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急性脑膜炎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急性脑膜炎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发表人:家庭医疗小助手

急性脑膜炎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系统感染疾病,其致病因素主要包括脑膜炎球菌、肺炎球菌和b型流感嗜血杆菌等病原体。这种疾病会导致软脑膜、蛛网膜、脑脊液和脑室的急性炎症,临床表现包括急性发热、寒战、惊厥、意识障碍、颅内压增高、脑脊液浑浊及脑脊液化脓性改变等。

针对急性脑膜炎的治疗,首先需要根据病原体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如果病原体不明确,则应考虑使用广谱抗生素。抗生素的给药方式通常为静脉注射,以确保药物在较短时间内达到较高的血药浓度和脑脊液浓度。对于部分严重感染者,必要时可以考虑鞘内注射药物。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需要保持充分的休息,避免剧烈运动。饮食上应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多补充水分和营养素。病房环境应保持安静,避免强光刺激。同时,患者口腔和皮肤需要保持清洁干燥,预防细菌感染。

除了药物治疗,急性脑膜炎的治疗还包括降低颅内压、减轻脑细胞炎症反应和水肿等措施。具体治疗方法需根据病原体和病情严重程度进行调整。

急性脑膜炎的治疗需要在神经内科进行,由专业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患者需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按时服药,定期复查。

预防急性脑膜炎的关键在于加强个人卫生习惯,避免接触病原体。同时,接种疫苗也是预防该病的重要手段。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其他特指原因引起的脑膜炎疾病介绍:
脑膜炎是指病原微生物及各种致病因子侵及脑膜和脑脊膜,引起弥漫性炎症性改变,通常伴有细菌或病毒感染身体其他部位的并发症,如上呼吸道感染等,由病毒感染引起的脑膜炎大多较轻,由细菌感染引起的脑膜炎大多病情危急。症状为发热、头痛、脑膜刺激征等,一般情况下可治愈,尽早治疗效果较好[1-2]。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随着冬季的到来,流感病毒肆虐,肺炎患者数量明显增加,医院门急诊爆棚。许多患者在确诊后懊悔不已:“如果早些时候接种肺炎疫苗,或许就不会如此痛苦。”那么,现在接种肺炎疫苗是否还来得及?打了肺炎疫苗就能完全避免肺炎吗?患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可以接种吗?孩子和成人接种的疫苗是否相同?本文将为您一一解答。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肺炎链球菌。这种革兰氏阳性球菌分为48个血清群,包含91个血清型。全球80%以上的侵袭性肺炎链球菌疾病与其中的20~30个血清型有关。成人致病菌多属1~9及12型,以第3型毒力最强,儿童致病菌为6、14、19及23型。

    肺炎链球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是上呼吸道的正常菌群。5%~25%的健康人可携带该菌,儿童、幼儿和密切接触者鼻咽部检出率更高。当机体免疫力降低时,才引发感染。肺炎链球菌在鼻咽局部浸润可引起咽炎、鼻窦炎,浸润到中耳腔可导致中耳炎,吸入肺可引起肺炎。据统计,30%~60%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是由肺炎链球菌引起的。

    那么,哪些人应该接种肺炎疫苗呢?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两岁及以上体弱儿童和慢性疾病患者,包括慢性心、脑、肺、肾疾病患者,糖尿病、癌症患者以及可致免疫功能低下疾病的患者都应接种肺炎疫苗。

    老人和孩子接种的肺炎疫苗是一样的吗?我国采用多型组合的纯化荚膜抗原疫苗,现有两类肺炎疫苗:一类是用于两岁及以上人群的肺炎疫苗。另一类是用于两岁以下儿童的肺炎疫苗。根据接种者月龄,需要接种1~4次。

    接种了肺炎疫苗就一定能避免肺炎吗?肺炎疫苗在我国可覆盖80%左右的致病血清型,即使经济发达的国家覆盖率也只在85%~90%。可见还有20%左右的其他血清型肺炎链球菌有可能引发疾病。

    另一方面,接种者的健康状况也很重要。疫苗中的荚膜多糖属于T细胞非依赖性抗原,可以通过B淋巴细胞的免疫应答产生相应的免疫球蛋白IgG、IgM和IgA。由于疫苗需要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方能产生保护性的免疫力,所以免疫状况较差期间接种疫苗也难产生应有的免疫效果。

    肺炎疫苗会有不良反应吗?肺炎疫苗的安全性得到了大量临床试验研究的证实,一般耐受性良好。常见的不良反应是注射部位疼痛和肿胀,多在接种后两天消退。偶可发生低热,罕见的副反应包括体温升至38℃以上、过敏性皮疹、关节痛、血管性水肿等异常反应。

    对于无禁忌证的60岁以上的老年人,注射肺炎球菌疫苗可以起到免疫预防的作用;同时还应注意保持饮食营养的均衡,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戒烟,注意手卫生,避免疲劳、醉酒、淋雨、受寒等诱发因素,这些都可降低肺炎的发生率。

  • 疫苗作为人类对抗病毒感染的重要武器,在预防流感、根除天花和消灭小儿麻痹症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目前仍有许多重大疾病缺乏有效的疫苗。本文将为您介绍未来十年内有望推出的九种重疾疫苗,为人类健康带来新的希望。

    1. 淋病疫苗:淋病是一种常见的性传播疾病,传统上采用抗生素治疗。近年来,一些淋病菌株对抗生素产生了耐药性,因此研发淋病疫苗成为当务之急。研究发现,脑膜炎疫苗可以预防淋病,这可能为淋病疫苗的研发提供新的思路。

    2. 癌症疫苗:目前已有针对某些类型癌症的疫苗,如HPV疫苗预防宫颈癌,乙肝疫苗预防肝癌等。未来,癌症疫苗的研究将更加深入,有望实现针对不同类型癌症的个性化治疗。

    3. 疟疾疫苗:疟疾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目前尚无有效疫苗。世界卫生组织正在开展疟疾疫苗的临床试验,为人类抗击疟疾带来新的希望。

    4. 埃博拉病毒疫苗:埃博拉病毒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的病毒,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加拿大研发的埃博拉病毒疫苗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有望为埃博拉疫情的控制提供有效手段。

    5. 艾滋病疫苗:艾滋病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目前尚无有效疫苗。美国强生公司研发的艾滋病疫苗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为艾滋病防控带来新的希望。

    6. 诺如病毒疫苗: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是一种常见的肠道传染病,全球范围内均有流行。美国某制药公司研发的口服诺如病毒疫苗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有望为诺如病毒感染的治疗提供有效手段。

    7. 通用流感疫苗:流感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需要每年接种流感疫苗。某疫苗制造公司正在研发一种可以一次接种终身免疫的通用流感疫苗,有望为流感防控带来新的突破。

    8. 抗毒瘾疫苗:毒品成瘾是一种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抗毒瘾疫苗的研发有助于帮助戒毒者恢复健康。美国某制药公司研发的抗毒瘾疫苗已通过临床前测试,有望为戒毒治疗提供新的手段。

    9. 寨卡疫苗:寨卡病毒是一种通过蚊子传播的病毒,可导致孕妇胎儿畸形。美国研制的寨卡疫苗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有望为寨卡疫情的防控提供有效手段。

  • 左侧脑后部疼痛,作为一种常见的症状,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本文将为您解析左侧脑后部疼痛的常见原因,并提供相应的预防和治疗建议。

    一、常见原因

    1. 流感和高烧:流感病毒感染是导致左侧脑后部疼痛的常见原因之一。患者除了头痛外,还可能伴有发热、寒战、肌肉酸痛、全身无力等症状。

    2. 神经性头痛:神经性头痛是由于神经功能紊乱引起的头痛,可能与精神压力大、情绪波动等因素有关。

    3. 高血压:高血压会导致血管内压升高,引起头痛和冷汗等症状。

    4. 颅内炎症:颅内炎症,如脑炎、脑膜炎等,可能导致头痛、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

    5. 感染或脑瘤:感染或脑瘤等疾病也可能导致左侧脑后部疼痛。

    二、治疗与预防

    1. 对症治疗:针对不同的原因,采取相应的对症治疗。例如,流感患者可使用抗病毒药物,高血压患者可使用降压药物等。

    2. 日常保养: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合理饮食、适当运动等,有助于预防头痛的发生。

    3. 心理调适:保持乐观的心态,学会缓解压力,有助于预防神经性头痛。

    4.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体检,及早发现并治疗潜在疾病,有助于预防头痛的发生。

    三、就医指南

    若出现左侧脑后部疼痛,应及时就医,以便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

  • 病毒性脑炎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它会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该疾病主要由单纯疱疹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等病毒引起。

    病毒性脑炎的症状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头痛、呕吐、意识模糊、记忆力减退、偏瘫、偏盲、失语、共济失调等。严重患者甚至可能出现癫痫发作,甚至危及生命。

    病毒性脑膜炎是另一种由病毒感染引起的脑膜炎症性疾病,其症状包括发热、头痛、脑膜刺激等。虽然这种疾病大多是良性的,但仍然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病毒性脑炎的治疗主要包括对症治疗和支持治疗。对于后遗症,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但通过合理的治疗方案和日常保养,可以有效减轻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日常生活中,患者需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保持房间安静、整洁、通风,注意个人卫生,加强口腔和皮肤护理,保持会阴清洁等。同时,保证营养均衡,多吃水果蔬菜,补充维生素,避免辛辣、寒冷和油腻食物。

    对于病毒性脑炎患者来说,选择一家专业的医院和科室进行治疗非常重要。建议患者选择具有丰富经验和先进设备的医院,以便得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此外,患者和家属也需要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通过共同努力,相信病毒性脑炎患者一定能够战胜疾病,重获健康。

  • 喷射性呕吐是儿童常见的症状之一,可能与多种疾病有关,其中脑膜炎和胃肠炎是比较常见的病因。

    一、脑膜炎:

    脑膜炎是指软脑膜的弥漫性炎症性改变,通常由嗜神经病毒、化脓性细菌等引起。儿童脑膜炎起病急,症状明显,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疼、喷射性呕吐、脑膜刺激征等。若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引发严重并发症,如脑积水、脑室炎等。

    脑膜炎的治疗主要包括病因治疗、对症治疗、支持治疗和防治并发症。针对病毒感染,可使用抗病毒药物;针对细菌感染,可根据药敏试验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同时,还需进行降颅压、降温等对症治疗,以及呼吸道通畅、营养支持、预防褥疮等综合治疗。

    二、胃肠炎:

    胃肠炎是引起儿童喷射性呕吐的常见原因之一,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症状。胃肠炎的治疗主要包括止吐、止泻、微生态制剂、补液等对症治疗,以及抗生素治疗。若感染细菌,可根据大便培养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三、日常保养与预防:

    1. 勤洗手:保持手部卫生,预防肠道感染。

    2. 饮食卫生:确保食物清洁卫生,避免食用变质、过期食品。

    3. 增强体质:加强体育锻炼,提高免疫力。

    4. 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口腔、鼻腔等部位的清洁,预防呼吸道感染。

    四、就医指南:

    若儿童出现喷射性呕吐症状,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以便进行针对性治疗。

    五、科室推荐:

    儿科、感染科、神经内科

  • 脑膜炎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它指的是脑膜和脊髓膜受到感染或炎症。这种疾病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因此我们需要对其引起的原因和预防措施有所了解。

    导致脑膜炎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以下四个因素较为常见:

    1、细菌感染:细菌感染是导致脑膜炎最常见的病因。流感嗜血杆菌B型、脑膜炎奈瑟菌和肺炎链球菌等细菌都可能引起脑膜炎。这些细菌通常存在于人体的鼻腔、咽喉、皮肤等部位,当人体抵抗力下降时,细菌容易侵入脑膜。

    2、病毒感染:病毒感染也是导致脑膜炎的常见原因之一。例如,流感病毒、单纯疱疹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等都可以引起脑膜炎。

    3、真菌感染:真菌感染引起的脑膜炎相对较少见。常见的真菌包括隐球菌、毛霉菌等。艾滋病病毒感染患者更容易发生真菌性脑膜炎。

    4、其他原因:除了细菌、病毒和真菌感染外,一些其他原因也可能导致脑膜炎,如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预防脑膜炎的关键在于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以下是一些预防措施:

    1、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接触病源。

    2、加强锻炼,增强体质。

    3、避免与患有传染性疾病的人密切接触。

    4、接种疫苗,如流感疫苗、水痘-带状疱疹疫苗等。

    5、如有疑似症状,应及时就医。

    脑膜炎是一种严重的疾病,早期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如果出现发热、头痛、呕吐、颈部僵硬等症状,应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 病毒性脑炎,也称为非细菌性脑膜炎,是一种由病毒感染引起的神经系统疾病。其病因多样,主要通过两种途径感染人体:一是病毒直接侵入中枢神经系统;二是通过血液传播,先在细胞内繁殖,再进入血液,最终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病毒性脑炎的早期症状主要包括上呼吸道和消化道症状,如头痛、呕吐、发热、食欲减退、腹泻等。严重病例可能出现神经精神症状,如嗜睡、手脚瘫痪、记忆力减退、幻听、情绪波动等。

    病毒性脑炎的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中医治疗:菊花连翘汤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方剂,具有清热解毒、利水消肿的功效。生黄芪、板蓝根、红参、白术、升麻、柴胡、半夏、黄连、炙甘草等中药也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2. 抗病毒药物治疗:阿昔洛韦是一种常用的抗病毒药物,对多种病毒感染有抑制作用,如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等。

    3. 支持治疗:针对患者的具体症状,给予相应的支持治疗,如降温、止吐、补液等。

    病毒性脑炎的预后与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法、患者年龄等因素有关。多数患者经过及时治疗后可康复,但部分患者可能出现癫痫、听力障碍等后遗症。

    预防病毒性脑炎的关键在于加强个人卫生,避免接触病毒感染源,如避免接触患有病毒性脑炎的患者、注意个人手卫生、加强免疫力等。

    如需了解更多关于病毒性脑炎的信息,请关注相关医学网站或咨询专业医生。

  • 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婴幼儿传染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许多家长在面对宝宝感染手足口病时,都会感到焦虑和无助。那么,宝宝手足口病该怎么办呢?本文将从病因、症状、治疗和预防等方面,为大家详细解析。

    一、病因

    手足口病主要由肠道病毒引起,主要传播途径包括飞沫传播、接触传播和粪-口传播。宝宝在日常生活中,如接触了被病毒污染的物品、空气或食物,就可能导致感染。

    二、症状

    手足口病的典型症状包括:

    • 手、足、口等部位出现皮疹或疱疹,皮疹呈圆形或椭圆形,大小不一,颜色从红色到紫色不等。
    • 口腔内出现疱疹,疼痛明显,影响宝宝进食。
    • 发热,体温一般在38℃左右。
    • 部分宝宝可能出现咳嗽、流涕、呕吐、腹泻等症状。

    三、治疗

    手足口病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多数宝宝会在1周左右自行痊愈。治疗主要以对症处理为主,包括:

    • 保持口腔清洁,可用生理盐水或淡盐水清洗口腔。
    • 给予宝宝充足的水分,可适量补充电解质。
    • 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 如有发热,可给予退热药。

    四、预防

    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在于做好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

    • 勤洗手,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彻底清洗双手。
    • 避免与患者密切接触,如亲吻、拥抱等。
    • 注意室内通风,保持空气新鲜。
    • 定期清洁玩具和物品,避免病毒滋生。
    • 接种手足口病疫苗,提高免疫力。

    总之,宝宝手足口病并不可怕,只要家长做好预防和护理,宝宝就能顺利度过病期。

  • 随着气温骤降,感冒的幼儿明显增多,其中不乏发高烧甚至抽搐的病例。不少家长面对孩子高烧抽搐,往往惊慌失措,甚至采取错误的应对方法,如掐人中、涌泉等穴位。事实上,了解宝宝高烧抽搐的原因、表现和正确的应对方法至关重要。

    宝宝高烧抽搐多由高热、脑膜炎、癫痫等疾病引起。其中,高热惊厥是最常见的原因,多见于6个月至4岁的婴幼儿。高热惊厥表现为意识丧失、双眼上翻、牙关紧闭、四肢抽动等症状,持续时间约为2~3分钟,一般不超过10分钟。

    面对宝宝高烧抽搐,家长切勿慌乱,以下是一些正确的应对方法:

    1. 保持冷静:避免摇晃、搓揉孩子,更不要大声呼喊。

    2. 保持呼吸道通畅:将孩子头偏向一侧,用纱布缠在筷子上放在上下牙齿中间,防止咬伤舌头和窒息。

    3. 物理降温:用冷毛巾湿敷头部或枕冰袋,用酒精擦拭颈部、腋窝等部位。

    4. 紧急就医:若抽搐时间过长、伴有反复呕吐、24小时内再次抽搐等,应立即送往医院。

    除了正确的应对方法,预防宝宝高烧抽搐也很重要。以下是一些预防措施:

    1. 注意保暖:避免宝宝着凉感冒。

    2. 注意饮食:保持营养均衡,增强抵抗力。

    3. 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潜在疾病。

    总之,了解宝宝高烧抽搐的原因、表现和正确的应对方法,以及采取预防措施,对于保障宝宝健康至关重要。

  • 腮腺炎是一种常见的病毒性或细菌性感染性疾病,主要影响人体的唾液腺。成人患腮腺炎的情况相对较少,但并非不会发生。

    成人腮腺炎通常由腺导管阻塞引起,导致局部炎症。腮腺是人体负责分泌唾液的重要腺体,当腺管阻塞时,唾液无法正常排出,容易引发感染。这种情况下,腮腺炎通常不会自愈,需要积极治疗。

    腮腺炎的症状主要包括腮腺肿胀、疼痛,严重者可能出现发烧、头痛等症状。如果不及时治疗,腮腺炎可能导致局部脓肿,甚至引发脑膜炎、胰腺炎、睾丸炎等并发症。

    治疗腮腺炎的主要方法包括使用抗生素、疏通腺管、减轻炎症等。在治疗期间,患者需要注意保持口腔卫生,避免刺激唾液腺分泌,以免加重病情。

    预防腮腺炎的关键在于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勤洗手、避免接触病毒感染者等。此外,接种腮腺炎疫苗也是预防腮腺炎的有效方法。

    如果怀疑自己患有腮腺炎,应及时就医,以便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