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老人洗虾手指被刺,只能截肢保命。听起来耸人听闻,但却真实发生在我们身边。
11月22日,老人洗虾手指遭刺被迫截肢保命#的新闻登上微博热搜,引发网友议论。
被海鲜扎伤为什么会危及生命?《生命时报》采访专家,提醒你关注这种“致命菌”,并教你如何正确处理海鲜。
受访专家
山东大学营养与食品卫生研究所教授 蔺新英
11月初,东莞一81岁老人在做饭洗虾时,被一只虾刺到左手。因没出血也不疼,老人没有在意。
两天后,老人的左上肢突然开始肿痛不能动,左手掌及前臂出现了很多水疱、渗出,还有局部瘀斑,左手手指远端局部轻微发黑,压痛明显,人也发起了高烧。
送医后病情发展迅速,左上肢出现坏死,休克住进了ICU。
经诊断为感染创伤弧菌。最终,老人接受了左上肢截肢手术,保住了性命。
被海鲜扎后有可能感染了一种叫“海洋创伤弧菌”的细菌,细菌产生的酶可以分解、破坏组织,使感染迅速沿着皮下间隙向周围扩散,引起组织的广泛性充血、水肿。
如果病情得不到有效控制,病人将迅速出现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等,进而危及生命。
显微镜下的创伤弧菌
海洋创伤弧菌被称为“海洋中的无声杀手”。它栖息于海洋和海鲜体内外,是一种常见的海洋弧形细菌,特点是喜热、怕冷,在冬天几乎无法存活,夏天是其活动的高峰期。
由于这种细菌“嗜盐”,这就决定了它只能在海水种生存,常通过肢体远端的皮肤损伤伤口侵入人体。
海洋创伤弧菌感染常常是身体有创口在海水中游玩、或者是处理带菌海鲜的时候受伤所致。
同样,人吃了带菌的生鱼片、生蚝等海鲜,也可能感染海洋弧菌。
一旦感染,病情极其凶险,48小时内死亡率在50%以上,如果治疗不及时,死亡率可接近百分之百。其临床最常见的是两种表现:伤口感染及原发性败血症。
患者初期会出现发烧,以及水泡、红斑、紫癜、皮肤发黑等症状,如果不及时治疗,病情会迅速发展为皮肤组织大面积坏死,出现全身中毒症状,多脏器功能衰竭,最终导致死亡。
抵抗力强的人,一般不会感染创伤弧菌,大家不必恐慌。但如果有外伤,或者体质较弱的人,有慢性肝病、糖尿病,嗜酒的人群,则一定要注意预防。
处理海鲜要戴手套
在捕捉海鲜或宰杀海鲜的过程中,一定要养成戴手套的习惯,这样可以避免受伤,可以有效预防海洋创伤弧菌的感染。
海鲜尽量做熟了吃
生海鲜食品中存在一些可以引起肠道感染的细菌,比如副溶血性弧菌。在夏秋温度适宜时,副溶血性弧菌容易大量繁殖。
如果烹调不当,海鲜没有煮熟就吃,会引起食物中毒,表现为腹痛、腹泻、呕吐、低热等症状,粪便多为水样、血水样或脓血便。病情急发,症状严重,让人措手不及。
海鲜类食物烹调时一定要熟透,鱼、虾、蟹、贝类,蒸煮时需加热至100℃,持续30分钟。
适合凉拌的海鲜要反复清洗干净后,在100℃沸水中焯烫数分钟,以杀灭细菌。由于副溶血性弧菌对酸的抵抗力较弱,烹调前后可加些食醋调拌,有助杀菌。
加工海鲜时一定要生熟分开,以免食物间交叉污染。
有伤口不要触碰海鲜
如果你手上有伤口,就不要触碰海鲜了。一旦身上有破损或伤口,也尽量不要在海水中游玩。
被海鲜扎伤怎么办
如果不小心被虾、蟹、鱼刺伤,应该将血挤出,然后用清水冲洗。如果出现疼痛、瘙痒、肿胀、腹泻或发热等症状,就必须马上到医院就诊。
专家提醒:对于近来有海水、海鲜接触史,出现发热、皮肤损害或低血压、下肢感染症状起病的患者,应提高对创伤弧菌感染的警惕性,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才能提高抢救成功率。▲
本期编辑:王薏欣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当新生儿出生之后,脐带还会留在身体上一些时间的,在这段时间之内,家长一定要做好对脐带的护理,每天要定时的对脐带用酒精消毒,也不用对脐带进行摩擦等。
在给新生儿洗澡的之前,也要把脐带进行防水处理。一定新生儿的脐带出现看结痂出血的现象,就要根据情况进行有效的处理。
1、首先要做好消毒。
日常可用95%的酒精帮助宝宝肚脐带的干燥,同时还可减少细菌感染的问题。一般说来宝宝在出生后两个星期之内,脐带就会很干净的脱落不会有什么不良的反应的,而如果出血的话,家长可用75%的乙醇擦去血迹,然后用专业的消毒纱布包扎一下,正常情况下几天就可以好了。这期间宝妈要注意观察其伤口是否有愈合,要注意保持整个肚脐的干燥,如果没有愈合而是出现了一些化脓或者其它的不适感的话,建议请儿科医生进行检查一下。
2、平时要注意观察宝宝肚周围的分泌物是不是会过多,要特别注意其干净。
每次给宝宝洗完澡之后都要记得及时的把肚脐部位的水分擦干净,在这里提醒一下一定不要直接在宝宝的肚脐周围撒上爽身粉。每次给宝宝换尿布的时候要注意检查下宝宝的肚脐部位是否是干燥的,如果不干燥的话建议用95%的酒精进行擦试,这样有助于肚脐快速脱落。
3、很多宝宝在剪断脐带之后会有脐息肉芽不能完全消退
此时建议找医生利用化学物质帮助破坏肉芽,这个时候要特别注意脐息肉芽会不会发生感染的问题。
4、如果宝宝的脐带不断的有液体渗出或者有其它的异常都建议直接到医院进行就诊。
5、日常还要注意勤换尿布
记住不要用尿布盖住宝宝的肚脐,在脐带完全好之前一定不要让脐带进水,洗澡的时候可以选择擦淋的方式,如果有配合医生的药物在进行治疗的话,则要注意及时的进行换药。
6、如果宝宝在肚脐出血
同时还有发炎出脓或者其它的表现比如说不爱哭或者都不哭的话,则妈妈们要注意是否已经感染了败血症了,如果是的话宜尽早进行治疗了。
(sepsis,曾译为“败血症”)是新生儿死亡率的主要原因之一,特别是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LMICs)。据估计,全球每年有250万新生儿或婴儿在出生后第一个月死亡,其中撒哈拉以南非洲和亚洲的死亡率最高[1]。新生儿脓毒症通常表现为不同的临床表现和非特异性症状(如嗜睡和高温)[2]。由于通常缺乏实验室设施来评估引起脓毒症的病原体和相关的抗生素耐药性,在婴儿死亡率高的许多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针对新生儿脓毒症的抗生素治疗通常是经验性的。
目前,世卫组织提倡将氨苄西林-庆大霉素(ampicillin–gentamicin)作为新生儿脓毒症的一线治疗。然而,该治疗方案长期以来存在抗生素耐药性和治疗失败的潜在问题。针对这一情况,世卫组织《全球行动计划》强调需要建立抗生素耐药性监测网络和中心,以建立和加强对抗生素使用的区域和全球监测。
2015年,比尔和梅琳达·盖茨基金会资助的一项题为“发展中国家新生儿的抗生素耐药性负担”(Burden of Antibiotic Resistance in Neonates from Developing Societies, BARNARDS)的研究评估了LMICs中新生儿脓毒症和抗生素耐药性的负担。BARNARDS主要研究的目标包括通过全基因组测序(WGS)确定常见脓毒症病原体的特征、抗菌药物耐药谱、评估7天以上母亲和新生儿正常菌群中抗菌药物耐药基因的携带率以及与新生儿脓毒症相关的风险因素。
在BARNARDS的这项亚研究中,研究者在确定氨苄西林和庆大霉素耐药病原体的高流行率后,重点关注抗生素治疗的有效性,其中分析了新生儿脓毒症常用的经验性抗生素疗法的有效性,并研究了潜在的替代疗法。根据BARNARDS主要研究中整理的耐药性数据,研究者假设,与使用耐药率较低的替代组合治疗的新生儿相比,使用氨苄西林-庆大霉素治疗的新生儿的报告死亡率更高。这项研究成果于2021年8月9日在线发表于柳叶刀子刊《The 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s》。
研究从出现脓毒症临床症状的新生儿中采集血样,并对从培养证实的脓毒症中分离的细菌测定WGS和抗生素治疗的最低抑制浓度。新生儿结局数据是在出生后60天内收集的。
2015年11月12日至2018年2月1日期间,主要BARNARDS项目纳入了36 285名新生儿,其中9874名临床诊断为脓毒症,5749名有可用的抗生素数据(图1),2483名为血培养阳性。在5749名有可用的抗生素数据的新生儿中,4451名(77.4%)服用了四种最常见的一线抗生素组合之一:氨苄西林-庆大霉素、头孢他啶-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盐-阿米卡星。该数据集使用WGS数据评估了442名新生儿使用其中一种抗生素组合治疗的476张处方。研究中分离出多种病原体,共457株。
图1: 研究概况[3]
BARNARDS=发展中国家新生儿的抗生素耐药性负担。
WGS=全基因组测序。
MIC=最小抑制浓度。
研究结果概括如下:
对接受各种抗生素治疗的新生儿的存活分析结果显示:用头孢他啶-阿米卡星治疗的新生儿死亡率最低(172例中16例(9.3%)),其次是氨苄西林-庆大霉素(111例中18例(16.2%)),再次是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盐-阿米卡星(78例中19例(24.4%)),最后是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115例中32例(27.8%))。
其中,使用头孢他啶-阿米卡星治疗的新生儿的报告死亡率显著低于使用氨苄西林-庆大霉素治疗的新生儿(危险比校正后为0.32,95%可信区间0.14–0.72;p=0.0060)。而与氨苄西林-庆大霉素相比,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盐-阿米卡星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治疗的新生儿死亡率无显著性差异(风险比分别为1.19和1.89,p分别为0.62和0.10).
图2: 接受各种抗生素治疗的新生儿的存活分析[3]
通过Cox回归危险比对476名新生儿进行分析,并根据临床因素进行调整。考虑的临床变量包括队列、性别、病原体类型(即革兰氏阴性与革兰氏阳性);新生儿是否剖宫产;以及新生儿是否早产(附录,第14-15页)和脓毒症发病分层(早发性脓毒症或晚发性脓毒症)。
在抗生素耐药性测试中,390株革兰氏阴性菌中,379株(97.2%)对氨苄西林耐药,274株(70.3%)对庆大霉素耐药。有111例(28.5%)观察到革兰阴性菌对氨苄西林-庆大霉素联合治疗中至少一种抗生素的敏感性;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阿米卡星联合治疗中有286例(73.3%);在头孢他啶-阿米卡星联合治疗中有301例(77.2%);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联合治疗中有312例(80.0%)。
图3: 符合EUCAST 9.0版(2019年)的抗生素耐药性概况[3]
(A)390株革兰氏阴性菌对20种抗生素进行了测试(未显示二甲胺四环素)
(B)55株革兰氏阳性菌(33株阿奇霉素)与14种抗生素对照试验。图中显示了14种抗生素中13种对革兰氏阳性细菌的耐药情况(未显示氨苄西林,因为EUCAST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氨苄西林没有明确的断点)。EUCAST=欧洲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委员会。
在78例使用氨苄西林-庆大霉素的新生儿中,26例(33.7%)达到治疗目标的概率为80%以上;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盐-阿米卡星组这一比例为27例中15例(68.0%);头孢他啶-阿米卡星组为109例中93例(92.7%);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组为76例中70例(85.3%)。
图4: 常用抗生素联合治疗达到目标的可能性[3]
(A–D)对290名经验性治疗且没有后续治疗变化的新生儿进行四种抗生素联合治疗的模拟目标达成概率值和MIC值之间的关系。根据EUCAST,垂直线和水平线表示MIC断点的范围。气泡的大小表明具有与MIC相关的分离株的频率。
(E)目标实现值≥80%的模拟概率与观察到的存活率的比较。
(F)与美罗培南(每8小时10mg/kg)、磷霉素(每12小时200mg/kg)和粘菌素(每天5mg/kg)相比,四种联合疗法的目标实现值的模拟概率。
总的来说,综合考虑耐药性、治疗效果、药物可及性和可负担性等情况,研究结果显示世卫组织推荐的氨苄西林-庆大霉素联合治疗可能不是中低收入国家新生儿脓毒症最好的治疗方案,头孢他啶-阿米卡星联合治疗可能会成为对氨苄西林-庆大霉素的有效潜在替代方案。当然,该替代方案的可靠性还需进一步研究确认。
参考文献:
[1] UN Inter-agency Group for Child Mortality Estimation. Mortality estimation, 2018. Levels and trends in child mortality 2018. UN Inter-agency Group for Child Mortality Estimation, New York2018.
[2] Puopolo KM Benitz WE Zaoutis TE. Management of neonates born at ≥35 0/7 weeks gestation with suspected or proven early onset bacterial sepsis. Pediatrics. 2018; 142e20182894.
[3] Effects of antibiotic resistance, drug target attainment, bacterial pathogenicity and virulence, and antibiotic access and affordability on outcomes in neonatal sepsis: an international microbiology and drug evaluation prospective substudy (BARNARDS). The 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s.
京东健康互联网医院医学中心
内容不得侵犯第三方的合法知识产权,若产生相关纠纷,作者需自行承担。
作者介绍:胡安,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关注转化医学、创新药、医疗器械等领域的前沿科学及成果转化
#图文
她叫小敏,25岁,是一名产妇,不幸的是产后没多久,小敏便出现了发热,但她和家人都未引起重视,只是认为是受凉感冒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小敏不但发热没有缓解,还出现了腹痛及异常恶露,眼看情况越来越糟糕,在丈夫的陪伴下,小敏赶紧来到医院。
通过检查,医生发现小敏所罹患的其实是产褥感染。
所谓产褥感染,是指分娩及产褥期生殖道遭受病原体侵袭,从而引起局部或全身感染,它的发病率为6%,很多产妇对产褥感染并不重视,但产褥感染与产科出血,妊娠合并心脏病及严重的妊娠高血压疾病,却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四大原因。
为什么产妇更易遭受病菌入侵?
这是因为产妇的体质虚弱,如果还有营养不良,孕期贫血,孕期卫生不良,胎膜早破,羊膜腔感染,慢性疾病,产科手术,产程延长以及产前产后出血过多,就会导致产妇的免疫力下降,病菌趁虚而入,就会导致严重的产褥感染。
而发热,疼痛,异常恶露则是产褥感染的三大主要症状。
医生说,因为拖的时间太久,小敏的病情已经非常严重,她出现了严重的脓毒血症和败血症,因为严重的感染,导致了感染性休克,住进了重症监护室。
医生给予了全力抢救,但小敏的病情依然没有好转,医生说,在重症监护室住了一周,开始小敏的丈夫还很关心小敏的病情,但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花费越来越高,而且从医生那里得知,最终的结果也无法预测,最好的结局是感染得以控制,花了钱保了命,最坏的结局则是人财两空,之后,丈夫的态度来了一百八十度大转弯。
医生说,他开始玩失踪,故意拖欠医疗费,医生打电话也不接。
之后小敏的病情再次恶化,医生告知要气管插管,上呼吸机的时候,他直接拒绝了,还说自己没钱了,让医生看着办。
但患者毕竟还只有25岁,医生也不能见死不救,就算结局无法预知,这个时候也不能轻言放弃。万幸的是,通过两周的精心治疗,小敏终于转危为安。
此时账面上欠费已经四万多,医生再次敦促小敏的丈夫缴费,没想到他来了一句,我都说了不救了,你们非要救,这钱,应该你们医院出……
这话说的,医生彻底无语了。
败血症是一种严重的感染性疾病,常常出现发热、寒战、心率加快、低血压、呼吸困难、感觉迟钝或混乱、皮肤症状以及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等症状。1.发热:高热是败血症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体温通常超过38℃;2.寒战和畏寒:败血症患者常出现寒战和畏寒的症状,这是由于感染引起的体温调节紊乱所致;3.心率加快:败血症患者的心率通常会增加,以应对感染引起的身体应激反应;4.低血压:严重的败血症可以导致血压下降,造成休克状态;5.呼吸困难:败血症可能导致肺部感染或其他呼吸道感染,导致呼吸困难和短气;6.感觉迟钝或混乱:败血症患者可能出现认知功能改变,如感觉迟钝、混乱或意识丧失;7.皮肤症状:皮肤可能出现苍白、发绀、湿冷和汗水增多;8.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败血症通常伴随着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包括体温升高或降低、心率加快、呼吸急促或低通气。如果患有败血症,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
败血症不是由于缺乏维生素 C 引起的。败血症是一种感染性疾病,主要由细菌、真菌或病毒等病原体引起,并导致全身性炎症反应。
虽然维生素 C 对免疫系统的功能有一定的影响,但它不能直接预防或治疗败血症。维生素 C 在免疫系统中发挥多种重要功能,包括促进白细胞的功能、增强抗氧化能力、抑制炎症反应等。一些研究表明,维生素 C 的补充可能对某些感染性疾病的治疗有益,但对于败血症的治疗效果尚未得到充分证实。
然而,维生素 C 的摄入对于维持正常的免疫功能和整体健康仍然很重要。建议通过均衡饮食来获取足够的维生素 C,如新鲜水果(柑橘类水果、草莓、猕猴桃等)和蔬菜(红辣椒、西兰花、菠菜等)。
败血症是一种严重的感染性疾病,需要及时就医和积极治疗。
这段时间,身边“咳咳咳”的人越来越多,尤其婴幼儿容易中招。很多人都以为是感冒,其实很可能是“百日咳”。
近日,国家疾控局发布的通告显示(图1),一种古老的传染性疾病——“百日咳”卷土重来,今年1-2月,全国报告百日咳32380例,是2023年同期(1421例)的近23倍,已致13例死亡[1]。
通告一发布,很多人担心起来:百日咳是什么病?怎么判断孩子的咳嗽是不是百日咳?怎么做才能保护自己和家人不受百日咳伤害呢?
针对大家的问题,京东健康特别整理了一篇百日咳家庭防护和就医攻略。
图1:国家疾控局发布的2024年1-2月百日咳发病数和死亡数
Part 1:什么是百日咳?和感冒有什么区别?
很多年轻家长对百日咳比较陌生,其实在百日咳疫苗问世之前,这种古老的传染病曾是导致6月龄以下婴幼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百日咳,它是由百日咳鲍特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从名字不难看出,这种疾病的咳嗽时间特别长,一般来说可持续2~3个月,很不好治。
百日咳主要通过空气传播,人群普遍易感,特别是6月龄以下未及时接种疫苗的婴儿威胁最大。
百日咳初期与感冒症状相似,容易混淆。两者的区别主要在后期。
一般来说,感冒症状通常在一周内逐渐好转,而患了百日咳的婴幼儿一般经过7~10天左右,才会出现明显的阵发性、痉挛性剧咳。
剧烈的痉挛性咳嗽常引起反射性呕吐,还可导致面部充血、毛细血管破裂,出现球结膜出血、面部皮肤出现出血点等表现。
最后孩子可能咳出大量黏液,并由于大力吸气而出现犹如鸡鸣样吼声,昼轻夜重[2]。因此,在古代中医称其为“鸡咳”或“鹭鸶咳”。
也有一部分百日咳患者痉咳期症状相对较轻,仅表现为持续2-4周的慢性咳嗽,特别是青少年或成人百日咳患者,常常没有典型痉咳,表现为阵发性咳嗽和暂时性缓解交替,持续 2 周以上。
如果有以上症状,千万别掉以轻心,一定要去看医生。
Part 2:百日咳为什么突然间增多?
百日咳很早就被纳入了国家免疫规划,我国为3月龄婴幼儿免费接种百白破疫苗,自计划免疫实施后,百日咳的发生率已经大为减少。
但近年来,不止我国,全球范围来看,很多疫苗覆盖率高的国家出现了“百日咳再现”。
这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
一是因疫情导致了很多地区儿童没能按时、及时接种疫苗。
根据我国百日咳发病数据来看,百日咳的发病患者群主要是以未接种或者未全程接种百日咳疫苗的婴幼儿为主。
二是百日咳病毒近年来在不断变异。
根据复旦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百日咳鲍特菌MLVA型别变迁研究结果显示,2016—2022年,百日咳型别在不断变化:百日咳型由2016年的MT32型、27型到2022年主要转变为MT28型。MT28型在上海首次报道。
MT28型毒力较强,引起小范围的扩散流行。MT28型红霉素耐药率超过80%,和原始的百日咳疫苗组发生免疫逃逸。
监测结果提示:百日咳疫苗保护性抗体降低,现有百日咳疫苗对目前流行的百日咳菌株不耐受[3]。
人类和疾病的抗争是个漫长的过程,也不用过于担心,虽然患病病例有增多,但仍在可控范围内。
Part 3:婴幼儿打了疫苗,为什么还会感染百日咳?
前面提到,百日咳病毒近年来在不断变异,是一个重要原因。
此外还有个客观事实:百日咳疫苗的免疫保护效果维持时间不够长,保护力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弱。
目前我国使用的疫苗是白喉类毒素、无细胞百日咳苗、破伤风类毒素(DTaP)三联疫苗。
接种时间为3月龄、4月龄、5月龄、18月龄时各接种1剂次。通常疫苗接种3~5 年后保护性抗体水平下降,12年后抗体几乎消失。
由于婴幼儿预防接种时间间隔较长,没有全程接种疫苗的儿童,百日咳的发病率明显上升。
完成首剂次百日咳疫苗的接种后,保护有效性只能达到45%,如果完成3剂次的基础免疫,保护有效性能提高到98%左右。
建议所有适龄婴幼儿都应在免疫程序里尽早完成疫苗全程接种,以远离百日咳感染风险。如果有流行时易感人群仍需加强接种[2]。
需要警惕的是,百日咳不只是一种儿童疾病。
在许多国家观察到的流行病学数据表明,由于青少年和成人的疫苗获得性免疫力已经减弱,导致大量未受保护的人群可能感染百日咳。
百日咳的典型临床特征包括阵发性咳嗽和百日咳。但在成年人中,症状多少不太典型,难以识别,这大大增加了成年人传染给家庭成员的风险。
Part 4:怎么防范百日咳?
对于婴幼儿,最好的防护办法是及时全程接种百日咳疫苗。
目前我国没有针对成年人的百日咳疫苗,也尚未推荐在成年人群进行加强免疫。
为了保护自己,也避免家人感染,不管婴幼儿、青少年,还是成年人,都可以通过以下手段来防范百日咳。
1.及早识别并就医
婴幼儿、青少年、成年人感染百日咳后的症状不一,符合以下任一项条件者,应高度怀疑是百日咳,就请尽快到医院就诊,做百日咳鲍特菌等检查,以排查百日咳[2],然后根据医嘱服药:
(1)阵发性痉挛性咳嗽,病程≥2 周;
(2)婴儿有反复发作的呼吸暂停、窒息、发绀和心动过缓症状,或有间歇的阵发性咳嗽,有百日咳流行病学暴露史或者确诊病例接触史;
(3)大龄儿童、青少年、成人持续 2 周以上咳嗽,不伴发热,无其他原因可解释,有百日咳流行病学暴露史或者确诊病例接触史。
2.做好隔离
百日咳经呼吸道飞沫传播,许多咳嗽的青少年及成年人,可能使隐性带菌者及不典型症状的患者,也有传染性。
因此,需要对百日咳病人进行隔离,以保护婴幼儿等易感人群。
3.日常防护
稍微令人安心的是,百日咳杆菌对外界抵抗力较弱,无需消毒处理。
日常防护需要注意的是:保持室内通风,让衣物在阳光下暴晒,对痰液及口鼻分泌物进行消毒处理,勤洗手,戴口罩。
希望所有人远离百日咳,健健康康的享受春光~
传染性软疣是一种痘科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皮肤传染病,老百姓叫它“水瘊子”。
这种病一般是在公共浴池或是游泳池中传染,有些人是因为用这种病人用过的搓澡巾搓澡而传染的。
主要是直接接触传染,也可以自身种植传染,自身种植就是用指甲抓了疣体后,指甲上就带有这种病毒,再抓别的地方,就像是种上了种子,过一段时间就会长出来,这种病还会通过性接触传播。
所以如果夫妻双方有一方生殖器部位有这种疣体,另一方必然会传染上这种病。
这种病的好发年龄是青年及儿童,潜伏期一般2周到半年。皮疹才起的时候是白色、半球状丘疹,乍一看上去像是一颗颗的脂肪颗粒,但是它们还会逐渐长大至5-10毫米,中央就会出现脐凹,就是像肚脐一样的凹陷。
皮疹表面有蜡样光泽,把皮疹顶端挑开,可以挤出白色像粉刺一样的物质,叫做软疣小体,就是病毒包涵体。皮疹可以长在全身任何部位,而且数量不固定,一般是孤立的,不融合。
常见于颈部、躯干、下腹部及外生殖器部位。多数情况下6-9个月后皮损可自行消退,而且不留疤痕。
一般情况下,对于比较大的疣体,用镊子能夹住的,可以消毒后用镊子夹住,拔了去。对于比较小的,可以用针头在顶端挑一下,然后挤出来。如果实在太小无法处理的话可以外用维A酸乳膏和喷昔洛韦乳膏。
洗澡的时候一定不要洗公共浴池,也不要用搓澡工搓澡,要用自己单独用的毛巾,更不能给孩子用力搓澡。
作者 | 韩啸
文章首发于 | 做整形的人韩啸微博
为什么我连注射玻尿酸、肉毒素都反对?
前段时间,叔在LA认识的一个女孩,长得不错、个头儿又高,还在ins上还有几个粉丝。但是,她嘴唇上玻尿酸太多、眉头上的肉毒素造成了柳眉倒竖的固定形态;这张僵硬的假脸,怎么看都别扭,叔委实提不起情绪。
人们通过对方的表情和容貌传递信息,这是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容颜的基本功能,但是如果你一眼就辨认出这张脸传递的是虚假信息,就不会有任何兴趣再看下去了、或者厌恶了。年轻女孩子,只要不做美容手术和注射,总不会太丑。
玻尿酸注射并非无害。有种说辞是:玻尿酸是人体组成部分,可以看作自身组织,所以无害。人体组织间隙中有玻尿酸存在,但是人体组织间液是极其复杂的;正如葱姜是一道菜的组成部分但决不能等同于这道菜一样。人体组织复杂精密,哪怕移位都形成疾病:疝;自身组织移植都会与原位组织互相侵害,更何况将其中的一个组成成份注入体内?
实际上,玻尿酸注入体内后,周围组织会将之视为异物,启动吞噬排毒过程,而玻尿酸对周围组织细胞挤压,包绕造成相对缺血缺氧。时间一长,周围组织萎缩、被侵蚀,在所难免。(这就象当年的英捷尔法勒和奥美定一样。)
不少玻尿酸注射后会出现扩散或者凹凸不平,手摸上去凹凸不平比视觉上更明显。至于那些拙劣技术造成的更严重伤害的并发症如眼睛失明或者血管栓塞,就不讨论了。我的方法打玻尿酸隆鼻,不会出现扩散问题,也可以做出鼻背中间和两侧的细微起伏变化。但即使如此,我仍然认为,玻尿酸注射是两害相权取其轻的选择:如果美容需求造成的心理压力极大,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才可以去选择注射玻尿酸,但是要承受任何侵入机体的操作都会造成伤害的风险。
肉毒素的基本功能是抑制肌肉收缩,从而减少动力性皱纹。在其短暂的作用时间里(半年左右),拮抗肌由于失去对抗性锻练而日渐萎缩。理性而积极的处理方式应该是通过表情肌锻练使表情舒张、提升而获得年轻化、积极而放松的表情。另一方面,肉毒素使肌肉群松弛,从而使肌肉无法运动,表情僵硬。面部信息传递减少,就变得呆板无趣。正如化浓妆会使年轻女孩子显得苍老一样,肉毒素对年轻女性的美丽伤害更大。
不使用侵入性手段也可改变相貌吗?你可能会认为腹有诗书气自华,太虚妄了。但是面部肌肉训练和表情管理调整,是可以很快见效的,而且比注射效果自然美观的多。很多明星刚出道时,相貌平平,几年以后面孔会耐看、漂亮多了。原因在于她们、他们经常看到自己在屏幕上的形象,平时就有意无意地调整,表情逐渐丰富,传递更多的信息和趣味,面孔就逐渐生动、美丽多了。
每个社会层面都有不同的审观。颈部一条大金链,一定是那个群体中最适宜的、最容易传达出有利信息的、最有助于建立团队中支配地位的装饰物。而悦耳的发音、丰富得体的语言、优雅的举止、生动有魅力的容貌,可能在另一类人群中获得更多赞许。注射美容也好、美容外科手术也罢,术后不能被别人看出做过、真实自然,是我可以接受的底线。
与精细复杂绝伦的人体相比,现代医学仍然处于童年时期,手段、思路都幼稚和粗劣,任何美容外科操作都具有一定的伤害性,是万不得已才采取的措施,需要慎重选择。任何美容操作的基本原则都是创伤越小越好,有些操作看似简单,实际上却得不偿失。医学需要哲学、艺术、社会科跨学科的帮助;处于自然科学领域的医生,也需要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哲学修养。中国的医生在士人体系中的威权社会中地位低下,这样的要求可能未免太高了;但是没有柔软、感性、敏感的心灵,美容外科医生与屠夫何异?
容貌和身材、身心健康这些目标一样,都需要艰苦的锻练、刻意地维护,需要读书和阅历,需要韩叔的指导,哈哈。在有经验、有阅历的人眼中,大多数年轻女孩子接受玻尿酸、肉毒素注射,只会让你变丑、或者说,换了另一种丑法。
乳腺结节是一种症状,没有明确的定义,无论自己查体触及还是体检发现的,均可叫做乳腺结节。常见于乳腺增生,乳腺肿瘤性疾病包括乳腺良性肿瘤、乳腺恶性肿瘤。多为良性病变,少数为恶性。
一、乳腺结节的饮食注意
乳腺结节的发病目前尚不明确。一般认为与体内雌激素水平高有关,所以日常生活中应该避免富含雌激素的食物,同时提高蛋白的补充量,促进伤口愈合。一般良性结节可以定期随诊,如果出现结节生长迅速、出现血性溢液时,可以入院行手术治疗。建议低脂饮食,少食富含雌激素较多的食物,如被激素喂大的鸡、鸭。避免雌激素的药物,如避孕药。避免辛辣刺激的食物,高蛋白、高纤维素饮食,促进伤口的早期愈合。
二、乳腺结节的日常护理
有效护理的关键是应该告知患者术后如何预防感染,放疗、化疗病人的注意事项,同时告知患者日常生活中预防,促进症状的早期恢复。术后注意定期换药,定期查看伤口、预防感染。化疗的患者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脱发等不适,告知患者应放松心情,如果症状严重者,可以就医。放疗患者应注意对局部照射的皮肤进行保护,防止出现照射副损伤。乳腺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应正确告知患者患肢康复训练的力度、时间、强度等。乳腺恶性肿瘤的患者在治疗期间应定期就诊,治疗结束后应每3个月行乳腺彩超检查。乳腺良性病变的患者术后,应每半年行乳腺彩超检查。乳腺恶性肿瘤是女性恶性肿瘤的一大杀手,往往会对女性的心理产生较大的影响,甚至产生轻生等念头,所以护理应劝导患者,为患者树立战胜肿瘤的信心。
特殊注意事项:女性一旦发现乳腺结节应早期就诊,不应该放松警惕,因为有些乳腺良性结节可以恶化。
三、如何预防乳腺结节?
乳腺结节的病因尚不清楚,目前无明确有效预防手段,但可以针对乳腺癌的高危因素进行相关防控措施,具体如下:避免服用富含雌激素的药物。对于存在乳腺癌家族史的患者,应定期每年复查。合理饮食,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适当运动,提高机体免疫力。戒烟忌酒,鼓励母乳喂养。每月进行一次乳房自我查体,了解乳房有无结节等。
30岁的小吴人是非常老实的河南人,在老板面前表现很好的小吴,得到了一次免费面诊体检的机会,可以检查自己身体有没有毛病,小吴在以前体检时就发现了自己的血压很高,但是即使用了药还是没有缓解,自己也没什么大事,只是偶尔的头痛劳累,就没再管过。而这次又检查出了很高的数值,医生就建议小吴检查了内分泌,由此发现与内分泌有关,并且马上安排小吴住进了医院。
因为医生了解到小吴平常不爱运动,饮食也没有怎么控制,但是高血压这样的表现,医生想到并不是仅仅的血压方面的问题,只能是内分泌出现了问题。
根据小吴的生活表现,发现小吴又是一个不自律的人,因此内分泌方面就有了隐患。当内分泌出现问题的时候,就经常会“处罚”这类不自律的人。
6个内分泌失调表现,望你不占:
长痘
内分泌失调导致,皮脂腺就会失调,皮脂分泌过多,导致脸上长出很多的痤疮,也就是平常经常见到的脸上的痘痘,主要是因为毛囊堵塞造成的现象。女性的话脸上还可能长色斑和皮肤阴暗。
毛发旺盛
内分泌失调的时候,体内的激素处在失衡的现象,若是过多的分泌雄性激素,无论是男是女,身体的毛发就会过分旺盛,比如可能本身胳肢窝没有几根腋毛的人,突然就会长出来一些。
肥胖
经常说到的“易胖体质”的人,几乎都是因为内分泌失调导致的。长期在饮食中摄入高糖分和油脂的食物,导致出现吃啥都长胖。
并且很多的肥胖患者也会反过来导致内分泌出现问题,比如一些心脑血管疾病和“三高”疾病的患者都会致使内分泌紊乱。
脱发
男性若是激素不平衡,破坏了毛囊就会导致脱发,女性在更年期或者乱用药的时候也会出现激素紊乱,斑秃或者脂溢性脱发的现象。若是自己的发际线一直后移,头顶也几乎没什么头发,就要去医院及时调节内分泌了。
平常经常饮食不注意,熬夜和压力过大就会导致内分泌出现问题。
劳累
内分泌失调的人,经常会莫名其妙的劳累,体重也是默默的增加,还有食欲的是好是坏。这是内分泌影响甲状腺的功能下降,导致的现象。
脾气大
很多女性在经期间,很容易易暴易怒的原因就是因为激素作祟,经期的时候内分泌可能不正常的运转,脾气就会莫名暴躁,看见一点不如意的生气,这就是内分泌紊乱导致的。
自律的人,或不受内分泌“处罚”,坚持这三件事,或能减轻内分泌紊乱的现象:
坚持运动
日常经常坚持锻炼身体的人,内分泌一般都很正常,并且情绪也很平缓。运动可以调节我们身体的激素平衡,积极的参加锻炼有助于平常深度的休息,减少夜生活的次数,保证良好的睡眠。
坚持吃健康食物
很多造成内分泌失调的现象,大多都是因为自己不注意饮食上的搭配。经常爱吃油腻刺激的食物导致的,身体的系统不平衡的现象。平常应坚持吃多元化的食物,少吃垃圾食品,保证健康的同时,还可以调节内分泌。
坚持情绪积极
保持乐观开朗的心态,可以避免内分泌受到惊恐和紧张情绪的刺激,摆脱精神压力,放松神经。
最后,良好的内分泌是保证我们身体健康的前提,我们要合理调节自己的内分泌,经常按摩疏通自己的经络,注意补充水分和排便,让器官处在干净的环境下,方便协调内分泌的工作。
化疗作为恶性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虽然能有效抑制肿瘤生长,但也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其中,骨髓抑制是最常见的副作用之一,可能导致白细胞下降,免疫力低下,增加细菌感染的风险,甚至引发败血症。
败血症是一种严重的全身性感染,患者常出现反复畏寒、高热,体温可高达40度。皮肤可能出现瘀点、瘀斑,关节疼痛也比较常见。严重时,还可能出现肝脾肿大、神志淡漠、昏迷、心肌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呼吸急迫等症状。
针对败血症的治疗,主要采用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对于白细胞减低的患者,可以采用利血生、氨肽素、鲨肝醇等药物进行升高白细胞治疗,必要时可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除了药物治疗外,患者还需要注意日常保养,增强免疫力。建议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膳食,适当运动,避免过度劳累。同时,患者应定期复查,及时发现病情变化,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应选择正规医院和专科科室进行治疗。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确保治疗效果。
总之,化疗后败血症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患者应引起高度重视。通过积极的治疗和合理的日常保养,可以有效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败血症,一种严重的全身性感染,其治疗涉及多个方面,旨在缓解症状、控制感染并防止病情恶化。
首先,败血症患者需要充分休息,加强护理。饮食上应选择易于消化、富含营养的食物,并适量摄入富含维生素的水果和蔬菜。此外,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预防水电解质紊乱,并适当补充能量。
对于高热患者,可使用退热药物如布洛芬进行对症治疗。如出现并发症,可能需要扩容和血管活性药物支持,如肾上腺素等,但必须在专业医生指导下使用。
抗感染治疗是败血症治疗的核心。医生通常会根据经验性治疗原则,选择广谱抗生素如三代头孢等进行治疗。同时,进行血液等标本培养,根据培养结果和药敏试验调整用药方案。
控制原发感染病灶也是治疗败血症的重要环节。对于局部化脓病灶,如脓肿,需要进行切开引流。胸腔、腹腔化脓时,可进行穿刺引流。在体内出现感染病灶时,可能需要手术排脓。
除了上述治疗措施,败血症患者的日常生活也需要注意。首先,保证充足的优质蛋白质摄入,以提高免疫力。其次,保证富含铁的食物摄入,维持患者所需营养物质。此外,避免油腻、辛辣、烟熏等刺激性食物。最后,积极预防感染,配合医生进行日常护理。
败血症是一种严重的疾病,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遵循医嘱,进行综合治疗。
宝宝败血症是一种常见的儿童感染性疾病,但幸运的是,通过及时的治疗和护理,大多数宝宝都能够战胜这种疾病。
治疗宝宝败血症的主要方法包括:
1. 药物治疗:细菌性败血症需要尽早使用抗生素治疗,医生会根据宝宝的病情和细菌培养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如头孢类、青霉素类等。对于病情严重者,可能会同时使用地塞米松等药物进行抗炎治疗。
2. 手术治疗:如果宝宝患有化脓性疾病,如脓肿、胸膜炎等,可能需要手术治疗,以清除感染病灶。
3. 日常护理:宝宝败血症的恢复过程中,家长需要做好日常护理工作,保持宝宝的清洁卫生,观察病情变化,并及时就医。
宝宝败血症的预防措施:
1. 保持手卫生和环境卫生,避免交叉感染。
2. 定期进行预防接种,提高宝宝免疫力。
3. 加强营养,提高宝宝抵抗力。
4. 注意观察宝宝的身体状况,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近年来,胃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年轻人群也呈现出上升趋势。26岁的张女士就因长期食用冰箱久放的食物,不幸患上了胃癌。
张女士独自租房居住,习惯将家中所有食物都塞进冰箱。由于工作性质,她经常出差,回家后也较少清理冰箱。只要食物看起来没有腐败变质,她就会毫不犹豫地食用。
然而,这种习惯最终导致了悲剧。张女士出现了上腹部饱胀、腹痛、反胃等症状,却一直未引起重视。最近,她出现恶心呕吐的症状,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到医院进行了胃镜检查。检查结果显示,张女士胃部有一个2cm×3cm的肿瘤,经活检证实为癌变。
医生分析,张女士患胃癌的原因很可能与长期食用冰箱久放的食物有关。食物在冰箱中长时间存放,容易变质滋生细菌,长期积累可能导致癌变。
以下是一些冰箱中不宜久放的食物:
为了预防胃癌,建议大家:
新生儿呕血和便血是新生儿期常见的症状,可能与多种原因有关。本文将介绍新生儿呕血和便血的症状、可能的原因、诊断方法及治疗建议。
一、症状
1. 呕血:新生儿呕血表现为呕吐鲜血或咖啡样液体,可能伴有恶心、呕吐等。
2. 便血:新生儿便血表现为大便颜色鲜红或暗红,可能伴有黏液、脓血等。
3. 其他症状:部分新生儿可能伴有发热、腹泻、呕吐、拒食、精神萎靡等全身症状。
二、可能的原因
1. 上消化道出血:如反流性食管炎、应激性溃疡、急性胃炎等。
2. 下消化道出血:如肠套叠、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肛门裂等。
3. 全身性疾病:如新生儿败血症、新生儿出血症等。
4. 其他原因:如新生儿窒息、窒息性肺炎等。
三、诊断方法
1. 详细询问病史:了解新生儿出生情况、喂养情况、疾病史等。
2. 体格检查:进行全面体格检查,观察有无贫血、休克等全身症状。
3. 辅助检查:如血常规、粪便常规、腹部B超、内镜检查等。
四、治疗建议
1. 对症治疗:针对不同原因引起的呕血和便血,给予相应的对症治疗。
2. 抗感染治疗:如存在感染,需给予抗感染治疗。
3. 输血治疗:如出血量大,需给予输血治疗。
4. 其他治疗:如需手术治疗,需及时进行手术治疗。
利斯特菌病是一种由革兰氏阳性细菌引起的食源性传染病,主要通过食用被污染的食物传播。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利斯特菌病的症状、诊断、治疗以及预防措施。
一、症状:
利斯特菌病的潜伏期通常为数天到数周,临床表现多样,包括以下几种:
1. 脑膜炎:多见于新生儿和免疫功能低下者,症状包括头痛、眩晕、恶心、发热、颈项强直等。
2. 败血症:表现为发热、寒战、全身不适、乏力等症状。
3. 新生儿败血性肉芽肿病:表现为发热、呼吸困难、肝脾肿大等症状。
4. 妊娠感染:孕妇感染后可导致流产、死胎、早产或新生儿感染。
5. 局灶性感染:可引起心内膜炎、关节炎、骨髓炎、胆囊炎等。
二、诊断:
利斯特菌病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流行病学资料以及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包括血液、脑脊液、分泌物等培养,以及血清学检测。
三、治疗:
利斯特菌病的治疗主要包括抗生素治疗、对症支持治疗和预防感染扩散。常用抗生素包括头孢菌素类、氨基糖苷类等。
四、预防:
1. 食品安全:注意食品卫生,避免食用被污染的食物。
2. 个人卫生:勤洗手,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3. 孕妇保健:孕妇应加强营养,提高免疫力,定期进行产前检查。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马桶和厕所往往被认为是最脏的地方。然而,你知道吗?有些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物品,其实比马桶还要脏。这些物品不仅可能成为细菌滋生的温床,还可能对我们的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首先,冰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但它却是一个藏污纳垢的地方。据调查,46%家庭的冰箱无法通过细菌检测,44%家庭的冰箱已经有霉菌繁殖扩增的迹象。冰箱里的细菌主要包括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志贺菌、李斯特菌、耶尔森菌和霉菌等,这些细菌可能对我们的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其次,手机屏幕也是一个容易藏污纳垢的地方。由于我们经常将手机带到厕所、吃饭、上下班等场合,手机屏幕上积累了大量的细菌。这些细菌可能对我们的皮肤造成感染,甚至可能导致食物中毒。
此外,穿过的内衣和内裤也是一个容易滋生细菌的地方。研究表明,一条脏内裤平均带有0.1克粪便,粪便中包括寄生虫包囊、虫卵、病毒和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等病菌。即使正确清洗、晾晒,上面的细菌也不可能完全被杀死。
除了上述物品,写字台、洗衣机、电梯按钮、砧板、地毯、钱包、键盘等物品也可能比马桶还要脏。这些物品上的细菌数量远远超过了马桶,因此我们需要定期对这些物品进行清洁和消毒,以保护我们的健康。
虽然细菌无处不在,但并非所有的细菌都是有害的。人体拥有免疫系统,能够应对接触过的细菌和病菌。因此,我们需要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定期清洁和消毒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物品,以保护我们的健康。
败血症是一种严重的全身性感染疾病,其特征是细菌进入血液循环并引发炎症反应。患者常常出现反复发烧的症状,这通常需要一周左右的时间才能得到控制。在这段时间内,细菌数量逐渐减少,毒素浓度也随之下降,患者症状逐渐缓解。
败血症的发热症状通常是由于免疫力下降,导致细菌在体内繁殖并释放毒素。这些毒素会引起高烧、胃寒等症状,有时体温甚至可高达40度以上。治疗败血症通常需要使用抗生素或头孢菌素,以杀灭细菌和控制炎症。
脓毒症是一种严重的败血症并发症,其发热症状通常更加明显,并且需要及时治疗。治疗脓毒症时,医生会根据患者的药敏反应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如头孢唑啉等。
除了药物治疗,败血症患者还需要注意日常保养。他们应该保持良好的营养状况,补充足够的维生素和蛋白质,以增强身体抵抗力。此外,患者应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充足的休息,以利于病情恢复。
败血症的治疗通常在医院感染科进行。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补液治疗、营养支持等。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建议,并按照医嘱按时服药。
总之,败血症是一种严重的疾病,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患者应了解疾病的症状和治疗方法,并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以早日康复。
亚急性败血症,作为一种严重的全身性感染疾病,其治疗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和及时有效的抗感染治疗。
亚急性败血症是由病原菌侵入血液循环,在血液中大量繁殖,产生毒素和代谢产物,从而引起全身炎症反应。与急性败血症相比,亚急性败血症的病情发展相对缓慢,但也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针对亚急性败血症的治疗,抗感染治疗是关键。通常情况下,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广谱有效的抗生素进行治疗。在病原菌检测结果出来后,医生会根据检测结果更换更有效的药物和抗生素,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除了抗感染治疗外,亚急性败血症的治疗还包括以下方面:
1. 非甾体抗炎药:在急性发热和炎症期间,可以使用非甾体抗炎药进行治疗,如布洛芬、阿司匹林等。一般需要大剂量使用,缓解后用一到三个月,然后逐渐减量。
2. 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对于单用非甾体抗炎药效果不佳的患者,或者病情严重的患者,可以考虑使用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常用的糖皮质激素包括泼尼松等。症状得到控制,病情稳定后,可逐渐减量,以最小有效量维持治疗。
3. 抗风湿药物:对于使用激素后发热不能控制,或者激素减少复发,或者关节炎明显的患者,可以考虑加用抗风湿药物进行治疗,如羟氯喹、氨甲蝶呤、环磷酰胺、硫唑嘌呤、来氟米特和环孢素A等。
此外,患者还需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熬夜、过度疲劳、抽烟喝酒等不良习惯。在饮食上,以清淡的食物为主,选择新鲜的蔬菜和水果。适当的锻炼身体,增强身体免疫力,也是预防和治疗亚急性败血症的重要措施。
总之,亚急性败血症是一种严重的疾病,但通过早期诊断和积极治疗,大部分患者是可以得到治愈的。
大肠埃希菌败血症是一种严重的全身性感染,其症状主要包括乏力、高热、寒战等。
败血症,又称脓毒症,是由于致病微生物及其有毒产物在血液中持续存在而引起的急性全身性感染。任何类型的致病性微生物感染都可能导致败血症,而大肠埃希菌作为一种革兰氏阴性杆菌,其导致的败血症往往病情较为严重。
患有基础疾病或正在使用免疫制剂的患者更容易发生大肠埃希菌败血症。该病的典型症状包括明显的食欲不振、乏力等,伴随有畏寒、寒战和高热。严重时,患者甚至可能出现感染性休克和多脏器功能损害,危及生命。
针对大肠埃希菌败血症的治疗,首选抗菌药物为三代头孢或四代头孢。大多数患者经过积极抗感染治疗后,病情可在短期内得到改善,一般治疗两周左右即可治愈。
为了预防大肠埃希菌败血症,建议患者适当运动以增强免疫力,保持规律的工作和休息,确保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和过度工作。保持休息环境清洁、安静、舒适,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此外,合理均衡的膳食营养结构,戒烟限酒,减少高脂饮食摄入,避免冷、辣和刺激性食物,都有助于降低败血症的发生风险。
若患者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在医院中,感染科和重症医学科是治疗败血症的主要科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