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关注中国女性白领健康公益调查已启动

关注中国女性白领健康公益调查已启动
发表人:智慧医疗先锋者

随着社会的发展,女性在职场中的地位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女性投身于白领阶层,承担着工作和家庭的双重压力。然而,随之而来的健康问题也日益凸显。为了关注中国女性白领的健康状况,一场名为“因健康而美丽”的公益调查于6月26日正式启动。

近年来,忧郁、猝死、疲惫等健康问题在新闻媒体中屡见不鲜,职场女性作为最忙碌的一群人,往往容易忽视自身健康。一方面,久坐、缺乏运动、长时间对着电脑等不良生活习惯导致她们身体亚健康;另一方面,工作与家庭的压力也让她们身心俱疲。

此次调查参考了著名的普鲁斯特生活价值观问卷,通过访问调研百位来自北京、上海、广州的女企业家、女强人等意见领袖,旨在研究女性白领职场的亚健康状态,并倡导健康快乐的生活方式,提醒女性关爱自己。

调查问题:

1. 您的职业是什么?

2. 您每天工作时间是多少?

3. 每天休息的时间是多少?

4. 对自己的健康满意吗?(1-10分,6分及格)

5. 如何改善自己的健康状况?

6. 对健康饮食注重吗?

7. 通过哪些食品调节健康的?

8. 您身边有身体不健康的朋友吗,有哪些状况?

9. 您如何建议她们改善?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猝死疾病介绍:
猝死,是指外观健康的人突然发生非暴力的死亡,即猝然死亡。引发猝死的原因,主要是心脏骤停,也就是各种心脏病导致的猝死,又称之为心源性猝死;其次还有近2成的非心源性猝死与肺、脑的急性病变有关,比如肺栓塞、急性中毒、触电等。猝死的治疗,主要是进行紧急的心肺复苏,以恢复心跳和呼吸,挽救生命。大部分猝死患者难以救回。
推荐问诊记录
猝死地区推荐专家
推荐科普文章
  • 睡眠打鼾,看似平常,却隐藏着巨大的健康隐患。许多人认为打鼾只是睡眠质量不好,但实际上,长期的打鼾可能是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的早期症状。这种疾病会导致患者在睡眠中反复出现呼吸暂停,从而引起身体缺氧,严重时甚至可能引发猝死。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轻度患者每小时呼吸暂停次数在5-15次之间,中度患者每小时呼吸暂停次数在15-30次之间,而重度患者每小时呼吸暂停次数超过30次。其中,老年患者由于中枢敏感性较低,更容易出现缺氧,甚至引发猝死。

    为了预防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我们首先要了解其病因。常见的病因包括肥胖、鼻部疾病、口腔结构异常、甲状腺功能减退等。此外,长期吸烟、饮酒、服用镇静剂等不良生活习惯也会增加患病风险。

    针对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目前主要有以下治疗方法:

    1. 生活方式调整:保持健康体重、戒烟限酒、避免睡前服用镇静剂等。

    2. 物理治疗:如鼻中隔矫正术、扁桃体切除术等。

    3. 呼吸机治疗:如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等。

    4. 药物治疗:如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等。

    除了以上治疗方法,我们还应该注意日常保养,如保持良好的睡眠环境、避免过度劳累、定期进行体检等。

    总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是一种严重的睡眠障碍,需要我们引起足够的重视。如果您或家人有长期打鼾、睡眠质量差等症状,请及时就医,以免造成严重的后果。

  • 心脏健康是人们关注的焦点,然而生活中的一些不良习惯却可能成为引发猝死的‘最后一根稻草’。近期,一项发表在国际权威学术杂志《柳叶刀》上的研究,首次对导致心脏病发作的‘最后一根稻草’进行了排名,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份‘伤心榜单’。

    第一位:空气污染

    研究表明,长期暴露于空气污染的环境中,如交通密集的闹市,会显著增加心脏病发作的风险。空气中的有害物质会刺激心脏血管,导致血管收缩,增加心脏负担。

    第二位:用力过猛

    日常生活中,如用力解大便、搬重物等突然发力动作,都可能导致血压骤升,增加心脏负担,引发猝死。

    第三位:过量饮酒

    过量饮酒会导致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增加心脏负担,长期酗酒还会导致心脏肌肉损伤,引发心脏疾病。

    第四位:情绪波动

    情绪波动,尤其是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会刺激交感神经,导致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增加心脏负担。

    第五位:暴饮暴食

    暴饮暴食会导致胃肠道负担加重,血液流向胃肠道的血液增多,心脏供血不足,增加心脏负担。

    第六位:吸烟

    吸烟会导致心脏血管收缩,增加心脏负担,长期吸烟还会导致心脏疾病。

    第七位:久坐不动

    久坐不动会导致血液循环减慢,增加心脏负担,引发心脏疾病。

    第八位:高盐饮食

    高盐饮食会导致血压升高,增加心脏负担,引发心脏疾病。

    第九位:缺乏运动

    缺乏运动会导致心脏功能下降,增加心脏负担,引发心脏疾病。

    第十位:肥胖

    肥胖会增加心脏负担,引发心脏疾病。

  • 高血压,曾经被认为是老年人的专属疾病,但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了高血压的行列。本文将围绕高血压的危害、发病原因、治疗和预防等方面进行科普,帮助大家了解和预防高血压。

    一、高血压的危害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长期高血压会导致血管壁受损,引发多种心脑血管疾病,如冠心病、心肌梗死、脑卒中、肾衰竭等,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

    二、高血压的发病原因

    1. 遗传因素:高血压具有一定的遗传性,家族中有高血压病史的人更容易患病。

    2. 生活习惯:不良的生活习惯是导致高血压的重要因素,如高盐饮食、高脂饮食、缺乏运动、吸烟、饮酒等。

    3. 精神因素:长期的精神压力和情绪波动也会导致血压升高。

    4. 药物因素:某些药物,如避孕药、激素等,也可能导致血压升高。

    三、高血压的治疗

    1. 生活方式干预:调整饮食结构,减少钠盐摄入,增加钾盐摄入;增加运动量,控制体重;戒烟限酒;保持良好的心态。

    2. 药物治疗:根据血压水平、病情严重程度等因素,选择合适的降压药物。

    3. 手术治疗:对于某些特殊类型的高血压,如主动脉缩窄、动脉导管未闭等,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四、高血压的预防

    1. 健康饮食:保持低盐、低脂、低糖的饮食结构,多吃蔬菜、水果、粗粮等。

    2. 适量运动: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

    3. 控制体重:保持健康的体重,避免肥胖。

    4. 戒烟限酒:吸烟和饮酒都会导致血压升高,应尽量避免。

    5. 保持良好的心态:学会调节情绪,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6.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血压检测,及时发现高血压并采取措施。

  • 寒冷的冬季,泡脚成为了许多人喜爱的养生方式。然而,近日却发生了一起悲剧,一名市民在泡脚时突发脑血管动脉瘤破裂,不幸离世。这再次提醒我们,泡脚虽好,但并非所有人都适合。

    冬季气温骤降,脑血管疾病患者明显增多。该市民患有脑血管基础性疾病,在泡脚时遇到天气转冷和深夜这两个诱因,导致血管受到强烈刺激,最终引发悲剧。

    以下三类人群泡脚需谨慎:

    1. 习惯性冻脚者

    脚部受冻后,皮肤、肌肉处于僵硬状态,若突然用热水烫脚,温差过大,会加重病情,甚至导致肌肉与骨剥离。建议适当揉搓,使脚部逐渐发热。

    2. 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患者易出现神经病变,末梢神经不能正常感知外界温度,易被烫伤。水温过高还易引发足部感染,加速病情恶化。建议水温以37℃为宜。

    3. 心脑血管病患者

    高水温会刺激神经,扩张毛细血管,增加心脏、血管负担,加重病情。建议心脑血管病患者避免泡脚。

    此外,泡脚也有其他注意事项:

    1. 泡脚时间不宜过长,一般20-30分钟即可。

    2. 水温不宜过高,以免烫伤皮肤。

    3. 泡脚后应及时擦干,避免受凉。

    4. 有基础疾病的患者,泡脚前应咨询医生意见。

  • 西柚汁,这看似美味健康的饮品,却隐藏着不为人知的“毒性”。据研究,目前有80余种药物与西柚汁同服存在风险,其中约40余种药物会导致严重的毒副作用,甚至危及生命。这些副作用包括猝死、急性肾损害、呼吸衰竭、肠胃出血等。

    那么,为什么西柚汁会与这些药物产生如此严重的反应呢?这是因为西柚汁中含有一种名为柚皮苷的活性成分,这种成分可以抑制人体内一种名为CYP3A4的酶,这种酶在人体内起着代谢许多药物的作用。当柚皮苷抑制了CYP3A4酶后,就会导致药物在体内的代谢速度减慢,从而引起药物浓度过高,产生毒副作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与西柚汁同服存在风险的药物:

    • 他汀类药物:用于降低胆固醇,如阿托伐他汀、辛伐他汀等。
    • 钙通道阻滞剂:用于治疗高血压、心绞痛等,如地尔硫卓、氨氯地平等。
    • 免疫抑制剂:用于器官移植后的抗排异治疗,如环孢素、他克莫司等。
    • 抗心律失常药:用于治疗心律失常,如普罗帕酮、氟卡尼等。
    • 镇静催眠药:用于治疗失眠、焦虑等,如地西泮、苯二氮䓬等。

    为了避免这些风险,患有这些疾病的患者在服用相关药物时,应避免饮用西柚汁或食用西柚。如有需要,可咨询医生或药师,选择其他安全的饮品。

  • 猝死前兆可能包括胸痛、心悸、呼吸困难、意识丧失以及肢体抽搐,这些症状可能提示心血管问题,应立即就医。胸痛通常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心悸可能由心脏结构异常或功能障碍导致,呼吸困难可能与肺栓塞或气道异物有关,意识丧失可能是电解质紊乱如低血糖症的表现,肢体抽搐则可能由电解质紊乱如低钙血症引起。针对猝死前兆,建议进行心电图、超声心动图以及血液生化检测。治疗取决于其原因,如急性心肌梗死需要紧急介入治疗。预防猝死应避免剧烈运动,保持合理膳食和规律作息。

  • 近年来,关于中国急救体系的问题逐渐引起社会关注。与美国的911相比,中国的120急救中心在速度、效率等方面受到质疑。然而,这种比较是否公平?本文将从急救模式、急救知识普及、急救车辆出车速度、法律法规等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中国的120与美国的911在急救模式上存在差异。美国911接到电话后,是指派急救员到现场;而中国120则是派医生到现场。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医生可以及时进行专业救治,节省一半的时间。此外,中国120在接到急救电话时,也会指导病人进行相关措施,如房屋通风、平躺、服用特效药等。

    然而,目前中国急救知识的普及程度较低。许多人面对紧急情况时,无法正确执行医生的指导,甚至无法清晰表达地址。因此,加强急救知识的普及刻不容缓,需要从小学阶段抓起。

    此外,急救车辆的出车速度也受到质疑。北京急救中心调度中心主任郭增勋表示,白天急救车辆出车几乎都会遇到堵车情况,即使急救车辆可以违反交通规则,但在道路拥堵时,急救车辆也无法通过。因此,需要各个系统甚至每个人的参与,共同解决这一问题。

    关于急救车辆出车收费问题,郭增勋表示,110和120不能相提并论。110是国家统治工具,而120是医疗服务机构。目前,中国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来规范120急救服务,相信未来会逐步完善。

    急救医生是一个弱势群体。他们工作条件艰苦,收入不高,工作压力较大。然而,急救事业的前途是光明的,需要国家和社会的理解与支持。

  • 运动场本应是充满活力和激情的地方,然而近年来,运动性猝死的悲剧屡屡发生,让人不禁感叹生命的脆弱。那么,究竟什么是运动性猝死?它有哪些常见的诱因?我们又该如何预防和避免这种悲剧的发生呢?本文将为您揭开运动性猝死的神秘面纱。

    运动性猝死是指在运动过程中突然发生的,因各种原因导致的死亡。常见的诱因包括心脏疾病、脑血管疾病、电解质紊乱、过度劳累等。其中,心脏疾病是导致运动性猝死的主要原因,包括心肌病、先天性心脏病、冠心病等。

    为了预防和避免运动性猝死的发生,我们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 定期进行体检,特别是心脏检查,及时发现并治疗心脏疾病。

    2. 适当控制运动强度,避免过度劳累。

    3. 注意补充电解质,保持体内电解质平衡。

    4. 避免在高温、高湿等恶劣天气条件下运动。

    5. 学习基本的急救知识,以便在突发情况下能够及时进行救治。

    总之,运动性猝死并非不可预防,只要我们提高警惕,积极采取预防措施,就能最大限度地避免这种悲剧的发生。

  • 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主动脉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其发病原因尚不完全明确。研究表明,可能与冠状动脉丛与不相应的主动脉窦连接有关。具体而言,左侧冠状动脉丛与右主动脉窦芽连接可能导致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主动脉右窦;而右侧冠状动脉丛与左主动脉窦芽连接则形成右冠状动脉起源于主动脉左窦。

    在病理解剖方面,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主动脉的异常冠状动脉开口多呈裂缝状,直径约1.0mm;其近心端与主动脉壁呈切线或锐角,或有较长一段潜行于主动脉壁内,与正常冠状动脉起源及其近心端存在显著差异。根据冠状动脉走行径路的不同,可分为多种类型,如左冠状动脉行经两大动脉之间、绕经主动脉后方分支等。

    在病理生理方面,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主动脉可能引起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和猝死。其机制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异常冠状动脉开口位置、冠状动脉与主动脉壁的连接方式、剧烈运动时动脉压的变化等。

    针对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主动脉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介入治疗等。药物治疗主要用于控制高血压、心绞痛等症状;手术治疗和介入治疗则用于矫正冠状动脉起源异常,改善心肌血流供应。

    此外,患者还需注意日常保养,如合理饮食、规律作息、适当运动等,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 肥厚型心肌病,这个听起来有些陌生的疾病,其实与我们息息相关。那么,它究竟是先天性的吗?这篇文章将为您揭开肥厚型心肌病的神秘面纱。

    肥厚型心肌病,顾名思义,是指心肌肥厚的一种心脏疾病。它并非后天性疾病,而是出生时就存在的。这种疾病具有遗传性,主要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也就是说,如果家族中有患病者,那么后代患病的风险会大大增加。

    肥厚型心肌病的主要特征是心室非对称性肥厚,根据流出道是否有梗阻,可以分为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和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这种疾病在青少年和运动员中较为常见,也是导致猝死的主要原因之一。

    对于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家族史是一个重要的线索。通过家族史的询问和相关的检查,可以早期明确诊断。确诊后,早期治疗尤为重要。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药物治疗以β受体拮抗剂和非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为主,可以减轻流出道的梗阻。手术治疗则针对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通过手术切除肥厚的心肌部分,改善心脏功能。

    肥厚型心肌病目前尚无有效的预防措施,但对于有家族史的高危人群,应进行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此外,对于有肥厚型心肌病风险的人群,应限制参加剧烈运动,定期进行体检,并采取预防性治疗措施。

    对于肥厚型心肌病患者,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 症状轻微的患者可以参加轻度体力劳动,避免剧烈屏气和剧烈运动,以避免晕厥或猝死。
    • 保持病房空气清新通风,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创造良好的休息环境。
    • 重症患者应及时改变体位,防止褥疮。
    • 家庭成员应在日常生活中照顾好患者,及时补充衣物,尽量避免呼吸道感染等不良刺激。
    • 饮食建议,应注重低脂、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山药、银耳、玉米等。正确使用含有纤维素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心力衰竭时,提倡低盐饮食,限制饮水。饮食禁忌,避免辛辣、硬、油腻等刺激性食物。禁止食用产生气体的食物,以免加重患者的不适。

    总之,肥厚型心肌病是一种需要我们关注和重视的疾病。了解疾病的知识,做好预防和治疗,才能更好地保障我们的健康。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