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宝宝这样哭可能是生病了

宝宝这样哭可能是生病了
发表人:医者荣耀

宝宝的哭声是他们与外界沟通的第一种方式,对于还不会用语言表达的宝宝来说,哭声是他们表达需求、情绪和不适的重要途径。然而,当宝宝的哭声出现异常时,家长们需要引起重视,因为这可能是宝宝生病的信号。

以下是一些宝宝哭闹时可能出现的异常哭声及其可能的原因:

1. 双腿屈曲剧烈哭闹:腹痛

当宝宝出现阵发性剧哭,双腿屈曲,满床打滚,额部出汗,面色发白,哭声凄凉,拒绝触摸腹部时,可能是胆道蛔虫或肠套叠。若哭闹不剧烈,忽缓忽急,时发时止,无节奏感,又喜欢让别人揉肚子,则可能是肠道蛔虫症或消化不良。

2. 突然尖叫啼哭:头痛

突然尖叫啼哭,哭声直,音调高,单调而无回声,哭声来得急,消失得快,可能是头痛的表达,是一种危险信号。

3. 哼哼呻吟:无力哭闹

呻吟和啼哭不同,它不带有情绪和要求,似哭又似微弱的“哼哼”声,表现为无助的低声哭泣,是疾病严重的自然表露。

4. 短促连续的急哭:缺氧

连续短促的急哭特点是哭声低、短、急,连续则带急迫感,好像透不过气来,同时伴有痛苦挣扎的表情,这是缺氧的信号。

5. 小鸭子哭声:嗓子难受

小鸭叫样啼哭是指哭声似小鸭叫,若同时出现颈部强直,则应考虑是否有咽后壁脓肿。声音嘶哑是感冒引起的咽喉炎,而咽后壁脓肿较危险,若脓肿溃破,脓汁可堵塞呼吸道危及生命。

6. 抓耳挠腮哭闹不安:耳朵不适

宝宝多表现为哭闹不安,夜间尤甚,同时伴抓耳挠腮,或头部来回摇摆,不敢大声哭,多是急性中耳炎。

7. 边哭边流口水:口腔不适

本来很干净的孩子,突然变得流涎,下颌总是湿辘辘的,每当喂食时总是引起宝宝的哭闹。此时家长应该检查宝宝的口腔是否有溃疡、疱疹、糜烂、齿龈肿胀等。

8. 闹哭时某一肢体不动:关节、骨骼或肌肉病变

宝宝哭闹时多是四肢舞动,小手乱抓,小腿乱蹬,若哭闹时伴有某一肢体不动,或父母触动某一肢体时引起孩子哭闹,则可能有关节、骨骼或肌肉病变。

9. 便便时啼哭:肛门疾病

宝宝排大便时啼哭,多由于肛门疾病引起的,如肛周脓肿、肛裂、痔疮等,排尿时啼哭多由于尿道口炎症所致。

10. 长期半夜惊醒哭闹:补钙过多

宝宝出现夜惊,诊断为缺钙,就开始补充鱼肝油。摄入过多的维生素A时可引起中毒,表现哭闹不安、多汗,类似于缺钙。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哭闹疾病介绍:
推荐问诊记录
哭闹地区推荐专家
推荐科普文章
  • 宝宝剃头时可能会因为对疼痛敏感或不适而哭闹,这种现象通常不是自闭症的表现。如果宝宝在剃头时表现出恐惧或不适,可以通过选择安静的环境、安抚情绪或分散注意力来缓解。然而,如果宝宝除了哭闹外,还表现出对外界事物漠不关心、沟通障碍或重复刻板行为等,则可能需要考虑自闭症的可能性。在这种情况下,应带宝宝去医院就诊,并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

  • 宝宝哭闹是每个家长都会遇到的问题,尤其是在宝宝还不具备语言表达能力的时候,哭闹成为了他们表达需求和情绪的唯一方式。如何快速有效地安抚哭闹的宝宝,让他们从哭泣中转变为快乐的小天使呢?以下是一些简单易行的方法,家长可以尝试一下。

    1. 确定哭闹的原因

    宝宝哭闹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饿了、困了、尿布湿了、身体不适、或者仅仅是想引起家长的注意。家长首先要了解宝宝哭闹的原因,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安抚。

    2. 观察宝宝的反应

    当宝宝哭闹时,家长可以观察宝宝的反应,例如是否需要喂奶、是否需要换尿布、是否感到身体不适等。根据宝宝的反应,采取相应的措施。

    3. 使用安抚技巧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安抚技巧,家长可以尝试一下:

    • 抱抱和抚摸:宝宝在妈妈怀抱中会感到安全,抚摸宝宝的身体可以安抚他们的情绪。
    • 轻拍背部:轻拍宝宝的背部可以缓解他们的不适,同时也是一种爱的表达。
    • 哼唱摇篮曲:柔和的音乐和哼唱可以安抚宝宝的情绪,让他们更快入睡。
    • 摇晃和轻轻摇摆:摇晃和轻轻摇摆可以缓解宝宝的焦虑和不安。
    • 使用安抚奶嘴:安抚奶嘴可以帮助宝宝平静下来,减少哭闹。

    4. 注意宝宝的睡眠

    宝宝的睡眠对他们的情绪和健康至关重要。家长要保证宝宝有充足的睡眠,避免宝宝因为睡眠不足而哭闹。

    5. 保持耐心和细心

    安抚哭闹的宝宝需要耐心和细心,家长要保持冷静,不要因为宝宝哭闹而感到烦躁或生气。

    总之,家长可以通过观察宝宝的行为、使用安抚技巧、保证宝宝的睡眠、保持耐心和细心等方式,快速有效地安抚哭闹的宝宝,让他们从哭泣中转变为快乐的小天使。

  • 在爱情中,人们的心理状态往往会出现退化的现象。就像婴儿一样,他们期望伴侣能够无条件地满足自己的需求,并通过哭闹等方式来获取关注和照顾。这种心理状态在成人世界中往往难以行得通。一个人的成长背景和心理需求会深深地影响他们吸引什么样的人,以及如何建立和维护亲密关系。

    在爱情关系中,人们的基本心理需求可以同时得到满足:一是无条件被人接纳,二是在所爱的人心中居首位。心理越不成熟或越空虚的人,越容易依赖对方来支撑自己的脆弱的自我价值感。然而,在爱情中,人们往往会产生过高的期望,期望伴侣能够随时随地无条件接纳自己,把自己摆在第一位。这种过高的期望往往会导致失望和冲突。

    深度心理学中有几个重要的概念可以帮助我们在复杂的爱情关系中找到一些头绪。移情作用是指将过去生命中重要人物的情感转移到目前所遇到的人身上,或者从这些人身上获得却未能如愿的情感需求,希望在目前的关系中得到满足。很多人因为从小在某一方面心理上的匮乏,一旦得到相关的满足,就掉进了爱的陷阱。

    在爱情关系中,人们的心理需求会随着人生情况的变化而变化,因此,两人结婚后还需要不断适应和学习。要改善亲密关系,需要了解并遵循上帝所创造的心理定律,放弃使对方变成完美的幻想,专注于自身的成长和发展。

    夫妻之间存在着许多微妙的互动,需要通过智慧来改善。例如,当一个人放弃改变对方时,对方可能会不知不觉地被影响,两人可能会变得更加相似。要处理这类恶性互动的关键,在于学会面对和忍受内心的焦虑,让对方为自己行为的后果负责。

    通过深入了解自己的心理需求,调整期望,并专注于自身的成长,人们可以建立更加健康和稳定的亲密关系。

  • 我从未想过,作为一个新手妈妈,我会在深夜里因为宝宝的腹泻和腹胀而焦虑不已。那个晚上,我的宝宝哭闹不止,肚子胀得像个小鼓。他的小脸红扑扑的,眼泪汪汪的看着我,仿佛在说:“妈妈,救救我。”

    我急忙打开京东互联网医院的APP,找到一位儿科医生进行在线咨询。医生问了很多问题,包括宝宝的饮食情况、尿量、精神状态等等。然后,他建议我给宝宝吃蒙脱石散,并且要保证宝宝的正常尿量,以防脱水。

    我按照医生的建议去做,宝宝的症状有所缓解。但是,几天后,宝宝的腹泻和腹胀又加重了。我再次联系了医生,他告诉我可能是宝宝的消化系统出了问题,需要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经过一系列的检查和治疗,宝宝的病情终于稳定下来了。我深深地感激那位医生,他的专业知识和耐心帮助了我和我的宝宝走出困境。

    小儿腹泻、腹胀、哭闹就医指南 常见症状 小儿腹泻、腹胀、哭闹是常见的消化系统问题,多见于婴幼儿期。主要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质地稀薄、有时伴有恶臭;腹部胀痛、哭闹不止;口渴、尿量减少等症状。 推荐科室 儿科 调理要点 1. 给宝宝补充足够的液体,防止脱水; 2. 使用蒙脱石散等药物对症治疗; 3. 如果症状严重,需要到医院进行大便常规及血常规检查; 4. 可以使用益生菌和儿脾醒颗粒等药物调理脾胃; 5. 如果宝宝有乳糖不耐受,需要更换无乳糖奶粉。

  • 宝宝的聪明与否,除了遗传因素外,后天的培养也起着重要的作用。6个月的宝宝正处于快速发育的关键时期,家长可以通过科学的喂养和引导,促进宝宝智力的全面发展。

    视觉训练:

    6个月宝宝的视力逐渐发育完善,能够分辨不同颜色和形状的物体。家长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视觉训练:

    • 提供色彩鲜艳的玩具,如彩色球、彩色积木等,吸引宝宝的注意力。
    • 经常变换宝宝的视角,让宝宝从不同角度观察周围环境。
    • 读绘本给宝宝听,培养宝宝的阅读兴趣。

    听觉训练:

    6个月宝宝的听力已经非常敏锐,能够分辨不同音调和音色。家长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听觉训练:

    • 播放轻柔的音乐,如摇篮曲、儿歌等,让宝宝享受美妙的音乐。
    • 和宝宝说话,模仿不同的声音,刺激宝宝的听觉。
    • 给宝宝讲故事,培养宝宝的听力。

    嗅觉和味觉训练:

    6个月宝宝的嗅觉和味觉也在逐渐发育,家长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训练:

    • 提供不同味道的食物,如水果、蔬菜等,让宝宝尝试不同的味道。
    • 让宝宝闻闻不同的气味,如花香、食物的香味等,刺激宝宝的嗅觉。

    触觉训练:

    6个月宝宝的触觉非常敏感,家长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触觉训练:

    • 给宝宝洗澡,用温水轻轻抚摸宝宝的皮肤,让宝宝享受舒适的感觉。
    • 给宝宝做抚触,促进宝宝的生长发育。
    • 让宝宝接触不同的质地,如棉布、绒毛等,刺激宝宝的触觉。

    语言训练:

    6个月宝宝的语言能力也在逐渐发展,家长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语言训练:

    • 和宝宝说话,模仿宝宝的声音,和宝宝进行互动。
    • 给宝宝读绘本,教宝宝认识不同的物品。
    • 播放儿歌,让宝宝跟着歌曲一起唱。

    通过以上训练,可以促进宝宝智力的发展,为宝宝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 学会走路,对宝宝来说,意味着他们从完全依赖父母的时期迈出了重要一步。这一过程不仅对宝宝自身,也对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宝宝学会走路的初期,他们的情绪和行为会经历一系列变化。一方面,他们渴望与父母保持亲密关系,另一方面,又渴望独立和探索。这种矛盾的情感让他们在父母离开时会感到不安,需要父母的安慰和支持。

    学会走路后,宝宝会逐渐形成自己的个性。原本安静的孩子可能会变得活泼好动,原本胆小的孩子可能会变得更加自信。父母需要接受孩子的新个性,并给予他们足够的自由和探索的空间。

    此外,宝宝在学会走路后,与父母的分离焦虑会逐渐加深。他们会更加依赖父母,对陌生环境和陌生人感到恐惧。父母可以通过游戏等方式,帮助宝宝建立安全感,并逐渐适应与父母分离的情况。

    在宝宝学会走路的过程中,他们的身体协调能力和语言能力也会得到锻炼。父母可以通过讲故事、唱歌等方式,促进宝宝的语言发展。同时,父母需要关注宝宝的安全,避免他们发生意外。

    学会走路是宝宝成长过程中的重要里程碑,标志着他们从婴儿向儿童的转变。父母需要关注宝宝的情绪和行为变化,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引导,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 宝宝吃饱了还哭闹,是许多新手父母都会遇到的问题。这可能是由于宝宝胀气引起的。胀气是宝宝常见的消化问题,主要原因是宝宝消化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导致气体在肠道内积聚,引起肚子胀痛、不适等症状。

    宝宝胀气的原因有很多,包括哺乳姿势不当、奶嘴孔大小不合适、吞咽空气、消化不良等。以下是一些缓解宝宝胀气的有效方法:

    1. 喂奶姿势:确保宝宝在哺乳时处于正确的姿势,使宝宝能够顺利吞咽,避免吞咽过多空气。

    2. 奶嘴选择:选择合适孔径的奶嘴,避免宝宝因吸吮过快而吞咽过多空气。

    3. 轻轻拍嗝:在宝宝吃完奶后,轻轻拍嗝,帮助宝宝排出吞咽的空气。

    4. 适当按摩:轻轻按摩宝宝的肚子,帮助气体排出。

    5. 调整饮食:避免给宝宝摄入过多乳糖,如乳糖不耐症的宝宝应选择无乳糖配方奶粉。

    如果宝宝胀气症状严重,应及时就医,寻求医生的帮助。

  • 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挫折容忍度低,遇到一些挫折就会哭闹、发脾气;另一方面是缺乏与人交往和应对人际关系的能力。那么,如何培养幼儿的心理健康呢?以下是一些有助于提高孩子心理健康的方法:

    1. 创设良好环境

    家庭和幼儿园是孩子成长的重要环境。家长和老师应该为孩子提供一个安全、温馨、充满爱的环境,让孩子感受到被接纳和尊重。同时,也要为孩子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活动空间,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 发挥游戏功能

    游戏是孩子最喜欢的活动之一,也是培养他们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家长和老师可以通过角色扮演、团队协作等游戏形式,帮助孩子学会与人沟通、表达情感、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

    3. 积极正面引导

    家长和老师要关注孩子的心理需求,及时给予他们鼓励和支持。当孩子遇到挫折时,要引导他们正确面对,帮助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也要引导孩子树立积极的价值观,培养乐观的心态。

    4. 注意个别差异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需求,家长和老师要关注孩子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对于有特殊需求的孩子,要给予更多的关爱和支持,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健康成长。

    5. 培养良好习惯

    良好的生活习惯对孩子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家长和老师要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作息规律、饮食习惯和卫生习惯,培养他们自律、自强的品质。

    6. 关注心理健康教育

    家长和老师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及时发现并解决他们的问题。可以参加一些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学习如何与孩子沟通、引导他们心理健康成长。

  • 母乳喂养是宝宝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许多新手妈妈都担心自己的奶水是否充足,宝宝是否吃饱。那么,如何判断宝宝是否吃饱呢?以下是一些实用的观察方法,帮助妈妈们更好地了解宝宝的需求。

    首先,观察宝宝吃奶的频率和持续时间。一般来说,宝宝每天需要吃8-12次母乳,每次喂奶后,妈妈至少有一侧乳房已经排空。此外,宝宝在吃奶时会发出有节奏的吸吮声,并伴有吞咽的声音。

    其次,观察宝宝的大小便情况。出生后的头两天,宝宝至少排尿1-2次,出生后第3天,每24小时排尿达到6-8次。出生第3天后,每天可排软黄便达4(量多)~10(量少)次。

    如果宝宝出现以下情况,可能说明宝宝没有吃饱:

    1. 出生3天后,每24小时排尿少于6次。

    2. 出生3天后,仍然排黑色、绿色或棕色大便。

    3. 出生后4天~4周,每天排便次数少于3~4次。

    4. 母乳喂养次数在24小时内少于8次。或者虽然喂养次数不少,但宝宝总是哭闹和不安。

    5. 宝宝表现得异常“乖”,极少哭闹,连续睡眠超过4~6小时。

    6. 宝宝在吸吮时听不到吞咽的声音。

    7. 宝宝出生5天后,乳房仍不能很轻松地挤出乳汁。

    8. 宝宝在吃奶时,妈妈都会感觉到乳头疼痛,而且乳头充血明显。

    9. 出生5天后,宝宝每天体重增长少于15~30克,生后10天,宝宝的体重还不能恢复到出生时的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宝宝一哭并不意味着一定是饿了。有些新妈妈认为宝宝一哭就是饿了,赶紧喂奶。其实,很多时候,宝宝是因为尿布湿了、需要爱抚、困了或不舒服而哭的。要先搞清楚宝宝究竟为什么哭,不能一哭就喂,否则很容易造成喂养过度。

    此外,要给乳房足够的刺激,宝宝出生24小时后,最好每隔2~3小时进行母乳喂养一次。否则,妈妈的乳房得不到足够的刺激,会影响乳汁的分泌。

  • 新生儿哭闹是新手爸妈们面临的一大挑战。宝宝不会说话,只能用哭声来表达他们的需求。因此,了解宝宝哭闹的原因,并及时应对,对于新手爸妈来说至关重要。

    首都儿科研究所儿保科副主任医师李海鹰指出,宝宝哭闹的原因有很多,以下列举了九种常见的原因:

    原因一:饥饿或吃得过多

    饥饿的宝宝会通过哭声来表达进食的需求。而吃得过多,尤其是人工喂养时,宝宝消化不良,也会导致哭闹。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建议母乳喂养的宝宝按需喂养,人工喂养的宝宝每次喂奶不宜过多。

    原因二:尿布湿了或拉了

    宝宝尿布湿了或拉了,会感到不舒服,从而哭闹。因此,及时更换尿布是避免宝宝哭闹的关键。

    原因三:缺钙

    缺钙会导致宝宝夜间烦躁不安、多汗、枕秃等症状。严重时,还可能引发佝偻病。建议多带宝宝晒太阳,在医生指导下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

    原因四:受到惊吓

    宝宝容易被外界环境吓到,如突然的声音、强烈的光线等。当宝宝受到惊吓时,会表现出哭闹、紧张等症状。建议避免将宝宝带到嘈杂的场所,并注意观察宝宝的情绪变化。

    原因五:温度不适宜

    宝宝对温度的变化比较敏感,过热或过冷都会导致宝宝哭闹。建议将室内温度控制在23℃-25℃,并给宝宝穿上合适的衣物。

    原因六:肠绞痛

    肠绞痛是新生儿常见的一种症状,表现为宝宝无故哭闹、频繁吃奶、下肢蜷曲等。建议家长在宝宝出现肠绞痛时,轻轻安抚宝宝,或顺时针按摩宝宝的腹部。

    原因七:寻求安全感

    宝宝在妈妈肚子里时就与妈妈建立了亲密的感情。当宝宝发现妈妈不在身边时,会感到缺乏安全感,从而哭闹。建议在宝宝需要时及时给予安慰和拥抱。

    原因八:困倦

    宝宝困倦时会通过哭闹来表达睡觉的需求。建议为宝宝建立规律的作息时间,并在宝宝困倦时及时哄睡。

    原因九:疾病

    感冒、发烧、疝气等疾病,也可能导致宝宝哭闹。建议家长在宝宝出现异常情况时,及时带宝宝就诊。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