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婴儿期是人生中最脆弱的时期之一,而婴儿的哭闹更是让新手爸妈头疼不已。宝宝不会说话,只能通过哇哇大哭来表达自己的需求或不适。这让许多新手爸妈感到困惑,甚至有些家长听说,婴儿大哭超过20分钟会伤大脑,这真的吗?
事实上,婴儿大哭超过20分钟并不会直接伤及大脑。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美国医生皮尼罗普-林奇在其新书中指出,如果孩子大哭20分钟以上,大脑就会受到损害。孩子大哭不止时,如果不予理睬,他们的确会哭累了自己停下来。但这种失望、压抑的情绪会让他们分泌一种“压抑激素”,对婴儿大脑产生负面影响。如果这样的事情反复发生,将给孩子未来的成长留下阴影。
南京市儿童医院神经内科主任梁超表示,“即便大哭超过20分钟,如果没有明显闭气缺氧反应,应该不会伤到大脑这么严重。”按照研究结果,所谓的大脑伤害更多的是心理上的。所以妈妈不用担心宝宝的大脑会出现不可逆的生理性损伤。
那么,如何应对宝宝的大哭呢?以下是一些常见情况及建议:
1. 饥饿
宝宝的哭声短而有力,比较有规律,渐渐急促,可能是因为他的小肚子饿了。饥饿会让宝宝哭泣,特别是孩子处在疯长的阶段,你喂过奶以后10分钟后他可能就会感到饥饿。饥饿的孩子很容易确定,他会把头主动转向奶水的方向。
2. 疼痛
宝宝感到疼痛会手脚乱摇,做鬼脸,大哭大闹。建议看看他身上有没有让他疼痛的肿块或者划痕。
3. 疾病
哭泣也许是疾病引起的。生病的孩子会号哭,很难让他安静下来。建议看看他有没有生病的症状,如发烧、气短、腹泻、呕吐、流汗、不吃饭、皮疹或者皮肤颜色异常。如果要检查孩子的体温,要用手摸他的胸部和背部,而不是手脚或额头。如果你觉得有问题,那最好就送医院给医生检查一下了。
4. 孤单
几声缓慢而拖长的哭声打头阵,声音较低发自喉咙。经常陪宝宝玩耍,消除他的寂寞感,一般情况下,抱起来就没事了。感觉孤单的宝宝,只要有你在身边,很快就会破涕为笑的。不要把孩子单独留下。拥抱他,然后把他放在能看到你的安全的地方。不要以为宝宝什么都不懂,闲聊、微笑、眼神沟通都对宝宝的成长有好处。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年轻的父母们一定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吧,您心爱的小宝宝不知为什么哭闹不止,怎么哄也不起作用。通常如果宝宝不停哭闹得话,可能是因为他(她)饿了、累了、太冷、太热或者尿湿了而感觉不舒服。
但是有时候所有如上问题都解决了,宝宝还是不肯安静下来怎么办呢?其实即使是很小的婴儿也会有他们自己的个性,有些宝宝会比其他宝宝更爱哭闹一些。如果您遇到这种情况,不要烦恼自责,下面教您10种妙招帮您哄宝宝。
1. 把宝宝用被子裹好,轻轻的有节奏的拍他(她)的背,节奏要和你的心跳一致。
2. 让宝宝舒服的坐在或躺在小车里,推他(她)出去散散步。
3. 让宝宝横卧在你的膝上,轻轻抚摩他(她)的背部,或拍他(她)的脚。
4. 和你的宝宝一起洗个舒服的热水澡也很有效,可以在澡盆中滴加几滴薰衣草精油。
5. 洗澡后,轻轻给宝宝按摩,可以涂一些宝宝专用的按摩油,如果没有按摩油,其实用香油(即芝麻油)效果也很好,可以增进婴儿血液循环,改善睡眠状态等。
6. 抱着宝宝来回走动,小家伙们是很喜欢和大人的这种身体接触的。
7. 您还可以试试给宝宝放点音乐调节一下气氛,最好是催眠曲或您自己唱给他(她)听也可以。
8. 带宝宝开车去兜兜风,但一定要注意宝宝的安全,要把他(她)放在汽车安全椅上固定好,以免宝宝发生意外。
9. 如果以上方法都不奏效的话,您可以先找个人替您看护一会小宝宝,好让自己喘一口气,休息一下。
10. 如果您使尽浑身解数,宝宝仍不领情,继续哭闹的话,那可能是宝宝病了,最好带他(她)马上去看医生。
除了以上方法,还有一些疾病和情况也可能会导致宝宝哭闹不止,例如肠绞痛、感冒、发烧、消化不良等。如果宝宝持续哭闹,建议及时就医,以排除其他可能的健康问题。
此外,宝宝的日常护理也很重要。以下是一些建议:
1. 保持宝宝的环境舒适,避免过热或过冷。
2. 定期给宝宝洗澡,保持皮肤清洁。
3. 注意宝宝的饮食,避免过敏食物。
4. 定期带宝宝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健康问题。
5. 培养宝宝良好的睡眠习惯,确保宝宝获得充足的睡眠。
总之,宝宝哭闹是正常现象,但作为父母,我们需要学会如何应对。通过以上方法,相信您一定能够帮助宝宝度过哭闹的时光。
我从未想过,作为一名新手妈妈,我会在深夜里焦虑地翻阅各种育儿书籍和网站,试图找出为什么我的宝宝总是哭闹不止。42天体检时,医生建议我继续给孩子喝早启能恩奶粉,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的便秘问题越来越严重。经一位儿科医生的建议,我开始给孩子喝妈咪爱益生菌,希望能够改善他的肠道健康。起初,效果看起来很好,大便颜色和质地都有所改善。但是,第二天晚上,孩子的便便变得异常干燥,伴随着频繁的哭泣和不安的睡眠。我开始怀疑是否应该继续给孩子喝益生菌。
在京东互联网医院上,我与一位专业的儿科医生进行了在线咨询。医生耐心地听取了我的描述,并提供了一系列有用的建议。首先,他指出孩子可能是因为喝奶太急而引起的吐奶和哭闹,建议我将奶瓶倾斜45度喂养。其次,他提醒我在天气变热时,孩子可能需要额外的水分,尤其是如果尿色变深或尿量减少。最后,他建议我观察孩子的症状,如果情况没有改善,可能需要去医院进行进一步检查。
通过这次在线咨询,我不仅学到了如何更好地照顾我的孩子,也体会到了互联网医院的便捷和实用性。作为一名新手妈妈,能够在家中就得到专业的医疗建议,真的是太棒了!
宝宝上火是常见的儿童健康问题,由于宝宝体质特殊,喂养不当很容易引起上火。那么,宝宝上火有哪些症状?我们该如何判断宝宝是否上火了呢?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宝宝上火症状及其原因分析。
一、宝宝上火症状
1. 口舌生疮:宝宝哭闹、不吃饭,口腔附近用手触动,口腔粘膜和舌头出现疮或溃疡,可能是上火引起的。
2. 口气:宝宝口中呼出不良气味,可能是上火引起的。
3. 小便黄:宝宝尿液颜色变黄,分量变少,可能是上火引起的体内水分缺少。
4. 大便干燥:宝宝大便干结,呈栗粒状,排便困难,可能是上火引起的消化不良。
5. 睡眠不安:宝宝睡觉烦躁、不安、哭闹、易惊醒,可能是因为上火引起的体内失调。
二、宝宝上火原因
1. 喂养不当:过度喂养、食物过于油腻、高糖高盐等,容易导致宝宝上火。
2. 环境因素:天气干燥、室内空气不流通等,也容易导致宝宝上火。
3. 消化不良:宝宝消化系统发育不完全,容易导致食物积滞,引发上火。
三、宝宝上火防治措施
1. 调整饮食:给宝宝提供清淡、易消化、富含水分的食物,避免高糖、高盐、油腻食物。
2.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保持室内空气湿润,避免宝宝长时间处于干燥环境中。
3. 多喝水:鼓励宝宝多喝水,保持体内水分平衡。
4. 注意卫生:保持宝宝口腔清洁,预防口腔感染。
5. 及时就医:如果宝宝上火症状严重,应及时就医。
新生儿时期的智力开发对于孩子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专家指出,新生儿具有敏锐的感知能力和学习能力,他们能够通过模仿和辨别来探索周围的世界。在这个阶段,父母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促进孩子的智力发展。
首先,新生儿对声音非常敏感。他们能够辨别出妈妈的声音,并对外界的语言发音产生兴趣。因此,父母可以通过和宝宝说话、唱歌或者播放轻柔的音乐来刺激他们的听觉发展。
其次,视觉也是新生儿感知世界的重要渠道。父母可以通过变换宝宝的视觉刺激,比如使用不同颜色的玩具或者变化光线强度,来锻炼宝宝的视觉感知能力。
此外,新生儿的情绪表达也非常丰富。微笑和哭泣是他们表达情绪的方式。父母可以通过观察宝宝的情绪变化,了解他们的需求,并给予适当的回应。研究表明,爱笑的婴儿智力发育水平更高。
在婴儿成长过程中,父母还应注意培养他们的生活习惯。良好的饮食、睡眠和卫生习惯对婴儿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最后,早期教育对于新生儿智力开发也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适当的刺激和引导,可以促进宝宝大脑的发育,激发他们的潜能。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受到慢性咽炎的困扰。慢性咽炎是一种常见的耳鼻喉科疾病,主要表现为咽喉部不适、异物感、干咳等症状。那么,慢性咽炎是如何形成的?如何预防和治疗呢?
慢性咽炎的形成与多种因素有关。首先,长期吸烟、饮酒、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等不良生活习惯会导致咽喉部黏膜受损,从而引发炎症。其次,环境污染、空气质量差也会刺激咽喉部黏膜,增加慢性咽炎的发病率。此外,长期过度用声、职业因素(如教师、歌手等)以及某些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也可能导致慢性咽炎。
慢性咽炎的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改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减少过度用声等。
2. 药物治疗:使用抗生素、激素、抗病毒药物等控制炎症,缓解症状。
3. 中医治疗:采用中草药、针灸等方法调理身体,增强免疫力。
4. 日常保养:多喝水、保持室内空气湿润、避免接触刺激性气体等。
5. 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对于新手妈妈来说,宝宝晚上哭闹不睡觉是一件令人头疼的事情。本文将深入探讨宝宝晚上哭闹的原因,并提供一些有效的解决方法。
一、宝宝晚上哭闹的原因
1. 饥饿:宝宝肚子饿是导致晚上哭闹的常见原因。新手妈妈可以通过观察宝宝的饥饿信号,如吸吮手指、哭闹等,及时给宝宝喂奶。
2. 疲劳:宝宝过度疲劳也会导致晚上哭闹。妈妈们可以观察宝宝的白天活动情况,合理安排宝宝的作息时间。
3. 肠胃不适:宝宝肠胃功能不完善,容易发生胀气、腹泻等问题,从而导致哭闹。妈妈们可以尝试给宝宝做腹部按摩,帮助排气。
4. 身体不适:宝宝可能会因为感冒、发烧、拉肚子等身体不适而哭闹。如果宝宝出现持续性哭闹,并伴有呕吐、发烧等症状,应及时带宝宝就医。
5. 环境因素:噪音、温度、光线等环境因素也会影响宝宝的睡眠质量。妈妈们可以尝试调整宝宝的睡眠环境,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睡眠氛围。
二、解决宝宝晚上哭闹的方法
1. 观察宝宝的饥饿信号,及时喂奶。
2. 合理安排宝宝的作息时间,避免过度疲劳。
3. 给宝宝做腹部按摩,帮助排气。
4. 及时带宝宝就医,排除身体不适。
5. 调整宝宝的睡眠环境,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睡眠氛围。
总之,宝宝晚上哭闹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新手妈妈们要学会观察宝宝的需求,耐心应对,才能让宝宝健康成长。
12岁抑郁症在儿童中的表现往往较为隐匿,但并非无迹可寻。常见的表现包括情绪波动大、易怒、哭闹或孤僻等。
在情绪方面,抑郁症患儿可能会出现情绪低落、易怒、焦虑、恐惧等情绪,且持续时间较长。他们可能会因为一些小事而情绪失控,甚至出现攻击性行为。
在认知方面,抑郁症患儿可能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思维迟缓等问题。他们可能会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出现自我否定、自卑等心理。
在行为方面,抑郁症患儿可能会出现社交退缩、兴趣减退、睡眠障碍等问题。他们可能会拒绝上学、不愿意参加社交活动,甚至出现自我伤害的行为。
针对12岁抑郁症的预防和治疗,家长和老师需要密切关注孩子的心理状态,及时发现并寻求专业帮助。以下是一些预防和治疗建议:
1. 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多与孩子沟通,了解他们的内心想法。
2. 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及时发现并干预情绪问题。
3. 鼓励孩子参加集体活动,培养他们的社交能力。
4. 寻求专业心理医生的帮助,进行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
5. 加强体育锻炼,提高孩子的身体素质。
总之,关注12岁抑郁症的表现,及时预防和治疗,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宝宝的健康是每个家庭最关心的问题之一。然而,宝宝生病时往往不会像成人一样表达自己的不适,这就需要家长们细心观察,及时发现宝宝的异常信号。
食欲变化:食欲不振、食量减少或拒食是宝宝生病的常见信号。尤其是急性病,往往在症状出现之前,食欲就已经发生变化。
睡眠问题:宝宝生病前常常出现睡眠不安,如夜间啼哭、烦躁不安等。这些症状可能与饥饿、过冷、过热、大小便等因素有关,但若宝宝出现面色发青、手足蹬动、头部后仰等表现,则需警惕疾病的发生。此外,某些疾病如脑膜炎、中毒等,还可能出现嗜睡现象。
情绪变化:宝宝生病时,情绪也会发生改变。如果宝宝变得不爱玩、好哭闹,那么这很可能是疾病的早期反应。例如,结核性脑膜炎可能会先出现情绪和精神的改变,然后才出现发烧、呕吐、嗜睡等症状。
面色变化:急性发热的宝宝通常面色发白或青紫,这可能是肺炎、心脏病或食物中毒等疾病的信号。贫血、失血的小孩可见面色苍白并伴有口唇、牙床苍白。
呼吸问题:正常宝宝的呼吸平稳而有节律性。如果宝宝出现呼吸时快时慢、呼吸深浅不一,则应引起注意。肺炎、气管炎、哮喘等疾病都可能导致宝宝呼吸异常。
大便异常:宝宝大便的颜色和性质也反映其健康状况。红色便可能表明消化道出血,绿色便可能提示消化不良,白色便则可能与肝炎或胆管疾病有关。
当宝宝出现上述信号时,家长应及时带宝宝就医,以便医生进行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母乳喂养是宝宝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许多新手妈妈都担心自己的奶水是否充足,宝宝是否吃饱。那么,如何判断宝宝是否吃饱呢?以下是一些实用的观察方法,帮助妈妈们更好地了解宝宝的需求。
首先,观察宝宝吃奶的频率和持续时间。一般来说,宝宝每天需要吃8-12次母乳,每次喂奶后,妈妈至少有一侧乳房已经排空。此外,宝宝在吃奶时会发出有节奏的吸吮声,并伴有吞咽的声音。
其次,观察宝宝的大小便情况。出生后的头两天,宝宝至少排尿1-2次,出生后第3天,每24小时排尿达到6-8次。出生第3天后,每天可排软黄便达4(量多)~10(量少)次。
如果宝宝出现以下情况,可能说明宝宝没有吃饱:
1. 出生3天后,每24小时排尿少于6次。
2. 出生3天后,仍然排黑色、绿色或棕色大便。
3. 出生后4天~4周,每天排便次数少于3~4次。
4. 母乳喂养次数在24小时内少于8次。或者虽然喂养次数不少,但宝宝总是哭闹和不安。
5. 宝宝表现得异常“乖”,极少哭闹,连续睡眠超过4~6小时。
6. 宝宝在吸吮时听不到吞咽的声音。
7. 宝宝出生5天后,乳房仍不能很轻松地挤出乳汁。
8. 宝宝在吃奶时,妈妈都会感觉到乳头疼痛,而且乳头充血明显。
9. 出生5天后,宝宝每天体重增长少于15~30克,生后10天,宝宝的体重还不能恢复到出生时的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宝宝一哭并不意味着一定是饿了。有些新妈妈认为宝宝一哭就是饿了,赶紧喂奶。其实,很多时候,宝宝是因为尿布湿了、需要爱抚、困了或不舒服而哭的。要先搞清楚宝宝究竟为什么哭,不能一哭就喂,否则很容易造成喂养过度。
此外,要给乳房足够的刺激,宝宝出生24小时后,最好每隔2~3小时进行母乳喂养一次。否则,妈妈的乳房得不到足够的刺激,会影响乳汁的分泌。
儿童肾结石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但由于其临床表现不典型,常常容易被家长忽视或误诊。本文将从儿童肾结石的症状、诊断、治疗和预防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帮助家长们更好地了解和应对这一疾病。
一、儿童肾结石的症状
1. 疼痛:肾结石引起的疼痛常从腰部或侧腹部向下放射至膀胱区、外阴部及大腿内侧,疼痛程度可轻可重,甚至出现疼痛性休克。
2. 血尿:肾结石划伤尿路时,可引起血尿,尿液颜色可呈淡红色或鲜红色。
3. 恶心和呕吐:疼痛可引起恶心、呕吐。
4. 发热、畏寒、寒颤:肾结石并发感染时,可出现发热、畏寒、寒颤等全身症状。
5. 不适:部分儿童可能出现腰部不适、尿频、尿急等症状。
二、儿童肾结石的诊断
1. 病史采集:详细询问病史,了解疼痛特点、持续时间、伴随症状等。
2. 体格检查:注意腰腹部是否有压痛、反跳痛等。
3. 辅助检查:B超、X光、CT等影像学检查可明确诊断。
三、儿童肾结石的治疗
1. 药物治疗:针对感染、疼痛等症状进行治疗。
2. 外科治疗:对于较大的肾结石或伴有严重并发症的病例,需进行手术治疗。
四、儿童肾结石的预防
1.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多饮水,减少结石形成的机会。
2. 注意个人卫生,预防尿路感染。
3. 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