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中耳炎的症状与治疗全知道

中耳炎的症状与治疗全知道
发表人:健康驿站

中耳炎是一种常见的耳部疾病,由于症状与耳聋相似,常常导致误诊,延误病情。了解中耳炎的症状和治疗方法,对于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中耳炎主要分为急性中耳炎、慢性中耳炎、分泌性中耳炎和航空性中耳炎。急性中耳炎多由病毒感染引起,症状包括耳痛、听力下降、耳内闷胀感等。慢性中耳炎则多由急性中耳炎迁延而来,症状可能不明显,但可能导致听力下降、耳鸣等。分泌性中耳炎则表现为耳内积液,听力下降,但耳痛不明显。航空性中耳炎则多发生在乘坐飞机时,由于气压变化导致中耳腔内外气压不平衡,引起耳痛、听力下降等症状。

中耳炎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物理治疗。药物治疗主要针对急性中耳炎,可使用抗生素、抗病毒药物等。手术治疗则适用于慢性中耳炎、分泌性中耳炎等,如鼓室成形术、鼓膜修补术等。物理治疗则包括耳部按摩、听力训练等。

预防中耳炎的关键在于保持耳道清洁,避免挖耳,避免接触病毒和细菌,避免长时间使用耳机等。此外,乘坐飞机时,可以通过吞咽、咀嚼、打呵欠等方式缓解气压变化引起的不适。

如果出现耳痛、听力下降、耳鸣等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耳聋病疾病介绍:
人体耳部结构分为外耳、中耳、内耳,因为某些原因,如遗传、感染、药物、疾病、环境等,导致声音从外耳传导至内耳的听觉通路发生病变,引起不同程度的听力损害,这种听力损害一般被统称为耳聋,程度较轻时称重听,显著影响社交能力的称为聋。全球大约7%~10%的人口正在承受着明显的听力障碍,主要表现除了听力下降外,通常还伴有耳鸣、耳闷、眩晕、听觉过敏等临床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上一般联合药物、手术、高压氧舱等多种治疗方法进行干预,部分类型的耳聋可恢复,部分却会造成永久性听力损伤,预后因人而异,越早治疗,效果越好[1]。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开始遭受耳鸣、耳聋的困扰。据统计,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有高达30%-50%的人患有耳鸣、耳聋,而65岁以上的老年人中这一比例更是高达72%。更令人担忧的是,患有心血管病、糖尿病的老年人比健康人群更容易出现耳鸣、耳聋的症状。

    北京地区1996年的调查显示,老年人中患耳鸣、耳聋的比例已经达到了41.84%。虽然耳鸣、耳聋与衰老密切相关,但通过合理的饮食调理,我们仍然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改善这一状况。

    以下是一些有助于缓解老年人耳鸣、耳聋的食物:

    1. 富含铁元素的食物

    铁元素对于维持听觉细胞的正常功能至关重要。紫菜、虾皮、海蜇皮、黑芝麻、黄花菜、黑木耳等食物中都富含铁元素,可以帮助预防和改善耳鸣、耳聋。

    2. 富含锌元素的食物

    锌元素对于核酸、蛋白质的合成以及碳水化合物、维生素A的代谢都具有重要作用。牡蛎、肝脏、粗粮、干豆类、坚果、蛋、肉和鱼等食物中都富含锌元素,可以帮助改善耳鸣、耳聋的症状。

    3. 富含维生素C和E的食物

    维生素C和E可以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的作用,提高人体对氧的利用率,改善末梢血流量,对内耳起到保护作用。新鲜绿叶蔬菜、黑芝麻、植物油、核桃、花生等食物中都富含维生素C和E。

    4. 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

    维生素D可以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利用,有助于预防和改善耳鸣、耳聋。动物肝脏、蛋类、蘑菇、银耳等食物中都富含维生素D。

    5. 具有活血作用的食物

    活血化瘀可以扩张血管,改善血液黏稠度,有利于保持耳部小血管的正常微循环。黑木耳、韭菜、红葡萄酒、黄酒等食物都具有活血作用。

    除了饮食调理,老年人还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 避免长时间暴露在噪音环境中。

    2. 保持良好的睡眠质量。

    3. 避免过度疲劳。

    4. 定期进行听力检查。

    耳鸣、耳聋虽然是一种常见病,但只要我们重视预防,积极治疗,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就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改善这一状况。

  •   听觉是人类重要的感官之一,它让我们能够感知周围的声音,享受音乐、沟通对话,甚至感知环境变化。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如年龄增长、噪声暴露、疾病等,许多人会遭受听力损失。其中,老年人听力损失尤为常见,据统计,65岁以上老年人中,三分之一存在听力损失。

      当听力损失发生时,许多人会选择佩戴助听器来改善听力。然而,助听器的佩戴并非一劳永逸,许多人在佩戴过程中会遇到“闷”和“失真”的问题。本文将探讨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法。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堵耳效应”。堵耳效应是指佩戴助听器后,耳道被助听器塞满,导致耳道低频能量释放受阻,从而产生耳朵发闷的感觉。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调节助听器的低频增益,降低低频声音的放大程度;

      2. 在耳塞或耳背机上制作通气孔,增加耳道的通气量;

      3. 更换耳背机耳塞或选择开放式耳背机、开放式耳道受话器、内置式助听器。

      其次,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失真”。失真是指助听器放大声音时,声音的音质发生改变,变得不自然。造成失真的原因有很多,如声音压缩过多、频响调试不当等。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

      1. 让验配师根据佩戴者的听力图和佩戴需求进行精细调试;

      2. 选择具有降噪功能的助听器,减少环境噪声对声音的影响。

      除了以上两种问题,助听器的佩戴还可能存在以下误区:

      1. 自行购买助听器,不进行专业验配;

      2. 双耳听损却只佩戴一个助听器;

      3. 认为助听器会越戴越聋;

      4. 认为戴上助听器就能立刻听清所有声音。

  •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日益提高,药品安全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近年来,我国药品安全问题频发,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首先,药物不良反应是导致药品安全问题的首要因素。据统计,我国每年约有250万人因药物不良反应致病住院,给患者和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负担。其中,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滥用是导致药物不良反应的重要原因之一。这类抗生素具有耳毒性,容易导致患者出现听力下降、耳聋等问题。

    其次,过期药品也是导致药品安全问题的重要因素。由于公众安全用药意识的淡薄,许多家庭存在过期药品现象。过期药品不仅药效降低,还可能产生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此外,药品的易获取性也加剧了药品安全问题。在我国,非处方药种类繁多,大量药品可直接在柜台上买到,缺乏有效的用药安全宣传,导致公众用药安全意识淡薄。

    针对药品安全问题,我国人大代表提出了设立“安全用药日”的建议,以提高社会各界对此问题的重视。同时,医院内部管理不规范、临床用药过滥等问题也需要引起重视。

    总之,药品安全事关公众健康,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提高安全用药意识,加强药品监管,确保公众用药安全。

  • 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老年性耳聋已成为严重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一种常见疾病。为了预防和延缓老年性耳聋的发生,了解其病因、症状和预防方法至关重要。

    老年性耳聋的病因尚不明确,但可能与遗传、环境、生活习惯等多种因素有关。常见的症状包括听力下降、耳鸣、耳闷等。为了维护听力健康,以下建议可供参考:

    1. 健康饮食:保持均衡的饮食,摄入足够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如维生素B族、维生素C、钙、铁等,有助于保护听力。

    2. 戒烟限酒:吸烟和过量饮酒会损害听力,应尽量避免。

    3. 避免噪音:长时间暴露在噪音环境中会损伤听力,应尽量减少噪音暴露。

    4. 适度运动:运动可以改善血液循环,增强体质,有助于预防老年性耳聋。

    5. 定期检查:定期进行听力检查,及早发现听力问题,及时进行治疗。

    6. 佩戴助听器:对于听力下降较严重的老年人,佩戴助听器可以改善听力。

    7. 积极治疗原发疾病: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患者,应积极治疗,控制病情,预防听力下降。

  • 神经性耳聋,又称为感音神经性耳聋,是一种常见的听力障碍疾病。它主要表现为听力下降,根据病因可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种。先天性的神经性耳聋多见于儿童,后天性的则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

    神经性耳聋的典型症状包括:

    1. 重振现象:患者在听到高分贝声音时,会出现头晕、恶心等症状,而在低分贝声音下则无反应。

    2. 耳鸣:耳鸣是神经性耳聋常见的伴随症状,长时间耳鸣可能导致听力进一步下降。

    3. 眩晕:单耳耳聋的患者可能出现耳部前庭功能受限,导致眩晕等症状。

    4. 幻听:幻听是神经性耳聋的严重症状,可能导致听力持续下降,甚至造成不可逆性听力损伤。

    针对神经性耳聋的治疗,主要包括佩戴助听器、人工耳蜗手术等方法。此外,患者还应注意日常保养,如避免接触噪声、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等。

    神经性耳聋的预防尤为重要。婴幼儿时期应定期进行听力检测,以便早期发现并干预。对于成年人,则应避免接触噪声,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以降低患病的风险。

  • 梅尼埃病,这一古老的疾病自1861年由法国医生梅尼埃首次发现以来,一直困扰着许多患者。它以眩晕、耳聋和耳鸣为主要症状,让人在发病时仿佛失去了平衡感和听力。许多患者由于对疾病的认识不足,常常误将梅尼埃病与神经科疾病混淆,导致延误治疗。

    小明的经历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两年前,小明还在上初中,突然出现了短暂的晕眩感,让他走路时战战兢兢。他误以为自己得了什么神经性疾病,四处求医却毫无效果。直到在武警广东省总队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研究所,医生才确诊他为梅尼埃病。

    梅尼埃病的发生与内耳内淋巴囊积水有关。当内淋巴囊积水压迫内耳时,就会导致眩晕、耳聋和耳鸣等症状。这种疾病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药物治疗可以通过减轻内淋巴囊积水,缓解症状。手术治疗则是通过手术将内淋巴囊的压力减轻,从而改善症状。

    除了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日常的保养也非常重要。患者应该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心情舒畅。此外,定期进行听力检查,及早发现听力下降的情况,也是预防梅尼埃病的重要措施。

    武警广东省总队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研究所的主任医师王希军表示,梅尼埃病是一种可治疗的疾病,患者应该尽早到正规医院就诊,避免延误病情。

  • 老年性耳聋,又称老年性听力下降,是老年人常见的听力障碍之一。随着年龄的增长,耳蜗和听神经逐渐发生退行性变化,导致听力逐渐下降。这种疾病通常表现为渐进性听力下降,高频听力受损尤为明显,患者常伴有耳鸣、耳闷塞感等症状。

    针对老年性耳聋的治疗,目前尚无特效药物能够完全逆转听力下降。然而,通过合理的治疗和日常保养,可以有效缓解症状,延缓听力下降的进程。

    在治疗方面,患者通常需要住院进行输液治疗。常用的药物包括改善循环的药物、营养神经的药物等。例如,奥拉西坦注射液、注射用腺苷钴胺、巴曲酶注射液或长春西汀注射液等。此外,针灸和高压氧治疗也被证实具有一定的辅助作用。需要注意的是,高压氧治疗要求患者血压正常,高血压患者不适合进行此项治疗。

    除了药物治疗,老年性耳聋患者还应注意日常保养。首先,戒烟限酒,避免接触噪声环境。其次,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此外,合理饮食,多吃富含锌、钙、维生素C、维生素E等营养素的食物,有助于改善听力。

    在日常生活中,老年性耳聋患者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自我保健:

    • 经常按摩耳廓周围,促进血液循环。
    • 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焦虑。
    • 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 避免长时间接触噪声。

    总之,老年性耳聋是一种常见的老年性疾病。通过积极的治疗和日常保养,可以有效缓解症状,延缓听力下降的进程。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并注意日常保养,以提高生活质量。

  • 老年性耳鸣,又称老年性聋鸣,是老年人常见的耳部疾病之一。随着年龄的增长,听觉器官逐渐退化,导致听力下降和耳鸣症状。为了预防和缓解老年性耳鸣,以下是一些建议:

    1. 保持良好的心态

    老年人应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情绪波动过大容易导致血压升高,影响内耳血液供应,从而加重耳鸣症状。

    2. 适度锻炼

    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增强体质,改善血液循环,有助于缓解耳鸣。老年人可以选择散步、打太极、做瑜伽等运动。

    3. 均衡饮食

    老年人应保持均衡的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坚果等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少吃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4. 定期体检

    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可能引起耳鸣的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

    5. 耳鸣的中医调理

    中医认为,耳鸣与肝肾阴虚、气血瘀滞有关。可以通过针灸、拔罐、耳穴压豆等中医方法进行调理。

    6. 耳鸣的药物治疗

    对于严重的耳鸣,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一些药物进行治疗,如抗过敏药、扩血管药等。

    7. 耳鸣的日常护理

    老年人应避免长时间接触噪音,保持良好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

    通过以上方法,可以有效预防和缓解老年性耳鸣,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 随着世界杯的脚步越来越近,球迷们纷纷进入了熬夜看球的狂欢模式。然而,广州天河区的28岁球迷小顾却因为熬夜看球而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突发性耳聋。医生指出,不良生活习惯是导致神经性耳聋的主要原因,尤其是年轻人。

    突发性耳聋(简称突聋)是一种常见的听力障碍,其主要症状为单侧听力下降,伴有耳鸣、耳堵塞感等。研究表明,约有70%的突聋患者在耳聋前后伴有耳鸣发生,多为嗡嗡声,可持续一个月或更长时间。除了耳鸣,眩晕也是突聋的常见症状之一。

    近年来,神经性耳聋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其中20岁至40岁的中青年患者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年轻人耳聋的主要原因是不良生活习惯,如长时间佩戴耳机、出入噪声较大的场所等。这些不良习惯会导致内耳毛细胞损伤,从而引发耳鸣、听力下降等症状。

    预防神经性耳聋,首先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长时间处于噪声环境中,减少耳机使用时间。此外,保持良好的心态、加强锻炼、戒烟限酒等也有助于降低突聋的风险。如果出现听力下降、耳鸣等症状,应及时就医,以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武警医院耳鼻喉中心专家王希军建议,老年人要重视听力健康,及时发现并治疗听力下降等问题。对于听力下降较严重的患者,可考虑佩戴助听器,以改善生活质量。

  • 随着天气转冷,感冒患者逐渐增多。然而,家长们往往忽视了感冒后可能引发的并发症。近日,一位名叫豆豆的小男孩就因为感冒后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听力下降等问题,最终被诊断为分泌性中耳炎。这提醒我们,感冒后一定要关注孩子的身体变化,及时就医。

    分泌性中耳炎是一种常见的小儿疾病,以中耳积液和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这种疾病在儿童中尤其常见,2~6岁儿童尤为多见。感冒时,肿胀的黏膜和大量分泌物易阻塞咽鼓管咽口,导致中耳积液,进而引发炎症。

    分泌性中耳炎的症状并不明显,容易被家长忽视。一些孩子可能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学习成绩下降、听力下降等症状。如果孩子出现这些症状,家长应及时带孩子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药物治疗包括使用抗生素、抗病毒药物、抗炎药物等。手术治疗包括鼓膜穿刺、切开或置管术等。家长应遵医嘱,积极配合治疗。

    为了预防分泌性中耳炎,家长应注意以下几点:

    • 加强孩子的体质,提高免疫力。
    • 注意环境卫生,减少孩子被动吸烟。
    • 注意孩子的饮食卫生,预防感冒。
    • 如果孩子患有慢性鼻炎、鼻窦炎或腺样体肿大,应及时治疗。
    • 注意观察孩子的身体变化,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总之,感冒后一定要关注孩子的身体变化,及时就医,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