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奶茶被曝含重金属 长期食用可致不孕不育

奶茶被曝含重金属 长期食用可致不孕不育
发表人:生命守护者联盟

近年来,奶茶作为一种流行的饮品,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然而,近期有关奶茶健康问题的报道却引发了公众的关注。那么,奶茶中是否真的含有重金属,长期食用是否会致不孕不育呢?本文将为您揭开奶茶背后的真相。

【奶茶成分揭秘】

在街头奶茶店中,常见的奶茶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以奶茶粉直接勾兑而成,另一种则是以鲜奶为基础,加入茶叶和糖等调味料。然而,所谓的“鲜奶”往往并非真正的牛奶,而是植脂乳或奶精。植脂乳和奶精都是一种以植物油为主要原料,添加多种添加剂制成的食品添加剂,其营养价值远低于真正的牛奶。

【重金属风险】

研究表明,奶精在制作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残留镍、铬等重金属,这些重金属难以被分解和排出体外,长期摄入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特别是女性,过多摄入反式脂肪酸,患不孕症的几率会增加70%以上。

【奶茶健康隐患】

除了重金属和反式脂肪酸,奶茶中常用的果味粉等添加剂也存在着潜在的健康风险。过多摄入这些添加剂可能导致肥胖、糖尿病、哮喘和肿瘤等疾病的发生。

【奶茶选购指南】

为了确保奶茶的健康,消费者在选购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 尽量选择以牛奶为原料的奶茶,避免选择以奶精或植脂乳为原料的奶茶。
  • 注意查看奶茶的配料表,避免选择添加过多添加剂的奶茶。
  • 控制奶茶的摄入量,避免过量饮用。

总之,奶茶虽然美味,但消费者在享受奶茶带来的快乐时,也要注意其潜在的健康风险,合理选择和饮用。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营养风险疾病介绍:
推荐问诊记录
营养风险地区推荐专家
推荐科普文章
  •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肉类已成为人们餐桌上的常见食物。肉类富含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过量摄入肉类也带来了一些潜在的健康风险。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肉类对健康的影响:

    1. 肉类中的营养成分及作用

    肉类是人体获取蛋白质的重要来源,蛋白质是人体细胞、组织和器官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肉类还含有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对人体健康具有以下作用:

    (1)提供能量:肉类中的脂肪是人体重要的能量来源之一。

    (2)促进生长发育:蛋白质是人体生长发育的基础物质。

    (3)维持生理功能:维生素和矿物质在人体生理功能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 过量摄入肉类的潜在风险

    虽然肉类对健康有益,但过量摄入也会带来以下潜在风险:

    (1)肥胖:过量摄入肉类会导致脂肪摄入过多,从而引发肥胖。

    (2)心血管疾病:肉类中的脂肪和胆固醇容易导致心血管疾病。

    (3)癌症:过量摄入红肉和加工肉类可能增加癌症风险。

    3. 健康吃肉的注意事项

    为了确保肉类对健康的益处,以下是一些建议:

    (1)适量摄入:根据个人需求和身体状况,适量摄入肉类。

    (2)多样化选择:选择不同种类的肉类,如鸡肉、鱼肉、牛肉等。

    (3)烹饪方法:尽量采用蒸、煮、炖等烹饪方法,减少油脂摄入。

    (4)注意搭配:搭配蔬菜、水果等食物,保持膳食均衡。

  •   谣言再起

      近日,关于‘刚烤的面包会致癌’的传言再次在网络上流传。许多人都担心,吃刚出炉的面包会对身体健康造成危害。那么,这种说法是否真的有科学依据呢?

      传言称,刚烤好的面包中含有致癌物质,并且容易引起多种疾病。那么,真相究竟如何呢?

      面包真的会致癌吗?

      广西区人民医院营养科主任陆光成表示,这种说法并没有科学依据。他指出,酵母是一种可食用的微生物,不仅营养丰富,而且对面包的口感和质地有着重要作用。在面包烤制过程中,酵母会在200℃左右的高温下死亡,不存在残留致癌物质的问题。

      此外,刚出炉的面包确实比较烫,但只要等其温度降至40℃以下,就可以安心食用了。至于传言中提到的‘奶油香味’和‘面包本身的风味’的问题,陆光成主任表示,这并不会对身体造成伤害。

      如何正确食用面包?

      尽管刚烤好的面包不会致癌,但过量食用仍然不利于健康。建议大家在食用面包时,注意以下几点:

    • 控制食用量,避免过量摄入热量。
    • 选择全麦面包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有利于消化。
    • 避免空腹食用面包,以免引起胃部不适。
    • 注意面包的保质期,避免食用过期食品。

      总之,关于‘刚烤的面包会致癌’的传言并没有科学依据。大家不必过于担忧,但也要注意合理食用,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 近年来,随着儿童食品市场的蓬勃发展,各种儿童食品和饮料广告层出不穷。然而,一项新的研究发现,许多面向家长的儿童食品广告,却隐藏着健康陷阱。

    研究发现,儿童食品和饮料广告通常分为两类,一类面向孩子,以吸引注意为目标,另一类面向家长,以“健康”为宣传噱头对产品进行形象包装。

    面向家长的广告往往强调产品的健康属性,例如低糖、低热量等。而面向儿童的广告则更注重产品口味、外观等吸引孩子注意的元素。

    这种双管齐下的广告策略,旨在影响家长和孩子的购买决策。食品企业通过吸引孩子的注意,让孩子在商店中主动要求购买;同时,通过向家长宣传产品的健康属性,打消家长对产品健康的疑虑。

    然而,这类广告所宣传的“健康”并不一定真实。许多所谓的“低糖”、“低热量”产品,实际上仍然含有大量的糖分和热量。家长在购买儿童食品时,应警惕这种营销手段,关注产品本身的营养成分,而不是广告宣传的健康信息。

    此外,研究人员还发现,这类儿童食品广告的播放时间超过3000小时,其中42%是面向家长的广告。这表明,食品企业对家长的营销力度不容小觑。

    家长在为孩子选择食品时,应保持理性,关注产品的真实营养成分,而不是被广告宣传所迷惑。同时,家长也应关注孩子的饮食健康,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过度依赖儿童食品。

  • 马冠生,这个名字在营养健康领域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作为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副所长,他不仅在学术研究上成绩斐然,更在科普宣传方面身体力行,为提升全民营养健康意识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2013年,马冠生受邀参加39健康网年度总评榜颁奖盛典,并在此期间与媒体记者亲切交流。他表示,媒体在传播营养健康知识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他愿意为媒体提供专家资源和支持,共同推动营养科普事业的发展。

    在马冠生的倡导下,众多营养健康科普文章应运而生。他以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解析营养健康知识,帮助大众正确认识营养、科学饮食。他不仅关注热点话题,还关注日常生活中的营养健康问题,为大众提供实用的饮食建议。

    马冠生的敬业精神令人敬佩。他总是提前准备好科普文章,并通过邮件、微信等方式提醒媒体记者使用。当有新的营养数据或话题出现时,他也会主动与媒体联系,探讨合作。这种积极主动的态度,让媒体记者感受到了他的热情和专业。

    “营养落地,服务大众”是马冠生微博主页上的座右铭,也是他一直以来的工作宗旨。他不言华丽,只做踏实事,用实际行动践行着科普宣传的责任和使命。

    在马冠生的带领下,越来越多的营养健康科普文章走进了千家万户,为提升全民营养健康水平做出了积极贡献。

  •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关注,植物蛋白逐渐成为饮食研究的热点。研究表明,摄入植物蛋白丰富的食物,如豆类、全谷类、坚果等,可能有助于延长寿命,预防疾病。

    根据2023年7月发表在《BMJ》上的一项研究,与摄入植物蛋白量最少的人群相比,摄入量最多的人群早死的可能性降低了6%。研究分析了32项涉及715,128名参与者的研究数据,发现植物蛋白摄入与长寿之间存在关联。

    除了豆类、全谷类和坚果,其他富含植物蛋白的食物还包括菌菇类、藻类等。例如,黄豆、青豆、黑豆、蚕豆等豆类,香菇、草菇、杏鲍菇、木耳等菌菇类,核桃、松子、榛子、芝麻等坚果,以及螺旋藻、紫菜、海带、裙带菜等藻类食物。

    植物蛋白之所以能预防疾病、延长寿命,主要是因为其富含纤维、抗氧化剂等成分。纤维有助于增加饱腹感、提供能量,同时降低胆固醇;抗氧化剂有助于预防或减缓慢性病。

    值得注意的是,这项研究并非完全精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大多数研究对象只提供了一个时间点的饮食细节,饮食数据主要通过食物日记或问卷来收集,数据容易失真。此外,研究者没有考虑其他可能影响寿命的因素,如吸烟、饮酒、运动习惯等。

    总的来说,适量摄入植物蛋白,选择健康的蛋白质来源,有助于预防疾病、延长寿命。为了从植物中获取丰富的植物蛋白,建议在日常饮食中增加豆类、坚果、菌菇类、藻类等食物的摄入。

  • 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重视,越来越多的健康食物被发现并受到人们的关注。近日,美国MSN网站健康栏目通过研究对比世界各地的饮食习惯,总结出一些值得人们效仿、借鉴的健康食物,以下就是其中的一部分:

    1. 海鲜: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有助于预防心脏病和促进大脑发育。如三文鱼、鲱鱼等。

    2. 全谷物:富含膳食纤维,有助于降低胆固醇、控制血糖。如黑麦面包、燕麦等。

    3. 蔬菜:富含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具有抗癌、抗氧化作用。如小白菜、番茄等。

    4. 豆类:富含蛋白质、膳食纤维、叶酸等营养素,有助于预防心脏病、改善认知功能。如蚕豆、扁豆等。

    5. 坚果: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E等,有助于降低胆固醇、预防心脏病。如杏仁、核桃等。

    6. 茶叶:富含茶多酚、儿茶素等,具有抗氧化、抗癌作用。

    7. 水果:富含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等,具有抗氧化、预防癌症作用。

    8. 姜黄:富含姜黄素,具有抗氧化、抗炎作用,有助于预防老年痴呆症。

    9. 红酒:富含多酚类物质,具有抗氧化、抗癌作用。

    10. 冬阴功汤:富含抗氧化剂,具有抑制癌症肿瘤生长的作用。

    为了保持健康,我们应该在日常饮食中多摄入这些健康食物,让我们的身体更健康。

  • 蔬菜是人们日常饮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富含各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对身体健康大有裨益。然而,有些蔬菜如果食用不当,可能会给身体带来负面影响。

    以豆芽为例,虽然豆芽质地脆嫩,营养丰富,但如果不经过充分烹饪,其中的胰蛋白酶抑制剂等有害物质就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导致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

    除此之外,还有以下几种常见的蔬菜食用误区:

    1. 餐前食用西红柿:西红柿在空腹时食用会刺激胃酸分泌,引起烧心、腹痛等不适症状。

    2. 胡萝卜汁与酒同饮:胡萝卜汁中的胡萝卜素与酒精在肝脏中反应,会产生毒素,增加肝脏负担。

    3. 香菇过度浸泡:香菇中的麦角甾醇在阳光照射下会转化为维生素D,过度浸泡会损失营养成分。

    4. 炒豆芽菜欠火:豆芽中的胰蛋白酶抑制剂等有害物质未被充分分解,食用后会引起不良反应。

    5. 炒苦瓜不焯:苦瓜中的草酸会影响钙的吸收,焯一下可以去除部分草酸。

    6. 绿叶菜存放过久:存放过久的绿叶菜会产生大量亚硝酸盐,引发食物中毒。

    为了避免这些误区,我们在食用蔬菜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 蔬菜要新鲜,避免存放过久。

    2. 蔬菜要充分烹饪,确保有害物质被分解。

    3. 注意蔬菜的搭配,避免营养失衡。

    4. 避免空腹食用某些蔬菜。

    通过正确的食用方法,我们才能更好地从蔬菜中获取营养,维护身体健康。

  • 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越来越注重饮食健康。然而,在追求美味的同时,一些不良饮食习惯却悄悄地侵蚀着我们的健康。其中,奶茶作为一种备受年轻人喜爱的饮品,其健康隐患也逐渐凸显。

    奶茶,顾名思义,是在茶饮中加入鲜奶的饮品。然而,现在的奶茶早已失去了其原本的健康属性。市场上常见的奶茶,其原料多为奶粉、茶包、白砂糖、糖浆等,甚至有的商家会使用茶叶提取物、茶粉、奶精等添加剂。这些添加剂的过量摄入,可能会对人体的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首先,奶茶中的咖啡因含量较高,过量摄入可能会导致心跳过速、失眠、焦虑等症状。其次,奶茶中的反式脂肪含量也较高,长期摄入可能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此外,一些商家为了降低成本,会使用腐烂、变质的水果制作奶茶,这也会对人体的健康造成威胁。

    除了成分问题,奶茶中的糖分和脂肪含量也较高。长期大量饮用奶茶,可能会导致肥胖、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的发生。

    那么,如何健康地饮用奶茶呢?首先,要选择正规的品牌,尽量减少添加剂的使用。其次,可以自己动手制作奶茶,使用新鲜的原料。最后,要控制饮用量,避免过量摄入糖分和脂肪。

    总之,奶茶虽然美味,但并不能代替正常的饮食。我们应该关注其健康隐患,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保持身体健康。

  •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然而,面对种类繁多的保健品,许多消费者却感到无所适从。本文将为您揭秘保健品的真相,帮助您理性选择。

    一、保健品市场乱象丛生

    近年来,保健品市场呈现出爆发式增长,但同时也暴露出许多问题。虚假宣传、夸大功效、误导消费者等现象屡见不鲜。许多保健品打着“绿色、天然”的旗号,实际上却含有大量化学成分,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危害。

    二、保健品的分类与作用

    保健品可以分为两大类:膳食补充剂和功能性食品。

    1. 膳食补充剂:主要补充人体所需的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素,适用于特定人群。

    2. 功能性食品:具有特定保健功能,如增强免疫力、辅助降血脂等。

    三、如何选择保健品

    1. 选择正规渠道购买:尽量选择信誉良好的药店、商场等正规渠道购买保健品。

    2. 仔细阅读产品说明:了解产品的成分、功效、适用人群等信息。

    3. 不要轻信广告宣传:保健品不能替代药物,不要轻信夸大其词的广告宣传。

    4. 咨询专业医生:在购买保健品前,最好咨询专业医生的意见。

    四、保健品与疾病预防

    保健品不能替代药物,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辅助预防疾病的作用。例如,补充维生素D可以预防骨质疏松,补充钙剂可以预防骨折等。

    五、保健品与日常保养

    除了保健品,日常保养也非常重要。保持良好的作息、饮食、运动习惯,才能拥有健康的身体。

  •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火锅、串串香等美食越来越受到大众喜爱。在这些美食中,肉丸作为常见的食材之一,深受消费者喜爱。然而,近期有关肉丸制作过程中添加大量添加剂的新闻曝光,引发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

    记者调查发现,市面上许多肉丸并非真正的肉丸,而是通过添加淀粉、弹力素、卡拉胶、香精、鸡肉精等添加剂制作而成。这些添加剂虽然能提升肉丸的口感和香味,但长期食用对人体健康存在潜在风险。

    那么,如何辨别真正的肉丸呢?专家建议,消费者在购买肉丸时,应选择信誉良好的商家,并注意查看肉丸的配料表。真正的肉丸应含有一定比例的肉类成分,口感鲜美,具有肉香。此外,消费者在食用肉丸时,也要注意适量,避免过量摄入添加剂。

    以下是一些与食品安全相关的科普知识,供大家参考:

    1.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应遵循国家标准,过量使用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2. 消费者在购买食品时,应注意查看生产日期、保质期、配料表等信息,确保食品安全。

    3. 建议消费者尽量选择新鲜、无添加的食材,保障身体健康。

    4. 若发现食品安全问题,应及时向有关部门举报。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