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位腹膜前股疝无张力修补术

高位腹膜前股疝无张力修补术
发表人:高王军

股疝,作为一种发病率较低的疾病,主要见于老年女性。由于其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临床上容易误诊或漏诊。股管几乎垂直向下,股疝形成后,疝囊容易坠出卵圆窝,在股环处发生嵌顿或绞窄,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因此,及时进行手术治疗,将疝囊纳入腹腔,是缓解患者痛苦的有效方法。

高位腹膜前股疝无张力修补术,是一种较为先进的手术方式。它采用人工合成材料制成的补片,缝合张力小,术后患者牵扯及疼痛感较轻。此外,该手术方式还能维持腹股沟区域的正常解剖结构,减少肌肉的张力,降低对股静脉的损伤,有效预防术后切口血肿和局部隆起的出现。

专家指出,高位腹膜前股疝无张力修补术是治疗股疝的理想选择。该手术方式不仅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还能保持腹股沟区域的解剖结构完整,减少股静脉损伤,降低术后并发症的风险。

除了手术治疗,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避免长时间站立或负重,减少腹压对股疝的影响。

2.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肥胖。

3. 加强体育锻炼,增强腹肌力量。

4. 定期进行健康检查,以便及早发现和治疗股疝。

总之,了解股疝的病因、症状和治疗方法,对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疝气疾病介绍:
股疝,是指腹腔内脏经股环、股管向卵圆窝突出的的腹外疝。是好发于中年女性的腹外疝。疝的意思就是体内的某一脏器或组织离开其正常位置,通过身体薄弱点或孔隙进入其他部位。股疝的主要表现为腹股沟区域坠胀、疼痛等。如果不及时干预,可诱发各种并发症。临床治疗以外科手术为主,患者通过治疗大多恢复较好且复发率低[1]。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新生儿肠闭锁是一种较为罕见的先天性肠道发育异常,其发生率约为1/3000。这种疾病的主要特征是肠道的某一部位发生阻塞,导致消化系统功能障碍。常见的阻塞原因包括肠扭结、肠套叠、内疝气或肠系膜血管异常等。

    新生儿肠闭锁的早期症状包括呕吐、腹胀、胎便排出异常等。若未能及时诊断和治疗,病情会迅速恶化,甚至危及生命。研究表明,延误治疗一周,婴儿死亡的风险将显著增加,因此,及时就医至关重要。

    台北慈济医院小儿外科主任陈克琦曾成功救治一名患有小肠闭锁合并腹水的婴儿。该婴儿出生后持续腹胀、呕吐,胎便未解,经检查确诊为小肠闭锁。陈克琦主任紧急为其进行手术,切除30公分已坏死的肠道,并成功接通肠子,婴儿术后恢复良好。

    陈克琦主任表示,新生儿肠闭锁的发生与胎儿在母体内的发育异常有关。胎儿在子宫内处于无菌状态,因此不会造成致死性的腹膜炎。但肠子自行愈合后,会形成小肠闭锁。肠闭锁在临床上可分为四种不同类型,其中第三型较为罕见。该婴儿患有的是第三型肠闭锁,手术时需切除两端部分小肠,再重新吻合。

    胎儿若有肠闭锁,准妈妈通常会有羊水过多的症状。这是产前检查的重要线索之一。如果胎儿十二指肠闭锁,约有1/3会合并唐氏症。因此,医生建议,孕妇在孕期应定期进行产前检查,如发现胎儿有异常情况,应及时与医生沟通。

    临床统计显示,新生儿小肠闭锁约占所有新生儿肠阻塞病例的1/3左右。其中,约10%的肠闭锁婴儿会合并先天畸形,如唐氏症、心脏、肾脏、肌肉骨骼系统或神经系统异常等。然而,并非所有婴儿都会出现这些并发症。

    医生提醒,家长若发现新生儿出生后无法正常吸奶、呕吐、腹部持续胀气,应及时送医检查。早期诊断和治疗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此外,孕妇在孕期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接触有害物质,定期进行产前检查,以确保母婴健康。

    总之,新生儿肠闭锁是一种严重的疾病,早期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家长和孕妇应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及时就医,以保障母婴健康。

  • 疝气是一种常见的腹部疾病,主要表现为腹股沟区的肿块。许多患者因为忽视早期症状而延误治疗,导致病情加重。那么,我们如何识别疝气的早期症状呢?

    首先,腹股沟区出现可触摸的肿块是疝气最典型的症状。这种肿块通常在站立、咳嗽、用力排便或排尿时出现,而在平躺或休息时消失。肿块可能位于腹股沟区,也可能延伸到阴囊或阴唇。部分女性患者可能出现卵巢脱出的症状。

    除了肿块,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以下症状:

    • 便秘
    • 食欲不振
    • 吐奶
    • 易哭闹、不安
    • 阴囊疝气较大时,可能引起行动不便

    专家指出,疝气的诊断并不困难。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史、症状和体格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对于部分症状不典型的病例,可能需要进行影像学检查或实验室检查以明确诊断。

    治疗疝气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保守治疗适用于症状轻微、年龄较大、身体状况较差的患者。手术治疗是目前最常用的治疗方法,适用于大多数患者。

    为了预防疝气,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 避免过度用力,如提重物、剧烈运动等
    • 保持大便通畅,避免便秘
    • 避免咳嗽、打喷嚏等动作时用力
    • 肥胖者应控制体重
    • 孕妇应适当运动,增强腹肌力量

    总之,了解疝气的症状和预防方法,有助于我们及时发现并治疗疾病,避免病情加重。

  • 疝气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其产生原因主要是器官移位导致的气体积聚。引起疝气的原因有很多,如腹部肥胖、用力排便、妊娠等。在治疗疝气方面,民间流传着许多偏方,部分偏方具有较好的疗效。但在使用偏方之前,患者应先咨询医生的意见。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治疗疝气的民间偏方:

    1. 生姜连皮方:取生姜连皮120克、大茴香60克、食盐30克,共捣烂后置于砂锅浸泡24小时,文火炒干,研为细末,水泛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次服用30-50粒,空腹温酒送下。此方适用于小肠疝气。

    2. 鲜生姜方:取鲜生姜捣汁1茶杯,洗澡后待周身出汗,将姜汁倒入碗中,以阴囊侵入姜汁中,囊部微觉针刺样感,即渐收缩。此方适用于小肠疯气。

    3. 葱衣方:取葱衣(葱白的外皮)60-90克,煮熟后食用。此方适用于小肠疝气。

    4. 当归茯苓汤:此方具有温经散寒、清热利湿、活血益气、补肾益肝的功效,适用于治疗疝气。偏方组成:当归、茯苓、枸杞各15克,肉桂、乌药、小茴香各10克,海沉香5克。每日1剂,水煎服,7日为1疗程。

    5. 槟榔佛手汤:此方具有疏肝理气、散寒止痛的功效,适用于治疗疝气。偏方组成:槟榔、佛手各18克,吴茱萸、香附、荔枝核、黄芪各15克,小茴香、橘核各12克,干姜10克,肉桂、甘草各6克。每日1剂,水煎服。

    6. 茯苓白术桂枝汤:此方具有温经通脉、燥湿健脾的功效,适用于治疗小儿疝气。偏方组成:茯苓、白术、台乌药各9克,桂枝6克,炙甘草3克。每日1剂,水煎服。伴咳嗽者,加桔梗、川贝母各6克;疝痛甚者,加木香、元胡各6克;体质虚者,加黄芪、当归各6克。

  • 作为新手父母,面对宝宝突如其来的疝气问题,难免感到焦虑和困惑。疝气是一种常见的腹壁疾病,尤其在婴幼儿中较为常见。了解疝气的治疗方法,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对宝宝的健康至关重要。

    一、疝气带疗法

    疝气带是一种辅助治疗工具,通过施加压力,阻止疝囊凸出,缓解症状。该方法适用于部分儿童和未成年人,但对于成年人来说,治愈率较低。需要注意的是,疝气带只是辅助治疗,不能根治疾病。

    二、药物疗法

    药物治疗可以缓解疝气引起的腹胀、腹痛、便秘等症状。然而,药物的有效成分难以进入疝囊,只能暂时缓解症状,无法控制疝气脱出,更不能根治疾病。

    三、手术治疗

    手术是治疗疝气的唯一有效方法。手术方法包括切除疝囊、修补腹壁薄弱区等。对于2岁以上的婴幼儿,如果脐疝仍未自愈,应考虑手术治疗。

    四、四联疝愈闭合疗法

    四联疝愈闭合疗法是一种非手术治疗方法,具有无创伤、无痛苦、一次性、不复发等特点。该疗法采用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有效治疗疝气,是目前无创治疗疝气的理想选择。

    五、日常保养

    除了及时治疗,日常保养也很重要。家长应关注宝宝的饮食、睡眠、活动等,保持宝宝的健康,预防疝气复发。

    总之,了解疝气的治疗方法,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是保证宝宝健康的关键。家长应保持耐心,积极配合医生,为宝宝的健康保驾护航。

  • 小儿疝气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疾病,其发生原因与先天组织发育不成熟有关。主要表现为腹股沟区域出现肿块,多见于男性婴幼儿。这种疾病的发生与腹膜鞘突未完全闭合有关,导致腹腔内容物通过薄弱的腹壁突出体外。

    小儿疝气可分为多种类型,如腹股沟疝、斜疝、直疝和脐疝等。其中,腹股沟疝最为常见。由于小儿腹部和阴囊的皮肤较薄弱,先天组织结构发育不良,使得腹腔内容物容易通过未闭合的鞘突突出。此外,剧烈哭闹、大声咳嗽、强迫便秘等动作也会增加腹压,导致疝气加重。

    当家长发现孩子出现疝气症状时,应立即带孩子去医院就诊。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对于1岁以下的孩子,由于发育不完善,有自愈的可能。但家长仍需按照医嘱进行食疗、按摩等辅助治疗,增强宝宝体质。对于年龄较大、疝气严重的孩子,建议进行手术治疗。目前,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是治疗小儿疝气的首选方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无疤痕等优点。

    为了预防小儿疝气,家长应关注宝宝的日常饮食和生活习惯,避免增加腹压。同时,加强营养摄入,保持营养均衡,有助于宝宝健康成长。

    在小儿外科,疝气是一种常见的疾病,需要医生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和专业知识。通过早期诊断和治疗,可以有效缓解病情,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此外,小儿疝气的治疗还需要多学科合作。医生、护士、营养师等共同参与,为宝宝提供全方位的护理和康复指导。

    总之,小儿疝气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疾病,家长应引起重视。通过早期诊断和治疗,可以有效控制病情,避免并发症的发生,确保宝宝健康成长。

  • 老年人与儿童是疝气的高发人群,了解预防措施对于降低患病率至关重要。本文将深入探讨老年人与儿童如何预防疝气,并提供一些实用的建议。

    儿童预防疝气的方法:

    1. 注意保暖,避免感冒。感冒导致的咳嗽、喷嚏等会增加腹内压力,从而引发疝气。

    2. 避免大声咳嗽和啼哭。如果孩子患有咳嗽,应在医生指导下适当用药,并避免用力排便。

    3. 增强体质,适当锻炼。父母应鼓励孩子进行适当的体育活动,以增强体质。

    4. 注意饮食。保持大便通畅,避免便秘。多吃易消化、含纤维素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等。

    5. 注意营养。适当增加营养,多吃具有补气功效的食物,如扁豆、山药、鸡肉、鱼肉等。

    老年人预防疝气的方法:

    1. 防治增加腹压的慢性病。积极治疗慢性咳嗽、便秘等疾病,降低腹内压力。

    2. 减少剧烈运动。避免过度用力,减少腹腔压力。

    3. 合理调节饮食。避免肥胖,减少腹膜脂肪。

    4. 咳嗽时捂住腹部。咳嗽时用手捂住腹股沟,减轻腹内压力。

    5. 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疝气。

    了解预防疝气的方法,有助于降低患病率。如果您或您的家人患有疝气,请及时就医。

  • 男宝宝腹股沟疝气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疾病,主要症状为哭闹、便秘和腹股沟处出现包块。在安静状态下,包块可自行恢复。这种疾病的发生与胎儿发育过程中睾丸下降有关。部分男宝宝出生后,腹股沟和腹部之间的通道未完全闭合,导致腹腔内肠管进入阴囊形成肿块。虽然理论上两周岁以内可能自愈,但大多数情况下仍需手术治疗。

    腹股沟疝气主要分为腹股沟斜疝和直疝,其中90%以上为斜疝,且90%发生于男性患儿。斜疝的发生与腹股沟管发育薄弱或缺损有关。治疗方面,早期可避免剧烈运动,防止嵌顿和肠坏死。超过两周岁则需手术治疗。

    腹股沟疝气的发生原因包括先天解剖因素和后天诱发因素。先天因素主要与鞘状突未完全闭合有关,后天因素包括剧烈运动、咳嗽、便秘等。预防措施包括避免剧烈运动,保持大便通畅,定期进行体检等。

    治疗腹股沟疝气的药物主要包括抗生素、止痛药等,主要用于缓解症状。手术治疗是治疗腹股沟疝气的主要方法,包括疝修补术和疝囊高位结扎术等。

    男宝宝腹股沟疝气治疗需选择正规医院和专业的医生进行。科室方面,可前往泌尿外科或小儿外科就诊。

  • 小儿睾丸鞘膜积液是男孩常见的一种疾病,许多家长对此了解不足。鞘膜积液会导致睾丸增大,类似“水蛋”,容易与疝气混淆。然而,鞘膜积液与疝气有区别,需要及时就诊。目前,手术治疗是治疗鞘膜积液的有效方法,但并非所有情况都需要手术。

    一、什么是鞘膜积液?

    鞘膜积液是指睾丸鞘膜内积聚了过多的液体,导致睾丸增大。这种积液可以是单侧或双侧,常见于新生儿和婴幼儿。

    二、鞘膜积液的症状和体征

    1. 睾丸增大,类似“水蛋”

    2. 阴囊肿胀,触感柔软

    3. 阴囊外观不对称

    4. 透光试验阳性

    三、鞘膜积液与疝气的区别

    1. 疝气是腹壁肌肉薄弱导致的,而鞘膜积液是鞘膜内积聚的液体。

    2. 疝气肿块可随体位变化而消失,鞘膜积液肿块不会消失。

    3. 疝气肿块可触及,鞘膜积液肿块触感柔软。

    四、鞘膜积液的治疗方法

    1. 保守治疗:对于无症状、积液量小的鞘膜积液,可以观察或采用药物治疗。

    2. 手术治疗:对于症状明显、积液量大的鞘膜积液,需要手术治疗。

    五、如何预防鞘膜积液?

    1. 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鞘膜积液。

    2. 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感染。

    3. 避免剧烈运动,防止睾丸受伤。

  • 腹股沟疝,俗称‘小肠气’,是生活中常见的腹壁疾病。它是由腹壁薄弱导致腹腔内组织从薄弱处突出,形成腹部肿块的一种病症。如果不及时治疗,腹股沟疝会越来越大,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甚至可能导致肠坏死,危及生命。

    广东省人民医院血管甲状腺腹壁疝外科新推出的‘疝气24小时出入院’微创手术,为患者带来了福音。这种手术从入院、术前检查、手术、术后观察,到出院,仅需24小时,大大节约了患者的时间和费用。与传统手术相比,这种手术采用局部麻醉,无需禁食,无需插尿管,减少了患者的痛苦和创伤。

    广东省人民医院将于3月19日举办腹股沟疝大型义诊活动,为广大患者提供免费咨询和检查。义诊时间为3月19日8:00-11:30和14:00-16:30,地点在广东省人民医院主体楼3楼。欢迎广大患者前来咨询就诊。

    以下为腹股沟疝手术‘24小时入出院’患者入选标准和办理流程:

    入选标准:

    1. 患严重心脏、脑血管疾病,需经专科医师评估

    2. 腹股沟疝平卧位可以完全或部分回纳

    3. 有家庭成员可以适当关心患者

    办理流程:

    1. 如果患者有便秘、前列腺肥大、慢性咳嗽等症状,适当提前服用相关药物1-3天

    2. 专科门诊完成手术前相关检查,专科医师(胡世雄负责)签署入院通知书

    3. 医保患者入院当天完成相关检查

    4. 入院后出示所有检查结果

    5. 签署手术同意书(患者本人和家属共同签署)

    6. 入院当天在局部麻醉下完成手术,患者饮食、行动一切正常。

    7. 患者手术当晚在医院休息,第二天一早办理出院手续

    注:暂定每周三、五两天为此类手术日,以后扩大到每天均可。患者这两天上午9:00前办理住院手续,第二天9:00前办理出院手续。

  • 疝气,这个看似陌生却又常见的疾病,困扰着许多人的生活。它如同一个隐形杀手,在打喷嚏、咳嗽、用力排便等日常生活中突然爆发,给患者带来痛苦和不便。那么,疝气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它有哪些类型?我们又该如何预防和治疗它呢?本文将带您走进疝气的世界,了解它的成因、类型以及防治方法。

    疝气是指人体内的脏器或组织离开了原来的正常位置,通过腹壁薄弱点或孔隙,向体表突出所形成的。它常见于腹部,称为腹疝。腹疝可分为腹内疝和腹外疝两种,其中腹外疝就是我们常说的“疝气”。

    那么,疝气是如何形成的呢?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

    (1)腹壁薄弱或缺损:可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种。先天性腹壁缺损常见于胚胎发育过程中某些组织结构非正常地穿过腹壁,如精索或子宫韧带穿过腹股沟管等。后天性腹壁缺损则主要是由腹部手术切口愈合不良、腹壁外伤、感染等造成。此外,年老体弱或过度肥胖者的腹壁肌肉萎缩或松弛也可能导致后天性腹外疝。

    (2)腹腔内压力过高:慢性咳嗽、长期便秘、排尿困难、腹水、腹腔肿瘤、多次妊娠、举抬重物等都是造成腹腔内压力过高的常见原因。

    根据发生部位、原因和临床表现,疝气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根据发生部位:腹股沟疝、股疝、脐疝、腹白线疝、切口疝等。其中,腹股沟疝最为常见,约占疝气发病总数的90%—95%,包括直疝和斜疝两种类型。

    (2)根据原因:先天性疝和后天性疝。胎儿脐疝和小儿斜疝属于先天性疝,而切口疝则属于后天性疝。

    (3)根据临床表现:易复性疝、难复性疝、嵌顿性疝和绞窄性疝。嵌顿性疝和绞窄性疝是病情由轻到重的两个阶段,若不及时处理,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症。

    了解疝气的成因和类型,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预防和治疗它。以下是一些预防措施:

    1.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长时间站立或久坐。

    2. 避免过度用力排便,保持大便通畅。

    3. 避免剧烈咳嗽,如有慢性咳嗽,应及时治疗。

    4. 避免肥胖,保持健康的体重。

    5. 对于有腹壁薄弱或缺损的人群,应及时就医,进行手术治疗。

    总之,了解疝气,预防疝气,关爱自身健康,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重视的事情。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