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妈妈哄孩子轻声细语效果更好

妈妈哄孩子轻声细语效果更好
发表人:医疗趋势观察站

新生儿护理是一门需要耐心和细心的学问。许多新手妈妈在宝宝哭泣时,往往会显得手忙脚乱,不自觉地提高音量,甚至用力摇晃宝宝,试图安抚他。然而,这种做法往往适得其反,反而会加重宝宝的哭闹。

事实上,新生儿对声音和情绪非常敏感。当妈妈用愉快的心情和轻柔的声音哄抱宝宝时,宝宝会感到安心和快乐;反之,当妈妈心情焦虑、声音高亢时,宝宝也会变得烦躁不安。

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地哄睡新生儿呢?以下是一些实用的技巧:

1. 使用柔软的布料包裹宝宝,增加其安全感;

2. 轻轻拍打宝宝背部,以稳定其情绪;

3. 播放舒缓的音乐或轻柔的歌声,帮助宝宝放松;

4. 使用婴儿背带,让宝宝紧贴妈妈,感受妈妈的心跳。

此外,以下几种方法也能有效安抚新生儿:

1. 摇篮曲:轻柔的摇篮曲能够帮助宝宝放松身心,进入梦乡;

2. 按摩:轻柔的按摩能够缓解宝宝的紧张情绪,帮助其入睡;

3. 拥抱:温暖的拥抱能够传递妈妈的爱意,让宝宝感到安心。

总之,哄睡新生儿需要耐心和细心。妈妈们要学会用温柔的声音和轻柔的动作去安抚宝宝,让他感受到母爱的温暖。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哭闹疾病介绍:
推荐问诊记录
哭闹地区推荐专家
推荐科普文章
  •   在儿科门诊,我们常常遇到家长反映孩子性格倔强、主意大、任性等问题。其实,孩子的性格形成与家庭教育、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如何通过科学的方法,帮助孩子塑造良好的性格。

      首先,家长需要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尊重孩子的天性。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会出现各种不同的性格特点,这是正常的生理和心理发展过程。家长不能因为孩子性格上的不足,就对孩子进行严厉的批评和惩罚,这样反而会适得其反。

      以下是一些帮助孩子塑造良好性格的策略:

      

      策略一:耐心倾听

      耐心倾听孩子的想法和感受,是建立良好亲子关系的基础。家长要放下身段,与孩子进行平等的对话,让孩子感受到被尊重和理解。

      

      策略二:树立榜样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会模仿家长的行为和言语。因此,家长要注重自身修养,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策略三:鼓励表扬

      孩子需要得到家长的鼓励和表扬,以增强自信心和自我价值感。家长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

      

      策略四:适度引导

      对孩子进行适度的引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家长要耐心引导孩子,避免过于严厉的批评和惩罚。

      

      策略五:培养兴趣

      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有助于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和人际交往能力。

      

      策略六:锻炼意志

      让孩子参加户外活动,锻炼身体,培养坚韧不拔的意志力。

      

      策略七:培养责任感

      让孩子承担一些家务,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独立性。

      

      策略八:关注心理健康

      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及时发现并解决心理问题,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通过以上策略,相信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塑造良好的性格,为孩子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 在现代社会,心理健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女性的心理健康状况更是备受瞩目。研究表明,有心计的女人往往心理健康指数较高,这与她们独特的心理调适方式密切相关。

    首先,有心计的女人善于运用撒娇、哭泣、吃零食等方式来调节自己的情绪。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手段,实际上对维护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撒娇是一种有效的情绪释放方式,它可以帮助女性缓解压力,保持良好的心态。研究表明,爱撒娇的女子血液中血清素、乙酰胆硷的含量较高,她们性格温柔、待人和气,不易发脾气,也较少发生身心疾病。

    哭泣是另一种常见的情绪调节方式。女性在悲伤、愤怒等情绪下,哭泣可以释放压力,减少疾病风险。研究发现,哭泣后,情绪强度一般可减低40%,而那些不爱哭泣的人,更容易受到情绪压抑的影响,导致身体健康受损。

    吃零食也是女性调节情绪的一种方式。女性胃内食物容纳量较男性少三分之一,因此更容易产生饥饿感。适量吃零食可以补充能量,维持身体健康。

    除了上述方式,女性还喜欢倾诉内心的痛苦和烦恼。研究发现,喜欢倾诉的女性身体都比较健康,而那些以酗酒、吸烟等方式解决问题的人,则更容易出现神经衰弱、月经失调、高血压等疾病。

    总之,有心计的女人通过多种方式调节自己的情绪,从而保持心理健康。这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即关注心理健康,学会调节情绪,对维护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 婴儿肠套叠是一种常见的肠道疾病,它会导致肠道阻塞,引起婴儿出现一系列症状。那么,婴儿肠套叠会放屁吗?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婴儿肠套叠的症状、原因、治疗方法以及日常护理等内容。

    一、婴儿肠套叠会放屁吗?

    婴儿肠套叠会导致肠道阻塞,使肠道内气体无法正常排出,因此,婴儿肠套叠的患儿可能会出现放屁增多、放屁声大、放屁时伴有疼痛等症状。

    二、婴儿肠套叠的原因

    婴儿肠套叠的原因有很多,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原因:

    • 遗传因素:家族中有肠套叠病史的婴儿更容易患肠套叠。
    • 饮食习惯:过度喂养、过早添加辅食等不良饮食习惯可能导致肠套叠。
    • 肠道发育异常:婴儿肠道发育不成熟,容易发生肠套叠。
    • 肠道寄生虫感染:肠道寄生虫感染可能导致肠道炎症,引发肠套叠。

    三、婴儿肠套叠的症状

    婴儿肠套叠的症状主要包括:

    • 哭闹:婴儿突然出现阵发性哭闹,表现为剧烈、有节奏的哭声。
    • 呕吐:婴儿出现呕吐,呕吐物中含有食物残渣、胆汁等。
    • 血便:婴儿出现血便,血便呈果酱状或鲜红色。
    • 腹部肿块:婴儿腹部出现可触及的肿块,肿块质地坚硬。

    四、婴儿肠套叠的治疗方法

    婴儿肠套叠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

    • 保守治疗:通过调整饮食、药物治疗等方式缓解症状。
    • 手术治疗:对于病情严重的婴儿,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五、婴儿肠套叠的日常护理

    为了预防婴儿肠套叠,家长应注意以下几点:

    • 保持婴儿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过度喂养。
    • 定期为婴儿检查身体,及时发现并治疗肠道寄生虫感染。
    • 保持婴儿肠道清洁,预防肠道炎症。
    • 关注婴儿的饮食卫生,避免食物中毒。

    总之,婴儿肠套叠是一种常见的肠道疾病,家长要引起重视。通过了解婴儿肠套叠的症状、原因、治疗方法以及日常护理,家长可以及时发现并处理婴儿的肠套叠问题,保障婴儿的健康。

  • 宝宝哭闹,是新手父母们常常遇到的问题。面对宝宝无休止的哭闹,许多家长会选择抱起孩子,轻拍安抚,但这种方法却可能让宝宝养成不良的习惯。

    新生儿时期,宝宝哭闹是正常现象。加拿大医学家研究发现,不满5个月的新生儿,哭闹时间较长,且找不到具体原因。此时,家长首先要排除病理原因,如感冒、消化不良等。如果没有问题,家长可以适当安抚宝宝。

    然而,一些家长发现,宝宝一旦被抱起,就会安静下来,一放下就哭闹不止。这其实是宝宝在利用哭闹来达到自己的目的。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家长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仔细观察宝宝,找出哭闹的原因。如尿布湿了、饿了、困了等。

    2. 尽量不要在宝宝哭闹时抱起,以免养成不良习惯。

    3. 当宝宝哭闹时,可以尝试用轻柔的声音、抚摸等方式安抚。

    4. 为宝宝创造一个舒适的环境,如保持适宜的室温、光线、噪音等。

    5. 鼓励宝宝多运动,如游泳、翻身等,有助于宝宝的身心发展。

    此外,家长还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缓解宝宝的哭闹:

    1. 给宝宝换尿布。

    2. 为宝宝喂奶。

    3. 为宝宝提供舒适的睡眠环境。

    4. 给宝宝讲故事、唱歌等。

    5. 带宝宝出去散步、晒太阳等。

  • 新生儿降临家庭,给新手爸妈带来了无尽的喜悦,但同时也伴随着许多挑战。宝宝还无法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只能通过哭闹和肢体语言来传达需求。这无疑给新手爸妈带来了巨大的压力。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宝宝的“婴语”呢?本文将为您提供一些建议。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宝宝的几种常见“婴语”及其含义:

    1. 皱起鼻子,嘴里发出嘟噜咕噜的声音:宝宝可能感到烦躁或不适。

    2. 瘪小嘴,啼哭:宝宝可能饿了、困了或身体不舒服。

    3. 眉筋突爆,脸部皮肤发红:宝宝可能需要排便。

    4. 眯缝眼睛,喷嚏连天:宝宝可能感到温暖或光线刺激。

    5. 嘴唇蠕动:宝宝可能在模仿您说话,或表达对您的喜爱。

    6. 将胳膊伸直,隔离父母:宝宝可能需要进入睡眠状态。

    7. 扭转头,躲避某人:宝宝可能不喜欢这个人。

    8. 脚趾后伸,脚板僵硬:宝宝可能感到疼痛。

    了解了宝宝的这些“婴语”,新手爸妈就可以更好地应对宝宝的种种需求,减少焦虑和疲惫。以下是一些建议:

    1. 保持耐心和细心,多观察宝宝的表情和肢体动作。

    2. 学会倾听宝宝的声音,注意区分不同的哭声。

    3. 保持与宝宝的亲密接触,如抱抱、亲吻等,增进亲子关系。

    4. 适当给宝宝一些安抚物,如安抚奶嘴、柔软的玩具等。

    5. 关注宝宝的生长发育,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6. 学习科学的育儿知识,提高育儿技能。

    总之,读懂宝宝的“婴语”是育儿过程中的一项重要技能。只要用心去观察、去倾听、去学习,相信新手爸妈一定能够和宝宝一起快乐成长。

  •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心机女”这个词,她们似乎总能凭借一些小手段达到自己的目的。然而,你是否知道,这些“心机”背后,其实隐藏着女性的心理健康优势。

    撒娇是女性的一种常见行为,研究发现,喜欢撒娇的女性血液中血清素和乙酰胆硷的含量明显高于不爱撒娇的女性。这两种物质有助于调节神经和血管功能,使女性性格温柔、待人和气,不易发脾气,从而降低身心疾病的发生率。

    哭泣也是女性释放情绪的一种方式。当女性遇到悲伤或挫折时,哭泣可以有效地释放情绪压力,减少疾病的发生。研究表明,哭泣后,情绪强度可降低40%,而那些不爱哭泣的女性,更容易患上结肠炎、胃溃疡等疾病。

    女性胃容量相对较小,因此更容易感到饥饿。爱吃零食的习惯有助于维持身体健康。此外,日本的一项研究发现,喜欢与丈夫或好友倾诉的女性,身体都比较健康。相反,那些通过酗酒、吸烟或使用安眠药等方式来缓解压力的女性,更容易患上神经衰弱、月经失调、高血压等疾病。

    那么,如何保持心理健康呢?以下是一些建议:

    1. 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

    2. 学会倾诉,与亲朋好友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

    3. 培养兴趣爱好,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

    4. 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

    5. 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身体疾病。

  •   标题:宝宝哭不停 小心疝气在“作怪”

      宝宝是家庭的希望,然而,一些常见的疾病却常常困扰着家长们。其中,小儿疝气就是让许多家长头疼的一种疾病。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小儿疝气的相关知识,帮助家长们更好地了解和应对这一疾病。

      一、什么是小儿疝气?

      小儿疝气是指由于腹壁肌肉发育不全或薄弱,导致腹腔内的器官(如小肠、大肠、网膜等)通过腹壁的薄弱点或缺损处突出至体表的一种疾病。常见的疝气类型有腹股沟斜疝、脐疝等,其中腹股沟斜疝是最常见的类型。

      二、小儿疝气的症状有哪些?

      1. 腹部肿块:当宝宝哭闹、咳嗽、排便等腹压增高的情况下,腹股沟或脐部会出现可复性肿块。

      2. 肿块增大:当宝宝平卧或休息时,肿块可自行消失;但站立或啼哭时,肿块则会增大。

      3. 肿块疼痛:部分宝宝在肿块增大时会出现疼痛或不适感。

      4. 肠道梗阻:当肿块发生嵌顿时,可出现剧烈腹痛、呕吐、便秘等症状。

      三、小儿疝气的预防和治疗

      1. 预防:加强孕期营养,避免宝宝体重过重;保持宝宝大便通畅,避免便秘;避免宝宝剧烈啼哭等。

      2. 治疗:对于小儿疝气,多数情况下需要手术治疗。手术方法包括疝囊高位结扎术、疝修补术等。

      四、小儿疝气手术的注意事项

      1. 术前准备:术前需进行相关检查,如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等。

      2. 术后护理:术后需注意休息,避免剧烈活动;保持伤口干燥,预防感染。

      五、小儿疝气术后康复

      1. 术后1-2周内,避免剧烈运动和提重物。

      2. 术后3-6个月内,避免剧烈运动和高强度运动。

      3. 定期复查,观察伤口愈合情况。

  • 宝宝成长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本文将针对宝宝常见的七种不良行为,如咬人、偷拿玩具、无理取闹、作息不规律、不整理衣物、沉迷游戏、说谎等,从医疗角度出发,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并提供相应的预防和干预措施,帮助父母更好地引导宝宝健康成长。

    一、咬人

    咬人是一种攻击性行为,常见于1-3岁的宝宝。这可能与宝宝的语言表达能力不足、情绪管理能力差、寻求关注等原因有关。父母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干预:

    1. 教育宝宝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绪和需求。

    2. 引导宝宝学习情绪管理技巧,如深呼吸、分散注意力等。

    3. 给予宝宝足够的关注和陪伴,满足其情感需求。

    二、偷拿玩具

    宝宝偷拿玩具可能是因为好奇、模仿、寻求关注等原因。父母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教育宝宝学会尊重他人的物品。

    2. 培养宝宝的物权意识,让他明白物品的归属。

    3. 及时归还物品,并引导宝宝向失主道歉。

    三、无理取闹

    宝宝无理取闹可能是因为缺乏耐心、寻求关注、情绪不稳定等原因。父母可以尝试以下方法:

    1. 保持冷静,避免与宝宝争吵。

    2. 转移宝宝的注意力,让他专注于其他事物。

    3. 培养宝宝的自控能力,学会等待和忍耐。

    四、作息不规律

    宝宝作息不规律可能导致睡眠不足、免疫力下降、情绪不稳定等问题。父母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建立规律的作息时间,如早睡早起。

    2. 避免宝宝在睡前过度兴奋。

    3. 为宝宝创造舒适的睡眠环境。

    五、不整理衣物

    宝宝不整理衣物可能是因为缺乏自理能力、注意力不集中等原因。父母可以尝试以下方法:

    1. 教育宝宝学会整理衣物。

    2. 将衣物分类存放,方便宝宝整理。

    3. 定期与宝宝一起整理衣物,培养他的责任感。

    六、沉迷游戏

    沉迷游戏可能导致宝宝视力下降、睡眠不足、学业成绩下降等问题。父母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规定宝宝玩游戏的时间,如每天不超过1小时。

    2. 引导宝宝参与户外活动,分散其对游戏的注意力。

    3. 与宝宝一起玩游戏,增进亲子关系。

    七、说谎

    宝宝说谎可能是因为害怕惩罚、逃避责任等原因。父母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建立信任感,让宝宝敢于向父母说实话。

    2. 与宝宝沟通,了解他为什么说谎。

    3. 教育宝宝学会承担责任,勇于承认错误。

  • 随着宝宝逐渐长大,他们的行为和需求也在不断变化。3岁宝宝的自立性往往通过任性表现出来,而4岁宝宝则更加专注于游戏。因此,针对这两个年龄段,家长需要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

    对于3岁宝宝,他们正处于学习控制情绪的关键时期。家长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帮助他们:

    1. 交给宝宝一些力所能及的任务,并对其努力给予赞赏,培养他们的责任感。

    2. 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宝宝学习良好的行为习惯,如饭前洗手、摆放餐具等。

    3. 惩罚时间不宜过长,避免给宝宝带来挫败感。

    4岁宝宝则更加专注于游戏,家长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给予宝宝充足的时间结束游戏,再引导他们进行其他活动。

    2. 对宝宝的哭闹置之不理,避免过度关注。

    3. 冷静对待宝宝的谎言和欺骗行为,引导他们认识到错误。

    此外,家长需要从4岁开始对宝宝进行适当的规则教育,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

    总之,教育宝宝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家长耐心、细致地引导和关爱。

  • 新生儿夜间啼哭是许多新手父母面临的难题。宝宝为何夜啼?中医认为,宝宝夜啼的原因主要有三种:脾寒、心热、惊恐。针对不同原因,中医有33种治疗方法,帮助宝宝缓解夜啼症状。

    一、脾寒型夜啼

    症状:面色青白,四肢发凉,腹部发凉,大便溏薄,小便清长,舌淡苔白,指纹淡红。

    治疗方法:内服生姜红糖汤、葱姜汤等;外治法包括艾灸、贴脐等。

    二、心经积热型夜啼

    症状:啼哭时哭声响亮,面赤唇红,烦躁不安,口鼻出气热,夜寐不安,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尖红、苔黄,脉滑数,指纹多紫。

    治疗方法:内服清心宁神茶、地麦粥等;外治法包括敷脐、贴涌泉等。

    三、惊恐伤神型夜啼

    症状:夜间突然啼哭,面红或泛青,心神不宁,惊惕不安,睡中易醒,梦中啼哭,声惨而紧,呈恐惧状,紧偎母怀。

    治疗方法:内服蝉蜕钩藤饮、蝉金散等;外治法包括敷脐、敷涌泉等。

    四、注意事项

    1.小儿夜啼切忌滥用镇静药。

    2.如因疾病引起夜啼,应及时就医。

    3.避免给宝宝喂食兴奋性食品。

    4.培养宝宝按时作息的习惯。

    5.避免宝宝受惊。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