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糖尿病,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病,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公共卫生的一大挑战。近年来,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人口老龄化,糖尿病的患病率呈上升趋势。据统计,全球糖尿病患者数量已超过4.5亿,预计到2045年将达到6.29亿。糖尿病不仅给患者本人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还对社会医疗系统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幸运的是,我国在糖尿病预防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大庆研究,作为我国最早开展的生活方式干预研究,已经持续了30年,为全球糖尿病预防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大庆研究始于1986年,旨在探讨生活方式干预对糖尿病前期人群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通过饮食、运动等生活方式干预,可以有效降低糖尿病前期人群的糖尿病发病率,延缓糖尿病的发病时间,降低心血管疾病和死亡风险。
除了大庆研究,芬兰的DPS研究和美国的DPP研究也证实了生活方式干预在预防糖尿病方面的积极作用。这些研究成果为全球糖尿病预防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那么,如何预防糖尿病呢?首先,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其次,要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糖尿病前期人群,并进行早期干预。最后,要积极治疗,控制血糖,预防并发症。
糖尿病预防任重道远,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让我们携手共进,为控制糖尿病,创造健康的生活环境而努力!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干细胞治疗糖尿病成为了众多糖尿病患者关注的焦点。干细胞治疗糖尿病,顾名思义,就是利用干细胞技术,将健康干细胞输入患者体内,以修复受损的胰岛细胞,从而达到治疗糖尿病的目的。
那么,干细胞治疗糖尿病靠谱吗?我们来一一分析。
首先,干细胞治疗糖尿病的原理是可行的。胰岛细胞是负责分泌胰岛素的重要细胞,而胰岛素则是调节血糖的关键激素。当胰岛细胞受损或功能减退时,就会导致血糖升高,进而引发糖尿病。而干细胞具有自我复制和分化的能力,可以分化为胰岛细胞,从而修复受损的胰岛细胞。
然而,尽管干细胞治疗糖尿病的原理是可行的,但目前在临床应用上还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干细胞的来源问题。目前,干细胞的来源主要有两种:一是胚胎干细胞,二是成体干细胞。胚胎干细胞具有全能性,但伦理问题使其应用受限;而成体干细胞则存在数量有限、分化能力不足等问题。其次,干细胞的移植和培养技术有待提高。目前,干细胞移植和培养技术还不够成熟,容易发生免疫排斥反应,影响治疗效果。
此外,干细胞治疗糖尿病的费用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由于干细胞治疗技术尚处于研发阶段,治疗费用相对较高,对于广大糖尿病患者来说,经济负担较重。
尽管如此,干细胞治疗糖尿病仍具有很大的潜力。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进步,相信在未来,干细胞治疗糖尿病将成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除了干细胞治疗,糖尿病患者还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控制血糖:
1. 健康饮食:糖尿病患者应保持均衡的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少吃高糖、高脂、高盐食物。
2. 适量运动:运动可以促进胰岛素的分泌,帮助降低血糖。糖尿病患者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游泳等。
3. 药物治疗:糖尿病患者需要根据医生的建议,合理使用药物治疗,如胰岛素、磺脲类药物等。
4. 心理调节:糖尿病患者要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波动过大,影响血糖控制。
总之,干细胞治疗糖尿病仍处于研发阶段,但具有很大的潜力。糖尿病患者应保持积极的心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同时注意日常保养,降低血糖,提高生活质量。
随着秋季的到来,各种海鲜纷纷上市,鲜美诱人。然而,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海鲜是否可以放心享用呢?本文将为您解答。
海鲜作为一种优质蛋白质来源,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对糖尿病患者来说具有一定的营养价值。然而,由于海鲜中的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会相互转化,过量食用可能会导致血糖升高。
糖尿病患者适量食用海鲜可以预防一些并发症的发生。例如,研究发现,每周食用鱼类超过一次的糖尿病患者,其蛋白尿发生率明显低于那些每周食用次数较少的糖尿病患者。这表明,适量食用鱼类可以帮助预防糖尿病肾病。
此外,海鲜中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可以降低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从而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因此,糖尿病患者可以适量食用海鲜,但需注意以下几点:
1. 控制食用量,避免过量摄入。
2. 选择低脂、低胆固醇的海鲜,如鱼、虾、蟹等。
3. 避免食用高胆固醇的海鲜部位,如鱼卵、蟹黄、蟹膏等。
4. 合理搭配膳食,保证营养均衡。
总之,糖尿病患者适量食用海鲜可以带来一定的益处,但需注意控制食用量和选择合适的海鲜种类,以免影响血糖控制。
糖尿病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困扰着许多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降糖药物的选择尤为重要。许多糖尿病患者担忧降糖药会对肝肾功能造成损害,那么,如何安全地使用降糖药呢?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并非所有降糖药都会对肝肾功能造成损害。大多数降糖药通过肝脏代谢和肾脏排泄,对肝肾的影响较小。然而,对于肝肾功能不良的患者,药物代谢和排泄会受到影响,可能导致药物在体内积累,增加肝肾负担。
针对不同的糖尿病患者,需要采取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例如,二甲双胍是一种常用的降糖药,但其代谢物主要通过肾脏排出,对于有肾病的糖尿病患者,使用二甲双胍可能会加重肾脏负担。因此,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
在治疗过程中,医生会定期监测患者的肝肾功能,以确保药物安全。对于肝肾功能正常且血糖控制良好的患者,可以放心长期使用降糖药。
除了药物治疗,糖尿病患者还需要注意日常保养。合理饮食、规律运动、控制体重、戒烟限酒等生活方式的调整,对于控制血糖和预防并发症至关重要。
总之,糖尿病患者在使用降糖药时,应遵循医生的建议,合理用药,并注意日常保养,以保持良好的健康状况。
近年来,随着糖尿病患者的不断增加,胰岛素治疗成为许多患者控制血糖的重要手段。然而,有关甘精胰岛素是否会增加癌症风险的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为了解答这一问题,一项名为“甘精胰岛素初始干预转归研究(ORIGIN)”的随机临床试验历时6年多,覆盖了包括中国在内的40个国家和地区,涉及1.25万名糖尿病患者。研究结果显示,使用甘精胰岛素与任何癌症风险升高之间没有相关性,与任何癌症引发的死亡风险升高也无相关性,所有癌症的汇总分析及各种器官类型癌症单独分析均没有提示甘精胰岛素使用者的癌症风险升高。
这一研究结果日前在美国糖尿病学会年会和医学权威刊物《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发布,引起了全球糖尿病研究和治疗领域的广泛关注。
甘精胰岛素作为一种长效胰岛素类似物,能够实现24小时血糖控制,从而维持糖尿病患者全天平稳正常的血糖水平。尽管近期有报道称,甘精胰岛素的使用与肿瘤的发生存在一定关联性,但此次研究结果的发布进一步打消了人们的疑虑。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曾联合发布声明,明确指出目前尚无明确证据提示甘精胰岛素与肿瘤发生相关,糖尿病患者应在获得权威组织明确建议前不要擅自停用任何种类的胰岛素治疗。
此次研究覆盖了我国22家医院和497名患者,其研究结论将对我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研究项目中国区负责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潘长玉教授表示,我国临床医师将通过这项研究更好地了解和使用长效胰岛素。
我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因为一顿油腻的回锅肉而陷入如此的困扰。胃口不佳、食管疼痛,这些症状在我看来似乎是老年人的专利,然而现在,它们却找上了我这个38岁的男人。
那天下午,我开始感到一阵阵的轻微唉气,仿佛胃部有种说不出的不适。晚上,我几乎什么也没吃,心想着可能是吃多了,休息一下就好了。可谁知,第二天早上醒来,我的食管和后背开始隐隐作痛,像被什么东西勒住一样难受。这种感觉让我不禁联想到食管反流,毕竟我也听说过这种病的症状。
我决定向京东互联网医院的医生寻求帮助。通过在线咨询,我向医生描述了我的症状。医生告诉我,西医是循证医学,需要结合症状和相关辅助检查才能确诊疾病。虽然我有些失望,但也明白了医生的专业性和严谨性。
在医生的建议下,我服用了碳酸镁,症状暂时得到了缓解。然而,医生仍然建议我完善食管镜和胃镜等检查,以明确病因。同时,医生还询问了我的肝肾功能和药物过敏史,提醒我在用药前要仔细阅读说明书,并在出现不适反应时及时停药并就诊。
我开始反思自己的生活习惯,是否有哪些不良的饮食或生活方式导致了我的病情。医生也给了我一些建议,例如忌辛辣刺激饮食、忌浓茶咖啡、忌过多甜食、忌过饱饮食,少吃生冷食物、少吃海鲜、鱼,火锅类的食物,喝温热水,不喝饮料,戒烟酒,保持好心情。这些看似简单的改变,却可能对我的健康产生深远的影响。
在这段时间里,我也开始关注自己的身体变化,记录下每一次的症状和用药情况。虽然有时候症状会反复出现,但我知道,只有通过科学的方法和专业的指导,才能真正解决问题。
回想起这段经历,我深深地体会到健康的重要性。我们常常忽视自己的身体,直到它发出警告。幸好我在京东互联网医院咨询过,病情才没有加重。现在,我更加珍惜自己的健康,希望大家也能从我的经历中吸取教训,多注意身体,出现不适要及时就医,不方便的话就去京东互联网医院,真的方便!
想问问大家有没有出现这样的情况啊?如果有,希望我们可以一起分享经验,互相支持,共同走向健康的道路。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它不仅影响着患者的身体健康,还可能对患者的心理造成影响。以下列举了四种常见的糖尿病患者的异常心理状态,提醒大家警惕并积极应对。
一、消极抵触心理
许多糖尿病患者在被诊断出患有糖尿病后,会出现消极抵触的心理。他们可能会认为这是一种不治之症,从而放弃治疗,甚至自暴自弃。这种心理状态会严重影响病情的控制和康复。
二、焦虑恐惧心理
糖尿病患者在得知自己患病后,可能会出现焦虑恐惧的心理。他们担心病情会恶化,担心自己会失去工作和生活能力,担心会给家人带来负担。这种心理状态会导致患者过度紧张,甚至出现失眠、食欲不振等症状。
三、依赖心理
一些糖尿病患者对药物或治疗方法过度依赖,认为只有依靠药物才能控制病情。他们可能会忽视饮食、运动等生活方式的调整,导致病情反复。
四、自暴自弃心理
部分糖尿病患者在被诊断出患有糖尿病后,可能会出现自暴自弃的心理。他们认为自己已经无法过上正常的生活,从而放弃治疗,任由病情发展。
为了应对这些异常心理状态,糖尿病患者需要积极调整心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以下是一些建议:
1. 积极配合医生治疗,按时服药,定期复查。
2. 改善生活方式,合理饮食,适量运动。
3. 保持乐观心态,避免过度焦虑和恐惧。
4. 与家人和朋友保持沟通,寻求他们的支持和鼓励。
5. 参加糖尿病相关课程或互助小组,学习疾病知识,与病友交流经验。
总之,糖尿病并不可怕,关键是要积极面对,科学治疗,才能过上健康的生活。
服务已开始。
医生提醒事项:1、医生必须完整查看患者病例后开始诊疗行为;2、为6岁以下儿童开具处方时,请确认患儿有监护人和相关专业医师陪伴;3、根据相关规定,互联网医院不得开具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等特殊管理药品的处方。
(患者)
您好,我是全科杨医生,非常高兴由我为您提供医疗咨询服务,感谢您的信任。请稍等,我正在详细阅读您的病情描述。
请问有什么可以帮您的吗?
(患者)
您好!请问您是糖尿病患者呢?
(患者)
嗯,我现在吃的是这个。
目前在服用恩格列净、罗格列酮。
目前血糖控制很好,血脂也还可以。
可以买这个新药吃吗?
但是餐后2小时血糖高,刚测了12.4。
确实高一些,您为什么想要购买这个新药呢?目前还有很多降糖药可以选择。
听说这个药可以解决糖尿病根本。
吃一段时间有希望停药,是不是真的?
该药物是葡萄糖激酶激动剂,可促进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和GLP-1分泌,进而修复β细胞功能、减轻胰岛素抵抗、改善患者血糖稳态失调,具有重塑血糖平衡生理调节的作用。
无相关数据表明可通过此药物根治糖尿病。
如果吃这个药,我现在吃的这个能不能停?
无相关数据表明可通过此药物根治糖尿病。
该药可以改善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一般单药使用或与二甲双胍联用。
那就是我现在吃的这个可以不用吃了吧?
是的,不建议您服用此药物。
为什么呢?
餐后血糖高,建议您控制饮食、多运动、控制体重。
我感染了新冠病毒,在家隔离,这个会不会影响血糖值?
这个可能会引起血糖波动,做好血糖监测。
如果血糖明显升高,请及时就医。
一般2小时餐后血糖达到多少了就要去医院了?
建议您保持心情愉悦有助疾病康复,适当补充营养及水分,提高自身抵抗力。
我现在居家隔离,您这边有没有建议每天测几次血糖,都哪个时间段测?
一般血糖升高至16.8左右会有酮症酸中毒风险。
建议您早上空腹、午餐后两小时,睡前测。
也可您早上空腹、早餐后2小时,午餐后2小时,睡前测。
这个餐后两小时血糖,就是开始吃饭就算时间吧,比如我12点开始吃饭,然后我2点测血糖。
是的。
睡前测血糖,有规定是吃了晚饭多久之后吗?
晚饭建议7点前吃,睡前血糖建议晚上21点左右测。
这个时间段的血糖值是多少正常?
10以下就可以了。
像我这种餐后2小时血糖是8才正常吧?
是的,餐后8就是正常的。
如果长期餐后两小时血糖一直偏高有没有建议怎么处理?
如果无药物过敏史、禁忌症等情况,可增加阿卡波糖降糖治疗。
好的,谢谢您了。
不用谢。
问诊已结束。
服务已结束。
医生的回复仅为建议;如您对该医生的服务满意,可在问诊记录中发起复诊;如需诊疗,请前往医院就诊。
糖尿病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已经成为威胁我国人民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许多糖尿病患者都关心自己的饮食问题,其中咖啡的摄入就备受关注。那么,糖尿病患者可以喝咖啡吗?本文将从糖尿病的饮食原则、咖啡的成分及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帮助糖尿病患者更好地了解咖啡的摄入问题。
一、糖尿病患者的饮食原则
1. 控制总热量摄入:糖尿病患者需要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控制每日的总热量摄入,避免体重增加。
2. 限制糖分摄入:糖尿病患者应避免摄入含糖食物,如糖果、甜饮料等,减少血糖波动。
3. 适量摄入蛋白质和脂肪:糖尿病患者应选择优质蛋白质和低脂肪食物,如瘦肉、鱼类、豆制品等。
4. 增加膳食纤维摄入:膳食纤维有助于降低血糖,糖尿病患者应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如蔬菜、水果、全谷物等。
5. 少食多餐:糖尿病患者应采取少食多餐的饮食方式,有助于稳定血糖。
二、咖啡的成分及影响
1. 咖啡成分:咖啡中含有咖啡因、抗氧化物质、多酚等成分。
2. 咖啡影响:适量饮用咖啡对糖尿病患者可能具有一定的益处,如:
然而,过量饮用咖啡可能导致以下问题:
三、糖尿病患者的咖啡摄入建议
1. 适量饮用:糖尿病患者可以适量饮用咖啡,建议每日不超过2-3杯。
2. 选择无糖咖啡:避免添加糖分、奶精等添加剂,减少热量摄入。
3. 注意监测血糖:在饮用咖啡的过程中,注意监测血糖变化,及时调整饮食计划。
四、总结
糖尿病患者的饮食管理对于血糖控制至关重要。适量饮用咖啡可能对糖尿病患者具有一定益处,但需注意控制咖啡摄入量,并关注血糖变化。在日常生活中,糖尿病患者应遵循合理的饮食原则,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以降低糖尿病并发症的风险。
那天,我拖着疲惫的身体,坐在电脑前,打开了京东互联网医院。屏幕上,一个温柔的声音响起:“您好,我是内分泌科的医生,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您的?”我犹豫了一下,但还是鼓起勇气说:“医生,我想咨询一下关于糖尿病的问题。”
医生很耐心地询问了我的病情,详细了解了我的生活习惯和饮食情况。他告诉我,我目前的情况需要长期服用尼欣那阿格力来控制血糖。我有些担心地问:“医生,每次都要开三个月的药吗?”医生微笑着回答:“是的,这样可以确保您用药的连续性,避免病情反复。”
听到这里,我松了一口气。医生接着说:“您需要准备9盒尼欣那阿格力,我已经为您创建了处方,现在已送达药师审核。审核通过后,您就可以预约购药了。”我心中的石头终于落地,对医生的信任感也更加强烈。
不久后,我收到了医生的回复:“处方已送达药师审核,审核通过后,即可预约购药。”我满怀感激地回复:“开好了。”医生又提醒我:“不好意思,我不知道您那边的程序,您可以联系客服问问怎么付款。”我微笑着说:“好的。”
在医生的指导下,我顺利地完成了付款,并收到了药品。那一刻,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医生的专业和关怀。医生告诉我:“医生的回复仅为建议;如您对该医生的服务满意,可在问诊记录中发起复诊;如需诊疗,请前往医院就诊。”我心中充满感激,对医生的服务感到非常满意。
慢性肝病和糖尿病都是影响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两者同时存在的患者在临床上并不罕见。2型糖尿病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主要原因,并且可能加速其他肝病的进展。另一方面,慢性肝损伤也可能通过胰岛素抵抗(IR)和高胰岛素血症导致糖耐量减退(IGT),甚至发展为明显的糖尿病,这种继发于肝病的IR和高血糖症被称为“肝源性糖尿病”或“3型糖尿病”。因此,糖尿病合并肝脏损害或慢性肝病合并糖尿病可能是同一病因在两个系统的表现,也可能具有相互促进的恶性循环依存性。
早在1906年,研究者就发现了糖尿病与肝硬化之间的密切关系。约80%的肝硬化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且其糖代谢紊乱程度与肝病的轻重程度及其病因相关。通常情况下,随着肝病的进展,患者会逐渐出现IGT、餐后血糖增高为主的糖尿病以及空腹和餐后血糖均升高的糖尿病。研究表明,20%以上的肝硬化患者在确诊5年内并发显性糖尿病。
肝源性糖尿病通常是亚临床型的,空腹血糖水平很少超过11.2mmol/L,高血糖相关症状不明显,血管病变、眼病、肾病等并发症相对少见。然而,由于并存肝功能不全,患者在接受降糖治疗时更容易发生低血糖。尽管合并糖尿病的肝病患者的预期寿命有所缩短,但其主要死于肝硬化的并发症,而与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相关的死亡则罕见。肝源性糖尿病患者不易发生心脑血管事件,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①糖尿病病程相对较短,发生糖尿病后,肝病进展加快,患者寿命缩短;②并存的肝病相关异常,如低胆固醇血症、血小板减少、血液黏稠度降低以及胆红素升高,对动脉硬化和血栓形成似有抑制作用。
理论上,改善胰岛素抵抗和有效控制血糖不仅能减少或延缓糖尿病晚期并发症,还可防治NAFLD,减少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提高肝移植患者的存活时间。但至今尚无肝源性糖尿病的治疗指南。基础治疗、口服降糖药、胰岛素和肝移植等都是可能的治疗选择。然而,现有的增加胰岛素水平的降糖措施可能会促进糖尿病患者发生癌症,研究显示,糖尿病患者肝癌的发生与应用胰岛素和磺脲类药物治疗呈正相关,而与二甲双胍治疗呈负相关,他汀类药物则可降低糖尿病患者肝细胞癌和结直肠癌的发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