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肝昏迷患者如何做好护理工作

肝昏迷患者如何做好护理工作
发表人:数字健康领航者

肝性脑病,又称肝昏迷,是重症肝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这种疾病往往来势汹汹,若护理不到位或抢救不及时,患者生命安全将受到严重威胁。

在肝昏迷的预防和治疗过程中,除了药物治疗,日常护理同样至关重要。患者家属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疾病:

1. 密切关注病情变化:肝昏迷患者可能会出现性格行为改变、语言不清、定向力差等症状。家属应密切关注患者的这些变化,一旦发现异常,应立即与医生联系,及时进行干预。

2. 限制蛋白质摄入:在肝病患者急性期,限制蛋白质摄入有助于降低血氨水平。但需要注意的是,过度限制蛋白质摄入会导致氨基酸不足,不利于康复。因此,建议每天摄入0.5-0.75克/公斤的蛋白质。

3. 限制脂肪摄入,增加脂溶性维生素摄入:脂肪摄入过多会增加肝脏负担,而脂溶性维生素(如维生素A、维生素E)有助于保护肝细胞,抵御毒害物质。因此,建议患者适当增加脂溶性维生素的摄入。

4. 定期清理肠道:清洁灌肠有助于降低血氨水平和促进毒素排出,改善肝性脑病症状。乳果糖是一种常用的清洁灌肠剂,每次10毫升,每日3次,可保持大肠通畅。

5. 慎用安眠药:重症肝病患者服用安眠药有可能诱发肝性脑病。因此,患者应尽量调整心态,减轻心理负担,避免过度依赖安眠药。

在肝昏迷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家庭护理至关重要。通过以上方法,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疾病,提高生活质量。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颤病疾病介绍:
正常成人静息状态下呼吸频率为12-20次/分,新生儿呼吸频率为44次/分,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减慢。呼吸过速是指成人呼吸频率超过20次/分。呼吸频率增快的同时常会伴有呼吸深度的改变。引起呼吸过快的原因有很多,分为生理性呼吸过速和病理性呼吸过速。生理性呼吸过速多见于剧烈的运动,比如打篮球、跑步、跳绳,以及各种田径运动,运动的消耗需要更多的氧气,通过加快呼吸的频率获得更多的氧气;情绪紧张等。病理性呼吸过速主要见于:(1)发热,任何原因所引起的发热都可导致呼吸频率加快。(2)甲状腺功能亢进。(3)急性心衰,心功能衰竭发作时,引起肺淤血导致肺的通气功能障碍,从而代偿性引起呼吸过快。(4)慢性气道炎症,比如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5)精神和心理因素,比如受到严重的恐吓,也会出现短暂、一过性的呼吸过速。生理性呼吸过速可以不进行医学干预,通过停止运动,休息,情绪调节等方式缓解,病理性呼吸过速需要进行医学干预,必要时到医院就诊。
推荐问诊记录
颤病地区推荐专家
推荐科普文章
  • 帕金森病,这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对患者及其家庭都带来了巨大的困扰。它不仅会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还会给患者带来心理上的压力。因此,及时有效的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一、帕金森病的治疗方法

    1.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帕金森病治疗的主要手段。目前,常用的药物包括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单胺氧化酶B抑制剂、COMT抑制剂等。这些药物可以帮助改善患者的运动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2. 物理治疗:物理治疗可以帮助患者维持和改善运动功能,包括关节活动度、肌肉力量和平衡能力等。常见的物理治疗方法包括关节松动术、肌肉力量训练、平衡训练等。

    3. 康复训练:康复训练可以帮助患者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包括穿衣、进食、洗澡等。康复训练可以由专业的康复治疗师进行指导。

    4. 针灸治疗:针灸治疗可以改善帕金森病的运动症状,如震颤、僵硬等。针灸治疗的效果因人而异,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5. 心理治疗:帕金森病患者常常会伴随有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心理治疗可以帮助患者调整心态,提高生活质量。

    二、帕金森病的预防

    1. 健康生活方式: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避免过度劳累,适当进行体育锻炼,有助于预防帕金森病。

    2. 饮食调整:合理膳食,多吃富含抗氧化剂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等,有助于预防帕金森病。

    3. 避免接触有害物质:长期接触农药、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可能增加患帕金森病的风险,因此要尽量避免接触这些物质。

    三、帕金森病的护理

    1. 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保持室内通风,温度适宜,光线充足,有助于患者的生活质量。

    2. 注意患者的饮食:保证患者的营养摄入,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

    3. 监测病情:定期监测患者的病情,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4. 心理支持: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 手,作为我们身体的重要器官,不仅是我们完成各种日常活动的助手,更隐藏着许多关于我们健康状况的线索。通过观察手掌的形态、颜色、指甲等特征,我们可以初步了解自身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

    一、手掌形态与健康

    1. 手足搐搦症:低血钙会导致手足肌肉紧张性痉挛,表现为手腕屈曲,五指伸展,拇指内收靠近掌心。进行“缺钙束臂试验”可帮助诊断。

    2. 鹰爪手:手指关节弯曲固定,好似鹰爪,常见于尺神经或正中神经损伤,以及脊髓空洞症、进行性肌营养不良、麻风病等疾病。

    3. 肝掌:手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发红,常见于肝硬化、肝癌等肝脏疾病。

    4. 指节畸形:类风湿关节炎、痛风病等疾病可导致指关节畸形。

    5. 杵状指:指节末端增生,呈鼓槌状,常见于慢性肺部疾病、先天性心脏病等。

    6. 匙状指:指甲下凹,边缘翘起,常见于缺铁性贫血、风湿热等疾病。

    二、手掌颜色与健康

    1. 指甲苍白:可能患有贫血。

    2. 指甲灰白、粗糙:可能患有甲癣或营养不良。

    3. 指甲变黄:可能患有黄疸或长期吸烟。

    4. 指甲变黑:可能患有黑色素瘤或陈旧出血。

    5. 指甲变蓝:可能服用某些药物或患有心脏病。

    三、日常保养与预防

    1. 保持良好的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

    2. 均衡饮食,摄入充足的维生素和矿物质。

    3. 避免过度劳累,适当进行体育锻炼。

    4. 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疾病。

  •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影响中老年人群。老年帕金森病的症状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和非运动症状。

    运动障碍是帕金森病最典型的症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震颤:帕金森病患者常常会出现手部、头部、颈部等部位的震颤,尤其是在静止状态下更为明显。

    2. 运动迟缓:帕金森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会表现出动作迟缓、反应迟钝,如穿衣、吃饭等动作变得缓慢。

    3. 肌肉僵硬:帕金森病患者的肌肉会逐渐变得僵硬,导致关节活动受限,动作困难。

    4. 步态异常:帕金森病患者行走时常常会出现步态不稳、步履蹒跚,甚至出现跌倒的情况。

    5. 语言障碍:帕金森病患者的语言表达能力会逐渐下降,表现为说话缓慢、声音低沉、语调单调。

    非运动症状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睡眠障碍:帕金森病患者常常会出现失眠、多梦、夜惊等睡眠问题。

    2. 便秘:帕金森病患者的肠道蠕动减慢,容易导致便秘。

    3. 情绪波动:帕金森病患者的情绪波动较大,容易焦虑、抑郁。

    4. 感觉障碍:帕金森病患者的四肢、面部等部位可能会出现麻木、疼痛等症状。

    5. 嗅觉减退:帕金森病患者的嗅觉可能会逐渐减退。

    针对帕金森病的治疗,目前主要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康复治疗。药物治疗主要包括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单胺氧化酶抑制剂等;手术治疗主要包括深部脑刺激术等;康复治疗主要包括物理治疗、言语治疗等。

    帕金森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波动。

    2. 注意饮食均衡,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预防便秘。

    3. 适当进行运动,增强体质。

    4. 保持良好的睡眠,避免熬夜。

    5. 定期复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 新生儿心脏杂音是家长们常常关注的问题,许多家长在给孩子进行常规检查时,医生会告知存在心脏杂音。那么,新生儿心脏杂音究竟是什么?如何判断其性质?又该如何处理呢?本文将为您一一解答。

    一、什么是新生儿心脏杂音?

    新生儿心脏杂音是指新生儿在心脏听诊时,医生能够听到的一种额外的心脏声音。这种声音可能是生理性的,也可能是病理性的。

    二、新生儿心脏杂音的分类

    1. 生理性心脏杂音

    生理性心脏杂音是指新生儿在出生后的一段时间内,由于心脏结构发育不成熟,血流动力学改变等原因,产生的一种无害的杂音。这种杂音在宝宝安静或运动后,杂音会减弱或消失。

    2. 病理性心脏杂音

    病理性心脏杂音是指由于心脏结构异常、瓣膜病变等原因导致的心脏杂音。这种杂音会持续存在,且在宝宝运动后杂音会增强。

    三、新生儿心脏杂音的处理

    1. 观察等待

    对于生理性心脏杂音,医生通常会建议家长观察等待,定期复查,观察宝宝的生长发育情况,以及杂音的变化情况。

    2. 进一步检查

    对于病理性心脏杂音,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建议进行进一步检查,如心脏彩超、心电图等,以明确诊断。

    3. 治疗方案

    根据具体诊断结果,医生会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如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四、新生儿心脏杂音的预防

    1. 定期产检

    孕期定期进行产检,及时发现并处理胎儿的心脏问题。

    2. 注意孕期保健

    孕期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接触有害物质,减少胎儿心脏畸形的几率。

    五、总结

    新生儿心脏杂音是一个常见问题,家长不必过于担心。通过医生的专业判断和适当处理,大多数宝宝都可以健康成长。

  • 先天性眼球震颤是一种常见的眼部疾病,其特点为眼球不自主地、有节奏地、钟摆状或跳动地运动。这种运动可以是显性的,也可以是隐性的,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一定影响。

    显性眼球震颤意味着无论一只眼睛被遮盖还是双眼同时睁开,都会出现眼球震颤。而隐性眼球震颤则仅在一只眼睛被遮盖时出现,当双眼同时固定时,震颤会减轻甚至无法用肉眼区分。

    先天性眼球震颤的发病率约为0.005%~0.286%,多见于男性,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这种疾病通常在婴儿3-4个月大时被发现,随着年龄增长,震颤程度有下降趋势。

    由于眼球震颤患者的眼睛不能对外界物体保持稳定的注视,导致双眼视力质量下降,严重者可引起弱视。因此,早期发现和诊断尤为重要。一旦发现眼球震颤,应及时就医,排除器质性眼病,如先天性白内障、先天性青光眼等。

    先天性眼球震颤目前尚无根治方法,但可以通过戴眼镜或手术来改善症状。对于伴有屈光不正的患者,配戴合适的眼镜可以矫正视力,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震颤症状。对于某些类型的眼球震颤,佩戴棱镜可以消除代偿性头部位置,改善视力。此外,手术改变眼睛位置也可以减少眼球震颤。

    除了治疗,患者还需注意日常保养。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用眼,定期进行眼部检查,有助于延缓病情发展。

    总之,先天性眼球震颤虽然无法根治,但通过科学的治疗和日常保养,可以有效改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功能性震颤,也称为加强性生理性震颤,是一种常见的运动障碍,表现为细小、快速、不规则的震颤。这种震颤通常发生在手指,但也可能发生在其他部位,如头部、颈部、嘴唇等。功能性震颤的特点是无肌张力改变,且与精神因素密切相关。

    一、病因与症状

    功能性震颤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 精神因素:如焦虑、紧张、情绪波动等。
    • 内分泌因素:如甲状腺功能亢进、低血糖等。
    • 药物因素:如咖啡因、酒精、某些药物成瘾后戒断等。
    • 过度疲劳:长时间工作、睡眠不足等。

    功能性震颤的典型症状包括:

    • 手指、头部、颈部等部位的小、快速、不规则的震颤。
    •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状:如易怒、失眠、心悸、疲劳、畏热、出汗、消瘦、食欲不振、女性月经过多等。
    • 低血糖症状:如面色苍白、出汗、饥饿、震颤、心悸、焦虑、感觉异常、精神活动异常等。
    • 急性酒精中毒症状:如头痛、恶心、呕吐、嗜睡、动作笨拙、语言模糊、步态不稳、震颤、情绪不稳定甚至昏迷等。

    二、诊断与鉴别诊断

    功能性震颤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和排除其他可能的疾病。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诊断方法:

    • 体格检查:观察震颤的部位、频率、幅度等特征。
    • 实验室检查:如甲状腺功能、血糖、肝功能等。
    • 影像学检查:如脑电图、肌电图等。

    三、治疗与预防

    功能性震颤的治疗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 病因治疗: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如调整甲状腺功能、控制血糖、戒断药物等。
    • 药物治疗:使用抗焦虑、抗抑郁等药物缓解症状。
    • 心理治疗:如认知行为疗法、放松训练等。
    • 生活方式调整:保持良好的作息规律,避免过度劳累,减少咖啡因、酒精等摄入。

    四、预后

    功能性震颤的预后良好,经过合理治疗,大部分患者的症状可以得到缓解或消失。然而,部分患者可能需要长期治疗和随访。

  •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老年人脑动脉硬化已成为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脑动脉硬化是指脑动脉内壁增厚、硬化,导致血管腔狭窄、血流减缓,甚至阻塞。以下是老年人脑动脉硬化的一些典型症状:

    一、头痛:脑动脉硬化患者常常出现头痛或头晕,症状轻重不一,可能时轻时重,无规律可循。

    二、睡眠障碍:脑动脉硬化患者常伴有睡眠障碍,如长时间无法入睡、易醒、醒后难以入睡等。

    三、记忆力减退:脑动脉硬化患者记忆力明显下降,特别是对数字、日期等遗忘得特别快。

    四、老年环:老年环是指角膜边缘出现的灰白色膜,是胆固醇、中性脂肪和磷脂等物质沉淀的结果。

    五、耳垂皱纹:耳垂由结缔组织构成,对缺血十分敏感。脑动脉硬化时,耳垂会因缺血而出现皱纹。

    六、情绪波动:脑动脉硬化患者情绪波动大,易激动、喜怒无常,这是由于脑部供血量减少引起的。

    七、手指震颤:手指震颤是脑动脉硬化症的典型症状之一,患者在握笔写字时,手指会出现轻微的震颤。

    针对脑动脉硬化,患者应积极控制血压、血脂、血糖,在医生指导下合理用药。饮食方面,戒烟戒酒,选择低脂、低盐、低糖饮食,保持生活规律,保证充足睡眠。此外,保持心情愉快,避免情绪激动也是非常重要的。

    脑动脉硬化患者可至神经内科就诊,神经内科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脑动脉硬化是一种慢性疾病,需要长期治疗和保养。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以降低疾病恶化的风险。

  • 帕金森综合症(Parkinsonism)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临床表现以运动迟缓、肌肉僵直、静止性震颤和姿势异常为主要特征。该疾病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因此了解帕金森综合症的症状特点至关重要。

    一、运动障碍

    帕金森综合症患者的运动障碍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

    1. 运动不能:患者进行随意运动时启动困难,动作缓慢、吃力。

    2. 运动减少:患者的自发、自动运动减少,运动幅度减小。

    3. 运动徐缓:患者的随意运动执行缓慢,做重复动作时,幅度和速度逐渐减弱。

    4. 书写困难:患者书写时,字迹越写越小,称为“小写症”。

    5. 语言困难:患者声音变小,音域变窄,吞咽困难,进食饮水时可出现呛咳。

    6. 起身困难:患者起身时全身不动,持续数秒至数十分钟,称为“冻结发作”。

    二、震颤

    帕金森综合症患者的震颤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

    1. 静止性震颤:患者在静止状态下出现不自主的颤抖,主要累及上肢,两手像搓丸子那样颤动着。

    2. 体位性震颤:患者站立时出现震颤,坐下或躺下后震颤消失。

    3. 精神紧张时震颤加剧。

    三、强直

    帕金森综合症患者的肌肉僵直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

    1. 四肢、颈部、面部的肌肉发硬。

    2. 肢体活动时有费力、沉重和无力感。

    3. 面部表情僵硬,眨眼动作减少,造成“面具脸”。

    4. 身体向前弯曲,走路、转颈和转身动作特别缓慢、困难。

    5. 行走时上肢协同摆动动作消失,步幅缩短,结合屈曲体态,使患者以碎步、前冲动作行走。

    四、姿势异常

    帕金森综合症患者可出现以下姿势异常:

    1. 姿势性震颤:患者站立时出现震颤,坐下或躺下后震颤消失。

    2. 慌张步态:患者行走时上肢协同摆动动作消失,步幅缩短,结合屈曲体态,使患者以碎步、前冲动作行走。

    五、其他症状

    帕金森综合症患者还可出现以下症状:

    1. 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如油脂脸、多汗、垂涎、大小便困难和直立性低血压。

    2. 精神症状:如忧郁和痴呆。

  • 下肢肌肉不自主震颤,又称为肉跳,是一种常见的生理现象。然而,当这种震颤频繁出现并伴随其他症状时,可能与多种原因相关。本文将探讨下肢肌肉不自主震颤的常见原因,包括生理性、疾病性、小脑性、肝病等,并提供相关的预防和治疗建议。

    首先,生理性震颤,也称为特发性震颤,是一种常见的运动障碍疾病。它通常表现为双上肢的不自主震颤,有时伴有头部的不自主摇动。特发性震颤的病因可能与大脑内协调和控制肢体活动的精细机构出现障碍有关。虽然这种震颤可能会对患者造成一定的不便,但通常不会导致严重的后果。

    其次,疾病性震颤可能是帕金森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表现。帕金森病的震颤通常从一只脚的末端开始,逐渐蔓延至躯干和四肢。这种震颤通常伴有肌肉僵硬、动作缓慢等症状。帕金森病的确切病因尚不完全清楚,但可能与遗传、环境因素和神经递质失衡等因素有关。

    此外,小脑性震颤可能与小脑功能障碍有关。小脑是大脑的一个重要部分,负责协调运动和维持身体平衡。当小脑受损时,可能会导致意向性震颤,即在尝试接触物体时出现的震颤。

    肝病也可能导致下肢肌肉不自主震颤。肝性脑病是一种严重的肝脏疾病,可能导致脑功能障碍和震颤。此外,肝脏疾病还可能导致电解质失衡,从而引发震颤。

    为了预防和治疗下肢肌肉不自主震颤,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1. 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良好的作息规律,避免过度劳累和压力。

    2. 饮食调理: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减少油腻食物的摄入,保持营养均衡。

    3. 适量运动:进行适量的运动,如散步、瑜伽等,有助于缓解肌肉紧张和改善血液循环。

    4.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体检,以便早期发现并治疗潜在的疾病。

    5. 寻求专业帮助:如果出现下肢肌肉不自主震颤的症状,应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 帕金森病,又称震颤麻痹,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主要影响中老年人。其主要症状包括静止性震颤、肌肉僵硬、运动迟缓以及姿势平衡障碍等,晚期患者甚至无法自理生活。据统计,我国帕金森病患者已超过200万,占全球患者总数的一半。

    由于目前尚无根治帕金森病的方法,许多患者对晚期生活质量下降感到担忧,甚至失去治疗的信心。为此,我们邀请了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神经外科胡小吾教授,为大家详细介绍帕金森病的科学治疗方法。

    专家介绍:胡小吾教授,现任中华医学会上海市神经外科学会功能和立体定向学组副组长,擅长立体定向功能神经外科,在帕金森病、特发性震颤、扭转痉挛等疾病的脑深部刺激术(脑起搏器)治疗和毁损术治疗方面具有丰富经验。

    早期药物治疗,把握剂量很关键

    胡小吾教授指出,帕金森病早期症状较轻,药物治疗效果较好,建议患者尽量采用药物治疗,不要急于手术。

    药物治疗应遵循“细水长流,不求全效”的原则。药物作用有限,具有时效性,长期服用会出现副作用。患者应尽量推迟服药时间,症状轻微时可以暂时不服药,症状明显时则应及时服药。

    中晚期外科手术,首选脑起搏器

    对于中晚期帕金森病患者,药物治疗效果不佳,且副作用较大时,可以考虑外科治疗。目前常用的外科治疗方法有毁损术和脑起搏器。

    毁损术通过射频热凝脑内异常兴奋神经核团,消除帕金森病症状。但毁损术存在一定风险,如脑出血、靶点偏差等。脑起搏器是自左旋多巴药物之后治疗帕金森病的第二大进展,通过电刺激抑制不正常的神经放电,消除症状。脑起搏器治疗安全性高,是一种可逆性的神经调节治疗。

    帕金森治疗误区,家属需警惕

    胡小吾教授提醒,帕金森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注意避免以下误区:

    1. 不要随意停药,帕金森病需要终身服药。

    2. 不要一开始就选择效果最好的药物,药物剂量要尽可能小。

    3. 外科治疗不能太早,也不能太晚。

    4. 术后仍需继续服药。

    康复治疗同样重要

    帕金森病患者在药物治疗和外科治疗的基础上,还应进行康复治疗,以提高生活质量。

    康复治疗包括功能训练、物理治疗、语言治疗等,旨在帮助患者保持独立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