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伤寒就是感冒吗?伤寒与感冒的四个不同之处

伤寒就是感冒吗?伤寒与感冒的四个不同之处
发表人:马玉玲

伤寒,一种肠道感染性疾病,常常被人们误认为是普通的感冒。然而,伤寒和感冒并非同一种疾病,它们在易感季节、病因、症状以及治疗方法上存在显著差异。

首先,伤寒多发于夏秋季节,而感冒则多见于冬春季节。尽管流行性病毒可能在任何季节引发感冒,但伤寒的发生季节性明显。

其次,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肠道感染,而感冒则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呼吸道疾病。感冒具有很强的传染性,而伤寒的传染性相对较低。

在症状方面,伤寒和感冒也存在明显差异。伤寒的主要症状包括无汗、低热、乏力、皮肤玫瑰疹、白细胞降低以及肝脾肿大等。而感冒的主要症状则包括高热、虚汗、咳嗽、鼻塞、头痛、肌肉酸痛等。

治疗方面,伤寒和感冒也存在差异。治疗伤寒时,患者可以服用感冒清热颗粒、喝葱姜水、吃姜丝粥等,以促进身体发汗,缓解症状。治疗感冒时,患者可以服用抗病毒口服液、999感冒灵等药物。对于轻微感冒,依靠自身免疫力也可痊愈。若感冒伴有炎症,则需同时服用消炎药。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伤寒还是感冒,在发病初期都应及时治疗,以免延误病情,损害身体健康。此外,在治疗期间,患者应保持饮食清淡,多喝水,多补充维生素,以促进康复。

总之,伤寒和感冒虽然症状相似,但却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疾病。了解它们的区别,有助于我们正确对待和处理这两种疾病,保护我们的身体健康。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伤寒疾病介绍:
伤寒(typhoidfever),是由伤寒杆菌(Salmonellatyphi)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伤寒杆菌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亦可通过日常生活接触传播。伤寒的典型症状为持续发热、相对缓脉、表情淡漠、玫瑰疹、肝脾肿大等,可出现肠出血、肠穿孔等严重并发症。经过规范抗菌疗后可治愈,救治不及时也可能威胁生命。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伤寒,这种古老的疾病,为何在现代社会依然令人谈之色变?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伤寒确实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它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由伤寒杆菌引起。在伤寒的初期,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的不适,甚至可能被误诊为普通的感冒。然而,随着病情的发展,伤寒杆菌会侵入人体各个器官,引发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如中毒性肝炎、中毒性心肌炎、肠出血、肠穿孔等。

    伤寒的临床表现多样,常见的症状包括头痛、发热、乏力、肌肉酸痛、干咳、厌食、腹痛、腹泻或便秘等。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右下腹肝脾肿大,甚至皮疹。严重者,还可能出现神经系统的症状,如表情淡漠、反应迟钝,被称为‘伤寒面容’。

    针对伤寒的治疗,需要及时给予有效的抗感染治疗。常用的抗生素包括喹诺酮类,如莫西沙星、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等;以及第三代头孢菌素类,如头孢哌酮、头孢他啶、头孢曲松等。同时,还需给予对症支持治疗,如解热、降温等。

    预防伤寒的关键在于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患者需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不吃生冷食物;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油腻食物;保证充足的睡眠;饭前洗手,减少病原体的感染机会。

    此外,伤寒患者还需要进行隔离治疗,以防止疾病传播。

  • 伤寒和副伤寒是两种由沙门氏菌引起的传染病,它们具有相似的典型症状和临床表现。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两种疾病的特点、症状、治疗和预防措施。

    一、伤寒和副伤寒的症状

    1. 伤寒

    伤寒的病程可分为四个阶段:

    (1)初期:病程第一周,患者会出现发热、寒战、头痛、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体温逐渐升高,可达39℃~40℃。

    (2)极期:病程第二至第三周,患者会出现高热、玫瑰疹、肝脾肿大、腹泻、腹痛等症状。

    (3)缓解期:病程第四周,患者体温逐渐下降,神经和消化系统症状缓解,但仍需警惕肠道并发症。

    (4)恢复期:病程第五周,患者体温恢复正常,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症状消失,肝脾恢复正常。

    2. 副伤寒

    副伤寒的症状与伤寒相似,但具体表现略有不同:

    (1)甲型和乙型副伤寒:肠道病变较浅表,症状以急性肠胃炎为主,如腹痛、腹泻、呕吐等,发热很少。

    (2)丙型副伤寒:症状复杂,起病急骤,寒战、高热、游走性化脓性病变等。

    二、治疗与预防

    1. 治疗

    伤寒和副伤寒的治疗主要包括:

    (1)抗生素治疗:常用的抗生素有氯霉素、氨苄西林等。

    (2)对症治疗:如退热、止吐、止泻等。

    2. 预防

    (1)加强卫生管理,消灭苍蝇、老鼠等传播媒介。

    (2)避免饮用生水、食用未煮熟的肉类和水果。

    (3)易感人群进行免疫接种。

    三、注意事项

    (1)及时就医,确诊后积极治疗。

    (2)注意饮食卫生,预防感染。

    (3)与患者保持距离,避免交叉感染。

  • 鼠伤寒是一种常见的肠道感染疾病,尤其好发于儿童。通过积极的治疗,大多数患者大约一个月左右即可康复。然而,对于一些身体状况不佳、病情较重的儿童,可能需要两个月甚至更长时间才能治愈。

    鼠伤寒的病原体为鼠伤寒沙门氏菌,这种细菌最初是啮齿动物的传染病,也可感染家禽、牲畜和人类。免疫功能正常者通常表现为胃肠炎型,而免疫功能不全者则可能发展为败血症型。

    胃肠炎型鼠伤寒通常起病急骤,症状包括寒战、发热、恶心、呕吐、疲劳、全身疼痛、腹痛和腹泻等。治疗时,液体疗法是关键,应加强对症支持治疗。对于经常呕吐和腹泻的儿童,应禁食,并及时进行静脉补液,以纠正脱水、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肠道微生态制剂可以用来调节正常的肠道菌群,一般不需要抗菌处理。

    败血症型鼠伤寒在儿童和体弱者中更常见,症状通常在胃肠道症状之后出现。主要症状包括不规则发热、弛缓性发热或高热、腹痛、腹泻、脓性血便、皮疹、出血点、肝脾肿大、惊厥或昏迷等。对于有严重全身中毒症状、持续高热和黏液血便的患者,可酌情给予抗生素。

    鼠伤寒沙门氏菌的传播途径包括受污染的食物或水、家禽、家畜、小鼠等野生动物、产道、直接或间接接触等。鼠伤寒也是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体之一。

    为了预防鼠伤寒,应加强个人卫生,注意食物和水源的安全,避免接触患病动物,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 筷子作为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餐具,其卫生状况直接影响到我们的健康。然而,很多人对此并不重视,甚至认为共用筷子并无大碍。事实上,共用筷子存在诸多健康隐患,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首先,共用筷子容易导致幽门螺杆菌感染。幽门螺杆菌是一种常见的细菌,可引起胃炎、胃溃疡等疾病,严重者甚至可能导致胃癌。这种细菌主要通过口腔和消化道传播,共用筷子正是其传播途径之一。

    其次,孩子共用筷子容易感染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主要通过口腔、呼吸道和皮肤传播。6岁以下的孩子抵抗力较弱,更容易感染此病。

    此外,共用筷子还可能感染部分病毒性肝炎。甲肝和戊型肝炎主要通过口口传播,共用筷子会增加感染风险。

    为了预防这些问题,我们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1. 使用专用筷子,避免与他人共用。

    2. 定期清洗和消毒筷子,保持其卫生。

    3. 选择合适的筷子材质,如竹筷、木筷等。

    4. 定期更换筷子,避免细菌滋生。

    5. 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如饭前便后洗手等。

  • 进入秋冬季,气温逐渐降低,人体阳气逐渐收敛,容易出现腰膝酸软、手脚发凉等症状。此时,适当食用一些具有温阳作用的食物,可以帮助调理身体,增强体质。

    韭菜作为一种常见的蔬菜,被誉为“壮阳药”。它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如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钙、磷、铁、胡萝卜素、维生素C等,具有温肾助阳、散寒止痛的功效。

    韭菜炒熟后隔夜不宜再食用,因为其中的硝酸盐在存放过程中容易转化为亚硝酸盐,摄入过量可能导致头晕、恶心、腹胀、腹泻等不适症状。

    除了壮阳作用外,韭菜还具有以下保健功效:

    1. 健胃消食:韭菜具有温中散寒、行气导滞的作用,适合脾胃虚寒、食欲不振的人群食用。

    2. 促进消化:韭菜中含有大量的粗纤维,可以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消化。

    3. 抗菌消炎:韭菜具有一定的抗菌消炎作用,可以预防感冒、伤寒等疾病。

    4. 抗癌防癌:韭菜中含有一种名为硫化物的物质,具有抗癌防癌作用。

    然而,韭菜并非适合所有人食用。以下人群应谨慎食用:

    1. 患有皮肤病的患者:韭菜性温,容易引发或加重病情。

    2. 患有眼疾的患者:韭菜会刺激眼睛,加重病情。

    3. 患有腹泻的患者:韭菜会加重腹泻症状。

    4. 患有胃溃疡的患者:韭菜会刺激胃黏膜,加重病情。

    5. 患有出血性疾病的患者:韭菜会加重出血症状。

  • 潮湿的天气容易导致人体湿气过重,出现各种不适症状。那么,如何通过饮食来缓解湿气呢?下面介绍几种健脾祛湿的汤品,帮助大家度过潮湿的天气。

    一、健脾祛湿汤品介绍

    1. 鲫鱼汤:鲫鱼性平,具有健脾利湿、和中开胃的功效。将鲫鱼煎至表面微黄,加入姜片、陈皮等食材,煲至汤色乳白即可。此汤适用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湿气重的人群。

    2. 土茯苓瘦肉汤:土茯苓具有利湿、解毒、清热的作用。将土茯苓、瘦肉、马蹄、玉米、红萝卜等食材煲汤,可健脾祛湿、清热解毒、润肺止咳。

    3. 薏米红豆汤:薏米和红豆都具有利水渗湿、健脾益气的功效。将薏米和红豆洗净,加水煮至烂熟即可。此汤适用于湿气重、水肿、消化不良等症状。

    4. 茯苓猪骨汤:茯苓具有健脾利湿、宁心安神的作用。将茯苓、猪骨、姜片等食材煲汤,可健脾祛湿、安神助眠。

    5. 薏苡仁冬瓜汤:薏苡仁具有利水渗湿、健脾止泻的功效。将薏苡仁、冬瓜、排骨等食材煲汤,可健脾祛湿、清热解毒。

    二、日常保养建议

    1. 保持室内通风干燥,避免潮湿环境。

    2. 饮食宜清淡,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少吃油腻、生冷食物。

    3. 适当运动,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

    4. 保持良好的作息,避免过度劳累。

    三、注意事项

    1. 以上汤品仅供参考,具体食用请根据个人体质和病情进行调整。

    2. 如有严重湿气重、水肿等症状,请及时就医。

  • 秋天,这个收获的季节,气候逐渐变得干燥,人体容易出现各种不适,尤其是皮肤干燥起皮的问题。为了预防这种情况,除了多喝盐水与蜂蜜水外,还要注意饮食方面的调整。

    首先,要避免过多食用辛辣食物,如辣椒、花椒、生姜等。这些食物性热,容易推动体内水分,导致上火,尤其在干燥的秋季,更容易对人体造成伤害。其中,生姜更是要慎用。中医认为,生姜性温,具有发汗解表、温中止呕等功效,但秋季气候干燥,容易伤肺,过多食用生姜会加重肺部负担。

    那么,秋季应该如何饮食呢?以下是一些建议:

    1. 多吃应季的水果和蔬菜,如苹果、梨、葡萄、菠菜、南瓜等,这些食物富含水分和维生素,有助于保持皮肤水分和健康。

    2. 注意饮食均衡,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糙米、全麦面包、蔬菜、水果等,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预防便秘。

    3. 饮食清淡,避免过多油腻、辛辣、煎炸等食物,以免加重肠胃负担。

    4. 多喝温水,保持身体水分平衡。

    5. 适量饮用豆浆、牛奶等乳制品,补充蛋白质和钙质。

    不同地区的饮食习惯和习俗也有所不同。例如,江南地区的人们喜欢在秋季吃秋桃,他们认为吃秋桃可以驱邪避疫。北京地区的人们则喜欢在秋季贴秋膘,通过炖肉等方式补充夏季消耗的体力。山东地区的人们则喜欢在秋季吃渣,他们认为这样不容易生病。

    总之,秋季养生并不需要过于复杂的食谱,关键在于保持饮食均衡、清淡,避免过多油腻、辛辣、煎炸等食物,同时注意补充水分和营养。只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就能保持身体健康。

  • 伤寒,这种古老的疾病,虽然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而逐渐减少,但仍对人们的健康构成威胁。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地域性。在发病初期,伤寒的症状与普通感冒相似,容易被忽视。然而,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会出现持续高热、腹泻、腹痛等症状,严重者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伤寒杆菌具有较强的抵抗力,能在外界环境中生存数月,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因此,预防伤寒的关键在于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勤洗手、注意饮食卫生等。

    在治疗方面,西医主要采取以下方法:

    1. 一般治疗:患者应隔离治疗,避免交叉感染。同时,加强营养支持,保证患者充分休息。

    2. 抗生素治疗:常用的抗生素有氟喹诺酮类、氨苄西林等。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

    3. 对症治疗:针对患者的具体症状进行对症治疗,如退热、止泻、止痛等。

    此外,加强公共卫生管理,如加强水源保护、粪便处理等,也是预防伤寒的重要措施。

    总之,了解伤寒的病因、传播途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预防和应对这种疾病。

  • 肝脾肿大是一种常见的症状,表现为肝脏和脾脏体积增大。常见的症状包括厌食、乏力、腹痛、腹泻等。当出现肝脾肿大时,应及时查明病因,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肝脾肿大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慢性肝炎、脂肪性肝炎、寄生虫感染、自身免疫系统疾病等。针对不同的病因,治疗方法也有所不同。

    例如,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需要进行抗病毒治疗,脂肪性肝炎患者需要加强生活护理措施,多做运动,避免高脂肪饮食。寄生虫感染引起的疾病需要进行驱虫治疗。自身免疫系统疾病患者需要进行免疫调节治疗。

    肝脾肿大还可能导致肝硬化,需要及时进行干预。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放疗等。此外,患者还需要注意日常保养,避免劳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肝脾肿大常见于慢性肝炎、伤寒、血吸虫病、早期肝硬化和白血病等疾病。在髓系白血病中,脾脏肿大尤为明显。肝脾肿大的原因主要包括感染因素和非传染性因素。感染因素包括病毒性乙型肝炎、血吸虫病肝病、伤寒感染等。非传染性因素包括肝脏肿瘤、酒精性肝硬化、胆管闭锁、血液疾病、心脏病、布加综合征、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如果出现肝脾肿大,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医生会通过病史、体检、影像学检查等方法明确病因,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同时,要避免服用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如抗生素、抗肿瘤药物等。对于慢性肝病患者,要定期复查,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 梅花,不仅是冬日里傲骨凌寒的象征,更是一种具有丰富养生功效的花卉。梅花不仅可以观赏,其花蕾、根、肉等部分还具有多种药用价值。

    在《神农本草经》中,梅被列为上品,具有下气、除热、安心、止肢体痛等功效。明代著名药物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也详细记载了梅的药用价值,如敛肺涩肠、止久嗽泻痢、反胃噎膈、杀虫、解鱼毒等。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梅花具有开胃散郁、生津化痰、活血解毒、抗炎、抗菌等作用。

    梅花不仅可以药用,还可以作为食材。以下是一些梅花养生食用方法:

    1. 梅花炖鸡:将梅花与鸡肉、蘑菇、豌豆等食材一起炖汤,具有补益作用,可使人神清气爽。

    2. 梅花粥:将绿萼梅花与粳米一起煮粥,具有激发食欲、除烦忧的功效。

    3. 梅花茶:将绿萼梅花与绿茶一起冲泡,具有疏肝理气、助消化的功效。

    需要注意的是,阴虚重症者不宜长期饮用梅花茶,孕妇也需慎用。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