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败血症如何通过化验检查来确诊

败血症如何通过化验检查来确诊
发表人:药事通

败血症,作为一种严重的全身性感染,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巨大威胁。为了尽早诊断和治疗败血症,化验检查在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病原学检查是败血症诊断的核心。其中,血培养是最常用的检查方法。当患者体温升高至38°C以上时,医生会抽取患者的血液样本进行培养。如果培养结果呈阳性,即检测到病原菌,则可以确诊败血症。

除了血培养,骨髓穿刺也是诊断败血症的重要手段。通过抽取骨髓液进行培养,可以提高病原菌的检测率。此外,对于疑似局部感染的患者,医生还会采集局部分泌物进行培养,如脓液、尿液等。

在病原学检查的基础上,医生还会结合血常规和降钙素原等指标进行综合判断。血常规可以反映患者的炎症反应程度,而降钙素原则可以评估败血症的严重程度。

此外,对于疑似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患者,医生还会进行脑脊液培养,以确定病原菌的存在。

总之,败血症的诊断需要综合运用多种化验检查方法,以准确判断病原菌的存在和感染范围。通过及时诊断和治疗,可以有效降低败血症的死亡率。

对于疑似败血症的患者,建议及时就医,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诊断。同时,加强日常保健,提高自身免疫力,也是预防败血症的重要措施。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败血症疾病介绍:
败血症(septicemia)是指病原微生物侵入血液循环并生长繁殖,产生大量毒素和代谢产物,引起严重毒血症的全身感染综合征。当败血症导致组织灌注不足或器官功能障碍,引起感染性休克或一个以上器官衰竭的称为严重败血症(severesepsis),可导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和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等并发症。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是一种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急性化脓性脑膜炎,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常见于冬春季。患者常表现为突发高热、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皮肤黏膜瘀斑以及脑膜刺激征等症状。

    针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治疗,主要采用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常用的药物包括头孢菌素和青霉素类。同时,针对高热、头痛等症状,可给予甘露醇、呋塞米等药物降低颅内压,甲泼尼龙等肾上腺皮质激素用于抗炎、降低颅内压。此外,还需进行物理降温、镇静等对症治疗。

    在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预防方面,首先要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去人群密集的场所。其次,接种脑膜炎球菌疫苗也是预防该病的重要措施。一旦出现疑似症状,应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患者在治疗期间,应注意补充水分,增加饮食营养,预防水、电解质紊乱。饮食宜给予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面条、米汤等,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特别是服用磺胺药物的患者。

    在临床治疗中,神经内科和感染科是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主要治疗科室。通过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患者预后良好,多数患者可完全康复。

  • 败血症,一种看似陌生却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疾病,其背后的原因复杂多样。今天,我们就来揭开败血症的面纱,了解它的成因,以便我们更好地预防和应对。

    首先,败血症的成因与细菌的入侵密切相关。皮肤、粘膜的破损和炎症,如创伤、伤口感染、烧伤、骨折、疖、痈等,都是细菌进入人体血液的途径。此外,各种慢性疾病,如营养不良、血液病、肾病综合征、肝硬化、糖尿病、恶性肿瘤等,都容易导致细菌感染,从而引发败血症。

    除了细菌的入侵,人体的免疫功能也是败血症发生的关键因素。免疫抑制药物、抗菌药物、放疗等,都会削弱人体的免疫功能,降低抵抗力,使得细菌更容易入侵并引发败血症。

    那么,哪些因素会导致细菌进入血液引发败血症呢?除了上述的皮肤破损、慢性疾病、免疫功能低下等因素外,还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1. 挤压皮肤疮疖,尤其是在血供丰富的面部时,细菌可大量进入血循环。

    2. 大面积烧伤患者的创面为细菌入侵敞开门户,皮肤坏死、血浆渗出、焦痂形成又为细菌繁殖创造良好环境。

    3. 免疫抑制药物如肾上腺皮质激素、抗代谢药、抗肿瘤药以及放射治疗等可削弱细胞或体液免疫,某些更可使白细胞减少或抑制炎症反应而有利于细菌蔓延、扩散。

    4. 长期应用抗菌药物易导致耐药菌株繁殖而增加感染机会。

    5. 各种检查或治疗措施如内镜检查、插管检查、大隐静脉插管、留置导尿管、静脉高营养疗法、各种透析术、脏器移植等均可导致细菌进入血循环,或发生感染性血栓而形成败血症。

    近年来,败血症的病原菌谱也发生了变迁。由于溶血性链球菌和肺炎球菌对青霉素等高度敏感,作为败血症的病原现已少见。目前,厌氧菌已成为败血症的主要病原之一,以脆弱类杆菌和消化链球菌为主。

    了解了败血症的成因,我们就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预防和治疗。首先,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其次,要注意个人卫生,预防感染。最后,一旦出现感染症状,要及时就医,避免病情恶化。

  • 近年来,关于海鲜引发肾衰竭的报道屡见不鲜。那么,吃海鲜真的会引发肾衰竭吗?本文将为您揭开这个谜团。

    一、海鲜引发肾衰竭的真相

    事实上,海鲜本身并不会直接引发肾衰竭。但是,如果食用了不新鲜或被污染的海鲜,就可能导致一些严重疾病,进而引发肾衰竭。

    1. 不新鲜的海鲜:海鲜在死后,其细胞会释放出有毒物质,如组胺等。这些物质如果进入人体,可能导致过敏反应、腹泻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可能引发横纹肌溶解症,进而引发肾衰竭。

    2. 污染的海鲜:一些不法商家为了提高海鲜的保鲜效果,可能会使用违禁药物,如孔雀石绿、甲醛等。这些化学物质对人体肾脏造成严重损害,可能导致肾衰竭。

    二、如何避免海鲜引发肾衰竭

    1. 选择新鲜海鲜:购买海鲜时,应选择色泽鲜亮、气味正常的海鲜。最好选择活鱼、活虾等活海鲜,避免购买死海鲜。

    2. 注意烹饪方法:烹饪海鲜时,应充分加热,彻底杀死细菌和寄生虫。建议将海鲜煮熟或蒸透,避免生食。

    3. 适量食用:海鲜虽好,但不宜过量食用。每人每周食用海鲜的量不宜超过500克。

    三、肾衰竭的预防和治疗

    1. 预防:预防肾衰竭的关键在于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合理膳食、适量运动等。

    2. 治疗:肾衰竭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透析治疗和肾脏移植等。具体治疗方案需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来确定。

    总之,海鲜本身并不会直接引发肾衰竭,但食用不新鲜或被污染的海鲜可能导致一些严重疾病,进而引发肾衰竭。因此,我们在食用海鲜时,应注意选择新鲜、安全的食材,并注意烹饪方法,以降低肾衰竭的风险。

  • 一、B链球菌感染的分类与特点

    B链球菌感染是一种常见的细菌感染,根据感染人群的不同,可分为新生儿感染和成年人感染两大类。

    1. 新生儿感染:

    (1)早期发病:主要发生在出生后7天之内,由产道中的细菌感染引起。常见症状包括肺部感染、败血症和脑膜炎等。早期发病的婴儿,出生时可能就出现呼吸窘迫等症状,病死率较高,约为50%-80%。

    (2)晚期发病:多发生在出生后7-30天内,主要由母亲产后并发症引起。常见症状包括败血症和脑膜炎等。晚期发病的婴儿,菌型以Ⅲ型为主,特别是脑膜炎,90%以上由Ⅲ型引起。病死率相对较低,约为14%。

    2. 成人感染:

    成人感染多发生在年轻女性,特别是在接受妇科检查、治疗以及妊娠分娩后。常见症状包括泌尿系统感染、子宫内膜炎、肺炎、脑膜炎、肝脓肿、败血症等。老年人、患有慢性病的人群,以及长期接受抗生素或激素类等免疫抑制剂的人群也容易感染。成人感染病死率较高,约为29%-52%。部分患者可能出现中毒性休克样综合征(TSLS)。

    二、B链球菌感染的诊断与治疗

    B链球菌感染的诊断主要依靠细菌培养。此外,乳胶凝集试验也可用于检测患者的早期感染。

    治疗B链球菌感染主要采用抗生素治疗,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治疗时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和剂量。

    三、B链球菌感染的预防与护理

    1. 预防措施:加强孕期保健,注意个人卫生,避免与感染患者密切接触等。

    2. 护理措施:给予患者充足的营养,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注意保暖等。

  • 类鼻疽是由类鼻疽假单胞菌引起的一种自然疫源性人畜共患病,主要感染动物如马、猪等,也可感染人类。类鼻疽假单胞菌是一种革兰阴性需氧菌,主要存在于土壤、水源和动物粪便中。

    人类感染类鼻疽主要通过破损皮肤、口腔、鼻孔等途径。在流行区,人群中隐性感染率较高,可达7% ~10%。糖尿病、酒精中毒、脾切除、艾滋病等患者更容易感染类鼻疽。

    类鼻疽的临床表现多样,与鼻疽相似,可分为隐匿性感染、无症状肺浸润、急性局部化脓性感染、急性肺部感染、急性败血症、慢性化脓性感染和复发性感染等类型。实验室检查可通过病原标本涂片、细菌培养、血清学检查等方法进行诊断。

    治疗类鼻疽的主要方法是对症支持治疗和抗病原治疗。常用的抗生素包括四环素、氯霉素、丁胺卡那霉素、阿米卡星、复方磺胺异噁唑、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头孢哌酮、哌拉西林、氯唑西林、氟氯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替卡西林/克拉维酸钾等。

    预防类鼻疽的主要措施是加强个人防护,避免接触可能含有类鼻疽假单胞菌的土壤、水源和动物粪便。此外,对于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应定期进行体检和疫苗接种。

    类鼻疽是一种严重的疾病,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如果您怀疑自己或他人感染了类鼻疽,请及时就医。

  • 宝宝肚脐红肿发炎是新生儿常见的健康问题,通常由脐带感染引起。轻度感染表现为局部红肿、脓性分泌物和异味,严重者可扩散至腹壁形成脓肿,甚至引发腹膜炎和败血症。

    针对宝宝肚脐红肿发炎,首先应保持局部清洁,使用碘伏进行消毒。对于轻度感染,可使用3%过氧化氢液清洗脐部,再涂抹75%酒精,每日3次。若出现化脓、蜂窝组织炎或全身症状,可使用青霉素、氨苄青霉素等抗生素治疗,必要时进行切开排脓。严重者,如肉芽肿形成,可使用10%硝酸银溶液烧灼,并敷以油膏,直至愈合。

    为了预防宝宝肚脐红肿发炎,应注意以下几点:1. 保持宝宝肚脐干燥清洁,避免水浸和摩擦;2. 洗澡后涂抹爽身粉时,注意避免落入脐部;3. 选择柔软透气的衣物,减少摩擦;4. 避免将宝宝放在拥挤的地方,以免感染有害细菌。

    若宝宝肚脐红肿发炎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在新生儿护理中,肚脐的护理尤为重要。正确的护理方法可以预防感染,确保宝宝健康成长。

  • 败血症是一种严重的感染性疾病,其治疗的最佳时机是患者在出现高热等症状后。此时,医生会根据经验性用药原则,给予患者高级抗生素,并迅速进行血培养,以查找导致败血症的细菌原因。同时,还会进行药敏实验,确定细菌对特定抗生素的敏感性。

    此外,医生还会检查患者是否存在局部器官感染,因为许多局部感染也可能导致败血症。血培养通常需要3-5天时间,如果患者在5天后才找到致病菌并开始治疗,可能会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导致严重后果。

    为了准确诊断败血症,医生会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症状、感染指标以及血培养结果。常见的感染指标包括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铁蛋白等。此外,还会进行G实验、GM实验等,以检测真菌感染。

    一旦确诊败血症,医生会给予相应的抗感染药物治疗,通常需要超过两周的时间。只有在患者的症状、体征以及感染指标恢复正常后,才会考虑停止治疗。

    专家提醒,败血症的最佳治疗时机是患者出现高热等症状时。医生会根据经验性用药原则,迅速给予患者高级抗生素,并配合血培养和药敏实验,进行综合诊断和治疗。

  • 败血症是一种严重的感染性疾病,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极大威胁。除了正规治疗外,护理也是治疗败血症的关键环节。以下是一些针对败血症患者的护理要点,帮助患者早日康复。

    首先,要关注患者的围产期保健。孕妇应积极预防感染,避免胎儿在宫内感染。分娩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确保产房环境、设备和器械的消毒,以降低感染风险。

    对于新生儿,应特别注意预防性治疗。早期破水、产程过长、宫内窒息的新生儿,出生后应及时进行预防性治疗。同时,新生儿护理工作应注重保护皮肤、粘膜和脐部,防止感染或损伤。

    在护理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尤其是吃、睡、动等方面是否有异常。一旦发现轻微感染病兆,应及时处理,避免感染扩散。

    此外,还要注意避免皮肤粘膜受损,及时发现和处理感染病灶。在各项诊疗操作中,严格执行无菌要求,避免交叉感染。不滥用抗生素或肾上腺皮质激素,以免产生耐药性。

    对于高危患者,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一旦出现败血症征象,要积极检查并果断处理。对于皮肤感染,如疖、痈等,应避免挤压治疗,以免感染扩散。留置体内的导管如有感染,应及时拔除。

    烧伤病房和血液病患者在接受化疗或骨髓移植时,应采取严密隔离措施。传染病房住有或曾住过败血症患者的病房,应加强消毒隔离措施,防止耐药菌的传播。

    医疗用品的消毒应彻底,有条件最好使用一次性的医疗用品。工作人员中有慢性金葡菌携带者,应暂时调离病房并予以治疗,以保护抵抗力低下的患者。

    总之,败血症患者的护理是一个复杂而细致的过程。患者和家属应积极配合医生,做好日常护理工作,以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

  • 针眼,医学上称为麦粒肿,是一种常见的眼部疾病。它主要由细菌感染睑板腺、皮脂腺或毛囊等引起的急性炎症。这种炎症会导致眼睑出现红、肿、热、痛等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引起蜂窝组织炎或败血症。

    那么,如何治疗针眼呢?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治疗方法:

    1. 药物治疗:早期麦粒肿可以使用抗生素滴眼液进行治疗,如氧氟沙星滴眼液、妥布霉素滴眼液等。如果病情严重,可能需要口服抗生素,如头孢类、大环内酯类等。

    2. 手术治疗:当炎症得到控制后,如果脓液聚积形成波动感,可以进行手术切开排脓,并适当清理坏死或肉芽组织。

    3. 日常保养:患者在治疗期间需要注意休息,保证睡眠质量,减轻用眼强度。同时,避免用手挤压眼睑,以免引起细菌感染。饮食上要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除了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外,以下措施也有助于预防针眼的发生:

    1. 保持眼部卫生:经常用温水清洗眼睛,避免使用不干净的手触摸眼睛。

    2. 避免过度用眼:长时间用眼后,要让眼睛休息,避免眼睛疲劳。

    3. 增强免疫力: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身体素质,提高免疫力。

  • 手部护理对于女性来说至关重要,美甲和涂指甲油成为了许多人的选择。然而,关于美甲和灰指甲之间的关系,一直存在着争议。本文将探讨美甲、涂指甲油与灰指甲之间的关系,并为您提供科学预防灰指甲的方法。

    灰指甲是由真菌感染引起的指甲疾病,主要症状包括指甲变厚、变脆、变色、变形等。灰指甲不仅影响美观,还可能引发甲沟炎、败血症等严重并发症。

    美甲和涂指甲油是否会引发灰指甲呢?研究表明,美甲和涂指甲油本身并不会直接导致灰指甲。然而,如果美甲店使用的工具没有经过严格消毒,就可能会成为真菌传播的媒介。此外,美甲和涂指甲油中的化学成分也可能对指甲造成伤害,降低其抵抗力。

    那么,如何预防灰指甲呢?以下是一些建议:

    1. 选择正规的美甲店,确保工具经过严格消毒。

    2. 避免与他人共用指甲工具。

    3. 保持手部清洁,勤洗手,避免感染。

    4. 勤剪指甲,保持指甲的清洁和干燥。

    5. 饮食均衡,增强免疫力。

    6. 如果发现指甲异常,及时就医。

    此外,以下是一些与灰指甲相关的医疗知识,供您参考:

    1. 灰指甲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手术治疗等。

    2. 常用的抗真菌药物包括口服药物和局部外用药。

    3. 物理治疗方法包括紫外线照射、激光治疗等。

    4. 手术治疗适用于病情严重、其他治疗方法无效的患者。

    5. 预防灰指甲的关键是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免疫力。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