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在骨科康复领域,一种常见的误区是过分关注症状的暂时缓解,而忽略了功能康复的重要性。这种‘舍本逐末’的做法,往往导致患者康复效果不佳,生活质量受到影响。
北京康复医学会康复工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小汤山医院康复中心主任武亮教授指出,康复治疗应遵循‘早发现、早介入、早治疗’的原则。以髋关节置换手术为例,术前康复可以缓解患者不适,有利于手术顺利进行;术后康复则旨在防止粘连、脱位和并发症,并促进关节功能恢复。
武亮教授强调,功能康复训练是骨科康复的关键。骨折患者术后,除了缓解疼痛,更重要的是进行关节活动度、肌力、稳定性等方面的训练,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康复。
目前,骨科康复领域存在一些不足,例如对截瘫及截肢的康复关注较多,而对骨与骨关节疾病的康复重视不足。这需要引起重视,并采取措施加以改进。
北京小汤山医院作为一家康复医院,已与多家大型医院建立双向转诊制度,为患者提供专业的康复治疗。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骨折,这一看似简单的名词,却隐藏着许多我们需要了解的知识。骨折,顾名思义,就是骨骼的完整性受到破坏,导致骨骼连续性丧失。它可能是由于外力撞击、跌倒、车祸等原因引起,有时也可能与骨骼疾病有关。
那么,骨折需要住院多久呢?一般来说,骨折患者需要住院一周左右。但这段时间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根据骨折的部位和严重程度,住院时间可能会有所不同。
在骨折手术之后,刀口部位的感染期大约是一周左右。如果术后一周内,刀口部位没有出现红、肿、热、痛和分泌物等情况,说明刀口部位没有感染的迹象,患者就可以回家休养治疗。但如果出现了刀口感染的情况,就需要等到感染完全控制住以后才能出院,这时住院时间就很难确定了。
那么,如何预防骨折呢?首先,我们要避免疲劳、过度运动和肢体受伤。其次,注意受影响区域的清洁,外固定架需要及时消毒。此外,穿透气的衣服可以保持受影响区域通风干燥。
在骨折后期,临床愈合后,功能锻炼是关键。加强患肢关节的主动活动锻炼,可以使每个关节都能迅速恢复到正常活动范围。饮食方面,应营养均衡,适当增加维生素A和蛋白质,有助于促进骨折愈合。饮食以清淡为主,适合新鲜果蔬、豆制品、鱼汤等。
如果不幸发生骨折,我们该如何选择医院和科室呢?首先,要选择正规的医院,确保医疗质量和安全。其次,根据骨折的部位和严重程度,选择相应的科室进行治疗。
总之,骨折虽然可怕,但只要我们了解相关知识,做好预防措施,及时治疗,就能最大限度地减少骨折带来的危害。
当看到老人跌倒,许多人的第一反应是上前搀扶。然而,这种看似本能的行为却隐藏着风险。老人跌倒后,盲目搀扶可能会加重伤情。因此,正确应对老人跌倒至关重要。
首先,要排除骨折的可能。老人由于骨质疏松,跌倒后更容易发生骨折。常见的骨折包括股骨头骨折和腰椎压缩性骨折。股骨头骨折的老人通常无法站立,而腰椎压缩性骨折的老人虽然可以站起来,但腰部会感到疼痛,无法弯曲。在这种情况下,应让老人保持坐姿或平躺,避免盲目搀扶,以免加重骨骼错位和损伤。
其次,要警惕心脑疾病。心肌梗死、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是老人跌倒的常见原因。如果老人跌倒前有胸痛、压迫感等症状,或跌倒后出现意识不清、肢体无力等情况,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
此外,跌倒对老人的健康影响不容忽视。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全球每年有超过30万人因跌倒死亡,其中60岁以上老人占一半。跌倒后,老人不仅容易发生骨折,还可能引发其他并发症,如肺炎、褥疮等,严重威胁生命安全。
预防老人跌倒,需要从多方面入手。首先,要创造安全的居住环境。家具摆放要合理,地面要保持干燥、防滑,通道要保持畅通,浴室、洗手间要安装扶手。其次,老人要注重日常保健,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此外,还要注意饮食均衡,保证充足的钙质摄入,预防骨质疏松。
总之,面对老人跌倒,我们要学会正确应对,避免盲目搀扶,确保老人安全。同时,通过改善居住环境、加强体育锻炼、注意饮食保健等措施,预防老人跌倒,保障他们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手部骨折是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的损伤,一旦发生骨折,及时治疗至关重要。手部骨折的治疗方式主要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
对于闭合性骨折,且骨折部位对位、对线良好,没有明显的分离移位及旋转移位,一般可以通过保守治疗或高分子夹板外固定。治疗期间,患者需要定期复查,并进行接骨补钙等治疗。待骨折愈合后,拆除外固定,进行关节的功能锻炼。
然而,对于骨折对位、对线欠佳,有分离移位以及旋转移位的患者,通常需要接受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包括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可选用微型指掌骨钢板固定或克氏针进行固定。手术治疗后,患者需要定期复查,并进行功能锻炼,骨折愈合时间一般在术后4-6周左右。
对于年龄较大,有手部骨骼骨质疏松的患者,手术治疗后骨折愈合时间可能会更长,需8-10周左右。在手术过程中,医生会注意保护周围的神经、血管等,以利于骨折愈合。术后,患者需要口服接骨药物,并进行早期功能锻炼。
在饮食上,患者应多食用含钙量高的食物,如精瘦肉、奶制品及海鲜制品,以提供优质蛋白和营养物质,促进骨折恢复。同时,适当食用富含维生素、微量元素的蔬菜和水果,有助于缓解便秘等问题。
总之,手部骨折的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并在术后进行合理的康复锻炼。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以促进骨折愈合,早日恢复手部功能。
骨折后是否能够继续行走,这取决于骨折的具体位置和程度。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什么是骨折。骨折是指骨头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受到破坏,通常由外力撞击或内部疾病引起。
对于下肢骨折,如股骨、胫腓骨等部位的骨折,如果程度较重,如粉碎性骨折,不建议行走。因为行走可能会导致骨折部位移位,影响骨折愈合,甚至可能导致畸形愈合。然而,对于上肢骨折,如肩部、肘关节、手部骨折,一般不会对行走产生影响。
对于脊柱和躯干部位的骨折,在骨折初期需要卧床休息,等到骨折恢复稳定后,可以逐步尝试行走。
骨折的影像学检查对于判断是否可以行走至关重要。常见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包括X光、CT和MRI等。
在骨折治疗过程中,营养摄入也至关重要。骨折患者应多吃富含钙质的食物,如骨头汤、虾米、虾皮等。此外,高蛋白的饮食也是必不可少的,如肉类、蛋类、鱼类等。这些食物可以增加患者的营养,促进骨折愈合。
在骨折治疗期间,患者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总之,骨折后是否能够行走,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判断。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遵循医嘱,以促进骨折愈合。
第五跖骨基底部骨折是一种常见的足部骨折,多由扭伤或肌腱牵拉引起。由于该部位血液循环良好,通常三个月左右即可愈合。
骨折治疗主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保守或手术方法。保守治疗包括石膏固定、抬高患肢、休息等,手术则可能需要内固定。在治疗期间,患者应注意避免过度活动,以免影响骨折愈合。
第五跖骨基底部骨折的日常保养也很重要。患者应避免长时间站立或行走,穿着舒适的鞋子,避免脚部受寒。此外,定期进行足部锻炼,有助于恢复足部功能。
在日常生活中,避免足部扭伤也是预防第五跖骨基底部骨折的关键。运动前做好热身,穿着合适的运动鞋,避免在湿滑或不平的地面行走,都能有效降低骨折风险。
如果怀疑自己患有第五跖骨基底部骨折,应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症状和检查结果,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第五跖骨基底部骨折是一种可治愈的疾病,患者应保持积极的心态,遵循医生的建议,积极配合治疗,早日康复。
骨折是生活中常见的伤病之一,了解骨折后的饮食禁忌对于患者恢复至关重要。首先,患者应避免食用辛辣刺激的食物,如辣椒、花椒等,以及生冷、油腻的食物,如冰淇淋、油炸食品等。这些食物会刺激胃肠道,增加局部出血的风险,影响骨折部位的血液循环,甚至延缓骨折愈合。
在饮食方面,患者应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豆制品等。其中,苹果、西瓜、橙子等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有助于增强免疫力,促进骨折愈合。此外,骨折恢复过程中需要大量的钙、蛋白质等营养素,因此可以适当增加瘦肉、海米、虾、鱼等富含钙、蛋白质的食物。
骨折的治疗主要包括复位、固定和康复。对于严重或开放性骨折,应进行抢救性休克、止血等紧急治疗。在康复期间,患者应循序渐进地进行功能锻炼,以恢复关节活动度。
骨折初期,患者饮食以清淡为主,适宜食用新鲜果蔬、豆制品、鱼汤等。随着病情好转,可以适当增加营养,补充维生素A和蛋白质,有利于骨痂生长。此外,饭后可以食用香蕉和健胃消食片,促进胃肠道消化吸收。避免辛辣食物和酒精,以及过度劳累和剧烈运动。
骨折对患者日常生活影响很大,容易产生负面情绪。家属应多陪伴患者,与患者沟通交流,给予安慰和鼓励,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在康复过程中,患者应保持良好的心态,循序渐进,避免进一步的伤害。
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老年人骨折成为越来越普遍的社会问题。骨折后的护理尤为重要,对于老年人来说,由于他们身体机能逐渐下降,护理难度大、要求高,因此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心理护理
老年人骨折后,由于身体疼痛和生活自理能力下降,很容易出现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这时,家属和医护人员需要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和安慰,帮助他们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2. 营养护理
老年人骨折后需要充足的营养来支持身体恢复,因此应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高钙等易消化食物,并鼓励他们多饮水,保持大小便通畅。
3. 预防并发症
老年人骨折后容易发生褥疮、泌尿系感染、消化系统并发症等问题,因此需要做好预防措施,如定时翻身、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等。
4. 功能锻炼
功能锻炼对于老年人骨折后的恢复至关重要,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肌肉力量、预防关节僵硬等。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适当的锻炼,有助于早日康复。
5. 定期复查
老年人骨折后需要定期复查,及时了解骨折愈合情况,并根据医生建议调整治疗方案。
总之,老年人骨折后的护理需要全方位的关爱和细致的照顾,才能帮助他们早日康复。
腰痛是一种常见的症状,由多种原因引起,如创伤、感染、炎症、肿瘤、退行性病变、代谢疾病和先天畸形等。除了脊柱相关疾病,泌尿、妇科疾病也可能导致腰痛。
对于腰痛患者,年龄、性别、职业和疼痛诱因是重要的诊断线索。例如,老年人腰痛常见原因是腰椎骨关节病;经绝后妇女骨质疏松症发生率高于男性。常见的诊断方法包括x线检查、CT和磁共振成像(MRI)。
腰痛的原因众多,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疾病:
腰椎间盘突出是常见的腰痛原因。症状包括下腰部疼痛、活动受限、肌肉痉挛等。治疗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手术治疗。
预防腰痛的关键是保持良好的姿势、加强腰背肌锻炼、避免过度负重和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如果出现腰痛,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脚部骨折是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的损伤,通常由跌倒、扭伤等外部暴力引起。根据骨折的严重程度,治疗方法也有所不同。
对于轻度骨折,通常采用保守治疗。首先,医生会评估骨折部位、骨折段和有无脱位。如果骨折移位不明显,可以采用支具或石膏进行固定,一般固定时间为10-14天。固定期间,患者应避免患肢负重和拄拐行走,休息时尽量抬高患肢,以促进肿胀消退。
在药物治疗方面,常用的消肿化瘀药物包括七叶皂苷钠、骨肽片等。对于开放性骨折,还需加用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对于疼痛明显的患者,可以使用布洛芬、双氯芬酸钠等非甾体类药物缓解疼痛。
对于严重的骨折,可能需要手术治疗。手术方法包括钢板螺钉固定等,根据具体骨折类型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术后需注意观察切口愈合情况,并使用镇痛药物缓解疼痛。
在骨折愈合过程中,患者应定期拍摄X光片,观察骨折愈合情况。一般骨折3个月左右可逐渐恢复正常。在骨折愈合的中后期,要加强脚趾和脚踝的功能锻炼,预防肌肉肌腱粘连。当足部活动范围恢复正常后,患者可以逐渐恢复日常生活和工作。
在日常生活中,为了避免脚部骨折的发生,建议注意以下几点:
1. 加强足部肌肉锻炼,提高足部稳定性。
2. 避免穿着高跟鞋或过于宽松的鞋子。
3. 行走时注意安全,避免跌倒和扭伤。
4. 平衡能力较差者,可佩戴护具进行保护。
随着气温逐渐升高,许多女性开始关注自己的身材,尤其是腰腹部多余的脂肪,俗称“游泳圈”。然而,一项新的医学研究却为“游泳圈”正名,称其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据香港《文汇报》报道,这项研究指出,女性腰围较大可以巩固骨骼,降低骨折风险。研究人员对1000多名50岁以上的男女进行了5年的追踪调查,发现腰围最大的25%的女性,骨折风险比正常低40%。
这一发现引起了广泛关注。然而,南京的骨科专家对此并不完全认同。他们认为,身材苗条与身材偏胖的女性骨折人数没有明显差异,而且体重较重的女性一旦发生骨折,往往损伤更大。这是因为摔倒过程中,由于重力作用,骨折的损伤程度会加重。
此外,专家指出,女性雌性激素水平与骨折发生率也有一定联系。女性在闭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容易导致骨质疏松,从而增加骨折风险。
因此,与其纠结于“游泳圈”,不如关注如何预防骨折。以下是一些建议:
1.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饮食,避免过度摄入高热量食物。
2. 增加户外活动,增强体质,提高骨骼密度。
3. 注意保暖,避免寒冷刺激。
4. 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测,及时发现骨质疏松。
5. 如有需要,可咨询医生,进行相应的药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