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歇斯底里是精神病吗?

歇斯底里是精神病吗?
发表人:申丽娟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听到“歇斯底里”这个词,很多人认为它是一种精神病。那么,歇斯底里究竟是不是精神病呢?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

歇斯底里,又称为癔症,是一种由明显的心理因素引起的疾病。它主要表现为癔症性精神障碍和癔症性躯体障碍两大类症状。这些症状没有可以证实的器质性病变为基础,具有做作、夸大或富有情感色彩等特点,有时可由暗示诱发,也可由暗示而消失,有反复发作的倾向。

心理社会因素是癔症的主要病因。急性的、能导致强烈的精神紧张、恐惧或尴尬难堪的应激事件是引起本病的重要因素。首发年龄以20-30岁最多。

(一)癔症性精神障碍

又称分离性障碍,是指对过去经历与当今环境和自我身份的认知部分或完全不相符合。主要表现以下几种:

1. 意识障碍

包括周围环境意识和自我意识障碍。对周围环境的意识障碍又称意识改变状态,以朦胧状态或昏睡较多见,严重者可出现癔症性木僵,也有的患者表现为癔症性神游。自我意识障碍又称癔症性身份障碍,包括交替人格、双重人格、多重人格等。

2. 情感爆发

是癔症发作的常见表现。患者表现为在精神刺激之后突然发作,时哭时笑、捶胸顿足、呼天撞地、吵闹不安,有的自伤、伤人、毁物,有明显的发泄情绪的特征。在人多时,表现得更明显,内容更丰富。

3. 癔症性痴呆

为假性痴呆的一种。表现为对简单的问题给予近似回答者,称Ganser综合征;表现为明显的幼稚行为时称童样痴呆。

4. 癔症性遗忘

又称阶段性遗忘或选择性遗忘,其遗忘往往能达到回避的目的。

5. 癔症性精神病

为最严重的表现形式。通常在有意识朦胧或漫游症的背景下出现行为紊乱、思维联想障碍或片断的幻觉妄想以及人格解体症状,发作时间较上述各种类型长,缓解后不遗留症状。

(二)癔症性躯体障碍

又称转换性障碍,是指精神刺激引起的情绪反应以躯体症状的形式表现出来。而多种检查均不能发现神经系统和内脏器官有相应的器质性损害。

1. 运动障碍

较常见为痉挛发作、局部肌肉抽动或阵挛、肢体瘫痪、行走不能等。部分患者可出现言语运动障碍,表现为失音、缄默等。

2. 感觉障碍

包括感觉过敏、感觉缺失、感觉异常(如咽部梗阻感、异物感、头部紧箍感,心因性疼痛等)、癔症性失明、失聪等。

由于癔症往往在他人暗示与自我暗示下发病,因而也可用暗示方法消除其发病或减轻症状。心理暗示疗法是治疗癔症的经典方法。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逻辑障碍疾病介绍:
意识障碍是指人体对自身或周边环境的感知发生异常,较为常见,通常呈急性起病,多由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引发,典型症状包括睡眠过度延长、无自发睁眼、自主活动消失等,一般需要药物治疗,部分患者需要行手术治疗,预后因疾病严重程度而异。
推荐问诊记录
逻辑障碍地区推荐专家
推荐科普文章
  • 癫痫,作为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了极大的困扰。面对癫痫发作,我们该如何应对呢?以下是一些建议,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首先,在癫痫患者身边,我们需要做好防护措施。确保周围没有危险物品,如眼镜、火源、开水、锐器等,以防止患者在发作时受伤。此外,解开患者的衣物,防止患者在发作时被衣物束缚,但要注意防止患者受伤或落水。

    在患者发作时,应立即将其体位调整为侧卧位,或将头部向一侧倾斜,以保证呼吸畅通,避免停止吸气或窒息。切记,不要将任何东西塞入患者的口中,包括发作后口腔内的分泌物,以免误吸。同时,记录患者发作的情况和时间,如果发作持续5分钟以上,应立即拨打120急救。

    癫痫的病因复杂,包括遗传、先天性疾病、环境刺激等多种因素。治疗癫痫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 一般治疗: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早睡早起,避免熬夜、疲劳和情绪激动。

    2. 药物治疗:对于部分性发作的患者,一般通过药物控制。药物剂量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调整至最佳剂量。

    3. 手术治疗:主要适用于顽固性癫痫患者。手术目的是减少癫痫发作的频率,术后需继续服用抗癫痫药物数年。

    除了药物治疗外,患者还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避免危险因素:从事危险活动,周围放置危险物品。

    2. 饮食调理:尽量避免刺激性食物、浓茶、咖啡等容易引起兴奋的食物。

    3. 避免诱发因素:平时尽量避免熬夜、感冒、着凉等容易引起癫痫发作的因素。

    癫痫患者应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遵医嘱调整治疗方案。同时,患者及家属也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共同面对癫痫带来的挑战。

  • 迟发性脑病,这一由一氧化碳中毒引发的严重并发症,常在患者感觉好转后再次出现症状。它主要表现为认知功能障碍、锥体外系功能障碍以及精神障碍。认知功能障碍包括记忆力减退、注意力缺失、反应迟钝等症状。锥体外系功能障碍则表现为肌肉震颤、动作缓慢、僵硬、运动减少等运动协调症状。精神障碍则可能表现为易怒、焦虑、抑郁、人格改变等。

    值得注意的是,迟发性脑病的症状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在患者感觉好转后,经过几天甚至几周后再次出现。因此,对于一氧化碳中毒的患者,即使症状有所缓解,也应密切关注自身状况,避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治疗迟发性脑病的关键在于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高压氧治疗是目前公认的有效治疗方法,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症状。此外,患者还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并注意日常生活中的保养,如低盐低脂饮食、保证充足睡眠等。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提高对一氧化碳中毒的认识,尤其是冬季使用煤炉、燃气热水器等设备时,要确保通风良好,避免一氧化碳中毒的发生。一旦发生中毒,应立即脱离现场,并尽快就医。

    对于迟发性脑病患者,医院神经内科是主要的就诊科室。神经内科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征,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

    总之,迟发性脑病是一种严重的疾病,但只要我们提高警惕,及时治疗,就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其对患者生活的影响。

  • 强迫妄想症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强迫症,患者会经历强迫性思维和行为,如反复洗手或检查门窗,同时伴随不合理的妄想观念,如被跟踪或监视。这种病症与典型强迫症不同,后者主要表现为对特定想法或冲动的强烈抵抗。识别这两种疾病对于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除了强迫症状,患者可能还会伴随焦虑障碍、社交恐惧症或抑郁症等并发疾病。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需注意这些疾病的共存,并采取综合治疗方法。建议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安排作息,保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疲劳。

  • 强迫症患者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反复思考某些事情,尽管他们知道这些事情没有必要,但仍然无法控制自己的思维和行为。这种症状通常被归类为思维障碍,并且会伴随着强迫行为。治疗方法包括改变思维习惯、认知行为疗法、支持性心理治疗,以及必要时使用盐酸舍曲林片、盐酸帕罗西汀片等药物。患者应尽早就诊,并遵循医嘱进行治疗。

  • 脑梗死,又称脑中风,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主要由于脑血管阻塞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而引起。脑梗死的症状表现多样,其中大小便失禁是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大面积脑梗死是脑梗死的一种严重类型,患者常常出现意识障碍、双侧大脑前动脉梗塞等症状。这种情况下,由于旁中央小叶受到影响,可能导致大小便失禁。积极治疗脑梗死,促进血液循环、保护脑细胞、改善细胞功能,对大小便失禁也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作用。

    在急性期,应积极给予导尿治疗,以防止会阴部和泌尿系感染。随着疾病治疗的好转,尿失禁症状会有所改善。但若患者意识障碍无法恢复或昏迷时间较长,大小便失禁的恢复可能性较小。

    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病情严重,主要表现为昏迷、偏瘫、偏瘫和对侧注视麻痹等症状,病程逐渐加重。易出现明显的脑水肿和颅内压升高症状,如头痛、恶心、呕吐、应激性溃疡、胃肠道出血、中枢性发热、重症合并脑出血、意识障碍加重,甚至脑疝死亡。患者应及时治疗,保持生命体征,并可进行脱水、脑保护、预防褥疮等治疗。

    预防脑梗死,日常生活中应注意饮食健康,多吃蔬菜、水果,少吃油腻、高盐食物。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适量运动、保持心情舒畅等,都有助于降低脑梗死的发生风险。

    脑梗死患者应到专业的神经内科就诊,接受正规的治疗。神经内科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康复治疗等。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定期复查,以监测病情变化。

  • 过敏性休克是一种严重的急性过敏反应,其特点是病情发展迅速,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以下将详细介绍过敏性休克的病因、症状、诊断和院前急救措施。

    一、病因

    过敏性休克的病因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药物:最常见的是青霉素类药物,其他如磺胺类、抗生素、解热镇痛药等也可能引起过敏性休克。

    2. 昆虫叮咬:如蜜蜂、黄蜂、蚊子等昆虫叮咬后释放的毒素可能导致过敏反应。

    3. 食物:如海鲜、坚果、牛奶等食物也可能引起过敏反应。

    4. 吸入物:如花粉、尘螨、霉菌等吸入物也可能导致过敏反应。

    二、症状

    过敏性休克的症状主要包括:

    1. 呼吸系统症状:呼吸困难、胸闷、窒息感等。

    2. 循环系统症状:心悸、血压下降、面色苍白、肢体湿冷等。

    3. 神经系统症状:意识障碍、表情淡漠、抽搐等。

    4. 皮肤症状:皮疹、瘙痒等。

    三、诊断

    过敏性休克的诊断主要依据病史和临床表现。患者有明确的过敏原接触史,并出现上述症状,即可诊断为过敏性休克。

    四、院前急救

    过敏性休克是一种紧急情况,需要立即进行急救。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急救措施:

    1. 立即停止接触过敏原。

    2. 将患者置于平卧位,保持安静。

    3. 确保呼吸道通畅,给予吸氧。

    4. 立即给予肾上腺素注射,这是抢救过敏性休克最关键的措施。

    5. 建立静脉通道,补充血容量。

    6. 使用抗过敏药物和升压药物。

    7. 针对不同过敏原采取相应措施。

    了解过敏性休克的病因、症状、诊断和急救措施,有助于我们及时发现和处理这种紧急情况,避免严重后果。

  • 心血管疾病伴发的精神障碍,是指心血管疾病患者在患病过程中,由于心脏功能异常导致脑部供血不足,进而引发的一系列精神症状。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心血管疾病伴发的精神障碍及其症状表现,帮助大家了解这些疾病。

    1. 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伴精神障碍

    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由于心脏供血不足,导致大脑缺氧,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此外,还可能出现幻觉、妄想、意识障碍等症状。当患者出现心绞痛、心律失常和心肌梗死时,还可能出现失神、晕厥等症状。

    2. 心律失常伴精神障碍

    心律失常患者,由于心脏跳动不规律,导致心脏供血不足,容易出现脑缺氧症状。患者可能出现脑衰弱综合征、抑郁状态、兴奋状态、意识障碍等症状。当患者出现晕厥、意识模糊、幻听、幻视、被害妄想等时,应警惕心律失常伴发精神障碍的可能性。

    3. 风湿性心脏病所致精神障碍

    风湿性心脏病患者,由于心脏瓣膜狭窄或闭锁不全,导致心脏功能异常,容易出现脑缺氧症状。患者可能出现神经衰弱综合征、意识障碍、幻觉和妄想状态、躁狂或抑郁状态、木僵状态等症状。此外,还可能出现头晕、失神、晕厥、多汗等症状。

    4. 先天性心脏病伴发的精神障碍

    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由于心脏结构缺陷,导致心脏功能异常,容易出现脑缺氧症状。患者可能出现神经衰弱综合征、性格改变、智力发育迟滞、语言障碍、失神、眩晕、晕厥等症状。

    5. 心内膜炎伴发的精神障碍

    心内膜炎患者,由于心内膜炎症或栓塞,导致心脏功能异常,容易出现脑缺氧症状。患者可能出现幻觉妄想状态、精神分裂样精神病表现、意识丧失发作、神经系统症状等症状。

    为了诊断心血管疾病伴发的精神障碍,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治疗方面,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康复治疗等。

  • 白血病伴发精神障碍的西医治疗与护理

    一、病因治疗:

    白血病伴发精神障碍的治疗首要任务是积极治疗原发疾病——白血病。通过化疗、靶向治疗等手段,控制白血病的发展,从而缓解精神障碍症状。需要注意的是,白血病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药物副作用,需要医生进行密切监测。

    (1)化疗:如氨甲蝶呤、阿糖胞苷等,通过抑制白血病细胞增殖,达到治疗目的。

    (2)靶向治疗:如伊马替尼、达沙替尼等,针对白血病细胞上的特定靶点进行抑制。

    (3)干细胞移植:对于某些类型白血病,干细胞移植是根治方法。

    二、对症治疗:

    针对精神障碍症状,采用药物治疗进行对症治疗。常见的药物有抗精神病药、抗抑郁药、抗焦虑药等。

    (1)抗精神病药:如氯丙嗪、氟哌啶醇等,用于控制幻觉、妄想、兴奋等症状。

    (2)抗抑郁药:如氟西汀、帕罗西汀等,用于治疗抑郁症状。

    (3)抗焦虑药:如阿普唑仑、氯硝西泮等,用于缓解焦虑症状。

    三、支持疗法:

    支持疗法主要包括营养支持、水电解质平衡、维生素补充等,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四、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对于白血病伴发精神障碍患者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心理治疗,可以帮助患者调整心态,更好地面对疾病。

    (1)认知行为疗法:帮助患者改变不良认知,建立积极心态。

    (2)家庭治疗:帮助患者与家人建立良好沟通,共同面对疾病。

    五、护理:

    良好的护理对白血病伴发精神障碍患者至关重要。护理人员需要关注患者的生活起居,做好安全护理,预防意外发生。

    总之,白血病伴发精神障碍的治疗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包括病因治疗、对症治疗、支持疗法、心理治疗和护理等,以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 心血管疾病伴发的精神障碍是一种常见的病症,它不仅影响着患者的身心健康,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一、病因治疗:积极治疗原发疾病是治疗心血管疾病伴发精神障碍的关键。例如,治疗高血压、糖尿病等原发疾病,可以有效控制精神障碍的症状。

    二、精神药物治疗:针对精神障碍的症状,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常用的精神药物包括抗焦虑药、抗抑郁药、抗精神病药等。在选择药物时,医生会充分考虑药物的副作用和禁忌症,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疗效。

    三、心理治疗:心理治疗在治疗心血管疾病伴发精神障碍中起着重要作用。心理治疗可以帮助患者调整心态,增强应对疾病的能力。常用的心理治疗方法包括认知行为疗法、心理咨询等。

    四、支持治疗:支持治疗包括营养支持、睡眠支持等。通过提供充足的营养和良好的睡眠,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身体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五、家庭和社会支持:家庭和社会的支持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家人和朋友的理解和关心可以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克服困难。

    总之,心血管疾病伴发的精神障碍需要综合治疗,包括病因治疗、精神药物治疗、心理治疗、支持治疗和家庭社会支持等。通过科学的治疗和合理的护理,患者可以逐渐恢复健康,回归社会。

  • 精神病患者在复发前可能会出现一些明显的症状,包括情绪的显著波动,无论是高涨还是低落,这可能是由于大脑神经递质的失衡。思维迟缓是另一种常见的前兆,患者可能会感觉到自己的思维变得缓慢,注意力难以集中。意志活动减退表现为患者对日常生活的参与度降低,缺乏动力和目标感。行为异常可能包括冲动行为或社交圈子的变化。自我忽视则是指患者对个人卫生、饮食和睡眠等基本生活需求的忽视。为了应对这些症状,建议患者及时就医,进行精神状况评估,可能需要药物治疗和认知行为疗法。患者还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充足睡眠和均衡饮食。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