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传统观念中,人们认为孩子发烧捂出汗就能痊愈。然而,这种做法可能对孩子的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孩子的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体温调节能力差。若给孩子过度捂汗,不仅不利于散热,反而可能加重病情。
近日,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毛淑炯医师在急诊值夜班时,就遇到了一位奶奶带着发烧的宝宝前来就诊。宝宝被裹得严严实实,体温高达39.1℃。毛医师建议解开宝宝的衣物,但奶奶担心宝宝着凉,坚持捂着。
不久后,宝宝突然出现惊厥症状,被紧急送往抢救室。经过抢救,宝宝才逐渐恢复。
毛医师指出,孩子发烧时,应适当减少衣物,保持室内温度适宜,有利于散热。若孩子体温超过38.5℃,可给予退烧药物。同时,家长应注意观察宝宝的神志、精神状态、呕吐、腹泻等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以下是一些关于孩子发烧的常见误区:
正确处理孩子发烧,需要家长掌握科学的护理方法,避免给孩子带来不必要的伤害。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热性惊厥,一种在生活中较为罕见的疾病,主要发生在幼儿和老年人身上。这种疾病的主要症状包括抽搐、意识丧失等,严重时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一、热性惊厥的发病原因及症状
1. 发病原因
热性惊厥的发病原因多种多样,其中以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最为常见。此外,高热、脱水、电解质紊乱等因素也可能引发热性惊厥。
2. 症状表现
热性惊厥的主要症状包括:
(1)抽搐:表现为全身或局部肌肉抽搐,持续时间不等。
(2)意识丧失:在抽搐过程中,患者可能出现意识丧失,持续时间不等。
(3)牙关紧咬:患者可能会出现牙关紧咬、口吐白沫等症状。
(4)四肢抽搐:患者四肢可能会出现不自主的抽搐。
二、热性惊厥的治疗方法
1. 一般治疗
(1)保持呼吸道通畅:患者发生惊厥时,要立即将患者头部偏向一侧,防止误吸。
(2)物理降温:使用物理降温方法,如温水擦浴、冰敷等,降低患者体温。
2. 药物治疗
(1)抗惊厥药物:如苯二氮卓类、抗癫痫药物等,用于控制惊厥。
(2)退热药物: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用于降低患者体温。
三、热性惊厥的预防措施
1.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加强锻炼,提高身体素质,增强抵抗力。
2. 预防感冒:避免接触感冒患者,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3. 及时就医:出现发热、抽搐等症状时,要及时就医。
4. 营养均衡:保证营养摄入,增强体质。
热射病,作为一种严重的热相关性疾病,其典型症状主要包括三大主征:高烧、惊厥和休克。
热射病属于中暑的范畴,但相较于普通中暑,其病情更为严重,甚至可能危及生命。根据病因和表现的不同,热射病可分为劳累性中暑和非劳累性中暑两大类。
劳累性中暑主要发生在年轻人身上,多因繁重体力劳动或剧烈运动时体温调节失衡所致。患者常表现为高烧、惊厥、多汗或无汗、心率加快,甚至出现昏迷等症状。若不及时处理,多器官功能衰竭的风险极高。
非劳累性中暑则多见于老年、体弱或慢性病患者,长期暴露在高温环境中,可出现谵妄、癫痫、行为异常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高烧、昏迷和休克。
面对热射病,及时就医至关重要。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应立即将患者转移到通风环境中,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并尽快送往医院接受专业治疗。
预防热射病,首先要避免在高温和通风不良的环境下进行剧烈体力劳动,穿着透气性好的衣物,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此外,易感人群应避免在高温环境下工作,适当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避免过度饮水。
在治疗方面,热射病需要综合治疗,包括降温、补液、抗感染、抗惊厥等。对于重症患者,可能需要接受重症监护和治疗。
总之,了解热射病的症状、预防和治疗,对于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高热惊厥是儿童时期常见的病症,尤其在1-2岁期间较为常见。它通常由呼吸道感染、发热等疾病引起,表现为突发性强、持续时间短、症状明显的惊厥发作。
在治疗高热惊厥时,首先要保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避免因惊厥导致的窒息。常用的止痉药物包括地西泮、水合氯醛等。同时,通过物理降温、口服退热药等方式降低体温,缓解症状。
除了药物治疗,日常护理也至关重要。保持室内温度适中,饮食清淡,多饮水,避免刺激性食物。此外,家长应密切关注孩子的身体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发热、惊厥等异常情况。
高热惊厥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病因、病情、年龄等因素,由专业医生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在治疗过程中,家长应积极配合医生,关注孩子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预防高热惊厥的关键在于加强儿童保健,提高免疫力,预防呼吸道感染等疾病。家长应关注天气变化,及时给孩子增减衣物,避免感冒和流感。
总之,高热惊厥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疾病,家长应了解其病因、症状、治疗方法等,及时发现并处理,避免给孩子带来不必要的伤害。
宝宝发烧惊厥,俗称热性惊厥,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急性病症之一。主要表现为发热时出现的全身性抽搐,伴有意识丧失。热性惊厥多发生在3个月至5岁的婴幼儿,通常在体温快速上升期发生。
热性惊厥的病因复杂,可能与遗传、感染、环境等因素有关。部分婴幼儿可能存在家族遗传史,有热性惊厥家族史的婴幼儿更容易发生此病。
热性惊厥的主要症状是全身性抽搐,表现为四肢强直、角弓反张、眼球上翻等。发作时,婴幼儿可能伴有意识丧失、口吐白沫、面色苍白、呼吸急促等症状。发作时间通常短暂,约1-3分钟,但也可能持续更长时间。
热性惊厥的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立即将婴幼儿置于安全的环境,避免跌落或受伤。
2. 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给予吸氧。
3. 使用退热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等。
4. 寻求专业医生的诊断和治疗。
预防热性惊厥,家长应注意以下几点:
1. 注意婴幼儿的保暖,避免过热或着凉。
2. 加强婴幼儿的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
3. 注意营养均衡,增强免疫力。
4. 观察婴幼儿的体温变化,一旦出现发热,及时就医。
急性焦虑症,也称为惊恐发作,是一种常见的焦虑障碍。尽管其确切病因尚不完全明确,但研究表明,急性焦虑症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
首先,遗传因素可能是急性焦虑症的一个重要原因。研究表明,家族中有焦虑障碍病史的人更容易患上急性焦虑症。
其次,大脑中某些化学物质的失衡也可能导致急性焦虑症。例如,血清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等神经递质的功能异常可能与焦虑症状有关。
此外,心理社会因素也可能在急性焦虑症的发病中起作用。例如,长期的压力、创伤性事件或生活事件的变化等可能诱发急性焦虑症。
急性焦虑症的治疗主要包括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如认知行为疗法,可以帮助患者识别和改变导致焦虑的负面思维模式。药物治疗,如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等,可以帮助调节大脑中神经递质的功能。
除了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外,患者还可以采取一些日常保养措施来帮助控制急性焦虑症的症状。例如,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健康饮食、适量运动等;学会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冥想等;以及寻求社会支持,如与家人、朋友或心理医生交流等。
对于急性焦虑症患者来说,及时寻求专业医疗帮助至关重要。建议患者前往正规三甲医院的神经内科就诊,以获得准确的诊断和有效的治疗方案。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健康问题。有些疾病可能表现为一些看似与疾病本身无关的症状,导致误诊或误判。今天,我们就来聊聊一种容易被误诊的疾病——惊恐症。
张先生是一位40岁的公司职员,在一次朋友聚会中与邻桌发生争执,双方出现武力冲突。虽然张先生并未受伤,但当晚回家后却突然感到胸闷、心悸。他误以为自己得了心脏病,于是住院进行了3天的检查,但最终没有发现心脏问题。
出院后的张先生仍然经常感到心前区不适、心悸胸闷、呼吸不畅,同时感到紧张害怕,有濒死感。但他去医院检查,又没有发现明确病因。其实,张先生的情况并不少见。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的舒良教授介绍,在急诊室以“心脏病突发”就诊的患者中,很大一部分并没有器质性病变,完全是由于情绪极度紧张造成的假象。
资料表明,单次出现的惊恐发作非常常见,至少有35%的人有过一次惊恐发作的经历,但此后并没有任何不良后果。其中少数人反复发作,出现焦虑、回避发作有关场景的症状,甚至发展为惊恐障碍。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的张鸿燕教授介绍,惊恐障碍是可以治疗的疾病。新型的抗抑郁剂可以降低发作频率,减轻发作强度,最终达到治愈的目的。
那么,如何判断自己是否患有惊恐症呢?以下是一些惊恐发作的自测症状:
1. 剧烈的心跳感、心慌
2. 出汗
3. 发抖或哆嗦
4. 呼吸急促或呼吸困难
5. 窒息感
6. 胸痛或胸闷
7. 恶心或腹部不适
8. 眩晕、站立不稳或晕倒
9. 感到周围不真实,与周围隔离
10. 感到自己失控、发疯或精神错乱
11. 害怕会死
12. 感到麻木或刺痛感
13. 潮红或寒战
如果你出现以上症状,建议及时就医,避免误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