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2018联合国糖尿病日丨糖会遮眼,早筛早防

2018联合国糖尿病日丨糖会遮眼,早筛早防
发表人:姜文敏

糖尿病,这个常见的慢性疾病,正在影响着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根据最新数据显示,我国18岁以上人群2型糖尿病(T2DM)患病率已达到10.4%,患病人数超过1亿。其中,约1/3的糖尿病患者会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这是一种可能导致失明的严重并发症。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由于血糖控制不佳,导致视网膜微血管发生病变,进而影响视力。早期筛查和积极控糖对于预防和延缓DR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帮助糖尿病患者更好地了解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介绍:

一、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症状和危害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早期症状不明显,容易被忽视。随着病情的进展,患者可能会出现视力模糊、眼前有黑影、视野缺损等症状。如果不及时治疗,最终可能导致失明。

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预防措施

1. 控制血糖:良好的血糖控制是预防和延缓DR发生的关键。

2. 定期检查:糖尿病患者应定期进行眼底检查,以便及时发现DR。

3. 健康饮食:保持均衡的饮食,减少高糖、高脂食物的摄入。

4. 适量运动:适当进行运动,有助于控制血糖和体重。

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方法

1. 药物治疗:针对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可使用胰岛素或其他降糖药物。

2. 光动力治疗:适用于早期DR患者。

3. 激光光凝治疗:适用于病情较重的患者。

4. 手术治疗:对于严重DR患者,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四、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预后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预后与病情严重程度、血糖控制情况等因素有关。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可以显著改善预后。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但只要我们积极预防、及时治疗,就可以有效降低其发生率,保护我们的视力。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视网膜病变疾病介绍:
视网膜变性是视网膜细胞出现进行性变性、凋亡、坏死的一类疾病,患者表现为视力下降、夜盲、视野缩窄(人的头部和眼球固定不动的情况下,眼睛观看正前方物体时所能看得见的空间范围)等。主要包括视网膜色素变性(是一种进行性、遗传性、营养不良性退行性病变,主要表现为慢性进行性视野缺失,夜盲,色素性视网膜病变和视网膜电图异常,最终可导致视力下降)、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老年群体发生黄斑病变,导致中心视力模糊,视物变形)、视网膜周边退行性变(一般是深度近视眼轴拉长,导致周边变性,但周边视网膜其实是不会用来看东西的,但容易造成的时视网膜脱落。)等。通常由遗传因素导致,遗传方式有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致病基因表现为显性)、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由常染色体上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以及性连锁隐性遗传(致病基因在x染色体上)等,或者就是单纯散发疾病。视网膜变性目前还没有有效能阻止病变进展以及恢复视网膜正常功能的疗法,针对这类疾病主要为对症治疗以及缓解视网膜细胞变性以及凋亡进展,目前没有根治方法,只能延缓进展。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血糖控制一直是患者关注的重点。中日医院大内科主任、内分泌代谢病中心主任、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会荣誉主任委员杨文英教授指出,饮食控制、运动和全面管理是控制血糖的关键。

    杨文英教授强调,糖尿病并非不可怕,关键在于全面管理。首先,要控制饮食,合理搭配主食、蛋白质和蔬菜水果,避免摄入过多高糖食物。其次,要适当运动,每周进行5天、每次30分钟的运动,有助于降低血糖和血脂。此外,还要关注“三高”危险因素,如血压、血脂等,定期进行监测。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病,需要长期管理。患者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同时也要注重日常保养,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控制血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除了饮食和运动,糖尿病患者还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控制血糖:

    1. 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波动过大。

    2. 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

    3. 避免吸烟、饮酒等不良习惯。

    4. 定期进行体检,监测血糖、血压、血脂等指标。

    5. 积极参加糖尿病教育,了解疾病知识,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 糖尿病眼病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与血糖控制情况密切相关。许多糖尿病患者对此并不重视,尤其是那些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往往认为预防眼病无关紧要。然而,专家指出,糖尿病眼病的预防和血糖控制同样重要。

    血糖控制不佳,糖尿病眼病发生率更高。

    广州军区总医院眼科邹玉平主任表示,血糖控制与糖尿病眼病的发生密切相关。血糖控制良好,发生糖尿病眼病的几率较低;反之,血糖控制不佳,发生糖尿病眼病的几率就越高。

    那么,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多久可能发生糖尿病眼病呢?邹玉平主任指出,时间长短与糖尿病眼病的发生没有直接关系,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血糖控制不佳的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越高、耐受程度越差,发生糖尿病眼病的时间就越短。

    专家提醒,许多糖尿病患者对糖尿病的认识不足,饮食不控制、药物不规范使用,导致血糖波动较大,容易引发糖尿病眼病。有些患者甚至失明了才来就诊,这时已经太晚了。

    除了血糖控制,以下措施也有助于预防糖尿病眼病:

    1. 定期进行眼科检查:糖尿病患者应定期进行眼科检查,及时发现并治疗糖尿病眼病。

    2. 保持良好的血糖控制:合理饮食、规律运动、按时用药,保持血糖稳定。

    3. 戒烟限酒:吸烟和饮酒会加重糖尿病眼病的病情,糖尿病患者应戒烟限酒。

    4. 保持良好的心态:保持乐观的心态,有助于提高免疫力,预防糖尿病眼病。

    5. 遵医嘱: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不要擅自停药或更改药物。

  • 随着社会的发展,近视人群越来越多,其中不乏高度近视患者。高度近视不仅影响日常生活,还可能引发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失明。那么,高度近视真的无药可救吗?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屈光科张晓晓医生为您解答。

    高度近视的危害主要在于眼底病变,如视网膜变性、视网膜裂孔、视网膜脱离等。这些并发症可能导致视力下降,甚至失明。因此,高度近视患者需要积极预防,并定期进行眼部检查。

    那么,如何预防高度近视的并发症呢?张晓晓医生建议:

    1. 健康用眼,预防近视进一步发展。避免长时间近距离用眼,保持良好的用眼姿势,保证充足的户外活动。

    2. 定期眼部检查,早期发现危险因素。高度近视患者应每半年进行一次眼部检查,包括视力、验光、眼轴长度、眼底检查等。

    3. 留意相关症状,及时就医。如出现眼前闪光感、视力下降、视野缺损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4. 避免极限运动,如跳水、蹦极等,以减少视网膜脱落的风险。

    5. 选择合适的矫正方式,如眼镜、隐形眼镜或手术,提高生活质量。

    除了以上预防措施,高度近视患者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 避免过度用眼,避免眼睛疲劳。

    2.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

    3. 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面对疾病。

    高度近视虽然是一种严重的眼部疾病,但通过积极预防和治疗,可以有效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而糖尿病眼底病变(简称DR)则是其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本文将围绕糖尿病眼底病变做激光治疗这一主题,通过九个问题的形式,向读者朋友介绍光凝治疗的基本过程、手术前后的注意事项以及相关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一、糖尿病眼底病变的危害

    糖尿病眼底病变是指糖尿病引起的视网膜病变,是导致成人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据统计,我国糖尿病人群DR患病率高达23%。糖尿病眼底病变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视力下降:糖尿病眼底病变会导致视力逐渐下降,严重时甚至失明。

    2. 视物变形:患者看东西会出现扭曲、变形等现象。

    3. 视物模糊:患者看东西会出现模糊不清的情况。

    4. 视物缺失:患者会出现视野缺失的情况,如黑影遮挡。

    二、糖尿病眼底病变的检查方法

    糖尿病眼底病变的检查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免散瞳眼底照相:操作简便,可筛查早期眼底病变。

    2.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可动态观察眼底毛细血管循环情况。

    3.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可直观地观察视网膜黄斑水肿及追踪观察激光光凝疗效。

    三、糖尿病眼底病变的治疗方法

    糖尿病眼底病变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激光治疗:通过激光在视网膜上形成密集的光凝点,封闭渗漏点,减少视网膜水肿和玻璃体出血。

    2. 抗VEGF药物或激素的眼内注射或眼周注射:可减轻视网膜水肿和出血。

    3. 手术治疗:当病变进展至增殖期,出现大量积血、增殖膜,甚至视网膜脱离时,患者需要手术治疗。

    四、糖尿病眼底病变的预防措施

    1. 控制血糖、血压、血脂:良好的血糖控制是预防糖尿病眼底病变的关键。

    2. 定期进行眼科检查:早期发现和治疗糖尿病眼底病变,可延缓病情进展。

    3.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戒烟限酒,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适当运动,减轻体重。

    五、激光治疗的过程和注意事项

    1. 激光治疗的过程:激光治疗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操作下进行,通常分为3-4次完成。

    2. 激光治疗的注意事项:激光治疗后,患者需注意休息,避免过度用眼,定期复查。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一种常见的眼科疾病,它可能由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引起。

    微血管是连接小动脉和小静脉的毛细血管网络,当血糖升高时,这些血管的内皮细胞会受到损害,导致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这使得血管中的物质渗入眼底,从而引起视网膜损伤。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通常在糖尿病患者患病8至10年后发生,特别是对于那些病史较长、血糖波动控制不佳的患者。为了预防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需要积极控制血糖、血压和血脂,并戒烟戒酒,以保持血糖稳定。

    除了药物治疗外,羟基苯磺酸钙也被用来保护视网膜和改善微循环。此外,视网膜病变的治疗方案因病变类型、严重程度和全身性疾病而异。例如,视网膜脱离的治疗可能需要通过眼内手术或巩膜外加固来恢复视网膜。

    除了药物治疗外,患者还应注意日常保养,例如保护眼睛,避免眼外伤,并将血压和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 糖尿病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其并发症众多,其中之一便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这种病变主要分为增殖性和非增殖性两种类型,是导致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与血糖水平控制不佳密切相关。长期高血糖会导致视网膜小血管损伤,出现渗漏和破裂,进而引发视网膜病变。据统计,糖尿病患者在患病10年后,出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风险显著增加。

    非增殖性视网膜病变主要表现为视网膜小血管的渗漏和破裂,可能导致局部视野缺失,甚至黄斑部视力下降。而增殖性视网膜病变则更为严重,新生血管生长可能导致视网膜脱落、玻璃体出血等问题,严重威胁视力。

    预防和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键在于控制血糖水平。患者应定期进行眼科检查,早期发现病变并及时治疗。目前,激光光凝术和玻璃体切割术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有效方法。

    除了药物治疗外,患者还应注意日常保养,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都有助于控制血糖水平,减少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

    总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患者应引起重视。通过积极的治疗和日常保养,可以有效控制病情,保护视力。

  • 糖尿病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对患者的身体健康有着严重影响。其中,眼部疾病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时甚至会导致失明。因此,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定期进行眼部检查至关重要。

    对于30岁以上的糖尿病患者,确诊糖尿病后应在数月内进行首次眼部检查。这是因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可能在没有明显症状的情况下就已经发生。对于妊娠的糖尿病患者,更应加强眼部检查,因为妊娠期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展速度较快。

    除了定期检查,糖尿病患者还应注意以下情况,及时进行眼部检查:

    1. 单眼或双眼出现视力改变。

    2. 视力改变持续数天。

    3. 出现与血糖变化无关的视力降低。

    4. 有与糖尿病相关的肾功能衰竭或截肢手术史。

    5. 糖尿病史超过10年。

    为了更好地预防糖尿病眼部疾病,以下建议可供参考:

    1. 保持良好的血糖控制,避免血糖波动过大。

    2. 健康饮食,多吃富含维生素A、C和E的食物,如绿叶蔬菜、橙子、胡萝卜等。

    3. 适量运动,增强体质。

    4. 定期进行眼部检查,及时发现并治疗眼部疾病。

    5.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吸烟、饮酒等不良习惯。

  •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是一种常见的眼部疾病,主要发生在早产儿身上。由于早产儿视网膜发育不成熟,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导致视网膜出现异常。那么,早产儿视网膜病变会失明吗?它又有哪些危害呢?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

    一、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危害

    1. 失明: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如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失明。严重者甚至可能失去视力。

    2. 白内障:视网膜病变会影响晶状体的发育,导致白内障的发生。

    3. 眼球萎缩:视网膜病变可能导致眼球萎缩,影响视力。

    4. 黄斑变性:视网膜病变会导致黄斑区受损,引起视力下降。

    5. 视网膜脱落:视网膜病变可能导致视网膜脱落,严重时需要手术治疗。

    二、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治疗

    1. 观察等待:对于轻度视网膜病变,医生可能会建议观察等待,定期复查。

    2. 光凝治疗:对于中度视网膜病变,医生可能会采用光凝治疗,通过激光烧灼视网膜异常组织,促进视网膜血管生长。

    3. 手术治疗:对于重度视网膜病变,医生可能会建议手术治疗,如视网膜切除术等。

    三、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预防

    1. 定期检查:早产儿出生后,应定期进行眼部检查,及时发现并治疗视网膜病变。

    2. 注意营养:保证早产儿充足的营养摄入,有利于视网膜的发育。

    3. 避免感染:注意预防早产儿的感染,避免影响视网膜的发育。

  • 早产儿,即出生体重低于2500克的婴儿,由于其生理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容易受到多种疾病的威胁,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本文将探讨早产儿的常见危害,包括喂养困难、中枢发育不完善、黄疸以及视网膜病变等。

    1. 喂养困难:由于吸吮能力差,早产儿容易出现喂养困难,甚至没有吞咽功能,导致呛咳、腹胀、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针对这一问题,家长可以采用滴管或小勺慢慢喂食,并注意喂食时的卫生和用具消毒。

    2. 中枢发育不完善:早产儿的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体温调节中枢反应迟钝,抵抗力低,容易受到细菌或病毒感染,引发败血症等严重疾病。因此,早产儿需要母乳喂养,以提高免疫力。此外,早产儿的胃容量小,喂奶量宜少,时间间隔宜短。

    3. 黄疸:早产儿由于肝功能发育不成熟,胆红素代谢能力差,容易出现黄疸,甚至发生核黄疸。家长应密切观察早产儿皮肤颜色变化,及时发现并治疗。

    4. 视网膜病变: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可能导致视力障碍。针对视网膜病变,可采取眼内注药或激光治疗。若病情严重,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5. 体温调节:早产儿的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缺乏皮下脂肪保温,容易受凉。家长应注意保暖,及时添加衣物,避免宝宝受凉。

    6. 睡眠:早产儿需要充足的睡眠,以促进生长发育。家长应营造安静舒适的环境,避免噪声和惊吓,保证宝宝充足睡眠。

  • 糖尿病,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被形象地称为‘甜蜜的负担’。它不仅会影响血糖水平,还会对身体其他器官造成严重损害,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如糖尿病肾病、视网膜病变、动脉粥样硬化等。因此,定期检查,及时预防糖尿病并发症至关重要。

    一、糖尿病肾病:肾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负责过滤血液中的废物和多余水分。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早期症状不明显,容易被忽视。因此,糖尿病患者应定期检查尿白蛋白,及时发现并治疗糖尿病肾病。

    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是眼睛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感受光线。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眼部并发症,早期表现为视力模糊、眼前有黑影等。糖尿病患者应定期进行眼底检查,及时发现并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以避免失明。

    三、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是糖尿病常见的血管并发症,会导致冠心病、脑梗塞等严重疾病。糖尿病患者应定期检查血脂、血压等指标,及时发现并治疗动脉粥样硬化。

    四、代谢综合征:代谢综合征是一种以胰岛素抵抗为特征的代谢紊乱综合征,与糖尿病密切相关。糖尿病患者应积极控制体重、血压、血脂等指标,预防代谢综合征的发生。

    五、生活方式调整:除了定期检查和药物治疗外,糖尿病患者还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