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荷兰孩子逃学,家长要受罚

荷兰孩子逃学,家长要受罚
发表人:医疗科普小站

荷兰中小学一直实行着严格的“学校出勤率法”,旨在保障义务教育的顺利实施。该法案规定,5~16岁正在接受基础教育的学生,上学不得缺勤,除非身体不适。为了照顾5岁儿童的身心发展,每周最多可缺课5小时,家长可以利用这些时间带孩子们参加游泳课、游戏等活动。然而,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这种特殊待遇逐渐取消。

事实上,“出勤法”也引发了一些社会争议。去年,荷兰南部一名家长因带孩子在上课期间请病假去滑雪度假,触犯法规,被罚款400欧元。这一事件引发了家长之间的激烈争论。

荷兰政府对此法案的实施情况极为重视。每年暑假前后,逃学监督员都会出现在阿姆斯特丹国际机场,检查是否有学龄儿童未经允许私自进出境的情况。一旦发现违法学生,他们会向检查官提交报告,经检察官评审后,决定如何处罚。一般情况是,受罚家长每天需缴纳100欧元罚款,情节严重者还有可能被送上法庭。特殊情况下,学生和家长也可享有额外假期。如有家庭因工作问题,或因宗教活动导致学生无法上课,该法有酌情规定,每条规定都细致入微。如到国外参加婚礼最多可请假5天,家人生病可请假10天。但对无故请假者非常严格。

“出勤法”的目的是保障义务教育顺利实施,防止孩子跟不上课程进度,尤其针对母语非荷兰语的外国学生。如此严格的监管措施成效显著。据荷兰《誓言报》报道,2000年前后,荷兰中学的缺勤率下降15%,之后又降0.54个百分点。2011年起,荷兰开始进一步改革,目前有20所学校成为“灵活假期”的试点学校。从今年起,荷兰检察机关正考虑是否授予逃学监督员对“过度旷课”者进行直接罚款的权利,以此减少申报程序,减少监督员的工作量,节省相关开支等,以便政府将节省下来的收入再投入教育。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与儿童监护有关的问题疾病介绍: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兴趣的培养至关重要。然而,一些错误的教育方式可能会扼杀孩子的兴趣,阻碍他们的全面发展。以下列举了七种常见的行为,家长们需要注意避免。

    1. 过度包办代替

    许多家长担心孩子做事慢或怕孩子受伤,于是代替孩子完成许多事情。这样做会剥夺孩子动手实践的机会,限制他们的想象力,阻碍创造力的发展。

    2. 阻止孩子特立独行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拥有自己的个性和想法。家长应该尊重孩子的独特性,而不是试图将他们塑造成“正常”的孩子。过度干预孩子的行为,会抑制他们的个性发展,影响心理健康。

    3. 提供标准答案

    孩子对世界充满好奇,喜欢提问。家长应该耐心倾听孩子的想法,并引导他们思考。过早给出标准答案,会限制孩子的思维,阻碍他们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

    4. 纠正孩子的离奇想法

    孩子的想象力丰富,有时会提出一些离奇的想法。家长不应该急于纠正,而是要鼓励孩子发挥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5. 阻止孩子探索

    孩子好奇心强,喜欢探索世界。家长应该支持孩子的探索行为,而不是限制他们的活动范围。过度限制孩子的探索,会扼杀他们的好奇心,阻碍他们全面发展。

    6. 操之过急的智力开发

    过早进行智力开发,如认字、背书等,会让孩子感到压力,影响他们的学习兴趣。家长应该尊重孩子的成长节奏,循序渐进地进行教育。

    7. 害怕孩子受挫

    孩子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挫折。家长应该鼓励孩子勇敢面对挫折,培养他们的抗挫折能力。

    总之,家长应该尊重孩子的个性,给予他们自由发展的空间,避免以上七种行为,培养孩子的兴趣和创造力。

  • 随着天气逐渐转凉,孩子们开始换上各式各样的秋装。家长们关注的焦点往往是衣物的保暖性和美观度,却往往忽视了衣物上的绳带、拉链等小物件可能给孩子带来的潜在危险。本文将为大家盘点衣物上容易给孩子造成伤害的小物件,并提供一些预防措施。

    一、衣物上的绳带:隐形杀手

    绳带是衣物上的常见装饰,但同时也隐藏着巨大的安全隐患。绳带过长容易缠绕在孩子的脖子上,造成窒息;过短的绳带则可能勒住孩子的手指或脚趾,导致血液循环受阻。此外,绳带还可能缠绕在孩子玩耍的器械上,引发意外伤害。

    建议:家长在购买衣物时,应尽量避免选择带有绳带的款式。如果已经购买了带有绳带的衣物,应将其剪短或拆除,确保孩子的安全。

    二、裤子上的拉链:潜在风险

    裤子上的拉链也是孩子易受伤的部位之一。较小的孩子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在穿脱衣物时容易将手指或生殖器夹在拉链中,造成严重的撕裂伤。此外,拉链的金属材质也容易划伤孩子的皮肤。

    建议:家长在为孩子选择裤子时,应优先考虑无拉链或低拉链设计的款式。如果必须选择带有拉链的裤子,应确保拉链的牢固性,并在孩子穿脱衣物时进行监护。

    三、不跟脚的鞋子:影响足部发育

    不合脚的鞋子对孩子的足部发育造成严重影响。过大的鞋子容易让孩子在行走时摔倒,过小的鞋子则可能压迫孩子的脚部,导致足部畸形。此外,鞋子上的硬物也容易划伤孩子的脚趾。

    建议:家长在为孩子购买鞋子时,应选择合适的尺码,并确保鞋子的舒适度和稳定性。在购买鞋子时,最好让孩子试穿并走一走,以确保鞋子合脚。

    四、其他注意事项

    除了以上提到的衣物和鞋子,以下是一些预防儿童意外伤害的通用建议:

    1. 家长应时刻关注孩子的活动,避免让孩子接触危险物品。

    2. 孩子玩耍的场所应保持安全,避免存在尖锐物体、易滑倒等危险因素。

    3. 教育孩子学会自我保护,提高安全意识。

    4. 家长应定期为孩子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健康问题。

  • 近年来,市场上出现了许多打着开发智力幌子的“智力问答”书籍,这些书籍以看似有趣的问题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但实际上却存在着诸多问题。

    首先,这些书籍中的问题往往违背常识和科学,例如“什么东西人们不爱吃,答案是吃亏”这类问题,不仅缺乏科学依据,还可能误导孩子们的价值观。

    其次,部分问题宣扬暴力、封建迷信和淫秽内容,例如“投资哪一种票风险最大,答案是绑票”等问题,这些内容对于处在成长期、辨别能力差的中小学生来说,很容易产生不良影响。

    此外,一些家长盲目跟风购买这些书籍,以为能开发孩子的智力,但实际上却可能误了孩子。正确的做法是,家长应该为孩子选择科学、健康的读物,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为了孩子们的身心健康,我们呼吁相关部门加强图书市场管理,严厉打击这种误导青少年的书刊。

  • 暑假是孩子们最期待的时光,但同时也伴随着一些不良习惯的形成。本文将针对孩子暑假期间常见的九大坏习惯进行剖析,并提供相应的预防和改善建议。

    坏习惯一:沉迷电子产品

    暑假期间,孩子们往往会沉迷于手机、电脑、平板等电子产品。过度使用电子产品不仅会影响视力,还会影响睡眠质量,甚至导致沉迷成瘾。

    专家建议:家长应限制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引导他们进行户外活动,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

    坏习惯二:作息不规律

    暑假期间,孩子们往往会熬夜、赖床,作息不规律。长期作息不规律会导致免疫力下降,容易生病。

    专家建议:家长应帮助孩子制定合理的作息时间表,保证充足的睡眠,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坏习惯三:饮食不规律

    暑假期间,孩子们往往暴饮暴食、吃零食,饮食不规律。长期饮食不规律会导致消化不良、营养不良等问题。

    专家建议:家长应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保证营养均衡,避免过量摄入糖分和脂肪。

    坏习惯四:缺乏锻炼

    暑假期间,孩子们往往缺乏锻炼,容易导致肥胖、免疫力下降等问题。

    专家建议:家长应鼓励孩子进行户外活动,如游泳、跑步、骑自行车等,增强体质。

    坏习惯五:沉迷网络游戏

    暑假期间,孩子们容易沉迷于网络游戏,影响学习和生活。

    专家建议:家长应限制孩子玩网络游戏的时间,引导他们进行有益身心的活动。

    坏习惯六:缺乏社交

    暑假期间,孩子们往往缺乏社交,容易导致心理问题。

    专家建议:家长应鼓励孩子参加社交活动,如参加夏令营、兴趣班等,拓展社交圈子。

    坏习惯七:缺乏自主学习能力

    暑假期间,孩子们往往缺乏自主学习能力,容易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专家建议:家长应引导孩子制定学习计划,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坏习惯八:缺乏安全意识

    暑假期间,孩子们往往缺乏安全意识,容易发生意外。

    专家建议:家长应加强对孩子的安全教育,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

    坏习惯九:缺乏时间管理能力

    暑假期间,孩子们往往缺乏时间管理能力,容易导致事情拖延、效率低下。

    专家建议:家长应引导孩子制定时间管理计划,提高他们的时间管理能力。

  •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的一言一行都至关重要。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底线,这些底线是孩子自尊心和安全感的重要来源。以下列举了孩子四大不可触犯的底线,希望家长们能够引起重视。

    底线1:隐私权

    孩子也有自己的隐私权,父母应该尊重孩子的隐私。不要随意公开孩子的私密信息,比如尿床、与他人的争执等。这些信息可能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甚至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

    底线2:信任感

    孩子在被欺骗后会感到难堪和后悔,父母不应该在孩子面前提起这些事情。否则,会让孩子对他人失去信任,对父母产生不满。

    底线3:自尊心

    孩子犯错后,父母应该给予适当的惩罚和教育,而不是当众羞辱孩子。这会让孩子感到自卑和羞愧,甚至产生逆反心理。

    底线4:自信心

    孩子在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时,父母应该给予鼓励和支持,而不是过分强调孩子的不足。这会让孩子失去自信心,影响孩子的成长。

    总之,尊重孩子的底线,是每位父母都应该做到的。只有尊重孩子,才能建立起良好的亲子关系,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不良信息问题日益严重,尤其是针对青少年的色情信息,引起了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的广泛关注。为了保护儿童的合法权益,各国纷纷出台相关法律法规,旨在打击色情信息传播,为儿童创造一个健康安全的网络环境。

    德国政府于1997年8月1日实施的《多媒体法》是全球第一部针对网络信息实施法律规范的专门立法,明确了网络信息经营者的责任界限,并规定了多媒体信息的许可度,以防止未成年人受到不良信息的误导和毒害。

    美国政府在1997年通过了《反儿童性剥削保护法》,对制造儿童色情者进行处罚,并增加了为商业目的而散布猥亵物品罪的刑罚制度。此外,美国还颁布了《儿童性虐待防治法》和《儿童在线保护法》(COPA),旨在加强对儿童色情信息的管制。

    英国政府也在1978年的《儿童保护法》中就规定了针对儿童色情图片的处罚规定,并对网络儿童色情问题进行了立法管制。

    新加坡广播管理局(SBA)于1996年7月11日宣布对互联网实行管制,实施分类许可证制度,旨在保护网络用户,尤其是年轻人,免受非法和不健康的信息传播之害。

    在国际层面,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第34条规定,各签约国应通过国内法、双边及多边协定防止任何形式的儿童色情信息的散布。欧盟也呼吁各国加强管制互联网上的色情信息,以保障未成年人及人性尊严。

  •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我带着我的孩子小强,来到了这家名为“京东互联网医院”的线上医疗平台。小强今年6岁半,一直有个问题困扰着我们——每天送他上学,他都会在教室门口大哭大闹,不肯进去。

    我尝试过各种方法,但都无济于事。于是,我决定借助互联网医院的力量,寻求专业的帮助。在医生的耐心询问下,我详细描述了小强的情况,医生通过视频诊断,初步判断这可能是一种依恋问题。

    医生告诉我,小强的情况在儿童中并不罕见,主要是由于他在幼儿园时期未能与特定照顾者建立良好的依恋关系。医生建议我多关心爱护孩子,平时多拥抱他,多给他积极的暗示。同时,医生还推荐了一些书籍和量表,让我更好地了解和应对小强的问题。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按照医生的建议,努力改变自己与孩子的相处方式。我学会了耐心倾听他的心声,给予他足够的关爱和支持。慢慢地,小强的情况有了明显改善,他不再那么抗拒上学,甚至偶尔还会主动要求我陪他一起走进教室。

    这次线上问诊的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互联网医院不仅方便快捷,而且专业可靠。在这里,我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收获了与孩子更加亲密的亲子关系。

  • 在医疗行业中,有一种常见的现象被称为‘不把孩子当孩子’。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忽视孩子的世界规则。孩子的好奇心强,喜欢探索周围的世界,将物品翻倒、弄乱,这是他们探索世界的方式。父母不应干涉孩子的探索,而是应该引导他们正确地认识世界。

    2. 忽视孩子的感受。有些父母对孩子的感受漠不关心,随意亲吻孩子,甚至戏弄孩子,这是对孩子自尊心的伤害。

    3. 过度比较。有些父母总是拿自己的孩子与别人家的孩子进行比较,夸耀自己的孩子的优点,或者对孩子表现不佳感到焦虑,这会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

    4. 包办代替。有些父母过度包办孩子的事情,替孩子做好一切,导致孩子缺乏独立思考和承担责任的能力。

    5. 强迫学习。有些父母强迫孩子学习各种知识,剥夺了孩子玩耍的时间,这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

    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父母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 尊重孩子的探索精神,给予他们足够的空间和时间去探索世界。

    2. 关注孩子的感受,尊重他们的意见和选择。

    3. 适度比较,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

    4. 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让他们学会承担责任。

    5. 给予孩子足够的玩耍时间,让他们拥有快乐的童年。

  • 孩子三岁,踏入幼儿园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然而,这个过程并非一帆风顺,许多家长都面临着孩子入园前的焦虑。本文将探讨如何帮助孩子顺利度过入园的关键阶段,包括心理准备和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一、心理准备:让孩子爱上幼儿园

    1. 正面引导:让孩子了解上幼儿园的意义,强调成长和学习的乐趣,避免负面暗示。

    2. 分享故事:家长可以分享自己小时候上幼儿园的趣事,增加孩子的期待感。

    3. 参观幼儿园:让孩子提前熟悉环境,减少陌生感。

    4. 物品准备:让孩子参与入园前的物品准备,增强责任感。

    二、生活自理能力:让孩子学会独立

    1. 培养孩子自己吃饭、穿衣、上厕所等基本生活技能。

    2. 增强孩子的自信心,鼓励他们尝试独立完成事情。

    3. 家长要耐心引导,避免过度包办代替。

    三、入园后的关注

    1. 家长要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及时沟通和疏导。

    2. 与幼儿园老师保持良好沟通,共同帮助孩子适应新环境。

    3. 家长要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支持,让他们感受到家的温暖。

    总之,帮助孩子顺利度过入园关键期需要家长的耐心和引导。通过心理准备和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孩子将更好地适应幼儿园生活,开启人生新篇章。

  • 孩子的哭泣是父母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哭泣是婴儿表达需求和情感的重要方式,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逐渐学会用语言、表情和行动来表达自己。然而,过度的哭泣或依赖哭泣来表达情绪,可能会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首先,长期处于消极情绪状态的孩子,其身体发育可能会受到影响。研究表明,长期处于压力和焦虑状态的孩子,其免疫系统功能可能会下降,容易生病。

    其次,过度的哭泣可能会影响孩子的社交能力。如果一个孩子习惯于用哭泣来表达自己的不满和需求,他可能难以学会与他人沟通和交流。这可能会导致他们在社交场合感到不自在,甚至产生社交焦虑。

    此外,父母的情绪也会受到孩子哭泣的影响。当孩子哭泣时,父母可能会感到焦虑、疲惫和无助。这种情绪的传递可能会加剧孩子与父母之间的负面情绪循环。

    为了帮助孩子建立健康的情绪管理能力,父母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保持冷静:当孩子哭泣时,父母首先要保持冷静,避免情绪失控。

    2. 倾听:耐心倾听孩子的需求,了解他们的感受。

    3. 沟通:与孩子进行积极的沟通,引导他们表达自己的情绪。

    4. 教导:教孩子一些情绪管理技巧,如深呼吸、放松肌肉等。

    5. 肯定:肯定孩子的努力和进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