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9月24日,中国大陆地区首家胆道闭锁病友会——“小金人”俱乐部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正式成立。胆道闭锁是一种罕见的儿科疾病,主要表现为新生儿黄疸,并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加重。由于患儿皮肤发黄,被称为“小金人”。该病发病率约为1:10000~15000,病因尚不明确,女性发病率略高于男性。目前,胆道闭锁的治疗以手术为主,但术后仍需长期管理,包括营养支持、生长发育监测等。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副院长、外科主任郑珊教授表示,胆道闭锁患儿术后易出现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营养不良等问题,需要长期综合管理。然而,由于经济和依从性等因素,许多患儿家长往往在出现严重并发症时才带孩子就诊,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
“小金人”俱乐部旨在为胆道闭锁患儿及其家庭提供互助交流平台,提高家长对疾病认识和重视程度。俱乐部将定期举办线上线下活动,包括专家讲座、多学科咨询、亲子活动等,旨在帮助患儿和家长更好地应对疾病。
此外,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胆道闭锁诊治中心还开发了国内首款胆道闭锁筛查软件——“新生儿大便探色器”,方便家长进行自我检测和早期干预。
“小金人”俱乐部的成立,标志着我国胆道闭锁诊疗水平迈上了新的台阶,为患儿和家长带来了新的希望。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新生儿黄疸是新手爸妈们经常遇到的问题,它对新生儿的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为了帮助家长们更好地了解和应对新生儿黄疸,本文将详细讲解其病因、症状、诊断、治疗和预防等方面的知识。
一、新生儿黄疸的定义及类型
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血液中胆红素水平升高,导致皮肤和巩膜出现黄染的一种现象。根据病因和程度的不同,新生儿黄疸可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大类。
二、新生儿黄疸的病因
1. 胆红素产生过多:由于新生儿红细胞寿命较短,产生的胆红素较多。
2. 肝脏功能不成熟:新生儿的肝脏功能尚未完全成熟,无法有效代谢和排泄胆红素。
3. 肠道菌群失衡:新生儿肠道菌群尚未建立,影响胆红素的代谢。
4. 胎粪排出延迟:胎粪中含有大量胆红素,排出延迟会导致胆红素吸收过多。
三、新生儿黄疸的症状
1. 皮肤和巩膜黄染:这是新生儿黄疸最典型的症状。
2. 精神状态改变:部分新生儿可能出现嗜睡、吸吮无力等症状。
3. 大小便颜色改变:尿液颜色加深,粪便颜色变浅。
四、新生儿黄疸的诊断
医生通过观察新生儿皮肤和巩膜黄染的程度,结合血液胆红素水平、肝功能检查等,可确诊新生儿黄疸。
五、新生儿黄疸的治疗
1. 光疗:通过蓝光照射,使胆红素分解为水溶性物质,方便排泄。
2. 药物治疗:如苯巴比妥等,可促进肝脏代谢胆红素。
3. 肠道菌群调节:使用益生菌等,调节肠道菌群,促进胆红素代谢。
4. 胎粪排出:通过喂养、按摩等方法,促进胎粪排出。
六、新生儿黄疸的预防
1. 产前检查:孕妇定期进行产前检查,了解胎儿发育情况。
2. 产后观察:新生儿出生后,密切观察其皮肤和巩膜颜色变化。
3. 适当喂养:保证新生儿充足的营养,促进肠道菌群建立。
4. 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预防新生儿呼吸道感染,降低黄疸发生率。
病毒性肝炎是一种常见的肝脏疾病,其症状主要包括身体乏力、食欲不振、发热和黄疸。这些症状的出现,主要是因为病毒性肝炎导致肝脏受损,使得肝脏的代谢、解毒和免疫功能受到影响。
1. 身体乏力:病毒性肝炎患者常常感到身体乏力,这是因为肝脏受损后,无法正常进行新陈代谢,导致身体能量供应不足,从而引起疲劳、精神不振等症状。
2. 食欲不振:食欲不振是病毒性肝炎的常见症状之一。肝脏受损后,胆汁分泌减少,消化功能下降,导致患者食欲不振,甚至恶心、呕吐。
3. 发热:病毒性肝炎患者也可能出现发热症状,体温一般在38度以下。发热伴随头晕、头痛、怕热等症状,类似于感冒。
4. 黄疸:黄疸是病毒性肝炎的典型症状之一。患者的皮肤、眼睛和尿液颜色变黄,这是由于肝脏受损后,无法正常代谢胆红素,导致胆红素在体内积聚所致。
病毒性肝炎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营养支持和生活方式调整。药物治疗包括抗病毒药物、保肝药物等,营养支持包括补充维生素、矿物质等,生活方式调整包括戒烟限酒、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等。
病毒性肝炎患者应定期进行肝脏功能检查,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同时,患者应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
此外,病毒性肝炎的预防措施主要包括:接种乙肝疫苗、避免接触病毒、注意个人卫生等。
乙肝疫苗是预防乙型肝炎的有效手段,对于新生儿来说,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首针尤为重要。然而,一些宝宝在满月时可能出现黄疸,这让家长和医生都犯了难:黄疸儿能否接种乙肝疫苗呢?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黄疸的分类。黄疸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生理性黄疸是新生儿出生后的一种正常现象,通常在出生后2-3天内出现,1周左右自行消退。病理性黄疸则是由于某些疾病引起的,如新生儿溶血病、胆道闭锁等。
对于生理性黄疸的宝宝,只要没有其他疾病,是可以接种乙肝疫苗的。因为乙肝疫苗并不会加重黄疸症状,也不会引起溶血等不良反应。
然而,对于病理性黄疸的宝宝,情况就复杂了。如果宝宝患有乙型肝炎或携带乙肝病毒,接种乙肝疫苗也不会产生保护性抗体。此外,乙肝疫苗中可能含有某些成分(如酵母等)会诱发或加重原有疾病,如过敏反应等。因此,病理性黄疸的宝宝在接种乙肝疫苗前,需要医生进行评估。
此外,还有一些宝宝对乙肝疫苗成分过敏,或者之前接种过乙肝疫苗后出现过不良反应,这些宝宝也不适合接种乙肝疫苗。
总之,黄疸儿能否接种乙肝疫苗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如果宝宝仅有黄疸,没有其他疾病,可以接种乙肝疫苗。但如果宝宝患有其他疾病,或者对乙肝疫苗成分过敏,则需要谨慎接种。
那是一个普通的午后,我,一个忙碌的母亲,正带着我家的小宝宝去一家互联网医院就诊。
宝宝六个月大,最近有点黄疸,我担心得很。在网上搜索了一番后,我选择了这家互联网医院,希望能得到专业的指导。
医生***很快就接听了电话,他首先询问了宝宝的基本情况,然后详细询问了我的疑问。我告诉他,宝宝黄疸的症状很严重,我担心会影响他的健康。
医生***非常耐心地听我讲述,然后告诉我,宝宝的情况可以通过一些中药来治疗,并且成分与小儿用于黄疸的药相似。他还提醒我,如果宝宝出现腹泻症状,要立即停药。
我还有点担心,于是又问:“这药对孩子吃奶有影响吗?”医生***解释说:“因为是中药,没有哺乳用药的数据,但就成分来说,安全性上应该没问题。”
随后,我又提出了另一个问题:“我能输液吗?”因为宝宝的症状让我非常焦虑。医生***告诉我:“如果输液的话,可以输头孢类的消炎药,但要注意,这可能会对孩子的吃奶有影响。”
听到这里,我松了一口气,对医生***的专业和耐心表示了感激。
最后,医生***提醒我,如果宝宝有任何病情变化或不适,请及时咨询。他还告诉我,在使用任何药品前,一定要认真阅读说明书,如有疑问,可以再次咨询或联系商家。
虽然只是短短的一次线上问诊,但我对医生***的专业和耐心印象深刻。他不仅为我解答了疑惑,还给了我很多实用的建议,让我对宝宝的病情有了更深的了解。
这次互联网医院的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互联网医疗的发展为患者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在忙碌的生活中,我们可以在家中就能得到专业的医疗咨询,这无疑是一种进步。
黄疸,作为新生儿常见的生理现象,其严重程度直接关系到婴儿的健康。若黄疸程度较轻,通常无需过多担忧。然而,若黄疸严重,则可能引发一系列严重并发症。
首先,严重的黄疸可能导致胆红素脑病。胆红素是人体代谢产物,当其在血液中积累过多时,便会引发胆红素脑病。该病多见于出生后1周内的新生儿,早期症状包括反应低下、嗜睡、肌张力降低等。若不及时治疗,病情将进一步恶化,表现为易激惹、呼吸暂停、肌张力增高,甚至惊厥或发热,严重者可导致昏迷甚至死亡。
除了胆红素脑病,严重的黄疸还可能导致胆红素引起的神经功能障碍。这类患者可能出现认知、学习、运动障碍,甚至耳聋或听觉障碍。
病理性黄疸是导致严重黄疸的主要原因。常见的病理性黄疸包括新生儿肝炎、胆道闭锁、溶血性贫血等。及时的治疗对于控制病情至关重要。
在治疗方面,医生会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光照疗法、药物治疗、换血疗法等。光照疗法通过蓝光照射,促进胆红素的分解和排泄;药物治疗则通过降低血液中胆红素水平;换血疗法则通过更换血液,直接降低血液中胆红素水平。
除了治疗,日常保养也非常重要。家长应保证新生儿合理饮食,保持良好的环境卫生,注意臀部和皮肤清洁,增加饮用水量。此外,适当暴露在自然光线下,有助于促进胆红素的分解。
总之,严重的黄疸可能会引发一系列严重并发症,家长应引起重视。一旦发现新生儿出现黄疸症状,应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肝腹水是肝硬化晚期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由于肝脏功能严重受损,导致腹水积聚。对于肝腹水患者而言,正确的饮食调理至关重要,不仅可以缓解症状,还能促进肝脏功能的恢复。以下是一些适合肝腹水患者的饮食建议,帮助患者缓解腹水症状。
一、低盐饮食
肝腹水患者由于肝脏功能受损,导致血浆蛋白降低,因此容易出现水肿。高盐饮食会加重水肿症状,甚至引发心力衰竭。因此,肝腹水患者应严格控制食盐摄入,每日摄入量不超过5克,严重水肿者不超过1克。
二、利湿退黄食物
1. 薄荷红糖茶:取薄荷15克,红糖60克,煎汤后加糖调味饮用。薄荷具有清热利湿、退黄的功效,可缓解腹痛、胆囊问题,并具有利尿、化痰、健胃等作用。
2. 茯苓清蒸桂鱼:取茯苓15克,桂鱼150克,加水和调料一起蒸至熟烂。茯苓具有健脾利湿、益气补血的功效,可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具有抗肿瘤和保肝脏作用。桂鱼补益脾胃,与茯苓搭配可体现中医清补原则。
三、多样化饮食,避免刺激性食物
肝腹水患者肝脏代谢和消化功能较差,因此饮食要多样化,保证营养均衡。避免辛辣、冰冷等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肝脏负担。
四、合理补充营养素
肝腹水患者需要合理补充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素,以促进肝脏功能的恢复。可适当食用鱼类、瘦肉、蛋类、奶制品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以及新鲜蔬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五、定期复查,遵医嘱
肝腹水患者应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遵医嘱进行治疗。在饮食调理的同时,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如药物治疗、腹水抽吸等。
十二指肠癌与胰腺癌虽然同属于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但它们是两种不同的疾病。
1、十二指肠癌的发病原因可能与消化液物质、肠道厌氧菌过度增殖等因素有关。例如,胆汁和胰液分泌的石胆酸可能具有致癌作用,促进肿瘤形成。此外,十二指肠液pH值紊乱、共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突变、肠道厌氧菌过度增殖等也与十二指肠癌有关。早期十二指肠癌通常没有明显症状,但生长在十二指肠壶腹的癌可能较早被发现,导致黄疸、眼黄、尿黄等症状。
2、胰腺癌则通常由胰腺细胞的恶性转化引起,是胰腺上皮细胞和腺细胞的局部突变导致蛋白质突变,进而形成胰腺癌。胰腺癌的主要症状包括腹痛、黄疸、消瘦、乏力、糖尿病相关症状和消化道相关症状等。部分晚期胰腺癌患者会出现背痛,夜间更为剧烈。
为了预防这两种疾病,建议平时注意改善生活习惯,保证日常生活规律,适当增加户外活动,饮食上要注意合理搭配,避免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
此外,对于有家族病史、长期吸烟、饮酒、肥胖等高危人群,建议定期进行体检,以便早期发现和治疗。
在治疗方面,两种疾病的治疗方法也有一定差异。十二指肠癌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放疗、化疗等,而胰腺癌的治疗方法则相对有限,主要包括手术、放疗、化疗和靶向治疗等。
总之,了解十二指肠癌与胰腺癌的区别,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预防和治疗这两种疾病。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各种血液问题,其中溶血值过高或过低都是需要引起重视的症状。为了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一现象,本文将为您科普溶血值的正常范围及相关知识。
一、溶血的定义及原因
溶血是指红细胞破裂,血红蛋白逸出的过程。这可能是由于多种理化因素和毒素引起的,例如低渗溶液、机械性强力振荡、低温冷冻或化冻、过酸或过碱、酒精、乙醚、皂碱、胆碱盐等。
二、溶血值的正常范围
溶血值的正常范围因检测方法和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一般来说,成年人的溶血值在参考范围内波动。具体数值请参考实验室检测结果。
三、溶血病的危害及预防
溶血病是一种常见的血液疾病,主要发生在孕妇身上,对孕妇和胎儿都有很大的危害。预防溶血病的关键是定期进行产前检查,及时发现并治疗。孕妇在孕期应注意以下几点:
1.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接触有害物质。
2. 遵医嘱进行产前检查,及时发现并治疗溶血病。
3. 避免感染,如感冒、流感等。
4. 饮食均衡,增强免疫力。
四、溶血病的治疗方法
溶血病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药物治疗主要包括使用抗生素、抗病毒药物等,手术治疗则适用于病情较严重的患者。
五、溶血病的预后
溶血病的预后与病情轻重、治疗方法等因素有关。早期发现、及时治疗的患者预后较好。
正值桔子丰收的季节,桔子的酸甜可口深受大家喜爱。然而,过量食用桔子却可能导致皮肤变黄,俗称“小黄人”现象。
为什么桔子吃多了会皮肤变黄呢?这是因为桔子中含有大量的胡萝卜素,胡萝卜素是一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但如果摄入过多,超过了肝脏的分解能力,就会导致胡萝卜素在血液中沉积,进而使皮肤变黄。
这种现象在儿童中尤为常见,因为儿童的肝脏功能尚未完全成熟,对胡萝卜素的代谢能力较弱,更容易出现皮肤变黄的情况。
那么,如果出现皮肤变黄的情况,该怎么办呢?其实,这并不需要过于担心。只要停止食用含胡萝卜素丰富的食物,通常在2-6周内,皮肤变黄的现象就会逐渐消失。
除了桔子,还有一些其他食物也含有较多的胡萝卜素,如芒果、木瓜和胡萝卜等,过量食用也可能导致皮肤变黄。此外,桑葚中的花青素含量较高,大量食用后,舌头可能会出现变紫的现象,口唇也可能变成深紫色,这看起来与“中毒”相似,但实际上并非中毒。
总的来说,虽然水果富含维生素和抗氧化物质,对身体有很多益处,但也不建议大量食用。每天摄入的水果量应控制在200-400克,以免对身体造成不利影响。
此外,为了保持身体健康,我们还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常见的疾病,主要表现为皮肤、黏膜和巩膜黄染。根据胆红素代谢异常的程度,黄疸可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
生理性黄疸是新生儿出生后常见的现象,一般出现在出生后2-3天,7-10天自然消退。生理性黄疸的原因主要是新生儿肝脏功能尚未完善,无法有效代谢血液中的胆红素。
病理性黄疸是指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或黄疸持续加深、加重或消退,甚至持续数周。病理性黄疸的原因可能是新生儿溶血、感染、先天性代谢缺陷等。
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 晒太阳:晒太阳可以帮助新生儿体内的胆红素转化为水溶性胆红素,从而降低血液中的胆红素水平。每天让新生儿晒太阳1-2次,每次30分钟左右,主要晒手、脚、背部等部位。
2. 光疗:光疗是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有效方法,通过使用蓝光或白光照射新生儿,使胆红素转化为水溶性胆红素,然后通过尿液排出体外。
3. 药物治疗:对于部分病理性黄疸,可能需要使用药物治疗,如苯巴比妥等。
4. 其他治疗:如输血、换血等。
除了治疗,新生儿黄疸的预防也很重要。孕妇在孕期要注意营养均衡,避免感染,减少新生儿溶血的风险。新生儿出生后,要注意观察黄疸的变化,如有异常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