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黄疸性肝炎多久会死 及时治疗让黄疸性肝炎无忧

黄疸性肝炎多久会死 及时治疗让黄疸性肝炎无忧
发表人:远程医疗新视界

黄疸性肝炎是一种常见的肝脏疾病,其病程及预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黄疸性肝炎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方法以及治疗措施,帮助您更好地了解这种疾病。

一、病因

黄疸性肝炎的病因主要包括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炎、酒精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等。其中,病毒性肝炎是最常见的病因,包括甲型肝炎、乙型肝炎、丙型肝炎、丁型肝炎和戊型肝炎。

二、临床表现

黄疸性肝炎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

1. 消化系统症状: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

2. 皮肤和巩膜黄染:由于胆红素代谢障碍,导致皮肤和巩膜发黄。

3. 恶心、乏力、发热等症状。

三、诊断方法

黄疸性肝炎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

1. 实验室检查:包括肝功能检查、病毒标志物检测、自身免疫抗体检测等。

2. 影像学检查:包括B超、CT、MRI等。

四、治疗措施

黄疸性肝炎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营养支持和对症治疗。

1. 药物治疗:包括抗病毒药物、护肝药物、免疫调节剂等。

2. 营养支持:保证充足的营养摄入,特别是蛋白质和维生素的摄入。

3. 对症治疗:包括退黄治疗、利尿治疗、抗感染治疗等。

五、预防措施

1. 接种疫苗:预防病毒性肝炎。

2. 饮食卫生:注意饮食卫生,预防肠道传染病。

3. 戒酒:避免酒精对肝脏的损害。

4. 避免滥用药物:避免药物对肝脏的损害。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黄疸病疾病介绍:
黄疸是指血清胆红素(serumbilirubin,SB)增高致使巩膜、皮肤、黏膜以及其他组织和体液发生黄染(颜色变黄)的现象,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和体征。正常血清总胆红素浓度<17μmol/L,当胆红素在17.1~34.2μmol/L(1~2mg/dl)时,肉眼难以发现,称为隐性黄疸或亚临床黄疸;当血清胆红素超过34.2μmol/L(2mg/dl)时,出现肉眼可见的黄疸,称为显性黄疸,即临床上常说的黄疸。黄疸的治疗需要在明确病因后对症治疗,受原发病严重程度影响,预后也会有所不同[1,3]。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溶血是一种常见的血液系统疾病,它指的是红细胞在体内过早破坏,导致贫血、黄疸、血红蛋白尿等一系列症状。

    溶血的危害不容忽视,它不仅会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本文将详细讲解溶血的危害、症状、原因以及预防和治疗方法,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一疾病。

    一、溶血的危害

    1. 贫血:溶血会导致红细胞数量减少,从而引起贫血。患者会出现头晕、乏力、心悸等症状。

    2. 黄疸:溶血会导致胆红素升高,引起皮肤和巩膜发黄,称为黄疸。

    3. 血红蛋白尿:溶血会导致血红蛋白降解,释放出大量血红蛋白,通过尿液排出体外,称为血红蛋白尿。

    4. 胆红素增高:胆红素是血红蛋白降解的代谢产物,溶血会导致胆红素水平升高。

    5. 血栓:溶血会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形成血栓,可能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6. 脾脏增大:溶血会导致脾脏增大,严重时可能引起脾功能亢进。

    7. 呼吸困难:严重溶血性疾病可能导致血氧能力下降,引起呼吸困难。

    二、溶血的原因

    1. 红细胞自身缺陷:如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地中海贫血等。

    2. 红细胞外在因素:如感染、药物、毒素等。

    3. 免疫性溶血: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药物诱导性溶血等。

    4. 脾脏疾病:如脾功能亢进、脾脏肿大等。

    三、溶血的治疗

    1. 糖皮质激素:用于治疗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2. 免疫抑制剂:用于治疗药物诱导性溶血。

    3. 红细胞输注:用于纠正贫血。

    4. 脾脏切除:用于治疗脾功能亢进。

    四、溶血的预防

    1. 避免接触感染源:如病毒、细菌等。

    2. 合理用药:避免使用可能导致溶血的药物。

    3. 注意饮食:避免食用可能导致溶血的食物。

    4. 定期体检:及早发现溶血性疾病。

  •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常见的生理现象,其正常范围与出生时间密切相关,不同时期的标准不同。

    一般来说,新生儿出生24小时以内,总胆红素水平应控制在6毫克/分升以内;48小时以内,不超过9毫克/分升;72小时以内,不超过12毫克/分升;72小时以后,不超过15毫克/分升。若超过这个数值,则可能需要住院接受蓝光照射治疗。

    新生儿黄疸的病因多样,可分为溶血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胆汁淤积性黄疸和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溶血性黄疸多由遗传性疾病或感染性疾病引起;肝细胞性黄疸多由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等肝脏疾病引起;胆汁淤积性黄疸多由胆道阻塞、胆汁淤积等疾病引起;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则与遗传因素有关。

    新生儿黄疸的预防和治疗需要综合考虑病因、病情等因素。对于溶血性黄疸,可以通过输血、药物治疗等方式进行治疗;对于肝细胞性黄疸,可以通过抗病毒治疗、保肝治疗等方式进行治疗;对于胆汁淤积性黄疸,可以通过胆道手术、药物治疗等方式进行治疗。

    此外,新生儿黄疸的日常护理也非常重要。家长应注意观察新生儿的黄疸变化,保持新生儿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感染。同时,合理喂养,保证新生儿营养充足,有助于黄疸的恢复。

    新生儿黄疸的治疗和护理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家长应定期带孩子去医院进行随访,及时了解病情变化,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 新生儿期是宝宝成长过程中最脆弱的阶段,许多新手父母对于新生儿的各种状况感到无所适从。本文将为您介绍新生儿常见的五种病态,帮助您更好地了解宝宝的健康状况。

    一、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最常见的病态之一,表现为皮肤和眼睛黄染。这是因为新生儿体内的胆红素代谢尚未完善,导致胆红素水平升高。生理性黄疸通常在出生后2-3周内自行消退,无需特殊治疗。病理性黄疸则需要及时就医,进行光疗或换血治疗。

    二、新生儿体重下降

    新生儿出生后体重下降是正常的生理现象,通常在出生后一周内下降5-10%,之后逐渐回升。如果体重下降超过10%,或宝宝出现吮吸困难、呕吐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三、新生儿筛查假阳性

    新生儿筛查是早期发现新生儿疾病的重要手段,但有时会出现假阳性结果。家长不必过于担心,应按照医生建议进行复查,以明确诊断。

    四、新生儿心脏杂音

    新生儿出生后出现心脏杂音是常见现象,有些是由于血流动力学改变引起的功能性杂音,通常在出生后数周内消失。如果宝宝出现活动力差、发绀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五、新生儿皮肤问题

    新生儿皮肤娇嫩,容易出现各种皮肤问题,如毒性红斑、脱屑、栗粒汗疹、痱子等。家长应保持宝宝皮肤清洁干燥,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护肤品。

    了解新生儿常见病态,有助于家长更好地照顾宝宝,及时发现并处理宝宝的健康问题。

  • 酒精肝硬化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肝病,它是由长期过量饮酒引起的。这种疾病会导致肝脏组织发生纤维化和硬化,最终形成肝硬化。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酒精肝硬化并非不治之症。

    在疾病的早期阶段,也就是代偿期,患者通常没有明显的症状,肝脏可能会轻度肿大,但肝功能仍然可以维持。在这个阶段,及时戒酒并采取正规的治疗措施,如药物治疗、营养支持和生活习惯调整,是可以实现治愈的。

    如果病情进展到失代偿期,患者的症状会变得更加明显,如腹水、门静脉高压、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等。虽然失代偿期无法彻底治愈,但通过积极的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症状和生活质量。

    治疗酒精肝硬化的方法包括:

    • 戒酒:戒酒是治疗酒精肝硬化的首要措施。
    • 药物治疗:包括保肝药物、利尿剂、抗生素等。
    • 营养支持:保证充足的营养摄入,特别是蛋白质的摄入。
    • 手术治疗:如门脉减压术、肝移植等。

    除了治疗,患者还需要注意日常生活的保养,如避免过度劳累、保持良好的心态、定期复查等。

    总之,酒精肝硬化并非不治之症。只要患者能够积极配合治疗,并采取适当的保养措施,就能够有效地控制病情,改善生活质量。

  • 胆囊结石是一种常见的疾病,然而,许多患者往往缺乏典型的临床症状,导致其在体检中被意外发现。

    胆囊结石可能引起一些非特异性症状,如黄疸、消化不良、腹泻等。其中,黄疸是由于胆汁淤积导致的皮肤和眼睛颜色变黄,而消化不良和腹泻则可能与胆汁分泌不足有关。

    此外,胆囊结石还可能导致胆囊炎,进而引发发热、寒战、恶心、呕吐等症状。当胆囊管被结石阻塞时,也可能导致胆管炎和胰腺炎,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

    胆囊结石引起的疼痛通常是剧烈的,尤其是在进食油腻食物或过度劳累后。这种疼痛通常位于右上腹部,有时可放射至背部、肩部或胸部。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恶心、呕吐、厌食、腹胀等胃肠道症状。

    胆囊结石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药物治疗适用于症状轻微、结石较小的患者,而手术治疗则适用于症状严重、结石较大或伴有并发症的患者。目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已成为治疗胆囊结石的首选方法。

    为了预防胆囊结石,我们应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合理饮食、保持适当体重、避免过度劳累等。此外,定期体检也是早期发现胆囊结石的重要手段。

    如果您怀疑自己患有胆囊结石,请及时就医,以便得到及时的诊断和治疗。

  • 新生儿胆道阻塞性黄疸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其症状主要表现为皮肤、黏膜黄染,严重者可出现皮肤暗绿,大便颜色变浅,呈白陶土样或豆腐渣样。此外,部分新生儿还可能出现胆红素结节,因皮肤瘙痒而烦躁不安。此外,胆道阻塞性黄疸还可能导致肝功能异常,实验室检查可发现直接胆红素和胆汁酸明显升高。

    超声检查可发现肝脏早期肿大,晚期可能发生肝硬化。因此,新生儿胆道阻塞性黄疸属于较严重的类型,需及时就诊。

    胆道阻塞性黄疸的病因多样,包括胆管受压、阻塞、胆汁运输不良等。这些因素可能导致胆道感染、胆管结石,甚至胆心等疾病,严重威胁生命。

    胆道系统受压时,可导致胆汁淤积,诱发胆管结石。同时,胆道系统压力增加还可能诱发胆道感染。当胆囊腔压力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可导致胆心综合征,引起冠状动脉痉挛、缺血,诱发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严重危及生命。

    胆道阻塞性黄疸的危险程度取决于病因、黄疸指数以及是否合并其他急性症状。良性疾病引起的阻塞性黄疸,黄疸指数不高,无严重感染症状,并非特别危险,仅需对症处理,必要时进行手术治疗。恶性疾病引起的阻塞性黄疸,可能影响生存时间。

    针对新生儿胆道阻塞性黄疸,家长需注意观察新生儿的症状,如发现异常,应及时就诊。同时,孕妇在孕期应注重保健,避免胎儿发生胆道阻塞性黄疸。

    新生儿胆道阻塞性黄疸的治疗主要包括对症处理、手术治疗等。对症处理包括消炎、解痉等。手术治疗适用于严重病例,如胆管结石、胆道感染等。

    新生儿胆道阻塞性黄疸的预防措施包括:

    • 孕妇在孕期应注重保健,避免胎儿发生胆道阻塞性黄疸。
    • 新生儿出生后,应密切观察其黄疸症状,如发现异常,应及时就诊。
    • 加强新生儿护理,避免感染等并发症。
    • 对有家族史的新生儿,应进行定期检查,及时发现并治疗胆道阻塞性黄疸。

    总之,新生儿胆道阻塞性黄疸是一种严重的疾病,需引起家长和医务人员的重视。及早发现、及时治疗是提高新生儿生存率的关键。

  • 精液发黄呈果冻状是男性常见的生殖健康问题,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以下将为您详细介绍可能导致精液发黄和呈果冻状的原因、治疗方法以及日常保养建议。

    一、原因分析

    1. 尿道炎:尿道炎是导致精液发黄的主要原因之一。细菌感染会导致尿道炎症,进而影响精液的正常分泌和颜色。

    2. 前列腺炎:前列腺炎是男性常见的疾病,炎症反应会影响前列腺液的分泌,导致精液发黄。

    3. 泌尿系统感染:泌尿系统感染会导致尿液颜色改变,进而影响精液的颜色。

    4. 药物影响:某些药物,如抗生素、抗抑郁药等,可能导致精液颜色改变。

    5. 生活习惯:长时间久坐、憋尿、熬夜、饮食不规律等不良生活习惯可能导致精液发黄。

    二、治疗方法

    1. 抗生素治疗:针对细菌感染引起的精液发黄,可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

    2. 中医治疗:中医认为,精液发黄与湿热有关,可使用清热利湿的中药进行治疗。

    3. 改善生活习惯:调整作息时间,避免熬夜;多喝水,保持尿液清澈;适当锻炼,增强体质。

    三、日常保养

    1. 保持私密部位清洁:勤换内裤,保持私密部位干燥。

    2. 饮食调理:多吃蔬菜水果,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

    3. 戒烟限酒:吸烟和饮酒会影响精液质量,应尽量避免。

    4. 保持良好的心态:心理压力过大也会影响精液质量,学会缓解压力,保持良好的心态。

    四、医院和科室

    对于精液发黄呈果冻状的患者,建议及时到泌尿科或男科就诊,进行相关检查和治疗。

  • 急性肝炎是一种常见的肝脏疾病,其早期症状不容忽视。了解急性肝炎的早期症状对于及时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一、肝脏疼痛:急性肝炎的早期症状之一是肝脏疼痛。患者可能会感到右上腹部疼痛,疼痛程度可能从轻微不适到剧烈疼痛不等。疼痛可能随着劳累或压力的增加而加剧,休息后有所缓解。

    二、食欲下降:食欲下降是急性肝炎的常见症状之一。患者可能会感到恶心、呕吐、厌食,甚至食欲全无。这可能与肝脏受损导致消化功能紊乱有关。

    三、乏力:急性肝炎患者常常感到身体乏力、疲惫不堪。这可能与肝脏功能受损,无法正常代谢营养物质有关。

    四、黄疸:黄疸是急性肝炎的典型症状之一。患者皮肤、眼睛和尿液颜色变黄,这是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所致。

    五、其他症状:急性肝炎还可能伴随其他症状,如发热、皮疹、关节疼痛等。

    了解急性肝炎的早期症状有助于及早发现疾病,及时治疗。以下是一些预防和保健建议:

    1.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熬夜、过度劳累。

    2. 健康饮食,避免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

    3. 适量运动,增强体质。

    4. 避免饮酒、吸烟和接触有害物质。

    5. 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潜在疾病。

    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肝功能、肝穿刺等,以便明确诊断。

  • 红豆作为一种传统的食材,在中医理论中具有多种功效。它性平味甘酸,可通小肠,具有健脾利水、清利温热、和血排脓、解毒消肿的功效。因此,红豆被广泛应用于治疗脾虚不适、腹水胀满、皮肤浮肿、脚气、小便不利、黄疸、泄痢、大便带血以及化脓性等疾病。

    在现代医学研究中,红豆的营养价值也得到了证实。每100克红豆干品含有20.2克蛋白质、0.06克脂肪、7.7克膳食纤维、55.7克碳水化合物、80微克胡萝卜素、0.11毫克核黄素、0.16毫克硫胺素、2毫克尼克酸、14.36毫克维生素E、860毫克钾、74毫克钙、138毫克镁、7.4毫克铁、1.33毫克锰、2.2毫克锌和3.8微克硒。这些营养素对人体的健康至关重要。

    除了红豆本身,陈皮也是中医常用的药材之一。陈皮味辛带苦,性温,具有帮助消化、消滞化痰、宣通五脏、开胃、理气燥湿的功效。将陈皮与红豆结合,可以产生微妙的化学作用,常吃即能减肥消肿,令因吃食过多而肥胖的身材变瘦。

    红豆利水减肥法具体操作方法如下:将200克红豆浸泡半小时,然后加入500毫升清水煮滚,放入红豆,煮30分钟左右,直至煮熟。接着用热水将5克陈皮浸软,待红豆煮熟后熄火,放入陈皮,盖上锅盖,焖10分钟。最后放入少许盐调味即可食用。建议每日餐后食用,至少持续两个星期。

    需要注意的是,红豆利水减肥法并非适合所有人。患有肾病、糖尿病等疾病的人群,在服用前应咨询医生意见。此外,红豆性平,体质偏寒的人群也不宜过量食用。

  • 新生儿胆道闭锁是一种较为罕见的疾病,早期症状往往容易被家长忽视。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胆道闭锁的症状、诊断方法以及预防措施,帮助家长们更好地关爱宝宝的健康。

    一、胆道闭锁的症状

    1. 黄疸:新生儿黄疸是胆道闭锁最常见的症状,表现为皮肤、眼睛和口腔黏膜发黄。与正常新生儿黄疸不同的是,胆道闭锁患儿的黄疸持续时间较长,且颜色逐渐加深。

    2. 大便颜色改变:胆道闭锁患儿的大便颜色会逐渐由黄变白,呈陶土样。这是由于胆汁无法进入肠道,导致大便缺乏胆红素所致。

    3. 腹部症状:部分患儿可能出现腹部膨隆、肝脾肿大等症状。

    二、胆道闭锁的诊断方法

    1. 血清胆红素检测:胆道闭锁患儿的血清胆红素水平通常较高。

    2. 超声检查:超声检查可以帮助医生判断胆道闭锁的程度。

    3. MRI或CT检查:MRI或CT检查可以更清晰地显示胆道的病变情况。

    三、胆道闭锁的治疗方法

    胆道闭锁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

    1. 手术治疗:胆道闭锁患儿通常需要接受手术治疗,如胆道重建术、肝门空肠吻合术等。

    2. 非手术治疗:包括药物治疗、营养支持等。

    四、胆道闭锁的预防措施

    1. 加强孕期保健:孕期定期进行产检,及时发现并处理胎儿异常。

    2. 加强新生儿护理:密切观察新生儿黄疸情况,一旦发现异常及时就医。

    3. 提高公众对胆道闭锁的认识: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胆道闭锁的了解和认识。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