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BMS发布全口服抗病毒药物慢丙初治患者三期结果

BMS发布全口服抗病毒药物慢丙初治患者三期结果
发表人:疾病解码者

2017年亚太肝脏研究学会年会(APASL)在上海隆重召开,百时美施贵宝公司带来了其全口服直接抗丙肝病毒药物Daclatasvir(盐酸达拉他韦片)与Asunaprevir(阿舒瑞韦软胶囊)联合治疗初治丙型肝炎患者的三期临床研究最新成果。

该研究招募了来自中国大陆、韩国及俄罗斯的基因1b型初治丙肝患者,经过24周的治疗,92%~96%的患者在停药后12周获得了持续病毒学应答率(SVR12),其中基线无NS5A耐药相关性突变的人群SVR12率高达96%。

研究结果显示,该联合方案疗效显著,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不良事件发生率低,因不良事件停止治疗的发生率也较低。

解放军第302医院感染性疾病诊疗与研究中心主任王福生教授指出,慢性丙肝是一种进展性肝病,如果不及时治疗,可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细胞癌。而Daclatasvir与Asunaprevir的联合治疗为慢性丙肝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然而,目前我国慢性丙肝的防治形势依然严峻,公众对丙肝的认知度低,筛查率和就诊率也较低。因此,提高公众对丙肝的认知,加强筛查和早期治疗,对于提高我国慢性丙肝的治愈率至关重要。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丙型肝炎疾病介绍:
丙型肝炎,是由于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Cvirus,HCV)感染引起的病毒性肝炎。本病是一种传染性疾病,传播途径主要包括血液传播、性接触传播和母婴传播等。丙型肝炎易演变为慢性感染性疾病,导致肝脏慢性炎症坏死和纤维化,未经及时治疗或治疗效果不佳的部分患者可能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细胞癌。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在众多肝病中,丙肝和乙肝是最为常见的两种。那么,究竟哪一种更严重呢?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丙肝和乙肝的基本情况。丙肝和乙肝都是由病毒引起的肝病,但它们在病毒类型、传播途径、病情发展等方面存在差异。

    从病毒类型来看,丙肝病毒具有高度的变异性,这使得丙肝的治疗和预防相对困难。而乙肝病毒则相对稳定,可以通过疫苗接种进行预防。

    在传播途径方面,丙肝和乙肝都可以通过血液、性传播、母婴传播等途径传播。但丙肝的传播途径更为复杂,除了血液传播外,还可以通过共用针具、纹身、美容等途径传播。

    在病情发展方面,丙肝的病情发展更为迅速,且更容易导致肝硬化、肝癌等严重后果。据统计,10%~15%的丙肝患者会在感染后20年内发展为肝硬化、失代偿性肝硬化和肝衰竭,并最终发展为肝癌。而乙肝病毒携带者肝脏病变较为轻微,可通过治疗得到控制。

    那么,如何预防丙肝和乙肝呢?首先,要避免与丙肝和乙肝患者接触,特别是避免共用针具、纹身、美容等可能传播病毒的途径。其次,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勤洗手、不共用餐具等。最后,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最有效的方法。

    对于已经感染丙肝或乙肝的患者,要及时就医,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同时,要注意日常保养,如避免过度劳累、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合理饮食等。

    总之,丙肝和乙肝都是严重的肝病,但丙肝的病情发展更为迅速,且更容易导致严重后果。因此,我们要重视这两种疾病,做好预防工作,并及时治疗。

  • 近年来,我国丙型肝炎(HCV)患者人数逐年上升,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针对这一现状,全球医药企业纷纷投入研发,致力于开发更高效、更便捷的丙肝治疗方案。近日,美国制药巨头默沙东(Merck & Co)研发的突破性丙肝鸡尾酒疗法Zepatier(elbasvir/grazoprevir,50mg/100mg)在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NICE)的批准下,有望为我国丙肝患者带来新的治疗希望。

    Zepatier是一种每日口服一次的固定剂量组合片剂,由HCV NS5A抑制剂elbasvir和HCV NS3/4A蛋白酶抑制剂grazoprevir组成。该药物在多个临床研究中表现出优异的疗效,基因型1丙肝(GT-1 HCV)群体中的治愈率(SVR12)高达94%-97%,基因型4丙肝(GT-4 HCV)群体中的治愈率(SVR12)高达97%-100%。

    丙型肝炎是一种慢性病毒性肝炎,主要通过血液传播。该疾病可分为6种基因型,其中基因型1(GT1)是最常见的类型,约占全球丙肝患者总数的66%。目前,我国丙肝患者主要集中在农村地区,且以中老年人居多。由于丙肝患者早期症状不明显,容易被忽视,导致病情延误,最终发展为肝硬化、肝癌等严重疾病。

    为了提高我国丙肝患者的诊疗水平,我国政府及医疗机构积极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首先,加大对丙肝防治知识的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丙肝的认识;其次,加强丙肝患者的筛查和早期诊断,以便尽早进行治疗;最后,引进和推广新的丙肝治疗方案,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

    Zepatier的上市,将为我国丙肝患者带来新的治疗选择。然而,由于该药物价格较高,如何让更多患者受益,仍需政府和医疗机构共同努力。此外,我国还需加强丙肝疫苗的研发和生产,从根本上预防丙肝的发生。

  • 丙型肝炎,简称丙肝,是一种由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肝脏疾病。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丙肝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一大隐患。为了更好地预防和治疗丙肝,我们需要了解其病因、症状、治疗方法以及日常保养等知识。

    一、丙肝的病因和症状

    1. 病因:丙型肝炎病毒是导致丙肝发生的根本原因。病毒主要通过血液传播,如输血、共用注射器、母婴传播等途径。

    2. 症状:早期丙肝症状不明显,容易被忽视。常见的症状包括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黄疸、肝区疼痛等。若不及时治疗,可发展为慢性丙肝,甚至肝硬化、肝癌。

    二、丙肝的治疗方法

    1.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治疗丙肝的主要手段。常用的抗病毒药物有干扰素和利巴韦林等。在医师指导下,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

    2. 饮食治疗:丙肝患者应注意饮食调养,戒烟戒酒,少吃油腻、辛辣、高胆固醇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和富含蛋白质的食物。

    3. 运动治疗:适量运动可以提高免疫力,增强抗病毒能力。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散步、游泳、跳绳、慢跑等有氧运动。

    三、丙肝的日常保养

    1.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早起早睡,避免熬夜、酗酒等不良习惯。

    2. 避免感染:注意个人卫生,避免与他人共用生活用品,如牙刷、剃须刀等。

    3. 定期检查:慢性丙肝患者应定期进行肝功能检查,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四、选择正规医院进行治疗

    丙肝治疗需在医师指导下进行,切勿盲目用药。选择正规医院和专业的医生进行治疗,是保障治疗效果的关键。

  • 近年来,丙型肝炎(简称丙肝)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给患者及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负担。丙肝是一种由丙型肝炎病毒(HCV)引起的肝脏疾病,其发病原因复杂多样。本文将为您详细解析丙肝的形成原因,帮助您更好地了解这一疾病。

    一、丙型肝炎病毒感染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引起丙肝的根本原因。病毒感染后,可导致肝细胞损伤,引发炎症反应。长期感染可能导致慢性肝炎、肝硬化甚至肝癌。丙肝病毒感染途径主要包括:

    1. 血液传播:输血、使用血制品、共用注射器等。

    2. 性传播:与丙肝患者发生性接触。

    3. 母婴传播:孕妇感染丙肝病毒,可传染给胎儿。

    二、其他因素

    1. 饮酒:长期饮酒可加重肝脏负担,增加丙肝发病风险。

    2. 药物:部分药物具有肝毒性,长期使用可能导致肝损伤。

    3. 免疫抑制剂:免疫抑制剂可降低机体免疫力,增加丙肝感染风险。

    4. 肥胖:肥胖可增加患丙肝的风险。

    5. 营养不良:营养不良可影响肝脏功能,增加丙肝发病风险。

    三、预防措施

    1. 注重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共用个人物品。

    2. 安全用血:输血、使用血制品时,确保血液来源安全。

    3. 避免不安全性行为:使用安全套,减少性传播风险。

    4. 戒酒、戒烟:减少肝脏负担,降低丙肝发病风险。

    5. 健康饮食:保持营养均衡,预防肥胖和营养不良。

    总之,了解丙肝的形成原因,有助于我们采取有效措施预防疾病。如果您或您的家人有丙肝感染的风险,请及时咨询专业医生,进行相关检查和治疗。

  • 丙肝,一种常见的慢性肝脏疾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然而,许多患者对于如何预防和护理丙肝存在误区。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丙肝的注意事项,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疾病。

    首先,饮食方面是丙肝患者需要注意的重点。建议患者保持清淡饮食,避免辛辣、油腻食物,减少肝脏负担。多食用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新鲜水果、蔬菜、菌类等,有助于增强免疫力,促进肝细胞修复。此外,患者应戒酒,避免酒精对肝脏的进一步损害。

    其次,保持良好的心态对于丙肝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患者应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压力,以免加重病情。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散步、慢跑等,有助于提高免疫力,增强体质。

    在治疗方面,丙肝患者应积极接受专业治疗。目前,抗病毒药物已成为治疗丙肝的主要手段,如索非布韦、达卡他韦等。在医生的指导下,患者应按照疗程规范用药,切勿随意停药或更改剂量。

    此外,丙肝患者还需定期进行肝功能检查,监测病情变化。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应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避免病毒传播。如有必要,可进行疫苗接种,降低感染风险。

    总之,丙肝患者应重视日常护理,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积极接受治疗,以降低疾病风险,提高生活质量。

  • 丙型肝炎(丙肝)是一种常见的肝脏疾病,全球约有4000万人感染丙肝,我国丙肝发病率高达3.2%,北方部分地区甚至超过4%。令人担忧的是,许多丙肝患者并未输过血,却依然感染了丙肝病毒。

    丙肝病毒具有高度的隐蔽性,其感染初期往往没有明显症状,容易被忽视。许多患者仅表现为转氨酶轻度升高,误以为是饮酒或睡眠不足所致。这种“沉默的杀手”特性导致许多患者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甚至发展到肝硬化、肝癌才恍然大悟。

    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院长唐小平教授指出,随着抗病毒治疗的发展,如今70%的丙肝患者可以通过抗病毒治疗实现病毒清除。然而,许多患者对这一点了解不足,一味追求保肝治疗,导致病情恶化。

    丙肝病毒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传播,包括输血、破损皮肤、性行为和母婴传播等。值得注意的是,1995年前输过血或血制品的人士感染丙肝的风险更高。此外,共用剃须刀、未经严格消毒的医疗器械、文身等也可能导致丙肝病毒传播。

    对于丙肝患者来说,早期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唐小平教授提醒,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克服副作用,争取早日康复。

  • 丙型肝炎,简称丙肝,是一种通过血液传播的严重肝脏疾病。自1989年丙肝病毒被发现以来,全球已有超过1.7亿人感染,每年新增300万至400万患者。在我国,1992年至1995年的全国性调查发现,一般人群的丙肝病毒感染率高达3.2%。

    丙肝病毒对肝脏的破坏具有持续、隐匿、不可逆转的特点。超过80%的感染者会发展为慢性肝炎,而最终发展为肝硬化、肝癌、肝衰竭的比例也远高于其他肝炎类型。此外,丙肝病毒还会加重其他肝炎患者的病情。由于目前尚无丙肝疫苗,丙肝的危害性比乙肝更为严重。

    为了降低丙肝的危害,专家们建议采取以下措施:一是普及丙肝预防知识,避免感染;二是针对丙肝高危人群,如多性伴侣者、有输血史或使用静脉注射毒品者、医护人员、美容师、牙医、警察等,进行丙肝抗体检查,以便及早诊断和治疗。

    目前,干扰素是治疗丙肝的唯一有效药物,但仅对10%至20%的患者有效。其原因是干扰素在血液循环中存在时间短,不能保持有效的抗病毒浓度。此外,患者携带的丙肝病毒基因型不同,对干扰素的抵抗能力也不同。研究表明,我国80%以上的丙肝患者携带基因1型病毒,而苏格兰和英国患者携带的病毒则以基因3型为主。

    近年来,一种新型长效干扰素——“派罗欣”的出现为丙肝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该药物由瑞士罗氏制药公司研发,在血液和肝脏中可以保持长达七天的恒定浓度,有效抑制肝炎病毒的复制,显著提高丙肝的治愈率。目前,该药物已在我国上市。

  • 丙型肝炎(HCV)是一种常见的病毒性肝炎,主要通过血液、性传播和母婴垂直传播途径传播。近年来,丙型肝炎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问题。对于孕妇而言,丙型肝炎的感染不仅会影响自身健康,还可能传染给胎儿。

    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主要包括:

    • 血液传播:输血、使用共用注射器等血液制品、纹身等。
    • 性传播:与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发生性接触。
    • 母婴垂直传播:孕妇感染丙型肝炎病毒后,病毒可通过胎盘感染胎儿。

    孕妇感染丙型肝炎后,多数情况下病毒量阴性,即病毒复制水平较低,此时孕妇没有传染性。但是,病毒量阴性并不能完全排除传染性,需要结合其他指标进行综合判断。其中,丙型肝炎病毒RNA(HCV RNA)是判断丙型肝炎传染性的重要指标。

    丙型肝炎抗体阳性是指机体曾经感染过丙型肝炎病毒,并产生相应的抗体。这些抗体对机体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并不能完全清除病毒。因此,即使丙型肝炎抗体阳性,也需要关注HCV RNA的检测结果。

    对于孕妇而言,如果HCV RNA检测结果为阳性,说明病毒正在复制,存在传染性。此时,孕妇需要及时进行治疗,以降低母婴传播的风险。治疗丙型肝炎的药物主要包括干扰素和抗病毒药物等。孕妇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关注病情变化,并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调整。

    除了药物治疗外,孕妇还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熬夜、过度劳累等。
    • 加强营养,增强免疫力。
    • 定期进行产检,及时发现并处理妊娠并发症。
    • 避免与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密切接触。

    总之,孕妇感染丙型肝炎后,需要及时进行治疗,并注意日常保养,以降低母婴传播的风险,保障母婴健康。

  • 丙肝,作为常见的肝脏疾病之一,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严重影响。为了及时发现并治疗丙肝,定期进行体检至关重要。本文将详细介绍丙肝的常规检查项目,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一疾病。

    一、丙肝常规检查项目

    1. 肝功能检查:肝功能检查是诊断丙肝的重要手段,可以检测肝细胞功能,判断肝脏是否受到损伤。常见的肝功能检查项目包括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等。

    2. 丙肝病毒抗体检测:丙肝病毒抗体检测是诊断丙肝的初步筛查方法,可以判断人体是否感染了丙肝病毒。阳性结果提示可能感染了丙肝病毒,需要进一步进行丙肝病毒核酸检测。

    3. 丙肝病毒核酸检测:丙肝病毒核酸检测是确诊丙肝的金标准,可以检测到丙肝病毒RNA,准确判断是否感染了丙肝病毒。

    4. 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包括超声、CT、MRI等,可以帮助医生了解肝脏形态、大小、密度等,评估肝脏病变程度。

    5. 肝脏瞬间弹性波扫描:肝脏瞬间弹性波扫描是一种无创的肝脏弹性成像技术,可以评估肝脏硬度,帮助诊断肝脏纤维化程度。

    6. 肝组织活检:肝组织活检是诊断丙肝的金标准,可以了解肝脏组织学变化,判断肝脏炎症、纤维化程度。

    二、丙肝检查前注意事项

    1. 空腹:肝功能检查需要空腹,避免食物影响检测结果。

    2. 禁服药物:检查前应停用可能影响肝功能的药物,如抗生素、抗病毒药物等。

    3. 饮食:检查前一天应避免食用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如油炸食品、肥肉等。

    4. 休息:检查前应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

    三、预防丙肝传播

    1. 避免使用未经消毒的注射器、针头等医疗器械。

    2. 避免与他人共用牙刷、剃须刀等个人用品。

    3. 注意个人卫生,避免与丙肝患者共用餐具、毛巾等物品。

    4. 接种丙肝疫苗,预防感染。

  • 丙型肝炎(丙肝)作为一种常见的病毒性肝炎,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呈上升趋势,给人类的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然而,对于许多朋友来说,丙肝仍然是一个陌生的概念。当丙肝呈阳性时,意味着什么呢?下面我们将为大家详细解析。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丙肝抗体。丙肝抗体,又称丙肝表面抗体,它并非一种保护性抗体。丙肝抗体阳性,意味着患者体内存在丙肝抗体,同时很大概率存在丙肝病毒。

    丙肝抗体不具有保护力。在感染丙型肝炎病毒的初期,患者可能没有任何不适感。经过大约2个月的潜伏期后,只有四分之一的病人会出现食欲不振、疲倦、黄疸等症状,而大部分患者却没有任何感觉。而且,感染后大约需要二十年左右才会出现肝硬化。因此,很多人可能根本不知道自己已经被丙肝病毒感染。

    丙型肝炎病毒在体内“躲藏”5-12个星期(平均8周左右)后,患者的血液中可检测出丙型肝炎病毒的相关抗体。然而,这种抗体并不能中和或消除入侵病毒,也就是说,这种抗体并没有保护作用。这与乙型肝炎不同。因此,丙型肝炎病毒抗体阳性并不代表不会再得丙型肝炎,只是说明患者曾经感染过或正在感染丙型肝炎。

    丙肝抗体阳性患者的血液中含有丙型肝炎病毒,具有传染性。研究表明,在1984-1986年间接受5150份血制品注射的383例心外科手术患者中,9例发生输血后丙型肝炎,其中6例(67%)丙肝抗体阳性;而374例未发生丙型肝炎的患者中,只有9例(2.4%)丙肝抗体阳性。

    为了预防和治疗丙型肝炎,我们需要做好以下几点:

    1. 注重个人卫生,避免与他人共用针具、牙刷等个人用品。

    2. 定期进行丙肝抗体检测,以便及时发现感染。

    3. 积极接种丙型肝炎疫苗,提高免疫力。

    4. 如有疑似症状,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

    5.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身体抵抗力。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