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宝宝与父母同床或分床睡的利弊

宝宝与父母同床或分床睡的利弊
发表人:医疗趋势观察站

新生儿睡眠模式的选择一直是家长们关注的焦点。让宝宝与父母同床,还是让宝宝拥有独立的睡眠空间,这是许多年轻父母在育儿过程中都会面临的问题。

近年来,有关婴儿睡眠安全的研究不断深入,关于婴儿猝死综合症(SIDS)的预防措施也日益完善。那么,宝宝与父母同床或分床睡,究竟哪种方式更安全呢?本文将为您详细解析。

一、宝宝与父母同床

1. 利处:

(1)增进亲子关系,让宝宝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2)方便夜间哺乳,尤其是母乳喂养的宝宝。

2. 弊处:

(1)存在窒息风险,尤其是当宝宝睡在父母中间时。

(2)吸烟者或饮酒者不宜与婴儿同床。

二、宝宝独立小床

1. 利处:

(1)降低婴儿猝死综合症的发生率。

(2)方便父母照顾宝宝,同时保证自身睡眠质量。

2. 弊处:

(1)宝宝可能因独立性较差而哭闹。

(2)需要为宝宝准备独立的睡眠空间。

三、床边摇篮

1. 利处:

(1)方便夜间哺乳和照顾宝宝。

(2)享受亲子同睡的温馨氛围。

2. 弊处:

(1)存在安全隐患,如宝宝被夹到两床之间。

(2)未知是否降低婴儿猝死综合症的风险。

四、宝宝独立房间

1. 利处:

(1)宝宝拥有独立的睡眠空间,有利于培养独立性。

(2)父母无需过于小心翼翼,保证自身睡眠质量。

2. 弊处:

(1)可能增加婴儿猝死综合症的发生率。

(2)夜间哺乳和照顾宝宝需要跑动。

总结

宝宝睡眠模式的选择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关键在于根据家庭情况和宝宝个性进行合理选择。家长应充分了解各种睡眠模式的优缺点,并注意相关安全措施,以确保宝宝健康、安全地成长。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新生儿昏迷疾病介绍:
新生儿昏迷是一种在新生儿中十分危险的症状,并不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往往都是由各种疾病引起的一种病理现象。所谓昏迷与昏睡不同,昏迷是一种十分严重的意识障碍,昏迷状态下的婴儿几乎对于外界各种刺激都不会产生反应,意识几乎完全丧失,如果进入了深度昏迷,新生儿的血压、呼吸都有可能出现较为危险的异常。如果是正常的新生儿睡觉,稍有刺激就有可能让孩子醒来,但是新生儿昏迷,家长是很难让其清醒过来的,遇到这种情况,家长们需要立刻带着孩子前往医院进行检查和救治。如果昏迷时间较长,就有可能对于孩子的脑部、生长发育等方面造成影响,导致孩子出现一些后遗症,所以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家长们绝对不能掉以轻心、延误病情。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新生儿嗜睡是一种常见的儿科疾病,尤其是在秋季,由于气候干燥、温度变化大,新生儿更容易出现嗜睡的症状。新生儿嗜睡可能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包括生理性原因和病理性原因。生理性原因可能包括新生儿刚出生,身体需要适应外界环境,或者是新生儿睡眠周期尚未建立。病理性原因可能包括新生儿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感染、代谢性疾病等。
    在海口秋季,家庭预防新生儿嗜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空气干燥,可以适当使用加湿器。
    2. 注意保暖,避免新生儿因受凉而引起嗜睡。
    3. 建立规律的作息时间,帮助新生儿形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4. 观察新生儿的精神状态和食欲,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
    5. 避免新生儿长时间处于同一姿势,以免影响呼吸。
    治疗新生儿嗜睡的策略主要包括:
    1. 对症治疗,如改善睡眠环境,调整作息时间等。
    2. 如有病理性原因,需根据具体情况给予相应的治疗。
    3. 加强护理,保持新生儿皮肤清洁,预防感染。
    4. 定期进行新生儿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问题。

  • 那天,我带着两个月大的宝宝,满怀焦虑地踏上了线上问诊的旅程。宝宝最近总是扭来扭去,睡觉也不安稳,白天醒着的时候也会这样。我担心这会不会是某种病症的征兆。

    在线上,我向一位经验丰富的医生描述了宝宝的症状。医生首先询问了宝宝的吃奶情况、肚子是否胀气以及大便的情况。我回答道,宝宝吃奶很好,肚子不是很鼓,但有时会用力放屁和大便。医生初步判断,这可能与消化功能有关,可能是肠胀气或肠绞痛。

    我接着提到,宝宝不喜欢趴着,无论是趴在我身上还是床上,他都很抗拒。而且,宝宝从不哭闹,只有喝奶时才会哭。医生告诉我,这并不一定是胀气,需要进一步观察。

    医生建议我尝试使用妈咪爱或四磨汤口服液来改善宝宝的消化问题。我还提到,我已经购买了拜奥的益生菌,医生告诉我这也是可行的选择。关于补钙的问题,医生询问了宝宝是否已经补充维生素D,得知宝宝已经在服用维生素D后,医生表示不需要常规补钙。

    在交流过程中,我逐渐对医生的耐心和专业性感到敬佩。医生不仅解答了我的疑问,还为我提供了详细的建议。在我表示担心宝宝扭来扭去是否与癫痫有关时,医生立刻排除了这种可能性,让我松了一口气。

    几天后,我又向医生咨询了一个问题。我录了一段宝宝睡觉时扭动的视频,想要确定这是否是婴儿痉挛症。医生看过视频后,告诉我这不是婴儿痉挛症,而是因为宝宝的神经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这是正常的现象。

    通过这次线上问诊,我不仅对宝宝的病情有了更深的了解,也更加信任医生的专业判断。我相信,在医生的指导下,宝宝会健康成长的。

  • 婴儿床,作为婴幼儿成长过程中重要的睡眠工具,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近年来,我国儿童睡眠问题日益凸显,据统计,0~5岁儿童中,近21%存在睡眠问题,如入睡困难、夜醒、打鼾、睡眠不足等。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孩子的睡眠质量,更会对孩子的生长发育、免疫系统、认知能力等多方面造成不良影响。

    母婴同床是许多家庭的选择,方便照顾宝宝的同时,也营造了温馨的家庭氛围。然而,母婴同床也存在一些弊端,如影响睡眠质量、增加宝宝依赖性、甚至存在安全隐患。相比之下,婴儿床更安全、更舒适,能够为宝宝提供一个良好的睡眠环境。

    婴儿床的四周护栏可以有效防止宝宝坠落,避免夜间大人压到宝宝或被子蒙住头部等危险。同时,婴儿床的封闭空间也更适合婴儿的体温和体型,提供更舒适的睡眠体验。

    尽管母婴分床更有利于孩子成长,但妈妈们仍需注意观察宝宝的安全,如被子是否盖好、尿布是否需要更换、睡姿是否正确等。建议将婴儿床放在大人的床边,方便观察和照顾。

    除了睡眠环境,日常的护理和保养也至关重要。定期清洁婴儿床,保持床铺的整洁和卫生,选择适合宝宝的床垫和枕头,都是确保宝宝健康睡眠的重要措施。

    总之,婴儿床对于宝宝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家长们应重视孩子的睡眠环境,为孩子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睡眠空间。

  • 宝宝的睡眠质量直接影响着他们的生长发育和健康,然而,很多因素都可能影响宝宝的睡眠。本文将详细介绍影响宝宝睡眠的八大因素,帮助家长们更好地了解和改善宝宝的睡眠问题。

    1. 环境因素:宝宝的睡眠环境对他们的睡眠质量至关重要。嘈杂的噪音、过高的室温、过于明亮的光线以及蚊虫叮咬等都可能干扰宝宝的睡眠。

    2. 喂养因素:喂养不当也是导致宝宝睡眠不佳的常见原因。睡前过量进食或进食不易消化的食物都可能导致宝宝消化不良,从而影响睡眠。

    3. 安全感缺失:宝宝对父母的依赖感很强,缺乏安全感是导致睡眠不佳的另一个重要原因。陌生的环境、父母不在身边等因素都可能让宝宝感到不安。

    4. 习惯因素:不良的睡眠习惯,如睡前玩得太兴奋、没有规律的作息时间、夜间含着奶嘴睡觉等,都可能导致宝宝睡眠不稳。

    5. 排泄因素:夜尿或排便问题也可能影响宝宝的睡眠。尿不湿包得过紧、过胀,或者宝宝尿床等问题都可能导致宝宝睡眠不安。

    6. 精神心理因素:宝宝遭受的情绪波动或心理伤害,如惊吓、虐待等,也可能导致睡眠不佳。此外,家长忽视对宝宝的感情交流和抚慰,也可能造成长期睡眠不佳。

    7. 生理因素:宝宝神经发育不成熟,常常会出现一些生理神经调节障碍,如生理性抽动等,这些情况也可能影响宝宝的睡眠。

    8. 其他因素:夜间惊恐发作、非癫痫性强直发作、摇头动作、恐惧反应等,这些情况大部分均为宝宝自身调节能力不足导致的,一般不需治疗,随着年龄增大会自然消失。

  • 宝宝的睡眠状态,是他们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通过观察宝宝睡前的烦躁不安、入睡后的各种睡相,我们可以初步判断宝宝的健康状况。

    一、宝宝睡前的烦躁不安

    宝宝睡前烦躁不安,可能是由于饥饿、尿布湿、室温过高或过低等原因引起的。家长可以通过观察宝宝的行为表现,判断原因并采取措施。

    二、宝宝入睡后的睡相

    1. 呼吸急促、面红耳赤:宝宝可能患有呼吸道感染、贫血等疾病。

    2. 翻来覆去、辗转反侧:宝宝可能患有湿疹、中耳炎等疾病,或是因为消化不良、室温过高、被子太厚等原因。

    3. 磨牙、咀嚼:宝宝可能患有蛔虫病、消化不良等疾病。

    4. 四肢抖动:宝宝可能过度疲劳、受到惊吓或患有低钙血症。

    5. 手指或脚趾抽动:宝宝可能患有低血糖、低钙血症等疾病,或是因为蚊虫叮咬、纤维物缠绕等原因。

    6. 睡眠不沉稳、翻来覆去:宝宝可能患有消化不良、体温过高、被子太厚等疾病。

    7. 突然大声啼哭:宝宝可能患有“夜间惊恐症”,或是因为白天受到惊吓、情绪不稳定等原因。

    8. 睡不踏实、老是醒来:宝宝可能患有肠胃循环紊乱、消化不良等疾病。

    三、预防措施

    1. 保持宝宝睡眠环境的舒适,室温适宜,被子不宜过厚。

    2. 定期检查宝宝的口腔、耳朵等部位,预防蛔虫病、中耳炎等疾病。

    3. 保持宝宝饮食规律,避免进食过多、过油腻的食物。

    4. 关注宝宝的情绪变化,避免宝宝受到惊吓。

    5. 定期带宝宝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处理健康问题。

  •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们越来越重视宝宝的早期教育。爬行作为宝宝成长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对宝宝的身心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然而,许多家长对于如何正确引导宝宝爬行还存在一些误区。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如何教宝宝爬行,帮助宝宝健康成长。

      一、了解爬行的重要性

      爬行是宝宝从爬到站、从站到走的必经阶段,对宝宝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意义。爬行可以锻炼宝宝的身体协调能力、平衡能力和空间感知能力,有助于宝宝的大脑发育。此外,爬行还可以促进宝宝的手眼协调,为后续的精细动作发展奠定基础。

      二、如何教宝宝爬行

      1. 创造适宜的爬行环境

      为宝宝提供一个安全、宽敞的爬行空间,地面应平坦,避免尖锐物品。可以在地上铺上柔软的爬行垫,为宝宝提供舒适的爬行环境。

      2. 引导宝宝爬行

      家长可以轻轻握住宝宝的手和脚,引导宝宝进行爬行。在宝宝爬行过程中,家长可以给予鼓励和夸奖,提高宝宝爬行的积极性。

      3. 适当给予帮助

      在宝宝爬行过程中,家长可以适当给予帮助,例如:在宝宝爬行时,家长可以站在宝宝前方,用玩具吸引宝宝的注意力,帮助宝宝向前爬行。

      三、爬行注意事项

      1. 注意宝宝的体位

      宝宝爬行时,应保持身体自然弯曲,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

      2. 注意宝宝的营养和睡眠

      保证宝宝充足的营养和良好的睡眠,有助于宝宝健康成长。

      3. 注意宝宝的衣物

      给宝宝穿着舒适、宽松的衣物,避免束缚宝宝的行动。

      四、总结

      爬行是宝宝成长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家长要重视并正确引导宝宝爬行。通过创造适宜的爬行环境、适当给予帮助和关注宝宝的健康状况,帮助宝宝健康成长。

  • 那天晚上,我带着宝宝去京东互联网医院进行线上问诊。宝宝已经十个多月了,最近两天晚上总是半夜哭闹,让我十分担心。医生***耐心地询问了我的情况,并根据宝宝的病史给出了初步的诊断。

    原来,宝宝两天前不小心磕到了头,我原以为只是小问题,没想到会影响他的睡眠。医生告诉我,宝宝的精神状态不好可能与磕碰有关。他还提醒我,宝宝可能缺乏微量元素,建议补充一些钙质。

    医生还建议我每天给宝宝晒晒屁股,并推荐了一款护臀霜。当我询问是否需要每天服用AD时,医生告诉我,每天服用一种维生素AD或D3即可。在医生的耐心指导下,我感到安心了许多。

    在这次线上问诊中,我感受到了医生的专业和关怀。他不仅解答了我的疑问,还为我提供了实用的建议。我相信,在医生的指导下,宝宝会很快康复。

  • 宝宝睡眠困扰,互联网医院助力解决

    自从宝宝27天大的时候,我就发现他睡眠质量越来越差。那段时间,我几乎每个晚上都睡不好,白天也提不起精神。宝宝总是睡不踏实,一会儿哭一会儿闹,有时候一晚上能醒好几次。我尝试了很多方法,但都没有效果。

    后来,我听说互联网医院可以在线咨询医生,于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我打开了京东互联网医院。注册账号后,我详细描述了宝宝的症状,提交了宝宝的照片和一些检查报告。

    很快,一位来自新生儿科的医生就给我回复了。她非常耐心地询问了我宝宝的生活习惯、饮食情况等,然后给出了专业的诊断和建议。医生告诉我,宝宝可能是缺钙导致的睡眠不好,并建议我给宝宝补充钙和维生素AD。

    我按照医生的建议,给宝宝买了葡萄糖酸钙口服液和伊可新AD,并调整了宝宝的饮食。开始的时候,宝宝还是有点闹,但渐渐地,他的睡眠质量有了明显改善,晚上能睡得踏实一些了。

    在这个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互联网医院的便捷和专业。医生不仅给出了准确的诊断,还耐心解答了我的疑问,让我对宝宝的病情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我非常感激这位医生,也感谢京东互联网医院为我们提供了这样的服务。

    现在,宝宝已经健康地成长了,我也终于可以睡个安稳觉了。我相信,在互联网医院的帮助下,更多的家庭都能得到及时、专业的医疗服务。

  • 那天,我带着孩子来到了京东互联网医院的小儿内科线上问诊。孩子最近总是睡不好,晚上总是醒,醒了就哭,哄也哄不好,让我心疼不已。医生***看到我的焦虑,耐心地询问了孩子的睡眠情况,详细记录下来。他告诉我,9个月大的孩子一天总的睡眠时间在10-15小时之间都是正常的,有的会晚上醒1-2次,也是正常的。

    我告诉医生,孩子最近这一个星期左右,几乎天天晚上都是这样,而且体重偏轻,可能缺乏某种微量元素。医生***建议我可以给孩子查一下微量元素,然后对症处理。

    医生***还告诉我一些哄孩子入睡的小方法,比如把握宝宝困倦的信号,及时哄他入睡;睡觉前给宝宝一些固定的暗示;睡觉前给宝宝一些抚触;制造一些有利于宝宝的睡觉声音;给宝宝一个替代的“妈妈”等等。虽然这些方法以前都试过,但我还是决定再试一次,希望能改善孩子的睡眠。

    接下来的几天,我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去做,孩子的情况确实有所改善。现在,孩子晚上醒的次数减少了,而且醒来后也能很快入睡。看到孩子的变化,我真的很感谢医生***的耐心和细心,也让我对互联网医院有了更深的认识。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