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过年期间,27岁的闫小义因掏耳朵不慎引发破伤风,险些丧命。
闫小义去年11月感觉右耳有异物,多次前往当地医院治疗,最终耳朵内侧被划破。2月5日,他出现嘴无法张开、身体抽搐等症状,被诊断为脑炎。2月9日,他被送入西京医院抢救,初步判断为破伤风。
破伤风是一种由破伤风杆菌引起的神经系统中毒性疾病,以肌肉强直为特征。任何开放或闭合的伤口都可能感染破伤风杆菌,尤其是深度、闭合的伤口或污染严重的器械造成的伤口。感染后,大部分病人有7-14天的潜伏期,发病后情况危险。
预防破伤风的关键是避免感染破伤风杆菌。对于生活中的小伤口,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早期肌注破伤风抗毒素可以有效防治。
此外,掏耳朵时应注意方法,避免用力过猛或使用不当工具,以免造成耳道损伤。
西京医院急救中心主治医师王玮提醒,生活中应重视小伤口,避免因忽视而引发严重后果。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耳膜响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了解其背后的原因对于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耳膜响的原因可以分为两大类:非疾病因素和疾病因素。
非疾病因素
非疾病因素引起的耳膜响较为常见,例如游泳时耳朵进水、使用耳液不当、长时间处于嘈杂环境等。这些因素可能导致耳道内的压力变化,刺激耳膜产生响声。此外,心理因素、压力过大也可能导致耳膜响。
疾病因素
疾病因素引起的耳膜响也不容忽视。常见的疾病包括感冒、过敏性鼻炎、中耳炎、耳道炎等。这些疾病可能导致耳膜受损,从而产生响声。此外,神经系统病变、耳硬化症等也可能引起耳膜响。
为了更好地预防和治疗耳膜响,我们需要了解其背后的原因。以下是一些预防和治疗耳膜响的建议:
1. 保持耳朵清洁,避免游泳时耳朵进水。
2. 使用耳液时,请按照说明书操作。
3. 减少长时间处于嘈杂环境。
4. 保持良好的心态,减轻压力。
5. 如有耳部不适,请及时就医。
总之,了解耳膜响的原因对于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采取相应的措施,我们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治疗耳膜响。
耳膜穿孔,一种常见的耳部疾病,给患者带来了诸多困扰,其中耳鸣便是其中之一。那么,耳膜穿孔后耳鸣症状何时可以好转呢?这需要根据耳膜穿孔的严重程度以及后续的修复情况来判断。
耳膜穿孔是指鼓膜上出现裂隙或洞孔,主要症状包括耳痛、耳鸣以及听力下降等。患者耳膜穿孔后出现的耳鸣症状,通常会在1~2周左右逐渐改善好转,但也可能持续存在。一般来说,待鼓膜完全修复后,耳鸣症状即可消失。这种耳鸣是耳膜穿孔后的常见表现,其产生原因主要包括急性中耳炎和耳道外伤。
耳膜穿孔后,患者会出现听力下降,一般在20dB左右,同时伴有持续性耳鸣、耳闷胀感,甚至耳道流出脓血性分泌物。此时,患者应及时就医,通过详细检查确诊。耳鸣症状的产生,主要是由于耳朵受到外力袭击,导致神经性耳鸣。治疗方面,可以给予口服安神药物和营养神经药物。
耳膜穿孔的产生可能与中耳急性化脓性感染或耳部外伤有关。中耳急性炎症好转后,大多数耳膜穿孔都会自愈,耳鸣症状也会相应改善。患者需要注意饮食,减少脂肪摄入,多吃扩张血管的食物,改善内耳血液循环,有助于耳鸣症状的缓解。此外,平时要避免用手挖耳朵,保持耳道清洁、干燥、卫生,不要戴耳机听音乐。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应选择正规医院就诊,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耳鼻喉科是治疗耳部疾病的专业科室,患者可以前往耳鼻喉科接受检查和治疗。在日常生活中,患者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预防耳部疾病的发生。
耳膜大穿孔,作为中耳的一道重要屏障受损,其潜在危害不容忽视。穿孔不仅导致中耳失去保护,更可能引发一系列严重后果。本文将从感染、听力受损、手术风险等方面,深入探讨耳膜大穿孔的危害,帮助读者了解这一疾病的严重性。
首先,耳膜大穿孔容易导致中耳感染。由于中耳与外界直接相通,细菌、污水等有害物质可轻易侵入,引发中耳炎、流脓等问题。感染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听力进一步下降,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耳聋。
其次,耳膜大穿孔还会导致听力下降。耳膜是声音传导的重要环节,穿孔会减少耳膜的有效振动面积,降低声波能量进入内耳,从而影响听力。听力下降会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给患者带来诸多不便。
此外,耳膜大穿孔患者可能需要接受手术治疗。手术风险包括感染、出血、听力下降等。因此,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综合考虑自身情况,谨慎选择是否进行手术。
预防耳膜大穿孔,首先要避免耳部损伤,如避免用力擤鼻涕、避免使用尖锐物体挖耳等。其次,要避免长时间暴露在嘈杂环境中,减少听力受损风险。此外,定期进行耳部检查,及时发现并治疗耳部疾病,也是预防耳膜大穿孔的重要措施。
总之,耳膜大穿孔是一种严重的耳部疾病,其危害不容忽视。了解其危害,有助于提高人们对耳部健康的重视程度,采取有效措施预防疾病的发生。
耳膜,又称鼓膜,是位于外耳道与中耳腔之间的一层薄薄的半透明薄膜。它起着保护中耳的作用,同时将外界声音转化为振动传递到内耳。当耳膜出现损伤,如穿孔、内陷等情况时,会导致听力下降和耳鸣等症状。
鼓膜内陷是指鼓膜向中耳腔内凹陷的一种情况。这种内陷主要由于鼓膜内外压力不平衡所致。当咽鼓管阻塞或狭窄时,鼓室与外界气压无法保持平衡,导致鼓膜内陷。此外,慢性非化脓性中耳炎也可能导致鼓膜内陷。
咽鼓管是连接鼓室和鼻咽部的管道,其主要功能是调节鼓室内的气压。当咽鼓管阻塞或狭窄时,会导致气压失衡,进而引发鼓膜内陷和听力下降。因此,保持咽鼓管的通畅对于预防鼓膜内陷至关重要。
治疗鼓膜内陷的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药物治疗主要通过抗炎、抗过敏等药物缓解症状。手术治疗则包括鼓室成型术、听骨链重建术等,可彻底清除病灶并改善听力。
除了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外,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保养措施也对预防鼓膜内陷具有重要意义。例如,避免长时间暴露在嘈杂环境中,保持良好的听力卫生习惯,定期进行听力检查等。
如果您或您的家人出现鼓膜内陷的症状,请及时就医,以便得到及时的诊断和治疗。
耳膜穿孔是常见的耳科疾病,主要由于外力撞击或意外事故导致。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外伤性耳膜穿孔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抗炎治疗等,并提醒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进行耳部护理。
一、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外伤性耳膜穿孔的初步治疗方法,主要目的是避免感染、排出脓水、消除肿胀,以达到缩小穿孔的目的。常用的药物包括抗生素、抗炎药和止痛药等。药物治疗需要持续一段时间,患者需遵医嘱用药。
二、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是外伤性耳膜穿孔的最终治疗方法,适用于药物治疗无效或穿孔较大的患者。手术方式包括鼓膜修补术、鼓室成形术等。手术过程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
三、抗炎治疗
外伤性耳膜穿孔的患者容易出现中耳炎,因此抗炎治疗是必不可少的。急性中耳炎患者需全身使用抗生素,局部使用耳药水;慢性中耳炎患者需根据具体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四、耳部护理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五、注意事项
1. 患者在选择治疗方法时,应遵医嘱,切勿自行用药或手术治疗。
2.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养成良好的耳部护理习惯,预防耳部疾病的发生。
3. 如有耳部不适,应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耳炎是一种常见的耳部疾病,给患者带来不适和痛苦。许多患者可能会考虑使用红霉素软膏进行治疗。然而,实际上,耳炎一般不建议使用红霉素软膏。
红霉素软膏的涂抹可能会对鼓膜或中耳的听小骨等其他结构造成损伤。由于耳道深部位置难以触及,患者难以将红霉素软膏均匀涂抹在发炎的鼓膜表面,导致无法发挥均匀消炎的作用。此外,红霉素软膏在局部容易形成一团或一坨,无法均匀分布,更容易将软膏涂到鼓膜穿孔周围,堵塞鼓膜穿孔,导致中耳腔内的炎症加重。
中耳炎分为急性中耳炎和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急性中耳炎通常由感染因素引起,常见致病菌包括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葡萄球菌等。治疗主要以口服抗生素和局部使用苯酚滴耳液为主。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则是由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未得到彻底治疗发展而来,患者可能会出现腺样体肥大、慢性化脓性鼻窦炎等疾病。治疗主要以氧氟沙星滴耳液为主,同时配合口服抗生素。如果保守治疗效果不佳,可以考虑手术治疗。
对于长期中耳炎患者,尤其是鼓膜穿孔者,应避免水进入耳道,以免加重感染。患者应注意休息,及时治疗发热症状,保持清淡饮食,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症状。
总之,耳炎患者应避免使用红霉素软膏进行治疗,应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治疗,以免加重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