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4类补气食物解救“破产”能量

4类补气食物解救“破产”能量
发表人:徐璇

中医认为,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是维持身体健康的重要物质。而‘破产’能量,即人体能量不足,表现为精神不振、乏力、免疫力下降等症状,正是由于气虚引起的。因此,通过补充气血,可以有效改善‘破产’能量,提升人体健康水平。

那么,哪些食物具有补气的作用呢?以下四种食物,被誉为‘补气四宝’,可以帮助我们补充气血,缓解‘破产’能量。

1. 番茄

番茄被誉为‘水果中的维生素C之王’,含有丰富的番茄红素、维生素C、维生素E等营养物质,具有抗氧化、抗衰老、提高免疫力等作用。此外,番茄还具有补气养血的功效,可以帮助改善气血不足导致的乏力、头晕等症状。

2. 香菇

香菇被誉为‘山珍之王’,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香菇具有补气益胃、养血润燥的功效,对于脾胃虚弱、气血不足、免疫力下降等人群具有很好的调理作用。

3. 红米

红米是一种富含膳食纤维、B族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成分的全谷类食物。红米具有补气养血、健脾养胃的功效,对于消化不良、食欲不振、气血不足等人群具有很好的调理作用。

4. 韭菜

韭菜是一种性温、味辛的食物,具有温肾壮阳、散寒祛湿的功效。韭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和生物活性物质,具有补气养血、增强免疫力的作用。适合气血不足、免疫力下降、腰膝酸软等人群食用。

除了以上食物,以下这些方法也可以帮助我们补充气血,缓解‘破产’能量:

1. 适量运动:运动可以促进气血循环,增强体质。

2. 保证充足睡眠:睡眠不足会导致气血亏虚,影响身体健康。

3. 保持良好的心态:情绪波动会影响气血运行,保持良好心态有助于气血调和。

4. 避免过度劳累:过度劳累会消耗气血,导致气血亏虚。

5. 适量服用补气养血的中药:如黄芪、当归、阿胶等。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佝偻病疾病介绍:
佝偻病是一种由多种因素导致的,以钙磷代谢异常、骨生成障碍、骨骼病变为主要特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发生于儿童生长发育期,患儿症状以颅骨软化、方颅、鸡胸、X型腿、O型腿等骨骼改变为主。该病治疗主要是增加维生素D摄入量,若存在明显的X型腿、O型腿等严重骨骼畸形者需手术矫正治疗。本病无法根治,但大部分患者及时治疗后,一般恢复良好。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游泳作为一种全身性的有氧运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它不仅能塑造优美的体型,还能带来诸多健康益处。

    首先,游泳能有效地锻炼全身肌肉。水的阻力比空气大800多倍,游泳时全身肌肉群都需要协调运动,特别是胸大肌、三角肌、肱三头肌等,能有效增强肌肉力量和耐力。

    其次,游泳对关节和骨骼的保护作用明显。水中的浮力能有效减轻关节压力,避免运动损伤,同时还能促进骨骼发育和关节灵活性。

    此外,游泳还能提高心肺功能。水的密度和传热性能都比空气大,游泳时身体消耗的热量更多,有助于燃烧脂肪、降低体重。

    游泳还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增强免疫力、促进新陈代谢,对慢性病如气管炎、肺气肿等也有辅助治疗作用。

    总之,游泳是一项有益身心健康的运动,适合各个年龄段的人群。让我们一起加入游泳的行列,享受运动带来的快乐和健康吧!

  • 宝宝出汗是许多家长关心的问题,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儿科陈自佳医生为我们详细解析了宝宝多汗的原因。

    宝宝出汗是正常生理现象,尤其在炎热夏季,出汗是人体调节体温的重要手段。宝宝新陈代谢旺盛,皮肤微血管丰富,因此在运动、玩耍或喝奶时容易出汗。此外,宝宝在睡眠中也会出现出汗现象,但通常在进入深睡阶段后,出汗会逐渐减少。

    然而,如果宝宝出汗过多,无论天气冷热,就需要引起重视,可能是病理性出汗,提示宝宝可能存在某些疾病。

    常见引起宝宝出汗的疾病包括佝偻病、慢性消耗性疾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缺乏症等。佝偻病是引起宝宝多汗最常见的原因,除了多汗外,还伴随精神烦躁、头额呈方形、前囟闭合晚、出牙晚、肋骨外翻、双下肢呈O型或X型腿等症状。其他疾病如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活动性结核病、低血糖引起的虚脱等,也可能导致宝宝出汗。

    家长在发现宝宝出汗过多时,应及时就医,避免擅自用药,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除了疾病因素外,宝宝日常的饮食、睡眠、运动等生活习惯也会影响出汗量。家长应注意观察宝宝的生活细节,保持室内适宜的温度和湿度,避免宝宝穿着过多过厚,以减少宝宝出汗。

  • 佝偻病是一种常见的营养缺乏性疾病,主要影响婴幼儿。预防和治疗佝偻病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孕期保健、科学喂养、充足日晒、药物治疗以及中医调理等。

    孕期保健对预防佝偻病至关重要。孕妇应定期进行产检,确保母体摄入足够的钙、磷、维生素D等营养素。同时,孕妇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适当运动、避免吸烟和饮酒等。

    科学喂养是预防佝偻病的关键。婴儿期应坚持母乳喂养,并逐渐添加辅食,如蛋黄、肝泥、豆腐等,以保证婴幼儿获得充足的钙、磷、维生素D等营养素。

    充足日晒是预防佝偻病的重要途径。家长应鼓励婴幼儿多进行户外活动,让皮肤直接接触阳光,促进维生素D的合成。同时,在冬季或阴雨天气,可以通过服用维生素D补充剂来预防佝偻病。

    药物治疗是治疗佝偻病的重要手段。对于已经发生佝偻病的婴幼儿,应及时就医,由医生根据病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常用的药物包括维生素D、钙剂、磷剂等。

    中医调理是治疗佝偻病的辅助方法。中医认为,佝偻病的发生与肝肾不足、脾胃虚弱等因素有关。通过中药调理,可以改善婴幼儿的体质,促进骨骼生长发育。

  • 软骨病是一种常见的儿童骨骼疾病,主要发生在生长发育迅速的婴幼儿时期。本文将详细介绍小孩软骨病的症状,帮助家长及时发现并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一、软骨病的常见症状

    1. 多汗症:软骨病患儿常常出现夜间多汗,尤其是入睡后出汗明显,这种症状被称为盗汗。多汗可能是由于维生素D缺乏导致的钙吸收不良引起的。

    2. 夜惊:患儿在夜间睡眠过程中突然惊醒,表现为大哭、尖叫或烦躁不安。这可能是由于钙磷代谢紊乱导致的神经系统兴奋性增高。

    3. 枕秃:患儿头部枕部出现一圈脱发区域,称为枕秃。这是由于头部摩擦床单导致皮肤受损,引起局部炎症和脱发。

    4. 肋骨外翻:患儿肋骨下缘向外突出,形成肋骨外翻。这是由于钙磷代谢紊乱导致骨骼软化,肋骨向外弯曲所致。

    5. 慢性疼痛:患儿可能出现全身性或局部性疼痛,如关节疼痛、肌肉酸痛等。

    二、软骨病的预防与治疗

    1. 预防措施:

    (1)加强孕期营养,确保孕妇摄入足够的维生素D和钙。

    (2)新生儿出生后尽早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

    (3)合理喂养,保证婴幼儿摄入充足的钙和维生素D。

    (4)定期进行户外活动,让宝宝在阳光下接受紫外线照射,促进维生素D的合成。

    2. 治疗措施:

    (1)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根据医生建议,给予患儿适量的维生素D和钙剂,以纠正钙磷代谢紊乱。

    (2)合理饮食:保证患儿摄入充足的钙和维生素D,如牛奶、鸡蛋、鱼类等。

    (3)加强锻炼:鼓励患儿进行适当的户外活动,增强体质。

    三、注意事项

    1. 软骨病是一种慢性疾病,需要长期治疗和护理。

    2. 家长要密切观察患儿的症状,及时发现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3. 定期带患儿就诊,遵医嘱进行治疗。

  •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们越来越关注孩子的健康状况,尤其是微量元素的摄入。微量元素是人体健康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并非所有孩子都需要进行微量元素检测。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哪些元素属于微量元素。目前已被确认与人体健康和生命有关的必需微量元素有18种,包括铁、铜、锌、钴、锰、铬、硒、碘等。这些元素在人体中发挥着重要的生理功能,一旦缺乏,就会导致各种疾病。

    然而,并非所有孩子都需要进行微量元素检测。国家卫计委规定,禁止医疗机构针对儿童开展非诊治需要的微量元素检测。这是因为微量元素检测并不能完全反映孩子的健康状况,而且过度检测会对孩子造成不必要的负担。

    那么,哪些孩子需要检测微量元素呢?以下几类孩子可以考虑进行微量元素检测:

    • 早产儿、多胞胎、低出生体重儿
    • 营养不良、长期腹泻、反复呼吸道感染、生长缓慢、食欲下降、皮肤粗糙、脱发、地图舌、皮炎、反复口腔溃疡等患儿
    • 出现乏力、多动、伤口易感染等症状的孩子

    对于这些孩子,检测微量元素可以帮助医生了解他们的健康状况,从而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那么,如何正确补充微量元素呢?以下是一些建议:

    • 钙的最佳来源是奶制品,每天喝500毫升牛奶可以满足人体的钙需求。
    • 晒太阳是补充天然钙的好方法,每天保证1-2个小时的日照时间。
    • 缺锌的孩子要适量吃肉,如动物肝脏、瘦肉、鸡肉、牛肉等。

    总之,家长们在关注孩子健康的同时,也要理性对待微量元素检测,避免过度检测和盲目补钙。

  • 儿童夜惊症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主要表现为夜间突然惊醒,伴有坐立不安、哭闹、出汗等症状。这种病症在儿童中较为常见,给患儿和家庭带来了诸多困扰。

    治疗儿童夜惊症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 药物治疗:对于症状较严重的患儿,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开具相应的药物进行治疗,如苯二氮卓类药物等。

    2. 饮食疗法:通过调整饮食,改善患儿的身体状况,有助于缓解夜惊症状。以下是一些常用的食疗方:

    (1)莲子饮:莲子具有清心养神的作用,可缓解心烦气躁等症状。

    (2)赤小豆甜饮:赤小豆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的功效,可缓解手足心热、多汗等症状。

    (3)龙眼饮:龙眼肉具有宁心安神的作用,可缓解心慌、失眠等症状。

    (4)清心宁神茶:绿茶、淡竹叶、蝉衣等材料具有清心安神的功效,可缓解心烦气躁等症状。

    (5)蛋粉粥:炒黄的鸡蛋壳研磨成细粉,与梗米共煮,具有健脾益气的功效。

    (6)冰糖百合:百合具有宁心安神的功效,可缓解心慌、失眠等症状。

    (7)粟米粥:粟米具有和胃安神的作用,可缓解胃脘不适、心烦等症状。

    3. 日常生活调理: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过度劳累,有助于缓解夜惊症状。

    4. 心理疏导:对于因心理因素导致的夜惊症,家长应给予足够的关爱和支持,帮助孩子缓解心理压力。

    总之,治疗儿童夜惊症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家长和医生应共同努力,帮助孩子尽快摆脱夜惊症的困扰。

  • 标题:小孩子经常说梦话是什么原因

    孩子经常说梦话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

    首先,孩子白天玩耍时间过长、运动量过大,或精神过度兴奋,都可能导致夜间睡眠时大脑中枢神经系统仍然活跃,从而出现说梦话的情况。

    其次,缺乏维生素D或钙会导致佝偻病,使大脑皮质处于相对兴奋状态,进而导致夜间说梦话。此外,近期学习压力、心理紧张、长期焦虑或家庭环境问题,如父母争吵、要求过于严格等,也可能导致孩子夜间说梦话。

    为了改善孩子说梦话的情况,家长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控制孩子白天活动量,避免过度兴奋;

    2. 确保孩子摄入足够的维生素D和钙;

    3. 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减轻孩子心理压力;

    4. 睡前给孩子讲故事,帮助其放松心情。

    需要注意的是,说梦话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正常现象,家长无需过度担心。

  • 肾性佝偻病是一种由于肾脏疾病导致的代谢性疾病,主要表现为骨骼的异常和畸形。它通常由肾脏疾病引起,如肾功能衰竭和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导致维生素D生成障碍和钙磷代谢紊乱。

    肾性佝偻病的症状主要包括:

    1. 骨折:患者容易出现骨折,骨折部位可能包括脊柱、四肢等。骨折的局部表现为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

    2. 骨痛:患者常感到全身或局部骨骼疼痛,疼痛程度可轻可重,持续时间不等。

    3. 骨畸形:患者可能出现骨骼畸形,如X型腿、O型腿、鸡胸、漏斗胸等。

    治疗肾性佝偻病的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药物治疗包括维生素D及其衍生物、钙剂、磷结合剂等。手术治疗主要针对严重的骨骼畸形。

    为了预防肾性佝偻病,患者需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避免过度劳累等。此外,患者还需要定期进行体检,以便及时发现和治疗疾病。

    肾性佝偻病是一种严重的代谢性疾病,需要患者和医生共同努力,才能有效地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   在日常生活中,许多家长都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腿部形态会发生变化。那么,孩子O型腿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如何预防和治疗呢?本文将为您一一解答。

      首先,我们要了解什么是O型腿。O型腿是指双腿自然并拢时,膝盖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隙,呈向外张开的状态。在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O型腿是一种常见的生理现象,大多数孩子在2岁左右会出现,到6岁左右逐渐消失。

      那么,孩子O型腿的原因有哪些呢?

      1. 遗传因素:O型腿具有一定的遗传性,如果父母有O型腿,孩子患病的可能性会更大。

      2. 营养不良:缺乏钙、磷等矿物质和维生素D会导致骨骼发育不良,从而引起O型腿。

      3. 睡眠姿势:孩子长期跪着玩或趴着睡觉,会导致腿部肌肉发育不均衡,从而引起O型腿。

      4. 过早站立:孩子过早站立或行走,会导致腿部肌肉和骨骼发育不协调,从而引起O型腿。

      5. 佝偻病:佝偻病是由于维生素D缺乏引起的骨骼疾病,会导致骨骼软化、变形,从而引起O型腿。

      那么,如何预防和治疗O型腿呢?

      1. 加强营养:保证孩子摄入充足的钙、磷等矿物质和维生素D,促进骨骼发育。

      2. 调整睡眠姿势:鼓励孩子侧卧或仰卧睡觉,避免长期跪着玩或趴着睡觉。

      3. 控制站立时间:避免孩子过早站立或行走,等到自然站立和行走能力成熟后再进行。

      4. 积极治疗佝偻病:如果孩子患有佝偻病,应及时进行治疗。

      5. 定期检查:家长应定期带孩子进行生长发育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O型腿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孩子O型腿程度较轻,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随着孩子生长发育,O型腿会逐渐消失。但如果O型腿程度较重,或者伴有其他症状,应及时就医。

  • 宝宝的健康成长离不开科学的喂养方式,而科学喂养不仅仅体现在食物的选择上,更体现在喂养的时机上。就像‘好雨知时节’,正确的喂养时机对宝宝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首先,新生儿的首次喂奶时间非常重要。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母亲产后半小时内就应开奶。初乳是宝宝最适宜的食物,含有高度浓集的营养素和免疫球蛋白,可以增强宝宝的抗病能力。此外,喂奶还可以刺激母乳分泌,促进子宫恢复。

    其次,鱼肝油的添加也很关键。鱼肝油富含维生素A和D,可以保护宝宝的视力,增强抗病能力,促进生长发育。一般建议宝宝生后2周或3周开始喂食鱼肝油。

    添加辅食是宝宝成长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研究表明,从4个月开始,宝宝进入了学习咀嚼和味觉发育的敏感期,此时添加辅食最为适宜。添加辅食时要注意方法,最好从谷类食品开始,逐渐过渡到蛋黄、水果和蔬菜等。

    铁是宝宝正常发育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一般足月分娩的宝宝从母体获得了足量的铁,但只能维持三四个月,到四五个月时储备铁消耗殆尽。因此,四五个月龄后应将含铁食物推入食谱中,如铁强化的配方米粉、奶粉以及肝泥、蛋黄等。

    让孩子自己用杯子喝水不仅可以锻炼手部的小肌肉,加快手眼协调性的发展,还可以避免龋齿。一般从5个月起,可以让孩子接触并熟悉杯子,为用杯子喝水做准备。到8个月时,大多能独立用杯子喝水了。

    让孩子自己进餐是培养宝宝独立性的重要环节。10个月以上的宝宝可以训练自己动手进餐了。可以先准备一些小食品,让他自己拿着吃,逐渐过渡到用勺子进餐。

    肉类是宝宝生长发育必需的营养来源之一。一般建议宝宝4~5个月大时开始添加肝泥,7~8个月以后逐渐过渡到肝末、肉末。1岁左右的孩子,就能吃碎肉丁了。至于鱼肉,人工喂养宝宝2~3个月就可以品尝鲜美的鱼汤,母乳喂养儿可在4~6个月以后添加少许鱼、虾肉。

    周岁内的孩子只适合于母乳或配方奶,1岁以后再添加鲜牛奶。鲜牛奶中所含的微量元素相对较少,消化与吸收率也稍逊一筹。等满周岁以后,饮食丰富了,营养来源更多了,就可以加鲜牛奶了,特别是加钙的鲜奶。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