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2015年10月30日至11月1日,由中国致公党中央医药卫生委员会和中国生命关怀协会科学抗癌促进工作委员会联合主办、北京保法肿瘤医院承办的“2015首届肿瘤精准医疗论坛”在北京成功举办。本次论坛汇聚了国内外30多位肿瘤专家,吸引了500余名肿瘤领域的同行参会,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协和医学院校长曾益新教授也发来贺信。
论坛分为学术报告和分组讨论两部分。在学术报告环节,专家们就肿瘤精准医疗领域的前沿发展、技术实践和临床应用现状进行了广泛交流。精准医疗的概念成为本次论坛的焦点,参会嘉宾纷纷表示受益匪浅,对肿瘤的精准治疗起到了重要的引领作用。
在分组讨论环节,与会专家就当前癌症治疗存在的问题和相关政策进行了深入探讨。针对肿瘤的预防、诊断、治疗、临床研究、方法创新、药物审批、中药抗癌等问题,专家们纷纷建言献策。中国致公党中央将把相关意见、建议整理后报到相关部委,共同推动我国肿瘤精准医疗的研究和发展。
论坛上,原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医学院助理教授、著名肿瘤专家于保法提出了缓释库疗法,该疗法通过影像引导细穿刺针,将药物组合物注射到肿瘤部位,实现了对实体肿瘤的位置精准和治疗的定量精准。
此外,论坛还举行了“免费缓释库治疗30例胰腺癌患者活动”的启动仪式。中国生命关怀协会科学抗癌促进工作委员会建立了“胰腺癌缓释库治疗专项基金”,用于30名胰腺癌患者的治疗,并成立第三方鉴定委员会负责全程审核、监督和论证。
精准医学是一种基于基因组大数据的医学模式,旨在实现疾病的重新定义。通过基因组测序和信息分析,精准医学可以从癌症基因组中筛选和鉴定出“驱动基因”和其他相关基因的突变,解释癌细胞对药物的抗性、阐明癌症的基因组异质性、解析癌症复发和转移的机制,建立治疗癌症用药的新指南。
本次论坛的举办,将有助于推动我国肿瘤精准医疗事业的发展,鼓励更多的药物组合创新、治疗方法创新、疗效评估创新等,实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实现全民健康贡献力量。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我爸85了,最近身体不太好,经常腹部疼痛,我很担心他的健康状况。昨天我在网上咨询了医生,他建议我爸去做加强CT检查。我很着急,于是问了医生需要多少小时核酸报告。医生很耐心地回答了我的问题,并且提醒我爸明天做完加强CT后可以先将腹部积水排一排。医生的细心和耐心让我感到很温暖,我觉得我爸是在一个好的医生的关怀下得到了很好的照顾。
后来,医生还告诉我爸关于增强CT的出结果时间,以及可能需要做的对症处理。虽然医生没有明确告诉我爸病情是怎样的,但是我感觉到医生正在尽力帮助我们,让我爸尽快得到缓解。即使面对可能的不好的结果,医生也在告诉我们如何应对,这让我感到很安心。
最后,医生还提醒我爸如果有疼痛等不适,可以去肿瘤内科咨询,他们会给我爸开药。医生还告诉我爸晚期肿瘤患者主要是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人文关怀为主,减少疼痛不适感。我觉得医生不仅是在给我爸看病,更是在给我们提供温暖和关怀。
总的来说,我对这次在线问诊的经历很满意,医生给了我爸很好的建议和关怀,让我感到很温暖。我相信在医生的关怀下,我爸会渡过难关,恢复健康。
癌症作为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它的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对于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在癌症的早期诊断中,放射诊断技术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对于放射诊断,许多患者存在误解和恐惧。本文将详细介绍常见的放射诊断方法,包括普通X线摄影、CT和MRI,并针对不同肿瘤类型推荐合适的检查方法。
对于颅内肿瘤,MRI是首选的检查方法。它能够敏感地检测出病灶,并确定病变范围及水肿等征象。配合弥散加权成像、波谱成像等,还能进一步鉴别肿瘤类型。
头颈部及五官肿瘤的放射诊断,除中耳内耳等复杂部位常用CT,甲状腺的原发病变诊断主要依靠超声外,其余部位可使用MRI检查。MRI能够精确显示该部分的解剖结构和组织间隙,对肿瘤的定位和定性诊断意义重大。
乳腺肿瘤的常规检查方法是钼靶检查,也就是乳房的X射线摄影。对于胸部肿瘤,CT检查是肺部病灶诊断的首选方法。它不仅可用于肺癌的定性诊断和分期,还可引导肺肿瘤的穿刺活检及治疗。
对于胃肠道肿瘤,CT检查在胃肠道减张配合充分服水的情况下,可清晰显示胃肠壁的病变与浆膜面的改变。MRI在肾肿瘤分型以及部分少见肿瘤的鉴别诊断方面有一定优势。
在泌尿生殖系统肿瘤的放射诊断中,MRI和CT各有优势。MRI在肾肿瘤分型、肾上腺肿瘤的鉴别诊断等方面有优势,而CT在肿瘤供血动脉显示方面比较清晰。
对于肝胆胰脾肿瘤,CT和MRI在诊断方面并无太大差异,但MRI对肝内较小肿瘤,如转移瘤等检出率更高。对于骨骼及四肢肿瘤,四肢软组织肿瘤推荐使用MRI,而骨骼的检查方法因部位而异。
在当今社会,癌症仍然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为了早期发现和预防癌症,人们越来越重视癌症标志物的检测。其中,抗癌胚原(CEA)是常用的癌症标志物之一。
那么,如果抗癌胚原数值正常,是否就意味着没有患癌的风险呢?答案是否定的。虽然CEA数值正常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患癌风险较低,但并不能完全排除患癌的可能性。因为CEA升高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炎症、感染、吸烟等,并不一定代表患有癌症。
那么,在做抗癌胚原检查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首先,需要选择正规的医疗机构进行检测,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其次,在检查前应避免进食、剧烈运动等可能影响CEA结果的因素。此外,CEA检测结果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等其他检查手段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得出准确的诊断。
除了CEA检测,人们还可以通过以下方式预防癌症:
总之,抗癌胚原检测只是癌症筛查的一种手段,不能完全依赖单一指标来判断患癌风险。人们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体检,关注自身健康,才能真正远离癌症的威胁。
近年来,随着医疗科技的飞速发展,个体化用药逐渐成为未来医学发展的核心方向。传统的一药一方模式,往往无法满足个体差异,导致治疗效果不佳或产生副作用。而个体化用药,通过精准分析患者基因、体质等因素,为患者量身定制治疗方案,有望解决这一难题。
2012年11月15日至16日,2012个体化用药前沿研讨会在上海隆重召开。此次会议由中国医师协会培训部、上海交通大学Bio-X研究院和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联合主办,吸引了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周宏灏、中国科学院院士贺林等二十多位国内著名专家学者参加。会上,专家学者们共同探讨个体化用药的最新进展和未来发展趋势。
周宏灏院士表示,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为个体化用药提供了有力支持。通过分析患者基因,我们可以了解其药物代谢、药物反应等方面的差异,从而选择最合适的药物和剂量。贺林院士也指出,建立专业高效的个性化用药检测和分析体系,对于提高药物疗效、加快新药研发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个体化用药已在我国多个领域取得显著成果。例如,针对肿瘤患者,通过基因检测,可以筛选出对特定药物敏感的个体,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在心血管疾病领域,个体化用药也有望成为未来的治疗趋势。
然而,个体化用药之路任重道远。医疗体制、政策、基础研究等方面仍需不断完善。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个体化用药将为更多患者带来福音。
此外,个体化用药的发展也离不开相关技术的支持。基因组学、蛋白组学、诊断学、纳米技术等领域的进步,为个体化用药提供了强大的技术保障。
总之,个体化用药是未来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精准治疗,我们有理由相信,个体化用药将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癌症作为一种恶性肿瘤,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其病因复杂多样,包括吸烟、环境污染、不合理膳食等因素。面对如此严峻的疾病,早期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那么,如何早期发现癌症呢?本文将为您介绍几种常见的癌症检查方法。
一、影像学检查
影像学检查是诊断癌症的重要手段,包括X光、CT、MRI、PET-CT等。这些检查可以帮助医生观察器官和组织的变化,发现肿瘤、炎症等异常情况。
二、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可以通过检测血液、尿液、粪便等样本中的肿瘤标志物、基因突变等指标,帮助诊断癌症。常见的肿瘤标志物有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等。
三、内镜检查
内镜检查是一种直接观察体内器官和组织的方法,如胃镜、肠镜、支气管镜等。通过内镜检查,医生可以观察病变部位,并进行活检等操作。
四、病理学检查
病理学检查是确诊癌症的金标准。通过观察肿瘤组织的形态、结构和细胞学特征,医生可以确定癌症的类型和分级。
五、基因检测
基因检测可以帮助医生了解癌症的遗传背景,预测复发风险,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
除了以上检查方法,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体检也是预防癌症的重要措施。
近年来,癌症一直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然而,传统的癌症诊断方法,如CT扫描和组织活检等,往往存在耗时、复杂且昂贵的缺点。幸运的是,来自阿姆斯特丹VUMC癌症中心的研究团队在癌症诊断领域取得了一项重大突破,他们发现了一种通过单滴血液即可检测不同类型癌症的新技术。
这种技术被称为“液体活检”,其优势在于能够在癌症早期阶段进行检测,从而提高治疗效果。液体活检的主要原理是,在癌症患者血液中,血小板会释放出特殊的RNA标记,这些标记可以帮助我们识别癌细胞。研究团队通过对200多个癌症患者的血液样本进行分析,发现血小板中的特殊RNA标记可以区分96%的健康个体和患有不同类型癌症的患者。
这项技术不仅可以准确诊断癌症,还可以预测癌症的类型和是否已经转移到其他部位。通过对不同类型癌症的诊断,研究人员发现,在胰腺癌、结肠直肠癌、恶性胶质瘤、乳腺癌、肝胆癌和非小细胞肺癌等6种肿瘤类型中,71%的肿瘤在早期即可得到准确诊断。此外,血小板剖面图还可以帮助我们选择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并通过重复进行血液测试,判断治疗效果。
尽管这项技术目前仍处于早期实验阶段,但研究团队正在努力开发一种快速、经济、实用的血液检测方法,预计到2020年即可实现。这项技术将利用强大的电脑算法,通过单滴血液检测常见的癌症类型,有望为癌症患者带来新的希望。
这项研究发表在《Cancer Cell》杂志上,题为“RNA-Seq of Tumor-Educated Platelets Enables Blood-Based Pan-Cancer, Multiclass, and Molecular Pathway Cancer Diagnostics”。
近年来,随着我国医药产业的快速发展,新药研发成为推动产业升级的关键。从传统的抗感染、心血管疾病治疗药物,到如今聚焦于肿瘤、免疫、神经系统等领域的创新药物,中国新药研发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
国家药监局数据显示,自2015年启动药审改革以来,我国已批准上市近900个一类新药,覆盖肿瘤、心血管、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等多个领域。其中,肿瘤领域尤为突出,成为新药研发的热点。
肿瘤新药研发进展迅速,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创新疗法不断涌现。例如,PD-1/PD-L1抑制剂、CAR-T细胞疗法等,为肿瘤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选择。
除了肿瘤领域,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领域的创新药物也取得了显著进展。例如,针对心衰治疗的沙库巴曲缬沙坦钠、针对阿尔茨海默病的甘露醇等,都为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在药物研发过程中,临床试验是关键环节。近年来,我国临床试验体系不断完善,为创新药物的研发提供了有力保障。
总之,我国新药研发取得了显著成果,为患者带来了更多治疗选择。未来,随着创新药物研发的持续推进,我国医药产业将迎来更加美好的发展前景。
孩子患上肿瘤,对家庭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恶性肿瘤已成为全球儿童第二大死因,我国城市儿童恶性肿瘤每年新发病例达四五千例。尽管肿瘤可怕,但只要早发现、早诊断、规范治疗,70%以上的患儿有望治愈。作为家长,关心孩子的身体,及时发现身体异常至关重要。
中国工程院院士、小儿外科资深特级专家张金哲,根据多年一线工作经验,总结出一套儿童肿瘤自查方法,帮助家长们及时发现孩子的身体异常。以下是一些实用的自查方法:
1. 洗澡自查法
洗澡时,家长可以按照以下三条线进行排查:头颈上肢、前身下肢、后身会阴。家长的手指并拢,边涂肥皂边在孩子的皮肤表面擦洗。从头部到会阴、四肢、指、趾,每次洗澡顺序不乱不漏。正常淋巴结为可活动、无痛的、小豆形、橡皮样硬度的皮下颗粒,长圆扁形如蚕豆,最长径不超1厘米。
自查线路一:头颈上肢
包括头部:摸头皮是否平整,摸耳前淋巴结、耳后淋巴结和发迹淋巴结。颈部:摸颌下,沿耳后大筋摸颈侧。肩部:摸锁骨上,摸腋窝(沿肋骨)。臂:注意肘关节,摸手掌及手。
自查线路二:前身下肢
包括腹:摸前侧面全部,摸腹股沟。腿:摸大腿内侧,摸全足及趾。
自查线路三:后身会阴
包括背:摸后背及肩胛,摸脊骨。阴:摸尾骨及会阴,最后从后方摸肛沟前生殖器。
2. 摸肚脐检查
小儿睡熟仰卧位,家长右手五指并拢,以掌面轻按肚脐。慢慢向深层压下,达到脊骨,可感到有脉搏跳动。一般小儿不特殊肥胖、腹不胀,都能摸到清楚的跳动,并且能摸出一小段血管的粗细与方向。
需要注意的是:
1. 腹部无肿物。小儿腹部容积很小,任何部位一个鸡蛋大的肿物都能把腹壁顶起,都可能使你摸不到脊骨前的跳动。
2. 腹内无肿胀。肚脐到脊柱之间有很多器官和组织,任何肿胀,包括肠管、系膜、腹壁皮肤失去弹性柔软,都会使你摸不清脊柱前的跳动。
3. 腹部无紧张感。腹部任何压痛,都会引发自然的腹壁紧张反射,阻止你摸到脊柱。
学会摸小孩的肚脐,可以排除腹内有器质性致痛病灶,可以否定急需手术的外科性急腹症,这也是我多年经验积累的诊断技术。
肺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早期发现和诊断对于提高治愈率至关重要。那么,全身癌细胞筛查叫什么呢?
全身癌细胞筛查通常被称为“肿瘤标志物检测”或“肿瘤标志物筛查”。这是一种通过检测血液、尿液或其他体液中肿瘤标志物的水平,来评估个体是否患有癌症的方法。
肺癌的常见症状包括咳嗽、胸痛、声音嘶哑、体重下降、呼吸困难等。然而,这些症状在肺癌早期可能并不明显,因此肿瘤标志物检测在肺癌的早期筛查中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常用的肺癌肿瘤标志物包括:
除了肿瘤标志物检测,胸部X光、CT扫描、磁共振成像(MRI)、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CT)等影像学检查也是肺癌筛查的重要手段。
肺癌的分期通常根据肿瘤的大小、位置、是否扩散到淋巴结或远处器官等因素进行。常见的肺癌分期系统包括TNM分期系统和AJCC分期系统。
总之,全身癌细胞筛查是肺癌早期发现和诊断的重要手段。对于有肺癌家族史、吸烟史、长期接触致癌物质等高风险人群,建议定期进行全身癌细胞筛查,以尽早发现肺癌并及时治疗。
肿瘤标志物检测是诊断肿瘤的重要手段之一,其费用也一直是患者关注的焦点。一般来说,肿瘤标志物检测的费用在几百元到一千元不等,具体费用取决于当地医院的收费标准以及患者所进行的检查项目。
肿瘤标志物检测主要包括血液检测和影像学检测两大类。血液检测通过检测血液中肿瘤标志物的水平来判断是否存在肿瘤,而影像学检测则通过影像学设备观察肿瘤的形态、大小和位置等信息。由于检测方法的不同,费用也会有所差异。
血液检测中,全套血肿瘤标志物检查的费用大约在几百元到上千元之间。具体费用取决于检测的项目数量和检测设备的先进程度。例如,常见的肿瘤标志物包括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等。
影像学检测中,常见的检查方法包括CT、MRI、PET-CT等。其中,PET-CT的价格较高,一般在8000元左右。影像学检测的费用取决于检查的部位和设备的使用情况。
需要注意的是,肿瘤标志物检测只是辅助诊断手段,不能作为确诊的唯一依据。患者在进行检测时,应选择权威的医疗机构,并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检查和治疗。
除了检测费用外,患者还需要关注治疗费用。肿瘤治疗费用较高,包括手术、放化疗、靶向治疗等。患者应根据自身病情和医生的建议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总之,肿瘤标志物检测费用因地区、医院、检测项目等因素而有所不同。患者在进行检测时,应选择权威的医疗机构,并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检查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