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抱起孩子摇一摇怎么就摇成脑瘫了?

抱起孩子摇一摇怎么就摇成脑瘫了?
发表人:张许平

  婴儿摇晃综合症,听起来像是某种神秘病症,但实际上却是一种真实存在的婴幼儿疾病。它指的是由于不当摇晃婴儿,导致婴儿头部受到剧烈撞击,从而引发脑部损伤甚至死亡的一种严重病症。

  许多家长可能认为,抱着孩子轻轻摇晃是一种安抚孩子的温柔方式,但实际上,这种做法却隐藏着巨大的风险。婴儿摇晃综合症主要发生在0-4岁的婴幼儿中,尤其是6个月左右的婴儿更容易受到伤害。

  那么,为什么摇晃婴儿会导致脑部损伤呢?这与婴儿的生理特点有关。婴儿时期,孩子的头部相对于身体来说非常沉重,而且颈部肌肉力量较弱,无法完全支撑起头部。当婴儿被剧烈摇晃时,头部会受到极大的冲击力,导致脑部组织受到损伤或颅内出血。

  婴儿摇晃综合症的危害不容忽视。据研究,约有70%的幸存者会留下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如头痛、头晕、失忆、智力发育不良等。更严重的是,这种病症可能导致婴儿死亡。

  那么,面对哭闹不止的婴儿,我们该如何应对呢?首先,家长需要了解婴儿哭闹的原因。一般来说,婴儿哭闹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1. 生理需求:如饥饿、尿布湿、困倦等。

  2. 疾病或不适:如感冒、肠绞痛、中耳炎等。

  3. 环境因素:如噪音、温度等。

  了解婴儿哭闹的原因后,家长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安抚,如喂奶、换尿布、抱抱、轻拍等。需要注意的是,家长在安抚婴儿时,一定要避免剧烈摇晃,以免造成婴儿摇晃综合症。

  总之,婴儿摇晃综合症是一种严重的婴幼儿疾病,家长需要引起高度重视。了解婴儿的生理特点,避免不当的摇晃行为,才能保障孩子的健康成长。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哭闹疾病介绍:
推荐问诊记录
哭闹地区推荐专家
推荐科普文章
  • 宝宝游泳一直是家长们关注的焦点,它不仅能够锻炼宝宝的体能,还能促进宝宝的智力发育。然而,不少家长发现,宝宝在5个月龄后对游泳的热情似乎减弱了,甚至出现哭闹、恐惧等情绪。那么,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宝宝游泳的原理。宝宝在母体内时就生活在羊水中,每天都在游泳,因此对水有一种天生的亲近感。在宝宝出生后的前几个月,他们还会保留一种原始的游泳反射,这使得宝宝们对游泳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然而,随着宝宝逐渐长大,这种原始反射会逐渐消失。大约在5个月龄左右,宝宝开始学会抬头、翻身、坐等动作,这标志着他们开始对外部世界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此时,宝宝对游泳的热情可能会减弱,甚至出现恐惧情绪。

    那么,如何判断宝宝是否对游泳产生恐惧呢?首先,家长可以观察宝宝在游泳时的表情和反应。如果宝宝在游泳时表现出不安、哭闹等情绪,那么很可能是对游泳产生了恐惧。其次,家长可以观察宝宝在水中是否能够放松身体,如果宝宝在水中表现得紧张、僵硬,也说明他们对游泳产生了恐惧。

    那么,如何帮助宝宝克服对游泳的恐惧呢?首先,家长可以给宝宝创造一个安全、舒适的游泳环境。其次,家长可以多与宝宝互动,让他们在水中感受到关爱和安全感。此外,家长还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宝宝逐渐适应水环境。

    值得一提的是,宝宝在5个月龄后,除了游泳,还需要进行其他方面的锻炼,以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例如,家长可以鼓励宝宝进行爬行、翻身、坐等大动作锻炼,以及抓握、投掷等精细动作锻炼。这些锻炼有助于促进宝宝的大脑发育,提高他们的智力水平。

  • 宝宝半夜哭闹,是新手妈妈们最头疼的问题。很多妈妈首先想到的就是宝宝饿了,于是急忙抱起来喂奶。然而,这种做法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本文将为您介绍一些应对宝宝半夜哭闹的方法,帮助您更好地照顾宝宝。

    首先,要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每天固定同一时间哄孩子上床睡觉,起床时间也要固定。6个月后的宝宝每晚平均睡眠时间约11小时,白天上午和下午各有一次1-2小时的小睡。但下午5点以后尽量不睡,以免影响晚间睡眠。晚上,要在孩子醒着时将其放到床上,帮助他习惯自己在床上入睡。

    其次,当宝宝半夜惊醒时,妈妈不要急于抱起或安抚,可以起身静静地观察孩子,看他想怎么样。因为有时大人一介入反而让宝宝更加清醒且哭闹得更大声,而且会让他养成这种习惯。其实有些宝宝哭闹两声后可以再次入睡,妈妈要给宝宝这个“自我调试”的机会。

    如果宝宝哭闹不止,妈妈就要试着安抚,方法要得当。首先不要开灯,要继续维持孩子醒之前的黑暗和安静,轻轻地拍拍背。宝宝调节体温的能力较弱,环境温度过热过冷都会让他感到焦躁或不舒服。所以,可以试着调节一下空调的温度,或者让宝宝感受一下妈妈的体温。如果以上方法都无效,可以尝试喂奶。

    如果宝宝越来越有精神,也不要开大灯,可以扭开床头昏暗的小灯,和宝宝来场“拉锯战”。不要试图又玩又笑地等着他再次犯困,应该懒懒地任由他“精神”,尽量别与宝宝玩或过多地互动,甚至可以试着“装睡”,让宝宝自己觉得半夜醒来很无聊,让他知道睡觉时间不是玩乐时间。

    最后,白天要让宝宝的活动量足够,也让他接受足够的日照。不要看电视、玩手机太久,让孩子尽情地去户外活动。晚上累了,宝宝自然能睡得一夜香甜。

  • 先天性声带发育不良是一种常见的儿童发声障碍,其病因主要与胚胎发育过程中的异常有关。在胚胎发育阶段,声带组织受到干扰,导致声带发育不成熟或发育不全,从而引起声音嘶哑、喉鸣等症状。

    新生儿的声带发育尚未成熟,因此出生后可能会有无哭声或哭声嘶哑的情况。随着孩子成长,声带逐渐发育,嘶哑和喉鸣等症状会逐渐减轻。然而,如果不及时治疗和纠正不良的发音习惯,可能会影响孩子的发音清晰度和发音质量。

    先天性声带发育不良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药物治疗可以缓解症状,而手术治疗则针对严重的声带发育不良或声带损伤。此外,家长应指导孩子养成良好的发音习惯,避免大声喊叫和过度用力发声。

    为了预防先天性声带发育不良,家长应注意以下几点:

    1. 孕期注意营养均衡,避免接触有害物质。

    2. 孩子出生后,注意观察孩子的哭声和发音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3. 鼓励孩子多进行语言训练,提高发音清晰度。

    4. 避免孩子长时间大声喊叫,以免损伤声带。

    5. 如有声音嘶哑、喉鸣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   婴儿摇晃综合征,一个听起来陌生却又可能发生在身边的严重疾病。据统计,8个月以下的婴儿都有因婴儿摇晃综合征而夭折的危险,2岁以下则可能造成脑损伤,这种病症最大可发生在5岁的孩子身上。

      婴儿的头部重量约占身体重量的25%,远大于成人的10%。而婴儿的颈部肌肉尚未发育完善,无法有效支撑头部。当婴儿被快速摇晃时,脑组织很容易因为惯性撞击或挤压颅骨,导致脑损伤、血管出血甚至死亡,这就是婴儿摇晃综合征。

      2-4个月的婴儿是婴儿摇晃综合征的高危人群,此时他们正处于爱哭闹、脆弱的阶段。患有婴儿摇晃综合征的婴儿,即便经过抢救,也可能留下脑瘫、癫痫等后遗症,甚至无法挽救生命。

      为了孩子的健康,家长在照顾婴儿时一定要谨慎,避免用力摇晃婴儿。以下是一些正确的安抚方法:

      1. 拥抱:将婴儿抱在怀里,轻轻摇晃,给予他们安全感。

      2. 抚摸:轻柔地抚摸婴儿的背部、手臂等部位,缓解他们的不适。

      3. 轻轻摇晃:舒缓的摇晃可以帮助婴儿平静下来,但要注意控制摇晃的幅度和频率,避免剧烈摇晃。

      4. 找到原因:婴儿哭闹的原因很多,可能是饿了、尿了、困了、冷了等,家长要耐心观察,找到原因并解决。

      5. 保持耐心:面对婴儿的哭闹,家长要保持耐心,不要急躁,以免伤害到孩子。

      除了以上方法,家长还可以学习一些育儿知识,了解婴儿的需求,提高照顾婴儿的能力。

  • 宝宝的哭闹,是新手父母最头疼的事情之一。但你知道吗,宝宝的哭闹,不仅是一种生理需求,也可能预示着他们未来的性格特征。

    宝宝的哭闹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生理性、心理性和病理性。

    生理性哭闹通常是由于饥饿、尿布湿、身体不适等原因引起的。这时,父母需要及时满足宝宝的需求,帮助他们缓解不适。

    心理性哭闹则可能是因为宝宝想要引起父母的注意,或者寻求安全感。这时,父母需要耐心地陪伴宝宝,给予他们关爱和安慰。

    病理性哭闹则可能是因为宝宝患有某些疾病,如感冒、发烧、腹泻等。这时,父母需要及时带宝宝就医,进行相应的治疗。

    宝宝哭闹的处理方式,会影响他们的性格发展。

    如果父母对宝宝的哭闹采取冷漠的态度,可能会导致宝宝缺乏安全感,性格变得孤僻、焦虑。

    如果父母对宝宝的哭闹立即满足,可能会导致宝宝形成依赖心理,缺乏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果父母能够耐心地陪伴宝宝,给予他们适当的引导,可以帮助宝宝形成积极乐观的性格。

    以下是一些建议,帮助父母应对宝宝的哭闹:

    1. 保持耐心,不要对宝宝的哭闹感到烦躁。

    2. 尽量找出宝宝哭闹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3. 给予宝宝足够的关爱和陪伴。

    4. 教育宝宝学会自我安抚。

    5. 及时带宝宝就医,排除疾病因素。

  • 新手父母在育儿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宝宝喂养的问题。宝宝不会说话,如何判断他是否吃饱呢?有些新手妈妈以为宝宝哭闹就是饿了,但其实宝宝哭闹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尿湿了、受到惊吓、想要人抱等等。盲目喂奶不仅会影响妈妈的休息,还可能造成宝宝营养不良。

    那么,如何判断宝宝是否吃饱呢?以下是一些方法:

    1. 观察宝宝的体重增长。健康的宝宝每月应增加500-1000克体重。

    2. 观察宝宝吃奶的过程。宝宝吃奶时应该有连续的吞咽声,吃完后应该主动放开奶头。

    3. 观察宝宝的情绪。宝宝吃饱后应该情绪稳定,不会哭闹。

    4. 观察宝宝的大小便。宝宝吃饱后应该有大便,且大便次数正常。

    5. 观察宝宝的睡眠。宝宝吃饱后应该能安静地睡上两三个小时。

    除了以上方法,以下是一些育儿建议:

    1. 按需喂养,不必定时定点。宝宝饿了就喂,不要让宝宝饿着。

    2. 注意宝宝的饮食卫生。宝宝的餐具要定期消毒,避免宝宝生病。

    3. 保持宝宝的睡眠环境舒适。宝宝的房间要保持安静、清洁、温度适宜。

    4. 关注宝宝的生长发育。定期带宝宝去医院体检,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

    5. 保持良好的亲子关系。多与宝宝互动,增进亲子感情。

  • 宝宝哭闹是新手父母面临的常见问题,这往往意味着宝宝需要更多的关注和照顾。以下是一些帮助安抚哭闹宝宝的有效方法,希望能为家长们提供一些实用的建议。

    1、营造安静的环境

    宝宝在嘈杂的环境中容易感到不适,家长可以尝试将宝宝放置在安静、柔和的环境中,如关闭电视、音乐等,减少噪音干扰。

    2、观察宝宝的肢体语言

    宝宝哭闹时,家长可以通过观察宝宝的肢体语言来判断其需求,如揉眼睛、扭动身体等,可能是宝宝感到不适或困倦。

    3、保证宝宝的睡眠充足

    宝宝睡眠不足容易情绪烦躁,家长要保证宝宝有充足的睡眠,必要时可调整宝宝的作息时间。

    4、适当户外活动

    带宝宝进行适当的户外活动,如散步、晒太阳等,有助于宝宝放松身心,缓解哭闹。

    5、建立固定的作息规律

    家长可以为宝宝建立固定的作息规律,如睡眠、进食、玩耍等,有助于宝宝适应环境,减少哭闹。

    6、提供安抚物品

    宝宝在哭闹时,家长可以提供安抚物品,如安抚巾、安抚球等,帮助宝宝缓解情绪。

    7、轻柔抚摸宝宝

    家长可以用手轻柔地抚摸宝宝的背部、头部等,帮助宝宝放松。

    8、适当摇晃宝宝

    家长可以适当摇晃宝宝,帮助宝宝缓解紧张情绪。

    9、避免过度刺激

    家长要避免过度刺激宝宝,如大声说话、频繁更换环境等。

    10、及时就医

    如果宝宝哭闹频繁,家长要关注宝宝的健康状况,必要时及时就医。

  • 新生儿的哭闹是家长们最头疼的问题之一,也是儿科医生需要面对的挑战。宝宝的哭闹往往没有明确的表达,这让家长们感到无助和焦虑。本文将为您解析宝宝哭闹的原因,帮助您更好地应对这一挑战。

    1. 饥饿:新生儿的胃容量较小,喂养次数较多。宝宝哭闹可能是因为饿了,需要及时喂奶。

    2. 口渴:天气炎热或室内温度过高时,宝宝可能会因为口渴而哭闹。可以适当给宝宝补充水分。

    3. 拉撒:宝宝尿布湿了或者需要换尿布时,也可能会哭闹。家长需要及时检查尿布,保持宝宝屁屁的清洁干燥。

    4. 睡眠:宝宝困倦时容易哭闹。家长可以将宝宝放在安静的房间,轻轻摇晃或轻拍背部,帮助宝宝入睡。

    5. 环境因素:室内温度过高或过低、噪音过大等都可能引起宝宝哭闹。家长需要保持室内环境舒适。

    6. 肠绞痛:肠绞痛是新生儿常见的症状,表现为宝宝突然剧烈哭闹,持续时间较长。家长可以尝试给宝宝做腹部按摩,缓解肠绞痛。

    7. 肠套叠:肠套叠是新生儿严重的疾病,表现为剧烈哭闹、呕吐、果酱样大便等。家长需要及时带宝宝就医。

    8. 感染性疾病:宝宝哭闹也可能是因为感染性疾病,如感冒、肺炎等。家长需要观察宝宝的其他症状,及时就医。

    总之,宝宝哭闹的原因有很多,家长需要根据宝宝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如果宝宝哭闹不止,家长可以尝试以上方法,如果情况没有改善,请及时带宝宝就医。

  • 孩子的哭闹总是让家长们感到头疼,尤其是面对不哭不闹就难以满足需求的宝宝,家长们常常感到束手无策。然而,我们需要认识到,哭闹是孩子表达情绪的一种方式,家长应该理性看待,并采取恰当的措施应对。

    孩子的哭闹原因多样

    孩子的哭闹原因有很多,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 生理需求:饥饿、困倦、尿布湿、身体不适等都会引起孩子的哭闹。

    2. 情感需求:孩子想要吸引家长的注意、寻求关爱、表达不满等都会哭闹。

    3. 行为习惯:孩子可能因为受到不良刺激、模仿他人哭闹等。

    4. 疾病原因:感冒、发烧、消化不良等疾病也会导致孩子哭闹。

    应对孩子哭闹的技巧

    1. 保持冷静:面对孩子的哭闹,家长首先要保持冷静,避免情绪失控。

    2. 观察原因:仔细观察孩子的哭闹原因,针对性地进行应对。

    3. 满足需求:尽快满足孩子的生理需求,如喂奶、换尿布等。

    4. 情感交流:多与孩子进行情感交流,给予关爱和陪伴。

    5. 培养习惯: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减少哭闹次数。

    6. 医疗干预:如果孩子哭闹频繁,持续时间较长,应及时就医排除疾病原因。

    预防孩子哭闹的方法

    1. 注意观察:及时发现孩子的需求,避免孩子因需求得不到满足而哭闹。

    2. 培养独立性:适当放手,让孩子学会自己解决问题,减少哭闹次数。

    3. 培养兴趣:丰富孩子的兴趣爱好,让孩子在快乐中度过每一天。

    4. 保持环境舒适:为孩子提供一个舒适、安全的生活环境,减少哭闹的发生。

  • 在家庭教育中,孩子调皮捣蛋是常有的事,许多家长会采用“关小黑屋”的方式来教育孩子,但这种方法真的有效吗?

    以《妈妈是超人》为例,冉莹颖的两个儿子经常打架,冉莹颖将他们关进了“爱的小屋”,但孩子们却称之为“小黑屋”。

    在关进小黑屋后,轩轩表现得比较淡定,而皓皓却一直哭泣。冉莹颖坚持等待他们和好后才开门,将两个孩子紧紧拥抱。

    这种“关小黑屋”的方式,又称“冷静法”,是许多家长常用的教育方法。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张秋指出,这种方法存在误区。

    首先,冷静法并非简单的隔离。将孩子关进小黑屋,孩子虽然暂时不哭闹,但并不理解父母的做法,反而会影响亲子关系。其次,孩子可能因为恐惧而哭闹不休,导致冷静法失败。

    张秋认为,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应扮演解惑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当孩子犯错时,家长应放弃不切实际的期望,而是将每一次犯错视为学习的机会,教导孩子如何面对错误,如何管理情绪,如何解决问题。

    她建议,家长可以采取以下步骤来安抚孩子的情绪:安抚情绪——陪伴接纳——沟通合作。在安抚情绪的过程中,家长可以转移注意力,用深呼吸或凉水洗脸等方式冷静下来。在陪伴接纳阶段,家长需要接纳孩子的情绪,而不是行为。最后,在情绪平复后,家长可以与孩子进行沟通,简单、明确地告诉他们家长的要求。

    总之,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应避免使用“关小黑屋”等简单粗暴的方法,而是要耐心引导,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