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喝饮用水真的需要看酸碱度吗?

喝饮用水真的需要看酸碱度吗?
发表人:汤静

近年来,关于酸性体质和碱性体质的讨论在朋友圈中屡见不鲜。一些商家更是宣称,碱性水对人体健康有益,甚至可以预防疾病。那么,这些说法真的有科学依据吗?今天,我们就来揭开碱性体质的神秘面纱。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个概念:人体并没有酸性体质和碱性体质之分。人体内部存在着一套复杂的酸碱平衡机制,能够将体内的pH值维持在7.35-7.45之间,这个范围被称为‘正常’。当人体出现代谢障碍时,才可能导致酸碱失衡,引发疾病。

那么,喝碱性水真的能改善人体酸碱平衡吗?答案是否定的。人体并非一个简单的容器,摄入的食物和水都会经过胃酸的中和,最终pH值都会接近中性。即使每天喝大量碱性水,也无法改变人体内部的酸碱平衡。

此外,酸性水并不一定对人体有害。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规定,生活饮用水的pH值在6.5-8.5之间即可。这个范围既包括了酸性水,也包括了碱性水。因此,我们无需担心饮用酸性水会对健康造成影响。

那么,如何保持身体健康呢?关键在于均衡饮食和适量运动。通过摄入多样化的食物,可以保证人体获得所需的营养素,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同时,适量运动可以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总之,关于酸性体质和碱性体质的说法并没有科学依据。我们应该理性对待这类信息,不要盲目相信和传播。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酸中毒疾病介绍:
酮症酸中毒是一种较常见的酮体生成超出酮体利用能力的代谢性酸中毒疾病。是指当处于糖尿病、饥饿、酒精刺激情况下,机体胰岛素不足或糖分缺乏导致脂肪过多分解,属于酸性物质的酮体浓度进而增高。蓄积过多时使血液变酸引发酸中毒。该病的常见病因有糖尿病、饥饿、酗酒等。临床表现包括早期症状为多饮多食多尿及消瘦乏力,晚期昏迷,部分患者在病程发展过程中可出现不同程度的中枢神经抑制、脱水、恶心呕吐等症状。治疗上急症采用抗休克治疗处理,日常则降血糖药物治疗为主。预后情况较好,及时接受正规治疗的患者可达到较好的治愈效果,不及时进行治疗干预的患者则可能出现循环衰竭、昏迷休克等危及生命的严重后果。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刚从母乳喂养过渡到辅食喂养的小宝宝,常常会出现各种不适症状,其中最严重的莫过于酸中毒。近日,一名3个月大的宝宝因为断奶不当,导致酸中毒,险些危及生命。

      宝宝原本是母乳喂养,家人在断奶时选择了‘一刀切’的方式,一次性断掉母乳,转而给宝宝喂食鸡汤和矿泉水。结果,宝宝出现了哭闹、气促等症状,家人赶紧将宝宝送医。经过检查,宝宝被诊断为酸中毒。

      医生解释说,宝宝断奶后,由于摄入的食物种类单一,营养摄入不足,导致体内物质代谢紊乱,从而引发酸中毒。此外,宝宝在断奶期间,肠胃功能尚未完全适应辅食,如果断奶方式过于突然,更容易出现消化不良、腹泻等问题。

      那么,如何科学断奶呢?首先,家长要了解宝宝断奶的时机。一般来说,宝宝在4个月左右开始添加辅食,8-12个月是断奶的黄金时期。其次,断奶过程要循序渐进,逐步减少母乳喂养次数,同时增加辅食喂养量,让宝宝的肠胃逐渐适应新的食物。最后,家长要关注宝宝的饮食变化,确保宝宝摄入充足的营养。

      此外,家长在给宝宝添加辅食时,也要注意以下几点:

      1. 选择适合宝宝月龄的辅食,如米粉、米粥、蔬菜泥等。

      2. 逐渐增加辅食的种类和数量,让宝宝逐渐适应。

      3. 注意食物的烹饪方式,尽量保留食物的营养。

      4. 观察宝宝对食物的反应,避免过敏。

      5. 保持良好的喂养习惯,避免宝宝挑食、偏食。

      总之,科学断奶是保证宝宝健康成长的关键。家长要掌握正确的断奶方法,关注宝宝的饮食变化,让宝宝顺利度过断奶期。

  • 在一次线上问诊中,患者向医生咨询了关于草酸和阿立的用药情况。医生通过丰富的医疗知识和良好的沟通能力,准确评估了患者的问题并给出了专业的建议。医生在问诊过程中保持了耐心和细心的品质,关注患者的细节并给予关心。最终,患者得到了满意的答复并成功使用了处方,周全的服务赢得了患者的信任和满意。

    在互联网医院问诊中,医生需时刻遵守医疗行业的相关法规和道德规范,保护患者的隐私和个人信息。同时,医生需要持续学习和更新医疗知识,以保持专业素养。在服务结束后,医生提醒患者,医生的回复仅为建议,如需诊疗,请前往医院就诊,展现了医生的专业态度和责任心。

  •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上班族们常常受到电脑辐射的困扰。除了加强防护措施外,合理的饮食也是抵御辐射的重要途径。酸奶作为一种营养丰富的食品,不仅美味可口,还能帮助上班族们有效降低辐射危害。

    酸奶中含有丰富的益生菌,这些益生菌可以调节肠道菌群平衡,增强免疫力,从而提高人体抵御辐射的能力。此外,酸奶中的乳酸菌还能抑制有害菌的生长,保护肠道健康。

    对于上班族来说,午后喝一杯酸奶,不仅可以补充能量,还能有效缓解工作压力。酸奶中的酪氨酸有助于缓解紧张情绪,使人心情愉悦,提高工作效率。

    除了降低辐射危害和缓解压力外,酸奶还有以下功效:

    1. 补钙:酸奶中的乳酸与钙结合,有利于钙的吸收,有助于预防骨质疏松。

    2. 预防感冒:酸奶中的益生菌可以增强免疫力,降低感冒几率。

    3. 预防痘痘:酸奶中的维生素A、维生素E等成分有助于减少痘痘的发生。

    4. 预防乳腺癌:酸奶中的乳酸菌和钙结合,有助于预防乳腺癌。

    当然,喝酸奶也要注意以下几点:

    1. 喝酸奶要适量,过量摄入可能导致肠胃不适。

    2. 空腹不宜喝酸奶,以免刺激胃肠道。

    3. 喝酸奶前后不宜喝热饮,以免破坏益生菌活性。

    4. 选择优质的酸奶,注意查看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信息。

    5. 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选择不同类型的酸奶,如纯酸奶、果味酸奶等。

  • 酸奶作为一种常见的乳制品,因其独特的口感和丰富的营养而深受人们喜爱。然而,酸奶并非适合所有人,不同人群喝酸奶的效果和注意事项也各有不同。本文将从酸奶的营养价值、适宜人群、饮用时间和注意事项等方面,为您详细解析酸奶的饮用之道。

    首先,酸奶的营养价值不容忽视。酸奶是将牛奶经过乳酸菌发酵而成,其营养成分与牛奶相似,且在发酵过程中,牛奶中的乳糖、蛋白质被分解成小分子,更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酸奶富含钙、磷、钾、镁等多种矿物质,以及维生素A、B群等营养成分,具有促进消化、增强免疫力、预防骨质疏松等功效。

    那么,哪些人群更适合喝酸奶呢?以下八类人群喝酸奶的效果更佳:

    1. 乳糖不耐受者:酸奶中的乳糖被分解,减少了乳糖不耐受的问题。

    2. 免疫力低下者:酸奶可以激活免疫系统,增强抵抗力。

    3. 高血压患者:酸奶有助于降低血压,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4. 服用抗菌素者:酸奶可以调整菌群平衡,减轻抗菌素的副作用。

    5. 骨质疏松患者:酸奶富含钙质,有助于预防骨质疏松。

    6. 消化不良者:酸奶可以促进胃肠蠕动,帮助消化。

    7. 经常便秘者:酸奶可以调节肠道菌群平衡,缓解便秘。

    8. 口臭者:酸奶中的益生菌可以抑制口腔细菌,改善口臭。

    除了适宜人群,喝酸奶的时间也有讲究。以下四个时间点饮用酸奶效果更佳:

    1. 晚上:晚上12点至凌晨是人体血钙含量最低的时候,喝酸奶有利于钙的吸收。

    2. 使用电脑后:酸奶具有减轻辐射损伤的作用。

    3. 午后:酸奶可以补充能量,提高工作效率。

    4. 饭后:饭后喝酸奶可以促进消化,帮助消食。

    当然,喝酸奶也有一些注意事项需要了解:

    1. 不要加热:加热会杀死酸奶中的活性乳酸菌,降低营养价值。

    2. 饭后2小时左右饮用:空腹喝酸奶不利于乳酸菌生长。

    3. 饮后及时漱口:酸奶中的乳酸可能导致牙齿腐蚀。

    4. 不要给婴儿喂食:婴儿消化系统尚未发育完善,不宜饮用酸奶。

    5. 不要与某些药物同服:抗生素等药物会杀死酸奶中的乳酸菌。

  •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根据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主要分为1型和2型。了解这两型糖尿病的区别,对于患者的诊断、治疗和日常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一、起病年龄

    1型糖尿病多在青少年时期发病,通常在40岁以前。2型糖尿病则多见于中老年人群,但也可能发生在年轻人甚至儿童身上。

    二、临床症状

    1型糖尿病的典型症状为“三多一少”,即多饮、多尿、多食和体重减轻。2型糖尿病的早期症状可能不明显,甚至没有明显症状,但随着病情发展,也可能出现“三多一少”的表现,或者以其他并发症为首发症状。

    三、酮症酸中毒

    1型糖尿病患者在疾病早期就可能出现酮症酸中毒,这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需要及时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在某些诱因下也可能发生酮症酸中毒,但相对较少。

    四、胰岛功能

    1型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绝对缺乏导致的,患者需要终身依赖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则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抵抗导致的,患者可以通过口服药物或胰岛素治疗控制血糖。

    五、相关抗体

    1型糖尿病患者体内存在多种自身抗体,如胰岛细胞抗体、胰岛素抗体等。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则很少有这些抗体。

    六、治疗建议

    无论是1型还是2型糖尿病,患者都需要进行终身治疗。治疗包括饮食控制、运动和药物治疗。1型糖尿病患者需要终身依赖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则可以通过口服药物或胰岛素治疗控制血糖。

    七、日常保养

    除了药物治疗外,患者还需要注意日常保养,包括合理饮食、规律运动、保持良好心态等。这些都有助于控制血糖,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八、医院和科室

    糖尿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定期到医院内分泌科就诊。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并指导患者进行日常管理。

  •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在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平台上看到各种关于健康的提醒,其中不乏一些关于癌症的“微健康”信息。比如,有说法称“人体只有呈弱碱性才是健康的,酸性体质特别容易患癌”。那么,这些说法是否可靠呢?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人体酸碱度的正常范围。正常情况下,人体血液的pH值处于7.35-7.45的弱碱性状态,这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基础。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人体内的所有体液都必须保持碱性。例如,胃液就是强酸性的,这是为了帮助消化食物。

    其次,关于食物对血液酸碱的影响,实际上是非常微小的。食物的酸碱性质在经过消化吸收后,最终都会被代谢出体外。因此,食物的酸碱性质对血液酸碱度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那么,为什么会有“酸性体质易患癌”的说法呢?这主要是因为,一些癌症的发生与酸性环境有关。例如,乳腺癌、肺癌等。因此,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接触有害物质,有助于预防癌症的发生。

    此外,我们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重视健康信息的来源。在获取健康信息时,要注意信息的来源是否权威可靠。

    2. 不要盲目相信网络上的各种“微健康”信息。在遇到可疑信息时,要及时求证。

    3.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合理膳食、适度运动等。

    4. 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疾病。

    总之,我们需要理性对待各种“微健康”信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才能拥有健康的身体。

  •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患者需要严格控制饮食,特别是主食的摄入。主食作为碳水化合物的主要来源,对血糖水平有着重要影响。那么,糖尿病患者应该如何选择和摄入主食呢?以下是一些关键原则:

    1. 控制主食摄入量:糖尿病患者的主食摄入量应该控制在每日200-300克之间,最少不低于150克。控制总热量是糖尿病患者合理膳食的前提。摄入过少的主食会导致能量不足,影响身体正常功能;摄入过多则会导致血糖升高。

    2. 选择粗细搭配的主食:粗细粮搭配的主食是糖尿病患者的最佳选择。在每日的主食摄入中,除了常见的米饭和馒头等细粮外,还应包括适量的粗粮、杂粮和杂豆类。粗粮富含膳食纤维和B族维生素,有助于控制血糖和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3. 注意烹饪方式:烹饪方式对主食的血糖生成指数有较大影响。建议避免过度烹调食物,尽量缩短谷物的烹调时间,如煮米饭、煮粥等。同时,可以适当调整烹饪方法,如蒸、煮、烤等,以降低主食的血糖生成指数。

    4. 规律进食时间:糖尿病患者应保持规律的三餐时间,避免随意加餐或减餐。一般来说,三餐分配比例为早餐1/5,中餐2/5,晚餐2/5。这样可以维持血糖的稳定,避免血糖波动过大。

    除了以上四个原则外,糖尿病患者还应避免食用高糖食物,如糖果、甜点、饼干等。同时,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适量运动、保持良好的睡眠等,以帮助控制血糖。

  • 脱水是人体在失水过多或摄入水分不足时出现的一种生理现象,它不仅会给身体带来不适,更可能导致严重的健康问题。本文将深入探讨脱水的危害,帮助大家了解脱水对身体的影响,并学会预防和应对脱水。

    一、脱水对电解质平衡的影响

    脱水会导致体内电解质平衡紊乱,主要表现为钠、钾、氯、磷酸等电解质的丢失。这些电解质对于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至关重要。脱水时,由于厌食、恶心、呕吐等症状,电解质的摄入减少,进一步加剧了电解质失衡。此外,脱水还可能导致胰岛素作用不足,物质分解增加、合成减少,进而影响钾离子的代谢,引发心律失常甚至心脏骤停。

    二、脱水引起的酸中毒

    脱水会导致人体内有机酸、酮体等酸性代谢产物增加,同时肾脏排出酸性代谢产物的能力降低,从而导致酸中毒。酸中毒会影响胰岛素敏感性,导致组织分解增加、钾离子逸出细胞,抑制组织氧利用和能量代谢。严重酸中毒还会恶化微循环功能,降低心肌收缩力,导致低体温、低血压等严重后果。

    三、脱水导致身体严重失水

    脱水会导致身体严重失水,表现为高血糖、高血酮、渗透压性利尿等症状。厌食、恶心、呕吐等症状会进一步减少水分摄入,导致细胞外失水。同时,血浆渗透压增加,水从细胞内向细胞外转移,导致细胞内失水。这种严重失水状态会危害人体机能平衡,引发多种并发症。

    四、预防和应对脱水

    为了预防和应对脱水,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 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每天至少喝8杯水。

    2. 避免在高温环境下长时间暴露。

    3. 出汗较多时,应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4. 注意饮食平衡,摄入足够的水分和电解质。

    5. 当出现脱水症状时,应及时就医。

    总之,脱水是一种常见的生理现象,但它的危害不容忽视。了解脱水的危害,积极预防和应对脱水,对于维护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 近年来,生酮减肥法因其独特的饮食模式在减肥人群中备受追捧。该减肥法主要依靠限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迫使身体进入“生酮状态”,利用脂肪作为能量来源,从而达到减肥效果。

    然而,任何减肥方法都存在着潜在的弊端,生酮减肥法也不例外。首先,过度限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可能导致身体出现酮症酸中毒的风险,尤其是在糖尿病患者中,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更容易出现此类情况。

    此外,生酮减肥法还可能导致肾脏损伤。由于生酮饮食需要大量蛋白质分解产生酮体,这可能会增加肾脏负担,长期下去可能导致肾脏功能受损。

    生酮减肥法虽然可以在短期内带来明显的体重下降,但这种效果实际上是一种脱水假象。由于限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身体会储存水分以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因此,减肥初期体重下降的“效果”实际上是由于脱水造成的。

    此外,生酮减肥法还可能导致肌肉消耗症。当身体无法摄取足够的营养素时,酮体会分解消耗肢体的肌肉,从而导致肌肉量减少。

    因此,减肥并非一蹴而就,需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合理的饮食和适量的运动是减肥的关键,而过度追求快速减肥的方法往往会对身体健康造成损害。

  • 夏日炎炎,西瓜成了人们消暑解渴的首选。然而,关于西瓜对血糖的影响,一直存在着争议。有人认为西瓜升血糖,糖尿病患者不能吃;也有人认为水果对血糖影响不大。那么,西瓜真的会升血糖吗?糖尿病患者究竟能不能吃西瓜呢?本文将为您揭开谜底。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糖尿病。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主要特征是血糖水平持续高于正常值。糖尿病的病因复杂,包括遗传、环境、生活方式等因素。常见的糖尿病类型包括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

    那么,西瓜真的会升血糖吗?其实,西瓜的含糖量并不高,属于低糖水果。西瓜的糖分主要以葡萄糖和果糖为主,不含蔗糖,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西瓜的血糖生成指数(GI)为72,虽然较高,但血糖生成负荷(GL)仅为4.8,说明西瓜对血糖的影响并不大,糖尿病患者可以适量食用。

    糖尿病患者吃西瓜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控制摄入量:糖尿病患者每天水果摄入量控制在200克以内,大约是1-2片西瓜。

    2. 选择合适的时间:最好在两餐之间食用西瓜,避免饭前或饭后食用。

    3. 分次食用:将西瓜切成小块,分次食用,避免一次性摄入过多。

    4. 连白瓤一起吃:西瓜的白瓤富含膳食纤维,有利于控制血糖。

    5. 避免食用冷冻西瓜:冷冻西瓜容易刺激肠胃,引发腹泻、腹痛等症状。

    除了西瓜,糖尿病患者还可以适量食用其他水果,如苹果、梨、草莓等。但要注意选择含糖量较低的水果,并控制摄入量。

    总之,西瓜并不会导致糖尿病患者血糖升高,糖尿病患者可以适量食用。但要注意控制摄入量,选择合适的时间,并注意饮食搭配,以保持血糖稳定。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