理。
4. 定期体检:定期监测体重、血压、血糖等指标,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四、总结
小儿肥胖症是一个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家长要重视孩子的饮食和运动,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预防肥胖症的发生。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不断发生变化。然而,随之而来的生活方式病也日益增多,例如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这些疾病不仅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还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那么,如何预防和治疗这些生活方式病呢?本文将为您介绍一些相关的知识。
一、肥胖
肥胖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它不仅影响美观,还会增加患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疾病的风险。预防肥胖的关键在于合理膳食和适量运动。
1. 合理膳食:要保证营养均衡,多吃蔬菜、水果、粗粮等低热量、高纤维的食物,少吃油腻、高糖、高盐的食物。
2. 适量运动:每天进行30分钟以上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可以有效控制体重。
二、高血压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长期高血压会导致心脏病、中风等严重后果。预防高血压的关键在于改善生活方式,包括戒烟限酒、合理膳食、适量运动等。
1. 戒烟限酒:吸烟和饮酒都会导致血压升高,因此要尽量避免。
2. 合理膳食:减少钠盐摄入,多吃富含钾、钙的食物,如香蕉、土豆、牛奶等。
3. 适量运动:每天进行30分钟以上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可以帮助降低血压。
三、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长期高血糖会导致多种并发症,如视网膜病变、肾病、心血管疾病等。预防糖尿病的关键在于控制体重、合理膳食、适量运动等。
1. 控制体重:通过合理膳食和适量运动控制体重,避免肥胖。
2. 合理膳食:减少糖分摄入,多吃蔬菜、水果、粗粮等低热量、高纤维的食物。
3. 适量运动:每天进行30分钟以上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可以帮助控制血糖。
四、健康生活方式
除了以上几种常见的生活方式病,还有许多其他疾病也与不良的生活方式有关,如心脏病、中风、癌症等。因此,要预防这些疾病,就必须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1. 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
2. 保持良好的心态:学会调节情绪,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3. 保持良好的社交关系:与家人、朋友保持良好的沟通,参加社交活动。
五、总结
不良的生活方式是导致多种疾病的主要原因。通过改善生活方式,我们可以预防和治疗这些疾病,提高生活质量。
肥胖已成为现代社会常见的健康问题,它不仅影响外观,更可能导致多种并发症,严重危害人体健康。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肥胖常见的并发症及其危害,并提供相应的预防和治疗建议。
一、肥胖常见的并发症
1. **血脂异常**:肥胖者更容易出现高胆固醇血症和低密度脂蛋白,导致血脂异常。高脂血症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可引发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等严重疾病。
2. **脑血管病变**:肥胖者患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的概率较高,这些疾病容易导致脑血管病变,如脑出血、脑梗死等。肥胖者血液黏稠度增加,容易形成血栓,引发脑血栓。
3. **心脏负荷加重**:肥胖者体内脂肪过多,导致血液总量增加,心脏负荷加重。长期下去,容易引发心力衰竭、心肌梗死等严重疾病。
4. **呼吸系统疾病**:肥胖者更容易出现睡眠呼吸暂停、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
5. **糖尿病**:肥胖者患糖尿病的风险显著增加,糖尿病可引发多种并发症,如视网膜病变、肾病等。
二、肥胖并发症的危害
肥胖并发症的危害巨大,可导致生活质量下降,甚至危及生命。因此,预防和治疗肥胖并发症至关重要。
三、预防和治疗建议
1. **合理饮食**:肥胖者应控制热量摄入,减少高脂肪、高糖食物的摄入,增加蔬菜、水果和粗粮的摄入。
2. **增加运动**:肥胖者应增加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每周至少150分钟。
3. **控制体重**:通过合理饮食和运动,控制体重在健康范围内。
4. **定期体检**:肥胖者应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并发症。
5. **药物治疗**:对于血脂异常等并发症,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治疗。
四、结语
肥胖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需要我们引起重视。通过合理饮食、增加运动、控制体重等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疗肥胖并发症,保护我们的健康。
在中华美食文化中,肉类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尤其是肥肉,更是无数食客的心头好。肥而不腻,香而不腻,肥肉的诱惑力不言而喻。然而,关于吃肥肉是否会伤身,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事实上,偶尔吃一些肥肉并不会对健康造成太大影响。但是,如果长期过量摄入肥肉,确实会增加患病的风险。
首先,长期大量摄入肥肉容易导致肥胖。肥肉中含有较高的脂肪,摄入过多会导致体内脂肪堆积,进而引发肥胖问题。
其次,长期大量摄入肥肉容易引发高血脂、高胆固醇等心血管疾病。肥肉中的脂肪难以消化,容易在体内积累,导致血液粘稠,影响血液循环,进而引发高血压、高血脂、高胆固醇等疾病。
那么,如何才能健康地吃肉呢?以下是一些建议:
1. 选择新鲜的肉类,尽量少吃加工食品,如熏肉等。
2. 选择低脂肪的肉类,如鱼肉、去皮鸡肉等。
3. 控制肉类的摄入量,每天摄入的肉类控制在200克左右。
4. 多吃水果和蔬菜,补充身体所需的营养。
5. 增加运动量,提高身体代谢能力。
总之,肥肉虽美味,但健康才是最重要的。适量食用,注意搭配,才能享受美食,保持健康。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我通过互联网医院预约了内分泌科的一位医生进行线上咨询。医生非常亲切,详细询问了我的病情。我患有糖尿病已经一年多,一直通过药物治疗。最近两个月,我决定尝试停药,没想到血糖依然保持正常。医生告诉我,我的决定是正确的,可以继续停用降糖药。
医生还询问了我的生活习惯,得知我每天坚持跑步七公里,走路20000步,身体没有明显不适。医生赞扬了我的坚持,并建议我继续保持运动。
此外,我还患有高血压,已经五六年了。医生了解到我每天早上一片药,血压控制得很好。医生告诉我,可以继续目前的药物治疗方案。
通过这次线上咨询,我对自己的病情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更加有信心去面对生活。感谢医生的专业和耐心,让我在互联网医院感受到了温暖和关怀。
近年来,肥胖问题日益严重,已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研究表明,肥胖不仅会影响外观,还会增加多种慢性疾病的风险,如心脏病、糖尿病、高血压等。其中,肥胖与心脏病之间的关系引起了广泛关注。
一项发表在《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上的研究表明,年轻时肥胖会大大增加老年时患心脏病的风险。研究发现,20岁和40岁时BMI每增加5kg/㎡,老年时患心衰的风险就会分别增加1.27倍和1.36倍。
这项研究的结果令人担忧,因为它表明,年轻时积累的体重会给心脏健康带来更大的风险。因此,保持健康的体重对于预防心脏病至关重要。
那么,如何判断自己的体重是否健康呢?BMI(身体质量指数)是一个常用的指标。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标准,BMI在18.5-24.9之间被认为是健康的。然而,对于亚洲人来说,由于身体结构、体脂分布等方面的差异,这个标准可能需要调整。
研究表明,亚洲人更容易出现腹型肥胖,即脂肪主要堆积在腹部。这种肥胖类型与心脏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风险增加有关。因此,亚洲人的BMI标准可能需要更加严格。
一些亚洲国家和地区已经制定了针对亚洲人群的BMI标准。例如,中国香港、印尼和新加坡将BMI超过22kg/㎡视为超重。这意味着,亚洲人可能需要更早地开始关注体重管理,以预防心脏病等慢性疾病的发生。
除了BMI之外,体脂率也是衡量体重健康的重要指标。体脂率低的人,即使BMI处于正常范围,也可能存在健康风险。因此,关注体脂率,并进行适当的锻炼和饮食调整,对于预防心脏病至关重要。
总之,肥胖与心脏病之间的关系不容忽视。保持健康的体重,控制体脂率,是预防心脏病的重要措施。如果您存在肥胖问题,请及时咨询医生,制定合理的减肥计划。
2024年7月3日,一个平凡的夏日午后,我坐在电脑前,心中有些忐忑。因为我知道,我将迎来一次特殊的就诊经历——线上问诊。
医生助理的问候让我感到温暖,她告诉我这次问诊将持续两天。我深吸一口气,开始了我的线上问诊之旅。
在医生的专业询问下,我坦诚地描述了我的病情——肥胖。我提到之前已经尝试过利拉鲁肽,但由于疫情管控,医生无法为我开处方。医生耐心地倾听,没有一丝嫌弃,这让我感到非常安心。
医生建议我尝试司美格鲁肽,并询问我是否愿意使用。我虽然有些犹豫,但在医生的解释下,我了解到这两种药物并非减肥药,而是降糖药,并且有一定的减体重作用。在权衡利弊后,我决定接受医生的建议。
医生提醒我,使用药物是自愿的,并且处方只能写糖尿病。这让我意识到,我需要为自己的决定负责。医生还特别提醒我,使用药物可能会对保险理赔产生影响,甚至有些保险是不理赔的。这让我感到有些沮丧,但我还是坚定了使用药物的决心。
在医生的指导下,我顺利地完成了线上问诊。虽然这次就诊没有在医院里那样直观,但医生的耐心和专业让我感受到了医者的仁心。
这次线上问诊的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互联网医疗的便捷性和高效性。在医生的帮助下,我不仅得到了专业的治疗方案,还学会了如何为自己的健康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