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烧烫伤怎么办?处理需要5步

烧烫伤怎么办?处理需要5步
发表人:于惠

在当今社会,人们对健康越来越重视,关注饮食、运动等方面,但对于急救常识的了解却相对匮乏。近期,SH48成员唐安琪烧伤事件引发广泛关注,也让我们对烧烫伤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那么,遇到烧烫伤该如何正确处理呢?

首先,我们要明确烧烫伤的分类。根据烧伤程度,烧烫伤可分为轻度烧伤、中度烧伤和重度烧伤。轻度烧伤主要表现为皮肤红肿、疼痛,中度烧伤会出现水泡,重度烧伤则可能导致皮肤坏死、肌肉骨骼损伤等严重后果。

当发生烧烫伤时,应立即采取以下五步急救措施:

第一步:冲洗。用冷水冲洗伤处20分钟左右,以降低温度,减轻疼痛、水肿和感染风险。注意,水温不宜过低,以免造成冻伤。

第二步:脱衣。小心地脱去或剪掉伤处的衣物,避免损伤创面。如果衣物粘在皮肤上,可用剪刀小心剪开。

第三步:浸泡。将伤处浸泡在冷水中,持续20分钟,以进一步降低温度,缓解疼痛。

第四步:包扎。用无菌纱布或干净布料包扎伤处,避免污染和感染。注意,包扎不宜过紧,以免影响血液循环。

第五步:就医。如果伤势严重,或有其他并发症,应尽快就医。

除了以上急救措施,以下是一些关于烧烫伤的常见误区,希望大家能够避免:

误区一:不痛不代表不严重。事实上,轻度烧伤往往疼痛感较明显,而重度烧伤可能导致局部麻木,疼痛感不明显。

误区二:烫伤后的水泡不能随意挑破。如果水泡较小,无疼痛感,可不必挑破;如果水泡较大,疼痛剧烈,可用无菌针头挑破,并挤出泡内液体。

误区三:用酱油涂抹烫伤部位。酱油并不能起到止痛作用,反而可能加重损伤和感染风险。

误区四:用冰块降温。过度使用冰块可能导致冻伤,建议使用冷水或流动的液体进行降温。

烧烫伤是一种常见的意外伤害,掌握正确的急救方法至关重要。希望大家能够提高对烧烫伤的认识,学会正确处理,避免悲剧发生。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冻伤疾病介绍:
冻伤属常见病,病因为人体局部或者全身长时间于寒冷的环境下,个体因此热量大量散失,继而引起机体局部或者全身温度严重下降引起的损伤。冻伤除了与寒冷的环境有关外,还与潮湿、机体抗寒能力下降以及机体的局部血液循环不良有关。下肢冻伤较为常见,其次是面部与手指,轻症患者对生活无影响,严重时致残;一般可用复温完成治愈,重症患者或需截肢,可导致伤残。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随着冬季的到来,脚部冻伤成为了许多人的常见问题。脚部冻伤不仅会带来疼痛,严重时甚至会影响正常行走和生活。那么,如何正确预防和处理脚部冻伤呢?本文将为您详细解答。

    一、脚部冻伤的原因及预防

    脚部冻伤主要是由于低温环境下,脚部血液循环受阻,导致组织细胞损伤。预防脚部冻伤,首先要做好保暖措施,如穿着保暖的鞋袜、保持室内温暖等。此外,避免长时间在寒冷环境中行走,也是预防冻伤的关键。

    二、脚部冻伤的处理方法

    1. 保持温暖:一旦出现冻伤,首先要保持患处温暖,避免再次受寒。可以使用热水袋、暖宝宝等物品为冻伤部位提供温暖。

    2. 涂抹润肤露:使用具有保湿、修复作用的润肤露,可以帮助缓解冻伤症状。

    3. 热敷:使用热水袋或热毛巾对冻伤部位进行热敷,每次15-20分钟,每天2-3次,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

    4. 使用冻伤膏:市面上有许多针对冻伤的药物,如冻伤膏、烫伤膏等,可以缓解疼痛、促进伤口愈合。

    5. 注意饮食:多吃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E的食物,如柑橘、坚果、鱼类等,有助于提高身体抵抗力,促进伤口愈合。

    三、脚部冻伤的护理

    1. 保持干燥:冻伤部位容易滋生细菌,因此要保持患处干燥,避免感染。

    2. 定期检查:定期检查冻伤部位,观察伤口是否愈合,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3. 避免摩擦:穿着宽松舒适的鞋袜,避免摩擦冻伤部位,以免加重症状。

    四、预防脚部冻伤的日常保养

    1. 选择合适的鞋袜:穿着保暖、透气、干燥的鞋袜,避免穿湿鞋、破洞鞋等。

    2. 保持脚部卫生:定期清洗脚部,保持脚部干燥、清洁。

    3. 加强锻炼: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身体抵抗力,提高抗寒能力。

    4. 避免长时间站立或行走:长时间站立或行走容易导致脚部血液循环受阻,增加冻伤风险。

    总之,脚部冻伤并不可怕,关键在于做好预防和及时处理。通过合理的保养和护理,我们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疗脚部冻伤,让冬季生活更加舒适。

  • 随着冬季的到来,冻伤成为了一种常见的冬季疾病。冻伤是由于人体长时间暴露在寒冷环境中,导致局部组织受到损伤的一种症状。常见于户外工作者、登山者以及冬季户外运动爱好者。冻伤不仅会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严重时甚至可能危及生命。因此,了解冻伤的预防和处理方法至关重要。

    冻伤的常见症状包括皮肤发红、发紫、麻木、刺痛、肿胀等。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进行急救:

    1. 复温:将冻伤部位浸泡在温水中,水温控制在38℃-42℃之间,持续约30分钟。复温过程中应避免水温过高,以免造成烫伤。

    2. 清洁:用温盐水或生理盐水清洗冻伤部位,清除污垢和细菌,预防感染。

    3. 涂抹药物:使用具有活血化瘀、消炎止痛作用的药物,如云南白药、红花油等。涂抹时,轻轻按摩冻伤部位,促进血液循环。

    4. 保暖:冻伤后应保持患处温暖,避免再次受凉。可使用暖宝宝、热水袋等保暖物品。

    除了急救措施外,以下方法也有助于预防冻伤:

    1. 增强体质:加强锻炼,提高身体抵抗力。

    2. 注意保暖:穿着保暖的衣物,避免长时间暴露在寒冷环境中。

    3. 避免潮湿:保持身体干燥,避免穿着潮湿的衣物。

    4. 注意饮食:多吃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坚果等。

    如果冻伤症状严重,应及时就医。医院皮肤科或烧伤科可以提供专业的治疗。

  • 冬天,气温骤降,手部冻伤成为许多人的常见问题。冻伤不仅让手部皮肤红肿、瘙痒,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感染。本文将详细介绍手部冻伤的成因、症状、预防和治疗方法,帮助大家有效应对手部冻伤。

    一、手部冻伤的成因及症状

    手部冻伤主要是由于寒冷环境下,皮肤血管收缩,导致局部血液循环受阻,组织缺氧,从而引起皮肤损伤。常见的症状包括:

    • 皮肤红肿、发硬
    • 局部麻木、瘙痒
    • 疼痛感
    • 严重时出现水泡、溃疡

    二、预防手部冻伤的方法

    1. 注意保暖:冬季外出时,要穿戴保暖手套、围巾等,避免手部直接暴露在寒冷环境中。

    2. 增强锻炼:加强手部锻炼,提高局部血液循环,增强耐寒能力。

    3. 保持干燥:避免手部长时间潮湿,选择透气性好的手套。

    4. 饮食调整:多摄入富含维生素E、维生素C的食物,如坚果、新鲜蔬菜、水果等,增强皮肤抵抗力。

    三、手部冻伤的治疗方法

    1. 加温法:将冻伤部位放在温水(不超过40℃)中浸泡,直至皮肤恢复知觉,每次浸泡15-20分钟。

    2. 中药治疗:使用活血化瘀、温经通络的中药,如当归、川芎、丹参等,煎水泡手。

    3. 物理治疗:使用红外线灯、微波等物理治疗方法,促进血液循环,加速康复。

    4. 手部护理:保持手部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搔抓,涂抹润肤霜等。

    四、手部冻伤的注意事项

    1. 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药物,如酒精、辣椒等。

    2. 避免过度摩擦、挤压冻伤部位。

    3. 如出现感染、溃烂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总之,冬季要做好手部保暖措施,预防冻伤的发生。一旦出现冻伤,要及时采取正确的处理方法,避免病情加重。

  • 冬季是婴幼儿冻疮高发季节,了解冻疮的发生原因和预防措施至关重要。

    冻疮好发于身体暴露部位和末梢部位,如面颊、耳部、手指、足趾等。寒冷环境下,血管收缩,血液流量减少,导致组织缺血缺氧,细胞受损,引发冻疮。

    预防冻疮,首先要加强保暖,选择合适的衣物,避免长时间暴露在寒冷环境中。同时,要增强体质,提高耐寒能力。

    若宝宝不幸患上冻疮,应及时治疗。未破溃的冻疮可涂抹冻疮膏,已破溃的冻疮需请医生处理,避免加重病情。

    此外,保持皮肤干燥,避免过度洗澡,保持充足的营养摄入,也有助于预防冻疮的发生。

    冬季预防宝宝冻疮,需要家长们的细心呵护和科学护理。

  • 随着冬季的到来,气温逐渐降低,人们在外出时需要更加注意保暖。冻伤作为一种常见的冬季损伤,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很大的威胁。本文将从冻伤的原因、症状、预防措施以及治疗方法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冻伤,做好预防工作。

    一、冻伤的原因及症状

    冻伤是由于低温、潮湿、风等因素导致人体局部或全身温度过低,从而引起组织损伤的一种疾病。冻伤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局部皮肤红肿、疼痛、麻木、感觉异常等,严重者可出现组织坏死、肢体功能障碍等并发症。

    二、冻伤的预防措施

    1. 增强体质,提高抗寒能力。

    2. 外出时注意保暖,穿着合适的衣物,避免长时间暴露在低温环境中。

    3. 避免在潮湿环境中活动,如冰雪路面、水面等。

    4. 饮食方面,多吃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水果、蔬菜、坚果等。

    5. 避免饮酒,饮酒会加速体温下降,增加冻伤风险。

    三、冻伤的治疗方法

    1. 轻度冻伤:可自行按摩受冻部位,促进血液循环。可用温水浸泡,水温不宜过高,以免加重症状。可涂抹冻疮膏等药物。

    2. 中度冻伤:应尽快就医,由医生进行专业的处理。可采取局部复温、抗感染、促进血液循环等治疗措施。

    3. 重度冻伤:病情严重,需住院治疗。治疗方法包括局部复温、抗感染、营养支持、抗休克等。

    四、冻伤的日常保养

    1. 保持室内温暖,避免冷风直吹。

    2. 多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3. 注意饮食均衡,多吃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

    4. 避免饮酒,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五、结语

    冻伤是一种常见的冬季损伤,了解冻伤的原因、症状、预防措施以及治疗方法对于预防冻伤具有重要意义。希望大家在冬季做好保暖工作,预防冻伤的发生。

  • 冻疮是冬季常见的皮肤病,尤其在寒冷潮湿的地区,冻疮的发生率更高。冻疮的发生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如何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成为患者关注的焦点。

    针对冻伤的治疗,以下三种药物具有较好的疗效:

    1. 冻疮膏:冻疮膏是治疗冻疮的常用药物,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作用。患者可以根据冻疮的严重程度选择不同的浓度,轻中度冻疮可选用低浓度冻疮膏,重度冻疮可选用高浓度冻疮膏。

    2. 红霉素软膏:红霉素软膏具有抗炎、抗菌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冻疮感染。在使用红霉素软膏时,应注意避免与眼睛接触,并按照说明书上的剂量使用。

    3. 中药泡手:中药泡手是中医治疗冻疮的一种方法,具有温经通络、活血化瘀的作用。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体质选择合适的中药方剂,将中药煎煮后泡手,每天1-2次,每次30分钟。

    除了药物治疗,冻疮的预防和日常保养也非常重要:

    1. 预防冻疮的发生,应注意保暖,避免长时间接触寒冷环境。

    2. 适当锻炼,增强身体素质,提高抵抗力。

    3. 保持皮肤干燥,避免潮湿环境。

    4. 在寒冷季节,外出时穿着保暖的衣物,佩戴手套、帽子等防护用品。

    5. 如果已经出现冻疮,应及时就医,避免病情加重。

  • 冻伤是一种常见的皮肤损伤,多发生在末梢血循环较差的部位和暴露部位,如手足、鼻、耳廓、面颊等处。冻伤的主要症状是局部皮肤苍白、冰冷、疼痛和麻木,复温后局部表现和烧伤相似,但局部肿胀一般并不明显。根据损伤深度和严重程度,冻伤可分为四度。

    一度冻伤:为皮肤浅层冻伤。局部皮肤初为苍白色,渐转为蓝紫色,继之出现红肿、发痒、刺痛和感觉异常,无水疱形成。约1周后,症状消失,表皮逐渐脱落,愈后不遗留瘢痕。

    二度冻伤:为全层皮肤冻伤。局部皮肤红肿、发痒、灼痛,可于24~48h内出现水疱,如无继发感染,经2~3周,水疱干涸,形成黑色干痂,脱落后创面有角化不全的新生上皮覆盖,局部可能有持久的僵硬和痛感,但不遗留瘢痕和发生痉挛。

    三度冻伤:皮肤全层及皮下组织被冻伤。皮肤由苍白逐渐变为蓝色,再转为黑色。皮肤感觉消失,冻伤周围组织出现水肿和水疱,并伴较剧烈的疼痛和灼痒。坏死组织脱落后留有创面,易继发感染。愈合缓慢,愈后遗留瘢痕,并可影响功能。

    四度冻伤:皮肤、皮下组织、肌肉甚至骨骼都被冻伤。伤部感觉和运动功能完全消失。患处呈暗灰色,与健康组织交界处可出现水肿和水疱。2~3周内有明显的坏死分界线出现,一般为干性坏疽,但有时由于静脉血栓形成,周围组织水肿以及继发感染,形成湿性坏疽。往往留下伤残和功能障碍。

    冻伤患者可发生并发症,最常见的为局部创面坏死组织的继发感染,如急性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急性蜂窝织炎、丹毒等。较严重的则有破伤风、气性坏疽和败血症,此外,尚有少数并发肝炎、心包炎、肾盂肾炎和关节炎等。

    当人体在极低温度环境下过度停留,可导致全身冻伤,此情况称为冻僵,罕见。早期精神兴奋,外周血管收缩,血压上升,皮肤苍白冰冷,心率加快,伴寒战。当体温降至35℃以下时,各种生理功能由兴奋转为抑制;体温降至32℃以下时,患者表情淡漠,精神错乱,呼吸、心率均减慢,肌肉强直;当体温降至29℃以下时,反应迟钝甚至昏迷,血压下降;当体温降至26℃以下时,可发生心室颤动,最后心跳、呼吸停止。

    冻伤的诊断主要依据病史和临床表现。医生会根据冻伤的部位、程度、症状等来判断冻伤的类型和严重程度。必要时,医生还会进行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血生化、细菌培养等,以排除其他疾病。

    冻伤的治疗包括保暖、复温、局部治疗和全身治疗。保暖是冻伤治疗的首要任务,复温时要注意不要过快,以免引起组织损伤。局部治疗包括清洁伤口、消毒、敷药等。全身治疗包括抗感染、抗休克、营养支持等。

    冻伤的预防措施包括:加强保暖,避免暴露在寒冷环境中;保持身体干燥;适当运动,增强体质;注意饮食,补充营养;学习急救知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冻伤是一种常见的皮肤损伤,了解冻伤的症状、诊断方法和治疗措施对于预防和治疗冻伤至关重要。

  • 冻疮是一种常见的冬季皮肤病,尤其在寒冷的冬季,许多人都容易受到冻疮的困扰。那么,冻疮可以用热水泡吗?

    事实上,长冻疮是不能用热水浸泡的。

    冻疮的形成主要是由于低温刺激导致血管收缩,血管壁弹性降低,血液循环受阻,组织出现肿胀。如果用热水浸泡,血管会更加扩张,血液流量增加,反而会加重冻疮症状,甚至导致冻疮溃疡和脓液。

    冻伤是指低温对皮肤、皮下软组织和深层组织造成的损伤,可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冻伤的治疗需要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如保暖、保持干燥、坚持锻炼、促进血液循环和提高身体的耐寒性等。局部外用药物如抗炎、消肿和促进循环的药物,如维生素E霜、冻伤软膏、抗生素软膏等,都是常用的治疗方法。

    预防冻疮的关键是保暖,尤其是在寒冷的冬季,要注意保暖,避免长时间暴露在低温环境中。此外,加强锻炼,提高身体的耐寒性,也是预防冻疮的重要措施。

    总之,冻疮患者应避免使用热水浸泡,以免加重病情。如有冻疮,应及时就医,遵医嘱进行治疗。

  • 寒冷的冬季,脚部冻伤成为许多人的困扰。那么,如何有效治疗脚冻伤呢?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冻伤的成因。冻伤是由于寒冷侵袭身体造成的伤害,除了寒冷因素外,湿度、局部血液循环不良或抗寒性降低也是重要原因。冻伤一般分为局部冻伤和全身冻伤。当皮肤和其他组织冻结后,会导致血管强烈收缩,若接触时间过长或温度过低,细胞外液体甚至细胞内液体都会形成冰晶。冻伤损伤主要发生在冰晶融化和局部血管扩张、充血、渗出和血栓形成后,组织中的冰晶会增加细胞外液体的渗透压或直接破坏组织和细胞结构,冻融后发生坏死,邻近组织引起炎症反应。

    对于轻度冻伤,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将受影响的脚浸泡在温水中,然后用软毛巾局部按摩以促进血液循环。通常情况下,一级冻伤可在几天内痊愈。对于二级冻伤,我们需要在消毒后刺破较大的水疱,然后涂抹红霉素软膏以防止感染,同时可涂上冻伤膏、樟脑膏等。若发生严重冻伤,应立即采取紧急处理,用被子和毯子包裹双脚,迅速将患者转移到相对温暖的环境中,脱掉带湿的鞋子和袜子,以抬高患肢。温水袋可用于局部供暖,之后应尽快进行复温处理,温水浸泡是最常用的方法,然后医生会根据冻伤的严重程度采取相应的治疗。

    为了预防脚冻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穿鞋时应注意保持脚的温暖和放松,避免太紧,影响血液循环。此外,冻疮发生后,可以局部涂抹冻疮霜,患有糜烂或溃疡的患者可以使用含有抗生素和皮质类固醇的软膏。天气转暖后,冻疮可以自行痊愈,但很容易复发,因此应积极预防。在寒冷季节,尽量不要将皮肤暴露在户外,若是在户外,通常需要采取保暖措施。

    在治疗脚冻伤的过程中,我们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保护患者的隐私和个人信息,遵守医疗行业的相关法规和道德规范,持续学习和更新医疗知识,保持专业素养,尊重患者的意见和选择。

  • 在寒冷的冬季,脸部冻伤成为了常见问题。脸部冻伤主要是由于寒冷潮湿的环境导致皮肤血管发生痉挛,血液流量减少,进而造成组织缺血缺氧,细胞受到损伤。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脸部冻伤的成因、症状、检查方法以及治疗手段。

    一、脸部冻伤的成因

    1. 寒冷潮湿:冬季气温骤降,湿度较大,皮肤血管受到寒冷刺激,导致血管收缩,血液流量减少。

    2. 长时间暴露:长时间在寒冷潮湿的环境中暴露,使皮肤血管持续处于收缩状态,导致血液供应不足。

    3. 个体差异:部分人群对寒冷的敏感度较高,更容易发生冻伤。

    二、脸部冻伤的症状

    1. 受冻部位冰凉、苍白、坚硬,感觉麻木或丧失。

    2. 受冻部位皮肤红肿充血,自觉热、痒、灼痛。

    3. 症状在数日后消失,愈后除有表皮脱落外,不留瘢痕。

    三、脸部冻伤的检查方法

    1. 体格检查:观察皮肤颜色、水疱大小、冻伤面积,了解有无皮肤及肢体坏死。

    2. 触诊:了解皮肤有无感觉异常,肢体有无活动障碍。

    3. B超检查:观察冻伤局部皮肤、组织的血运情况,明确血管是否出现坏死。

    4. 体温测量:若体温低于35℃,则可进一步明确冻伤程度。

    四、脸部冻伤的治疗手段

    1. 早期治疗:迅速复温,防止进一步的冷暴露以及恢复血液循环。

    2. 复温方法:用热毛巾、暖水袋或用温热的手覆盖受冻的部位,保持适当温度。

    3. 快速水浴复温:适用于各种冻伤。

    4. 止痛剂:在快速解冻时服用,以便止痛。

    5. 药物治疗: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干预,如口服阿司匹林、肝素、华法林等减少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使用聚维酮碘、氯己定、碘伏等消毒皮肤,降低感染发生的概率。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