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受访专家:全球儿童安全组织中国区首席代表 崔民彦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私家车已成为家庭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然而,许多家长在带孩子乘车时,却忽视了孩子的安全问题。错误的乘车方式,可能会将私家车变成“隐形杀手”。为了孩子的安全,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几种常见的错误乘车方式,以及如何正确使用儿童安全座椅。
错误一:让孩子坐在副驾驶位置
许多家长认为让孩子坐在副驾驶位置方便照顾,但实际上这是非常危险的做法。当车辆发生碰撞时,安全气囊瞬间弹出,可能会对孩子造成严重伤害。此外,没有安全带约束的情况下,孩子更容易在碰撞中受到伤害。正确做法是将孩子放在后排座位,并使用儿童安全座椅。
错误二:让孩子独自留在车内
夏季高温,车内温度迅速升高,容易导致孩子中暑甚至窒息。此外,孩子好奇心强,可能会触动车内装置,引发危险。因此,无论什么情况下,都不要将孩子单独留在车内。
错误三:让孩子从天窗或侧窗探出头、身子或手臂
让孩子从天窗或侧窗探出头、身子或手臂,容易发生意外。例如,孩子可能会被夹在车门缝隙中,或者被其他车辆撞到。因此,一定要将孩子安置在安全座椅上,确保孩子的安全。
错误四:让孩子使用成人安全带
儿童的安全带与成人不同,使用成人安全带容易勒住孩子的脖子,造成颈椎错位。因此,建议使用专为儿童设计的安全座椅。
错误五:让孩子在车上吃东西、玩玩具
让孩子在车上吃东西、玩玩具,容易导致食物卡住气管或玩具碎片误入呼吸道,造成危险。因此,建议在行驶过程中,不要让孩子进食或玩玩具。
错误六:让孩子躺在后排座位上
让孩子躺在后排座位上,容易在紧急刹车时翻滚受伤。因此,建议使用安全座椅,确保孩子的安全。
错误七:让孩子自己开门上下车
让孩子自己开门上下车,容易发生意外。因此,建议由家长帮助孩子开门上下车。
除了以上错误乘车方式,以下是一些与孩子乘车安全相关的建议:
1. 根据孩子的身高、体重和年龄,选择合适的儿童安全座椅。 2. 确保儿童安全座椅安装牢固。 3. 告诉孩子乘车安全知识,让孩子了解乘车时的注意事项。 4. 不要让孩子在车内玩耍,以免发生意外。 5. 不要让孩子在车内睡觉,以免发生意外。
总之,为了孩子的安全,家长一定要重视孩子的乘车安全问题,避免错误的乘车方式给孩子带来伤害。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汽车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然而,在享受汽车带来的便利的同时,许多人却面临着驾驶恐惧症的困扰。
驾驶恐惧症,顾名思义,就是人们在驾驶过程中出现的恐惧、焦虑等心理症状。这种症状可能源于对交通事故的恐惧、对驾驶技能的不自信,或者是对车辆本身的恐惧。
那么,如何克服驾驶恐惧症呢?以下是一些建议:
1. 增强自信心:通过参加驾驶培训课程,提高自己的驾驶技能,增强自信心。
2. 调整心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3. 逐步适应:从短途驾驶开始,逐步增加驾驶距离,逐渐适应驾驶环境。
4. 寻求专业帮助:如果驾驶恐惧症严重影响了日常生活,建议寻求专业心理医生的帮助。
5. 日常保养:定期对车辆进行保养,确保车辆处于良好状态,减少故障率。
6. 合理规划路线:提前规划好路线,避免在拥堵路段驾驶。
总之,克服驾驶恐惧症需要时间和耐心,通过不断练习和调整心态,相信每个人都能克服这一困扰,享受驾驶带来的便利。
女医生高铁上救人却被索要医师证的事件,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近日,南宁客运段在官方微博上发布致歉声明,承认在处理该事件时存在沟通不到位、考虑不周等问题,并向积极参与救治的医生和广大医务工作者致歉。
事件回顾:3月17日,D3563次高铁3号车厢一名男性旅客突发疾病,列车工作人员紧急通过广播寻医,一名女医生听到广播后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进行救治,旅客转危为安。然而,在救治结束后,该女医生却被要求出示医师证,并写一份情况声明。这一举动让女医生感到“怪怪的”,认为这伤害了一位医生救人的心。
医生“寒心”?许多医生认为,铁路工作人员这种做法是为了“转嫁风险”。而被“盘问”,要“签字画押”会让医生“寒心”,下次再遇到需要救助的患者,可能会本能的“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医生在高铁、飞机等公共交通上救人,这种行为并不少见。然而,医生的遭遇和感受却各不相同。有的医生表示,主动提供身份证明是必要的,一是让患者信任,其次在铁路、航空、航海等公共交通上发生紧急医疗事件,对于相关工作人员来说,也是突发事件,或许也要根据工作制度形成相应的工作记录,医师可以配合。
“紧急救助免责条款”在保护医生:医生在高铁、飞机等公共交通上实施紧急医疗救护的,不属超范围执业。即使救助失败,也受到法律保护。2017年修订的《民法总则》新增“紧急救助免责条款”,规定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
广西卫健委表示,陈瑞医生的行为符合相关法规,值得表扬和肯定。
近年来,随着私家车数量的不断增加,儿童驾驶车辆的现象也日益普遍。然而,由于儿童生理和心理发展尚未成熟,驾驶技能和交通安全意识不足,导致儿童驾驶车辆引发的交通事故频发,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儿童驾驶车辆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生理因素:儿童的身体发育尚未成熟,反应速度慢,协调能力差,难以应对复杂的交通环境。
2. 心理因素:儿童心理发展尚未成熟,容易冲动、缺乏耐心,难以控制情绪。
3. 安全意识不足:儿童对交通安全法规了解有限,缺乏安全意识,容易违章驾驶。
4. 监护人监管不力:一些家长缺乏交通安全意识,对儿童驾驶车辆放任自流,导致事故发生。
为了预防儿童驾驶车辆引发的交通事故,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1. 加强交通安全教育:学校、家庭和社会应加强对儿童的交通安全教育,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2. 严格限制儿童驾驶车辆:禁止未满法定年龄的儿童驾驶车辆,对违反规定的家长进行处罚。
3. 加强监管:监护人应加强对儿童的监管,确保他们不在道路上驾驶车辆。
4. 加强执法:交警部门应加大对儿童驾驶车辆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严厉打击违法行为。
近年来,比亚迪汽车因其质量问题频发而备受争议。近日,150辆比亚迪出租车因车内甲醛超标、自燃、刹车故障等问题被集体退车,再次引发公众对汽车安全性的关注。
车内甲醛超标是导致此次退车事件的主要原因。甲醛是一种有毒有害气体,长期接触可引起头晕、乏力、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者甚至会导致中毒。据了解,此次退车的比亚迪出租车内饰甲醛含量严重超标,导致驾驶员出现头晕、四肢无力等中毒现象。
除了甲醛超标,这些比亚迪出租车还出现了自燃、刹车故障等问题。据车主反映,150辆出租车中有两台因自燃而完全烧毁,至今无法查明原因。此外,大部分车辆的刹车故障无法排除,挂一档起步无故熄火,给驾驶员和乘客的生命安全带来极大隐患。
针对此次事件,比亚迪方面并未作出正面回应。然而,此类事件的发生再次敲响了汽车安全警钟,提醒消费者在购车时需谨慎,关注汽车的安全性能。
为了保障消费者权益,相关部门应加强对汽车生产企业的监管,确保汽车产品质量。同时,消费者在购车时应了解汽车的安全性能,选择信誉良好的汽车品牌。
此外,汽车保养也十分重要。车主应定期对车辆进行保养,确保车辆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避免出现安全隐患。
随着私家车数量的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家庭选择自驾出行。然而,许多家长对于如何保障宝宝在车内的安全却知之甚少。据调查,我国有近六成的家长不知道如何保护自己的宝宝,他们错误地认为只要在自家车里,宝宝就安全无忧。
事实上,交通事故已成为14岁以下儿童出行的最大安全隐患。为了保障宝宝在车内的安全,家长们需要了解以下四个方面的安全设施:
1. 安全气囊位置
多数安全气囊是为1.5米以上的成人设计的,弹出时会直接冲击孩子的头部,造成严重伤害。因此,家长在购买车辆时,要关注安全气囊的位置,确保其不会对宝宝造成伤害。
2. 安全座椅接口
儿童安全座椅是保障宝宝安全的重要装备。家长在购买车辆时,要查看是否有安全座椅接口,以便安装儿童安全座椅。
3. 装修污染
新车内饰材料中的甲醛等有害物质对宝宝的健康有害。家长在购买新车时,要关注车内空气质量,选择环保内饰材料,并配置空气净化器等设备。
4. 防夹车窗和儿童安全锁
防夹车窗和儿童安全锁可以有效防止宝宝在车内发生意外。家长在购买车辆时,要关注这些安全配置。
此外,家长还要注意以下事项:
1. 驾驶员要遵守交通规则,保持安全驾驶。
2. 不要让宝宝在车内玩耍,以免发生意外。
3. 定期检查车辆的安全性能,确保车辆处于良好状态。
保障宝宝在车内的安全,需要家长们的共同努力。让我们从关注宝宝的安全开始,为宝宝创造一个安全的出行环境。
近年来,随着私家车的普及,儿童交通安全问题日益受到关注。一项来自澳大利亚的研究表明,开车时带着孩子比接电话还容易分心。该研究分析了92起驾驶员分神案例,发现其中76.4%是由于转头或通过后视镜观察后座孩子导致的分心,16%是由于与孩子交谈,7%是由于协助孩子完成某事,1%是由于与孩子玩耍。
中国汽车保有量已超过1亿辆,7岁以下儿童约有9000万,每年有1.85万名儿童死于车祸,交通事故已成为我国儿童第二大意外死因。正确使用儿童安全座椅可以有效降低儿童在车祸中的死亡率。
那么,什么是儿童安全座椅呢?儿童安全座椅是一种固定在汽车座椅上,配有束缚设备,能够在发生车祸时保护儿童安全的座椅。
为什么我们需要使用儿童安全座椅呢?因为汽车上的安全措施如安全带、安全气囊等都是为成人设计的,不适合儿童。如果儿童使用专为成人设计的安全设施,不仅无法降低伤害,反而会增加伤害。
以下是在带孩子开车时需要注意的10件事:
1. 绝对禁止将儿童随意放在车座位上。
2. 绝对禁止家长抱着儿童乘车。
3. 避免儿童坐在副驾驶位置。
4. 避免把儿童长时间留在车内。
5. 不要让儿童绑成人安全带。
6. 不要在儿童乘车时逗引他。
7. 儿童乘车时不要吃东西或饮水。
8. 儿童乘车时不要玩尖利玩具。
9. 不要让孩子把身体探出车外。
10. 不要让孩子自己上下车。
在儿童健康成长过程中,道路安全显得尤为重要。研究表明,儿童汽车安全座椅是降低车祸死亡率的有效工具。根据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处“健康社区与人口”项目负责人Brent Powis的专题报告,儿童安全座椅能够在发生碰撞时减少54%-80%的儿童死亡。
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儿童安全座椅的研发和应用。据悉,我国第一部有关儿童安全座椅的国家标准《儿童安全座椅等相关产品的国家强制性标准》将于今年12月正式实施。该标准将包括对座椅本身的技术要求,以及所有在售车辆必须强制安装ISOFIX 锚固系统装置等要求。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儿童安全座椅的使用率并不高。一项针对杭州有车家庭的调查显示,虽然近一半的家庭购有儿童安全座椅,但坚持让孩子坐儿童安全座椅的仅占11户,不到拥有儿童安全座椅家庭的1/3。
那么,如何提高儿童安全座椅的使用率呢?首先,家长应重视儿童安全座椅的重要性,并选择适合自己孩子的座椅。其次,要教会孩子如何正确使用安全座椅,并养成乘坐习惯。此外,还可以通过宣传、教育等方式,提高公众对儿童安全座椅的认知和重视程度。
值得注意的是,儿童安全座椅的质量也至关重要。在选购时,建议家长选择知名品牌,并关注座椅的认证标志。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儿童安全座椅质量良莠不齐,建议家长购买标有“欧洲ECE R44”或“美国FMVSS 214”认证标志的产品。
总之,儿童安全座椅是保障儿童道路安全的重要工具。家长应高度重视,为孩子选择合适的座椅,并正确使用,共同呵护孩子的健康成长。
近年来,酒后驾车事故频发,给社会造成了极大的危害。为了保障受害者的权益,我国保险行业正在积极探索新的解决方案。
近日,沈阳天安保险公司首次将酒后驾车列入保险范围,推出了一种针对驾驶人饮酒驾车的车险附加险。这意味着,沈阳私家车主在酒后驾车时肇事,也将有可能获得最高25万元的保险理赔。
这项名为“非常事故损失特约险”的保险项目,是车险附加险的一种。在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载明的驾驶人饮酒驾车肇事,致使第三者人身伤亡或财产直接损失以及本车乘客遭受伤亡,依法应由被保险人负责赔偿的,保险公司将依据保险条款的约定承担相应的保险责任。
据了解,这项附加险每份保费为2000元,保险期为一年,每次事故损失责任的最高赔付限额为人民币25万元。同时,为防范道德风险,该附加险每次赔偿均实行30%的绝对免赔率,即车辆出险后的实际保险赔付额度只按事故造成的各项损失的30%来计算。
然而,对于这项新险种的推出,交警部门表示反对。他们认为,酒后驾车是一种严重违章行为,极易产生交通事故。将酒后驾车列入保险范围,可能会助长司机酒后驾车的行为,进而产生更多的交通事故。
尽管存在争议,但酒后驾车列入保险范围的举措,无疑为受害者提供了一种新的保障方式。我们期待,随着保险行业的不断发展,能够为公众提供更加全面、可靠的保障。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身体机能逐渐下降,特别是平衡能力和协调能力减弱,这使得他们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容易发生跌倒、骨折等意外。
公交车作为老年人常用的出行工具,由于其颠簸、拥挤的特性,更容易给老年人带来安全隐患。
以下是一些针对老年人的公交车乘坐建议,帮助他们在出行时降低风险:
1. 选择合适座位:公交车前部的座位相对较为安全,建议老年人尽量选择前部座位,避免选择侧面朝车厢方向的座椅,因为急刹车时容易扑倒。
2. 坐稳护脊椎:在车上一定要坐稳抓牢,双手紧握把手,防止因公交车颠簸而导致的脊椎压缩性骨折。
3. 站立姿势:在公交车上站立时,双脚应分开,侧身站立,双手握紧把手,以减轻刹车和转弯时的冲力。
4. 上下车注意事项:在公交车站内候车时,提前准备好老年卡,避免追车。下车时,等到车停稳后再站起来,并示意司机不要急于关门。
5. 避开高峰期:高峰时段公交车拥挤,容易发生意外,建议老年人尽量避免在高峰期乘坐公交车。
6. 关注天气:恶劣天气条件下,老年人应尽量减少出行,避免中暑、摔伤等意外。
总之,老年人乘坐公交车时,要时刻保持警惕,注意自身安全。
在我国的医疗体系中,120急救系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120急救医疗欠费问题却一直困扰着许多医院,尤其是民营医院。
据统计,广州市120定点医院每年的医疗欠费均不低于10万元。这些欠费病人中,有的是因为贫穷无力支付,有的则是恶意欠费。一些因吸毒、酗酒、斗殴受伤入院的病人,脱离危险后医药费一分不给,扬长而去。
尽管医疗欠费居高不下,但广州多家医院负责人表示,‘先抢救,后收费’的原则不会改变。为了减轻欠费负担,医院也采取了一些防范措施,如严格出院手续、监视欠费病人动向等。但收效甚微。
此外,一些医院负责人建议,应该扩大政府偿付的覆盖面,提高专项救助资金额度,以解决急救医疗欠费问题。
对于患者来说,了解120急救医疗欠费的相关政策,并积极配合医院进行治疗,是解决欠费问题的关键。
以下是一些关于120急救医疗欠费的相关知识,供大家参考:
1. 120急救医疗欠费的定义:120急救医疗欠费是指因紧急救治产生的医疗费用,患者无法及时支付的情况。
2. 120急救医疗欠费的原因:包括贫穷无力支付、恶意欠费、意外伤害等。
3. 120急救医疗欠费的解决方法:包括政府偿付、专项基金救助、医院垫付等。
4. 患者如何避免120急救医疗欠费:了解相关政策,积极配合医院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