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蜂蜇伤的外用药有哪些

蜂蜇伤的外用药有哪些
发表人:健康饮食指南

随着春夏季节的到来,户外活动增多,蜂蛰伤的病例也逐渐增多。那么,如何应对蜂蛰伤呢?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蜂蛰伤的处理方法,以及常用的外用药。

首先,如果不幸被蜜蜂蜇伤,应立即采取措施。首先,用镊子或指甲将毒刺拔出,然后用清水冲洗伤口,以减少毒素的吸收。接下来,可以用以下方法进行处理:

1. 中成药:紫金绽和六神丸。这两种药物具有解毒消肿的作用,可以制成粉末后涂抹在患处。

2. 中草药:七叶一枝花、蒲公英等。将这些草药捣碎后敷在患处,也可以起到缓解疼痛和消肿的作用。

此外,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缓解症状:

1. 冰敷:用冰块敷在患处,可以减轻疼痛和消除炎症。

2. 抗过敏药物:如果出现过敏反应,应及时服用抗过敏药物。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症状严重或持续不缓解,应及时就医。以下科室可能需要进行就诊:

1. 皮肤科:用于处理伤口和过敏反应。

2. 内分泌科:如果出现严重过敏反应,可能需要内分泌科的帮助。

总之,蜂蛰伤是一种常见的意外伤害,了解正确的处理方法和常用的外用药,可以有效地缓解症状,减少痛苦。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外科其他病(蜂螫伤病)疾病介绍:
蜂螫伤是较为常见的一类疾病,由于蜜蜂、胡峰将尾刺和毒液囊注射入体内,引起毒性炎症反应和过敏反应。典型症状是局部皮肤红肿、疼痛、瘙痒,蜂刺部位发生中心性坏死、化脓,蜂刺周围可有丹毒或荨麻疹样改变。在户外、野外工作,容易进入蜂类的领地,因此更容易受到此类伤害;过敏体质者对蜂毒反应较一般人更为明显,也易受到此类伤害。全身性过敏反应表现为头晕、头痛、寒战、发热、气喘、心率增快、血压下降甚至过敏性休克和多器官功能损伤。轻中度蜂螫伤表现为局部的炎症反应,通过止痛、抗过敏治疗可以尽快治愈;重度蜂螫伤会引起全身性过敏反应,治疗不及时会导致死亡。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马蜂蜇伤,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伤害,却可能隐藏着致命的风险。许多人以为被马蜂蜇后只需简单地处理伤口即可,但实际上,蜂毒的潜伏期可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

    蜂毒的损害机制复杂,既包括直接毒性作用,也包括过敏反应引起的间接损伤。大多数情况下,过敏反应会在螫伤后数分钟至数小时内出现,这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然而,也有一些患者可能会在12-36小时,甚至几天后才开始出现症状。

    因此,被马蜂蜇后,我们不仅要关注局部皮肤的反应,还要留意全身的症状。腹痛、腹泻、恶心、呕吐、说话吞咽困难、头晕乏力、意识改变、腰痛、小便颜色改变等都是需要警惕的信号。一旦出现这些症状,应立即就医。

    为了更好地应对马蜂蜇伤,以下是一些预防措施和注意事项:

    1. 在户外活动时,尽量穿着长袖衣物和长裤,减少皮肤暴露。

    2. 尽量避免在马蜂活动频繁的季节和时间段进行户外活动。

    3. 如果发现马蜂巢穴,请远离并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

    4. 被马蜂蜇伤后,应立即用肥皂水清洗伤口,并冷敷以减轻疼痛。

    5. 如果出现过敏反应的症状,应立即就医。

  • 作为一名医生,我在从医的生涯中,见过无数的患者,也遇到过各种各样的病例。其中,有一些病例让我印象深刻,那就是各类虫咬伤。这些虫咬伤不仅给患者带来了痛苦,还可能引发严重的并发症。今天,我就来和大家分享几个典型的虫咬伤病例,并介绍一些预防和处理方法。

    一、隐翅虫皮炎

    隐翅虫皮炎是一种常见的虫咬性皮炎,主要发生在夏秋季节。隐翅虫是一种体长1-2毫米的小虫,其体内含有强酸性毒液。当隐翅虫停留在皮肤上时,人们往往会拍打或压碎它,导致毒液流出,从而引发皮炎。

    隐翅虫皮炎的临床表现主要有以下几点:

    • 好发于夏秋季节,雨后闷热天气尤为多见。
    • 接触毒素数小时到2日出现皮炎,皮损为条状、片状或点簇状水肿性红斑,其上密集丘疹、水疱及脓疱。
    • 自觉搔痒、灼痛和灼热感。
    • 严重者可伴发热、头晕、局部淋巴结肿大。

    治疗隐翅虫皮炎的方法主要有:

    • 局部湿敷:可用1:5000~1:8000高锰酸钾溶液、5%碳酸氢钠溶液或聚维酮碘溶液等。
    • 此外可选用炉甘石洗剂、糖皮质激素霜剂、蛇药片加水调成糊状外用。
    • 严重者可短期内服糖皮质激素。

    二、毛虫皮炎

    毛虫皮炎是由于毛虫的毒毛或刺毛刺伤皮肤后由其毒液引起的搔痒性炎症性皮肤病。常见致病毛虫有桑毛虫、松毛虫和刺毛虫。活虫与虫尸毒毛均可致病。

    毛虫皮炎的临床表现主要有以下几点:

    • 好发于5~10月,干燥、大风季节易流行。
    • 先有剧痒,皮疹为绿豆至黄豆大小的水肿性红斑、斑丘疹,呈淡红色或红色,中央常有一较针头略大的黑色或深红色吸吮点。
    • 皮疹可数个、数十个、数百个不等,常成批出现。
    • 病程一般1周左右,如反复接触毒毛或搔抓,可长达2~3周。
    • 松毛虫引起皮炎的同时可引起骨关节炎。

    治疗毛虫皮炎的方法主要有:

    • 原则是尽可能去除毒毛,止痒、消炎、防止继发感染。
    • 可用透明胶带反复粘贴皮损部位以粘除毒毛,再用肥皂、草木灰等碱性溶液擦洗干净。
    • 局部外擦止痒、保护性药物,如炉甘石洗剂等。
    • 皮损广泛剧痒者,可内服抗组胺药物,严重者内服糖皮质激素。
    • 松毛虫所致骨关节炎治疗予以消炎止痛,防止关节残废为主。

    三、蝎子蜇伤

    蝎子是滋生于热带或亚热带地区的一种蜘蛛纲节枝动物,喜在气温高、天气干燥炎热的季节出来活动。人不小心触及之,便可受其袭击。有时,蝎子爬进人们挂在墙壁上的衣服中,如穿上这样的衣服,便会受其蜇伤。

    蝎子蜇伤的临床表现主要有以下几点:

    • 蝎子蜇人时先用强有力的钳形足夹住人的皮肤,然后刺入尾端的刺,注入毒液--蝎毒。
    • 蝎毒是一种神经毒,其强度因蝎子种类而不同。
    • 人被其蜇伤之后,伤口有剧痛,且持续达数小时之久。
    • 局部出现肿胀、发黑,有时引起水疱、血疱和坏死。
    • 与伤口部位相应的局部淋巴管和淋巴结肿痛发炎。

    治疗蝎子蜇伤的方法主要有:

    • 处理原则基本同毒蛇咬伤,包括受伤后立即进行近心侧绑扎、冷(冰)敷、封闭疗法、口服或局部应用蛇药片,口服或注射糖皮质激素等。
    • 如有条件可应用抗蝎子毒血清。
    • 切开局部伤口,拔出毒针,用弱碱性溶液或1:5000高锰酸钾溶液洗涤,或用口吮或火罐拔毒。

    四、蜈蚣蜇伤

    蜈蚣又名百足虫,为多足类节肢动物。其头部第一对步脚演变成钩状的腮脚,有毒腺开口于钩端。

    蜈蚣蜇刺人时毒液便由此注入人体内。

    蜈蚣蜇伤的临床表现主要有以下几点:

    • 局部感觉有如被烧红的铁针刺入样,灼痛难忍。
    • 剧痛者彻夜不宁,甚至抱头大哭。
    • 个别患者局部皮肤坏死,可有发冷发热,相应部位淋巴结肿痛等表现。

    治疗蜈蚣蜇伤的方法主要有:

    • 患者被蜈蚣蜇伤后,即拔火罐拔出毒液,用弱碱性液洗涤伤口和冷敷。
    • 疼痛较剧者可注射杜冷丁、吗啡等止痛或局部封闭治疗。
    • 严重者可予蛇药片内服或外敷。
    • 局部坏死感染,或有急性淋巴管炎者,应加用抗菌药物。

    五、蜂类蜇伤

    蜂类蜇伤主要包括蜜蜂和黄蜂(又名“胡蜂”或“马蜂”)等。

    蜂毒主要成分为神经毒、蚁酸、蛋白质与组胺。

    有特异性过敏体质者被蜂蜇伤后,可发生严重的过敏反应。

    蜂蜇伤的临床表现主要有以下几点:

    • 无论蜜蜂或黄蜂蜇伤(尾刺刺入皮内),一般只表现局部红肿和疼痛,数小时后即自行消退,无全身症状。
    • 如果蜂刺留在伤口内(在红肿的中心可见一黑色小点),有时局部可引起化脓。
    • 黄蜂蜇伤的局部症状较重。
    • 如果被群蜂蜇伤时,可出现全身症状,如头晕、恶心、呕吐等,严重者出现休克、昏迷或迅速死亡;有的可发生血红蛋白尿,以致急性肾功能衰竭。
    • 在过敏病人,即使是单一蜂蜇伤也可发生荨麻疹、水肿、哮喘或过敏性休克。

    治疗蜂类蜇伤的方法主要有:

    • 切勿挤压蜇伤口,以免更多的毒液进入血内,散布全身,加重病情。
    • 如伤口有刺针残留,立即拔除之。
    • 局部宜即用拔火罐方法吸出毒液。
    • 蜜蜂蜇伤后,可用弱碱性液(5%碳酸氢钠溶液、肥皂水或3%氨水)洗涤以中和酸性毒液。
    • 黄蜂蜇伤则用弱酸性液(3%硼酸水、1%醋酸或稀食醋)中和。
    • 局部疼痛剧烈者作封闭治疗。
    • 亦可给予镇痛剂口服。
    • 全身症状轻者口服或肌注抗组胺药、10 %葡萄糖酸钙静脉注射,并口服蛇药等。
    • 重症者1:1000肾上腺素0.5~1ml,皮下注射或肌注。
    • 可用琥珀酸氢化可的松100mg,静注或静滴,1日量用至200~300mg;或地塞米松20~30mg,分次静注。
    • 发生血红蛋白尿者,除应用碱性药物(碳酸氢钠、乳酸钠溶液)碱化尿液,并适当增大补液量以增加尿量外,并可采用20%甘露醇等以利尿。
    • 如己发生少尿或无尿,则按急性肾功能衰竭处理。
    • 对休克病人,除输液等抗休克措施外,可适当选用升压药物如多巴胺等。
    • 此外,对群蜂蜇伤或伤口已有化脓迹象者,应加用抗菌药物。

    以上就是我对各类虫咬伤的一些了解,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 秋季是黑蜂活跃的季节,户外活动时需注意防范黑蜂蜇伤。一旦不幸被黑蜂蜇伤,以下处理措施至关重要:

    1. 立即用镊子或针头小心取出毒刺,避免挤压毒刺导致毒素扩散。

    2. 使用肥皂水清洗伤口,保持清洁,预防感染。

    3. 将受伤部位抬高,减轻肿胀和疼痛。

    4. 局部冰敷,缓解疼痛和肿胀。

    5. 若出现过敏反应或其他严重症状,立即就医。

    预防黑蜂蜇伤的方法包括:穿着浅色衣物、避免香味浓郁的护肤品、修剪树木、避免种植多汁植物、保持家中环境清洁等。

  • 蜂蛰伤是一种常见的昆虫叮咬伤害,它不仅仅是皮肤上的疼痛和肿胀,还可能引发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

    首先,蜂蛰伤可能引起急性肾损伤。蜂毒中的成分可以导致红细胞破裂,释放出血红蛋白,这些物质堵塞肾小管,进而影响肾功能。此外,肝功能也可能受到影响,表现为黄疸、食欲下降等症状。

    其次,全身过敏反应是蜂蛰伤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患者可能会出现皮疹、血压下降、胸闷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可能危及生命。因此,一旦出现这些症状,应立即进行急救处理,包括抗休克治疗。

    此外,蜂毒还可能导致喉头水肿,引发呼吸困难。此时,应立即使用药物治疗以减轻水肿症状,改善呼吸。如果药物治疗无效,可能需要通过手术切开气管以保证呼吸道通畅,避免窒息风险。

    为了预防蜂蛰伤及其并发症,我们应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抓挠或挤压被蜇伤的部位。在户外活动时,尤其是草木、花丛茂盛的地方,应穿着长袖衣物以提供保护。

    除了以上措施,了解蜂蛰伤的急救处理方法也非常重要。在遇到蜂蛰伤时,应立即用肥皂和水清洗伤口,并冷敷以减轻肿胀。如果症状严重,应尽快就医。

    总之,蜂蛰伤虽然常见,但其并发症不容忽视。了解蜂蛰伤的预防和处理方法,对于保障我们的健康至关重要。

  • 今天,我像往常一样在家中忙碌,突然一阵剧痛从手臂上传来。我立刻停下手中的活,仔细一看,原来是一枚牛角蜂的刺扎进了我的皮肤里。我立刻意识到,这需要专业的处理。

    我立刻拿起手机,打开了京东互联网医院,找到了一位经验丰富的普通外科医生。医生非常耐心地询问了我的症状,了解了我受伤的时间,并让我上传了局部照片。医生告诉我,如果蜂刺没有拔出来,最好去急诊处理。

    我有些犹豫,因为当时已经是晚上,不想去医院。医生耐心地解释说,如果没有全身明显的过敏症状的话,拔出来了就行。他建议我可以局部抹一点消炎药,并告诉我,局部的症状肯定会有的,这两天肯定会有手水肿疼痛。

    我按照医生的建议处理了伤口,并按时涂抹消炎药。虽然起初疼痛难忍,但几天后,手臂的肿胀和疼痛逐渐减轻。我非常感谢那位医生,他的专业和耐心让我感受到了医者的仁心仁术。

    这次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互联网医院的便捷和高效。在京东互联网医院,我随时随地都可以找到专业医生的帮助,这让我对现代医疗技术充满了信心。

  • 蜂胶作为一种天然保健品,近年来备受关注。然而,蜂胶在食品中的添加却引发了诸多争议。本文将围绕蜂胶在食品中的添加问题展开讨论,探讨其合法性与安全性。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蜂胶的性质。蜂胶是一种由蜜蜂采集植物树脂、花粉和唾液混合而成的物质,具有抗菌、消炎、抗氧化等多种功效。在《食品安全法》中,蜂胶被列为“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意味着其可以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

    然而,蜂胶在食品中的添加并非无限制。根据《食品安全法》的规定,食品中添加的蜂胶必须符合以下条件:1.来源合法;2.添加量符合国家标准;3.不得添加任何有害物质。此外,蜂胶的添加也必须符合《保健食品原料目录》的规定。

    近年来,一些商家为了追求利润,将蜂胶添加到非保健食品中,甚至超量添加。这种行为不仅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也严重威胁了消费者的健康。对于此类违法行为,消费者可以向生产者或销售者要求赔偿,甚至可以要求支付价款十倍的赔偿金。

    为了保障消费者的权益,我国相关部门对蜂胶在食品中的添加进行了严格监管。例如,国家质检总局对蜂胶进行了抽检,对不合格产品进行了查处。同时,消费者也应提高警惕,购买蜂胶产品时,要选择正规渠道,并关注产品的标签信息,确保购买到安全、合格的蜂胶产品。

    总之,蜂胶作为一种天然保健品,在食品中的添加具有一定的合理性。然而,商家必须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确保蜂胶的添加安全、合法。消费者也应提高警惕,理性消费,避免购买到不合格的蜂胶产品。

  • 蜂蜇伤是夏季常见的意外伤害,由于蜜蜂的毒液中含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因此在被蜂蜇后,部分人会出现全身皮疹等过敏反应。

    针对蜂蜇伤导致的全身皮疹,以下是一些应对措施:

    1. **紧急处理**:首先用肥皂水或清水清洗伤口,并小心取出留在皮肤内的蜂刺。若症状轻微,可在家中观察。

    2. **药物治疗**:若出现全身皮疹,可口服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等缓解症状。若症状严重,如呼吸困难、面部肿胀等,应立即就医。

    3. **中医治疗**:中医认为蜂蜇伤属于毒虫咬伤,可选用解毒、清热、消肿的中药进行治疗。

    4. **日常预防**:夏季外出时,注意穿着长袖衣物,避免直接接触蜜蜂。若发现蜜蜂巢穴,请勿自行处理,应及时联系专业人员。

    5. **医院就诊**:若出现严重过敏反应,如全身皮疹、呼吸困难等,请及时前往医院就诊,由专业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

  • 蜂蜇伤是一种常见的昆虫叮咬伤害,给患者带来不适和痛苦。在处理蜂蜇伤时,冷敷和热敷是两种常见的治疗方法。那么,蜂蜇伤后患处可以热敷吗?冷敷和热敷哪种更适合蜂蜇伤呢?本文将为您解答。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蜂蜇伤的原理。蜂蜇伤时,蜜蜂会将毒液注入人体皮肤,导致局部出现红肿、疼痛、瘙痒等症状。因此,在处理蜂蜇伤时,首要任务是减轻症状,避免病情加重。

    1. 蜂蜇伤初期(24小时内)应冷敷:蜂蜇伤初期,局部皮肤会出现红肿、疼痛、瘙痒等症状。此时,应立即进行冷敷,以收缩血管,减少组织液渗出,缓解症状。冷敷时间一般每次15-20分钟,每隔2-3小时进行一次。

    2. 蜂蜇伤恢复期(24小时后)可热敷:在蜂蜇伤恢复期,局部皮肤可能仍有红肿现象。此时,可进行热敷,以加速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缓解症状。热敷时间一般每次15-20分钟,每天2-3次。

    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冷敷或热敷时,应确保温度适宜,避免过热或过冷对皮肤造成二次伤害。此外,在蜂蜇伤后,应及时就医,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

    除了冷敷和热敷,以下是一些蜂蜇伤的处理方法:

    1. 清洁伤口:用肥皂和清水清洗伤口,去除残留的毒液。

    2. 消毒:用酒精或碘伏消毒伤口,预防感染。

    3. 抗过敏药物:根据症状,可适当使用抗过敏药物,如非那根、扑尔敏等。

    4. 抗生素:如果伤口出现感染迹象,应及时使用抗生素治疗。

    总之,蜂蜇伤后,正确处理伤口,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有助于缓解症状,促进康复。

  • 蜜蜂是勤劳的昆虫,通常与人类和平相处。然而,在某些情况下,当它们感到受到威胁时,也会攻击人类,导致蜂蜇伤。蜂蜇伤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其消肿时间因人而异,有的人两天左右就能消肿,而有的人则需要一周甚至更长时间。

    蜂蜇伤的轻重程度和个体的皮肤状况不同,因此消肿的具体时间也会有所差异。大多数人两天左右就能消肿,而有些人如果不处理,则需要一周甚至更长的时间。有些人的蜂蜇伤可能需要服用消炎药物或注射消炎针才能尽快消肿。

    以下是一些加快蜂蜇伤红肿消退的方法:

    1. 拔出毒针:被蜂蜇后,应先进行消毒。如果有钢针或镊子等工具,应将皮肤中的毒针拔出。如果没有工具,可以尝试用手向中间挤压,以尽快排出毒素。

    2. 使用肥皂:取出毒针后,可以用肥皂进行消肿。将肥皂揉搓成肥皂水,然后在受伤部位涂抹或浸泡,或反复冲洗。因为肥皂水中的碱性物质可以中和蜂毒中的酸性物质,从而加快解毒。

    3. 使用薄荷:薄荷具有清热解毒、止痛止痒的效果。将适量的薄荷捣碎成泥,然后敷在蜂蜇伤的部位,每隔4个小时更换一次。

    4. 使用清凉油或风油精:清凉油或风油精具有加快蜂蜇伤红肿消退的效果。其中的碱性物质可以分解酸性的蜂毒,从而起到消退肿痛的作用。

    蜂蜇伤红肿消退的具体时间因人而异,蜂毒的轻重程度不同,因此具体的时间也会有所差异。上述四个加快消肿的方法可以结合个人体质进行尝试。不过,对于过敏体质的人,应服用抗过敏药物。

  • 被蜜蜂蜇伤是一种常见的意外伤害,往往会导致红肿、瘙痒等症状。严重的情况下,还可能出现呼吸困难、休克等严重反应。因此,了解被蜜蜂蜇伤后的处理方法至关重要。

    首先,需要检查皮肤中是否有毒刺。蜜蜂在蜇人后会留下毒刺,如果不及时取出,毒液会继续扩散。可以使用镊子或干净的工具小心取出毒刺。

    接下来,可以使用碱性溶液中和蜂毒。常见的碱性溶液包括3%的氨水、5%的碳酸氢钠溶液和肥皂水。这些溶液可以缓解肿胀和瘙痒症状。

    除了碱性溶液,还可以使用南通蛇药涂抹患处。南通蛇药具有解毒、消肿、止痛的作用,对于缓解蜜蜂蜇伤后的症状效果显著。

    除了外用药,还可以使用天然草药。例如,马齿苋、生姜和大蒜都有一定的解毒、消炎作用。将这些草药捣烂后敷在患处,可以缓解肿胀和瘙痒。

    如果症状较轻,一般涂抹外用药后症状会逐渐缓解。但如果出现休克、呼吸困难等症状,应立即就医。此外,被蜜蜂蜇伤后要避免抓挠患处,以免造成感染。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饮食健康,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

    总结来说,被蜜蜂蜇伤后,正确的处理方法可以缓解症状,促进恢复。同时,要预防被蜜蜂蜇伤,可以喷驱蚊虫药水,在花草多的地方穿长袖衣服。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