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血压控制不好 尿毒症找上

高血压控制不好 尿毒症找上
发表人:医疗数据守护者

高血压与肾脏病的关系一直是医学界关注的焦点。高血压不仅会导致心脏和大脑的损害,还会对肾脏造成严重伤害。本文将深入探讨高血压与肾脏病的关系,以及如何预防和治疗高血压相关的肾脏疾病。

一、高血压与肾脏病的密切关系

高血压与肾脏病的关系犹如一对孪生兄弟,相互影响。高血压会导致肾脏组织受损,引发一系列肾脏疾病,如慢性肾病、肾小球肾炎等。长期高血压患者更容易发展为尿毒症,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和经济负担。

二、高血压如何导致肾脏病

1. 肾小球硬化:高血压会导致肾小球内压力增大,引起肾小球硬化,进而导致肾功能下降。

2. 肾动脉硬化:高血压会导致肾动脉硬化,使肾脏血流量减少,导致肾脏缺血、缺氧,引发肾脏疾病。

3. 肾小管损伤:高血压会导致肾小管损伤,使肾脏对尿液的过滤功能下降,导致尿液中出现蛋白、红细胞等异常成分。

三、如何预防和治疗高血压相关的肾脏疾病

1. 控制血压:高血压患者应积极控制血压,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以减缓肾脏病的进展。

2. 生活方式干预: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戒烟限酒、合理膳食、适量运动等,有助于降低血压,减轻肾脏负担。

3. 定期检查:高血压患者应定期进行肾脏功能检查,如尿常规、肾功能、肾穿刺等,以便早期发现肾脏疾病。

4. 抗高血压药物治疗:根据医生的建议,选择合适的抗高血压药物进行治疗。

5. 肾脏替代治疗:对于尿毒症患者,肾脏替代治疗是挽救生命的唯一途径,包括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

四、总结

高血压与肾脏病的关系密切,患者应引起重视。通过积极控制血压、改善生活方式、定期检查等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疗高血压相关的肾脏疾病,降低尿毒症的发生率。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高血压疾病介绍:
肾动脉狭窄,是肾动脉主要分支或主干狭窄程度≥50%的肾血管疾病,发病率约占高血压患者的5%~10%,如果不早期干预,3年病死率达50%以上,5年和10年存活率分别约18%和5%。其致病因素较多,比如先天性纤维肌性发育不良、动脉粥样硬化、大动脉炎、高脂血症等。本病一般临床无特异性表现,主要表现为肾性高血压或缺血性肾病,可有头晕、头痛、心悸、胸闷、视力减退、恶心、呕吐等高血压症状。治疗方案随病因不同有差异,主要治疗方式为药物治疗、介入治疗等。对于患侧肾长径大于9cm且残留肾功能较好,狭窄的肾动脉已有侧支循环形成者,患者通过介入或外科手术后预后良好,重建血管后,残留肾功能可以稳定,甚至部分改善。对于患侧肾长径小于7.5cm或患者血清肌酐大于35.4umol/L者,则预后较差[1][2]。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慢性肾功能不全,这一疾病困扰着许多患者,了解其成因至关重要。本文将带您深入了解慢性肾功能不全的四大主要成因:慢性肾炎、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损害和血液疾病。

    首先,慢性肾炎是慢性肾功能不全最常见的病因之一。慢性肾炎是指肾脏炎症持续存在并逐渐加重,导致肾功能逐渐下降。其次,糖尿病肾病也是重要原因之一。长期高血糖状态下,肾脏血管受损,导致肾功能减退。此外,高血压肾损害也是导致慢性肾功能不全的常见原因,高血压长期存在会导致肾脏损害。血液疾病,如多发性骨髓瘤、系统性红斑狼疮等,也可能引起慢性肾功能不全。

    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早期症状并不明显,患者可能没有任何不适感。但随着病情的进展,患者会出现消化系统症状、神经系统症状,甚至心力衰竭等严重表现。因此,早期发现、早期治疗至关重要。

    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除了药物治疗外,患者还需要注意日常保养。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适当运动,增强体质,有助于病情的控制。此外,患者还应注意生活环境,保持室内清洁、通风,避免感染。在饮食方面,患者应遵循医生指导,合理搭配膳食,避免摄入过多盐分、蛋白质等,以免加重肾脏负担。

    对于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来说,定期复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至关重要。同时,患者应保持积极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总之,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成因复杂,患者需重视早期筛查和诊断。通过了解病因、积极治疗和日常保养,患者可以有效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 原发性高血压,又称高血压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其病因复杂,至今尚未完全阐明。目前认为,原发性高血压是在遗传背景下,由于多种后天环境因素的作用,导致正常血压调节机制失代偿所致。

    血压的调节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受到心排血量、体循环阻力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平均动脉血压(BP)由心排血量(CO)和总外周阻力(PR)决定,即 BP = CO × PR。高血压的发生与心排血量的增加、总外周阻力的增加等因素有关。

    高血压的发病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遗传因素:原发性高血压有家族聚集性,提示其与遗传因素有关。
    •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RAS在高血压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 钠与高血压:食盐摄入量与高血压的发生密切相关。
    • 精神神经因素:长期的精神紧张、压力等因素也可能导致高血压。
    • 血管内皮功能异常:血管内皮功能异常也可能导致高血压。
    • 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抵抗与高血压的发生密切相关。
    • 其他因素:肥胖、吸烟、饮酒等因素也可能导致高血压。

    高血压的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生活方式干预:包括饮食控制、运动、戒烟限酒等。
    • 药物治疗:常用的降压药物包括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ACEI、ARB等。
    • 其他治疗:包括心理治疗、中医治疗等。

    高血压患者应定期监测血压,并积极治疗,以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 腔隙性脑梗塞,顾名思义,是一种发生在脑部的疾病。它是由脑深部微小动脉发生闭塞,引起的脑组织缺血性软化病变。这种病变通常发生在直径为2-20mm的范围内,其中以2-4mm者最为常见。

    腔隙性脑梗塞的病因主要是高血压和动脉硬化。长期的高血压会导致小动脉硬化和透明性变,从而产生血管闭塞。此外,随着年龄的增长,血液粘度增高、血小板聚集增强、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血脂增高等因素,也会导致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血流速度缓慢,脑血流量减少,进而增加腔隙性脑梗塞的风险。

    腔隙性脑梗塞的症状因人而异,常见的症状包括头痛、头晕、失眠、健忘、肢体麻木、动作失调、发音困难等。严重时,患者可能出现痴呆、偏瘫、失语等严重后果。

    为了预防腔隙性脑梗塞,我们需要积极控制高血压、改善生活方式、定期体检等。具体措施包括:

    1. 定期测量血压,及早发现高血压并合理治疗。

    2. 改善生活方式,如戒烟限酒、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

    3. 定期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查,观察血液粘度的动态改变。

    4. 积极治疗高脂血症和高粘滞血症。

    5. 高度重视脑血管病的前躯症状,如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6. 一旦出现原因不明的性格改变、头晕、记忆力减退、动作失调、说话含糊不清等症状,要及时就医。

  • 骨质疏松症,一种悄无声息的‘沉默杀手’,正威胁着中老年人的健康。它如同‘豆腐渣’般脆弱的骨骼,让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稍有不慎就可能发生骨折。而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更是骨质疏松的‘帮凶’,增加了骨折的风险,并影响骨折后的愈合。

    骨质疏松症不仅‘单兵作战’,更擅长‘团体作案’。中老年人常见的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不仅会增加骨质疏松的发病风险,还会增加跌倒和骨折的风险,并影响骨折后的愈合。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的专家指出,糖尿病患者骨质疏松的发病率是普通人群的2.5倍,一半以上的糖尿病患者伴有骨密度减低,三分之一的患者骨质疏松。这与糖代谢有关,血糖高会导致钙的滤过率增加,大量钙从尿中流失,从而增加骨质疏松的发生可能。

    高血压同样为骨质疏松提供了更多的‘作案’机会。高血压患者的钙排泄会增加,加上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为维持钙平衡,他们的骨矿盐动员增加,从而导致骨密度降低。

    糖尿病、高血压患者更容易跌倒,这是因为糖尿病引起的神经病变、视网膜病变、血管病变等并发症,会让患者步态不稳或行走摇摆或视物不清等表现发生跌倒。此外,高血压患者还会出现头晕、反应迟钝、双下肢动作协调能力减弱等症状,增加跌倒的风险。

    预防骨质疏松症,首先要改变生活方式,吃富含钙、低盐和适量蛋白质的均衡膳食;避免过量饮用咖啡和碳酸饮料;避免抽烟、酗酒,慎用影响骨代谢的药物;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适当户外运动和日照,多做有助于骨健康的体育锻炼和康复治疗;采取防止跌倒的各种措施,注意是否有增加跌倒危险的疾病和药物;加强自身和环境的保护措施等。

    对于已经确诊骨质疏松症的患者,应服用相关抗骨质疏松药物,并注意长期管理。值得注意的是,补钙不如先补维生素D。维生素D对于钙的吸收至关重要,它能帮助钙吸收,还能抑制钙排泄和促进钙在骨骼沉积。

    骨质疏松症、糖尿病、高血压这个‘团伙’正影响着越来越多的人。关注骨骼健康,从预防骨质疏松症开始。

  • 当你的头接触到枕头的那一刻,你是否意识到,睡眠不仅仅是一种休息,更是一种神奇的生理过程,它影响着我们的身心健康,甚至影响着我们的记忆、心脏和牙齿。

    睡眠与记忆

    睡眠与记忆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研究表明,在睡眠过程中,大脑会重放近期的经历,并加强记忆。这种过程被称为睡眠依赖性记忆巩固。例如,学生通过睡眠能够更好地记住单词的顺序。此外,睡眠还能够帮助我们区分记忆事件的先后顺序,使我们的记忆更加清晰。

    睡眠与心脏健康

    缺乏睡眠会增加患高血压、心脏病和中风的风险。长期缺乏睡眠会导致血压升高,心脏负担加重。因此,保证充足的睡眠对于心脏健康至关重要。

    睡眠与牙齿健康

    睡眠不足也会影响牙齿健康。一项研究发现,每晚睡眠时间少于6小时的人比睡眠时间充足的人更容易患牙周病。这是因为睡眠不足会削弱免疫系统,导致口腔细菌滋生,从而引发牙周病。

    睡眠与基因

    研究表明,基因会影响我们的睡眠模式。一些人的生物钟与大多数人不同,他们更喜欢在深夜活动。这种差异可能与基因突变有关。

    睡眠与基因

    有些人可以承受较少的睡眠,而有些人则需要更多的睡眠才能保持清醒。这种差异可能与基因有关。一项研究发现,一些人的基因使他们更容易进入慢波睡眠,这种睡眠对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 高血压患者是否可以食用猪蹄,一直是患者们关心的问题。事实上,高血压患者可以适当食用猪蹄,但需注意控制量。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它会导致心脏、脑部、肾脏等器官受损。高血压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其中原发性高血压占绝大多数。高血压是导致中风、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疾病的重要因素。

    猪蹄中含有较高的脂肪,过量食用可能导致血脂升高,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从而加重高血压患者的病情。因此,高血压患者应该避免过量食用猪蹄。

    除了控制饮食,高血压患者还需要通过药物治疗来控制血压。常用的降压药物包括钙离子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等。

    除了药物治疗,高血压患者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低盐饮食、适量运动等。
    • 定期监测血压,了解自己的血压状况。
    • 保持乐观的心态,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 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总之,高血压患者可以适量食用猪蹄,但需注意控制量,并采取其他措施来控制血压,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 高血压,一种曾经被认为是中老年人才会得的疾病,近年来却越来越年轻化。那么,为什么年轻人会患上高血压呢?本文将为您揭秘年轻人高血压的成因,并提供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一、年轻人高血压的成因

    1. 不良生活习惯:长期高盐饮食、喜食辛辣、油腻食物、熬夜、生活不规律、暴饮暴食、经常吃夜宵等,都是导致年轻人高血压的重要因素。

    2. 压力过大:生活和工作压力过大,容易导致内分泌紊乱,进而引发高血压。

    3. 肥胖:肥胖是高血压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年轻人如果过度肥胖,也容易患上高血压。

    4. 遗传因素:高血压具有一定的家族遗传性,如果家族中有高血压患者,年轻人患病风险会更高。

    二、年轻人高血压的治疗方法

    1. 药物治疗:常用的降压药物包括利尿剂、普萘洛尔类药物、普利类药物、沙坦类药物和地平类药物等。根据病情,医生会为您选择合适的药物。

    2. 生活方式干预:调整饮食结构,低盐、低脂肪饮食,戒烟限酒,适当进行体育锻炼,保持充足的睡眠,都是预防和治疗高血压的有效方法。

    3. 心理治疗:心理压力过大也是导致高血压的重要原因,可以通过心理咨询等方式进行缓解。

    三、年轻人高血压的预防措施

    1. 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保持良好的心态,是预防高血压的关键。

    2.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血压检查,早发现、早治疗。

    3. 遗传因素:有高血压家族史的人群,要更加注意预防和治疗。

    总之,年轻人高血压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通过了解高血压的成因、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年轻人可以更好地预防和治疗高血压,拥有健康的生活。

  •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对人体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为了控制血压,患者需要长期服用降压药物。那么,高血压的降压药物有哪些呢?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

    一、高血压的降压药物分类

    高血压的降压药物主要分为五大类: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1. 利尿剂:利尿剂通过增加尿量,降低血容量,从而达到降压的效果。常见的利尿剂有氢氯噻嗪、呋塞米、吲达帕胺等。利尿剂适用于轻中度高血压患者。

    2. β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通过阻断心脏β受体,降低心率和心输出量,从而降低血压。常见的β受体阻滞剂有美托洛尔、普萘洛尔、阿替洛尔、比索洛尔等。β受体阻滞剂适用于心率高的中青年患者,以及心绞痛和慢性心力衰竭患者。

    3. 钙通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通过阻断钙离子通道,降低心肌细胞内钙离子浓度,从而降低心肌收缩力和血管平滑肌收缩,降低血压。常见的钙通道阻滞剂有硝苯地平、氨氯地平、拉西地平、非洛地平等。钙通道阻滞剂起效快,降压作用强,个体差异小,对血糖血脂影响小。

    4.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ACEI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降低血管紧张素II的生成,从而降低血压。常见的ACEI有卡托普利、贝那普利、依那普利、福辛普利、培哚普利等。ACEI特别适用于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心房颤动和肾脏靶器官损害的患者,也非常适用于糖尿病患者。

    5.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ARB通过阻断血管紧张素II受体,降低血压。常见的ARB有氯沙坦、缬沙坦、厄贝沙坦、替米沙坦、坎地沙坦等。

    二、降压药物的选用

    降压药物的选用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个体差异来决定。以下是一些建议:

    1. 利尿剂:适用于轻中度高血压患者,尤其适用于伴有水肿的患者。

    2. β受体阻滞剂:适用于心率高的中青年患者,以及心绞痛和慢性心力衰竭患者。

    3. 钙通道阻滞剂:适用于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糖尿病、高脂血症的患者。

    4. ACEI:适用于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心房颤动和肾脏靶器官损害的患者,以及糖尿病患者。

    5. ARB:适用于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肾脏疾病的患者。

    三、降压药物的注意事项

    1. 降压药物需要长期服用,不能随意停药或换药。

    2. 降压药物可能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如头痛、干咳、低血压等。如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就医。

    3. 降压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切勿自行购买和使用。

    四、日常保养

    除了药物治疗外,患者还需注意日常保养,如:

    1. 限制钠盐摄入,减少辛辣、油腻食物的摄入。

    2. 保持良好的作息,避免熬夜。

    3. 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

    4. 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波动。

  • 核桃作为一种营养丰富、功效显著的坚果,一直以来都是很多人喜爱的零食。它富含不饱和脂肪酸、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具有补脑、健脑、抗衰老等多种保健作用。

    然而,你知道吗?有些食物与核桃同食可能会产生不良反应,甚至影响健康。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哪些食物不能与核桃同食。

    一、野鸡肉

    野鸡肉与核桃同食可能导致身体不适,尤其是患有肺炎、支气管扩张等疾病的人,更应避免。

    二、酒

    据古代医书记载,饮酒食核桃可能导致咯血。这是因为核桃性热,而酒也属于辛辣之物,二者同食容易导致血热,引发咯血等症状。

    三、浓茶

    茶叶中的鞣酸会与核桃中的铁、蛋白质结合,形成不易消化的沉淀物,影响营养吸收。因此,食用核桃时应避免饮浓茶。

    四、鳖肉

    鳖肉具有滋阴养血、清热解毒的功效,但与核桃同食可能导致中毒,影响身体健康。

    五、黄豆

    黄豆富含蛋白质和植物雌激素,与核桃同食可能导致腹胀、腹痛、消化不良等症状。

    六、野鸭

    野鸭与核桃同食可能导致身体不适,容易生病。

    此外,食用核桃还有一些注意事项:

    1. 适量食用

    核桃富含脂肪,过量食用容易导致消化不良,建议每天食用20-40克左右,相当于四五个核桃。

    2. 不要剥皮

    核桃仁表面的褐色薄皮富含营养,建议不要剥皮食用。

    3. 长期坚持

    核桃的保健效果需要长期坚持才能体现出来,建议每天坚持食用。

  • 女性在不同年龄段需要关注不同的健康问题,以下是一些关键时期和需要注意的健康要点:

    **青春期(15-20岁)**

    青春期是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女孩子需要保证充足的营养摄入,尤其是蛋白质和热量。早餐要吃好,避免挑食,保证营养均衡。

    **20岁-30岁**

    这个时期女性容易出现缺铁性贫血,需要注重补血补铁。可以通过食用富含铁的食物,如动物肝脏、瘦肉、鸡蛋、海产品等来补充铁质。同时,多吃维生素C丰富的水果和蔬菜,有助于铁的吸收。

    **30岁**

    30岁后,女性需要特别注意补钙。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储存钙量逐渐下降,容易出现骨质疏松等问题。可以通过多喝牛奶、多吃奶制品、豆制品等方式来补充钙质,并多晒太阳。

    **25岁-30岁**

    这个时期是女性生育的最佳年龄,子宫颈管弹性好,分娩更加顺利。如果结合社会、心理因素考虑,25-30岁则是女人最理想的生育年龄。

    **30-35岁**

    女性需要开始关注高血压的预防。早期干预高血压可以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可以通过低钠饮食、适当锻炼、良好作息等方式来预防高血压。

    **40岁**

    更年期是女性生理变化的重要时期,需要注重更年期保健。可以通过保持良好的心态、规律生活、清淡饮食等方式来缓解更年期症状。

    **绝经前后**

    女性绝经后,患冠心病的风险会增加。有“三高”危险因素的女性,需要关注血压、血脂等指标的变化,并注意预防心脏病。

    **40-50岁**

    这个时期中风发病率开始明显升高。有中风危险因素的人群,需要重视吃动平衡,预防中风。

    **65岁后**

    老年痴呆的发病率逐渐增加。老年人需要多做智力练习,预防老年痴呆。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