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详情
患者就口腔内小颗粒红点进行了咨询,医生通过查看照片确定为正常的小唾液腺分布,并表示无需特殊处理。
就诊科室:
医生建议
医生建议这几天不要让孩子吃烫的或辣的食物,保持口腔清洁即可。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问答详情
问答交流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诊疗建议
相关问诊
30岁男性,口腔不适,唾液增多,想了解原因和处理方法。
就诊科室:药剂科
总交流次数:9
医生建议:根据您的描述,可能存在口腔感染或其他相关问题。建议您尽快去看一下口腔科医生,进行详细的检查和诊断。同时,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多喝水,保持充足的休息。请勿自行使用药物,以免延误病情或产生不良反应。
查看详情
夜间唾液疼痛,可能是唾液腺炎、口腔溃疡或口腔感染引起的,是否可以使用复方塞隆胶囊?
就诊科室:中医内科
总交流次数:37
医生建议:根据您的描述,唾液腺炎是可能的原因之一。建议使用复方塞隆胶囊进行治疗,一个疗程为一瓶,共需三个疗程。同时,保持口腔清洁,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喝水,适当休息,以促进恢复。
查看详情
我通过手淫和唾液接触后,担心是否会传播疾病,做了尿检和血液检测,结果都是阴性,但最近嗓子干、头疼,想知道是否与此有关。
就诊科室:男科
总交流次数:12
医生建议:根据你的检测结果,手淫和唾液不会传播疾病,尿检和血液检测结果阴性也排除了感染的可能性。你的症状可能是由其他原因引起的,例如感冒、过度疲劳等。建议你去内科看一下,可能需要进行一些治疗。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查看详情
相关文章
文章 口腔科之舌下腺囊肿与唾液腺炎
舌下腺囊肿与唾液腺炎 舌下腺囊肿为舌下腺导管堵塞、涎液潴留所形成的囊肿。囊肿位于口底一侧黏膜下,呈淡蓝色肿物,囊壁薄,质地柔软。较大舌下腺囊肿可穿入下颌舌骨肌进入颏下区,也可波及对侧口底。好发于儿童及青少年。 病因 舌下腺囊肿好发于舌尖腹侧小黏液腺及舌下腺,似蛤蟆气囊,俗称蛤蟆肿。其发生的原因有两个:一是由于腺体导管远端堵塞,而黏膜又持续分泌,致使近端扩张形成上皮囊肿,此被称为潴留囊肿;另一种是由于腺体破损,黏液外漏进入组织间隙,形成无上皮衬里的囊肿,称为外渗性囊肿。 临床表现 1.单纯型 占大多数。囊肿位于舌下区,呈浅紫蓝色,扪之柔软有波动感。常位于口底一侧。较大的囊肿可将舌抬起,状似“重舌”。囊肿因创伤而破裂后,流出黏稠而略带黄色或蛋清样液体,囊肿暂时消失。数天后创口愈合,囊肿长大如前。 2.口外型 又称潜突型。主要表现为下颌下区肿物,而口底囊肿表现不明显。触诊柔软,与皮肤无粘连,不可压缩。 3.哑铃型 为上述两型的混合,即在口内舌下区及口外下颌区均可见囊性肿物。 鉴别诊断 应与口底部血管瘤、淋巴管瘤、皮样囊肿鉴别,主要依靠穿刺内容物检查,舌下腺囊肿可抽出黏稠液体。 治疗 根治的方法是切除舌下腺,残留部分囊壁不致造成复发。对全身情况不能耐受舌下腺切除的患者及婴儿,可做简单的袋形缝合术,待全身情况好转或婴儿长至 4~7 岁后再行舌下腺切除术。 唾液腺疾病 唾液腺又称涎腺,有大小两种。大的有 3 对 :腮腺、颌下腺和舌下腺,各有导管开口于口腔;小的分布于唇、舌 、颊、腭、磨牙后等部位的粘膜固有层和粘膜下层内。 简介 salivary gland diseases 常见的唾液腺疾病有以下几种: 涎腺结石病:最常见颌下腺导管结石。主要症状:进食时疼痛及颌下腺肿胀。可扪到导管结石。X 线照片可显阳性结石。治疗:手术摘除结石。 唾液腺炎:主要是涎腺结石及化脓菌、病毒、结核菌等感染所致。临床表现:涎腺红肿、胀痛,全身发热。化脓性者涎腺导管口红,可挤出脓;病毒性者导管口唾液清亮;涎腺淋巴结炎者其导管口正常。治疗:抗菌消炎。 米古利兹氏病、舍格林氏综合征(口干综合征):唾液腺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淋巴细胞浸润并取代腺泡。临床表现:口干、眼干、唾液腺肿大、关节病等。涎腺造影、同位素扫描、活检病理检查有诊断价值。尚无根治方法,可用中、西药对症治疗,改善唾液分泌。 唾液腺良性肥大:涎腺的代偿性或退行性病变。营养不良、肝炎、糖尿病等在涎腺的反应。临床表现:涎腺软性肿大,无不适。涎腺造影为良性肥大。一般不需治疗。 唾液腺肿瘤(见颌面部肿瘤)。 因素 涎石病可以发生在任何唾液腺,因颌下腺导管长,导管口位于口底,颌下腺涎石最为常见,腮腺次之。可以发生在一个或多个腺体,涎石也可以是一个或多个,有时还伴有其他脏器的结石。病因不十分明确,但与以下因素有关:①涎液滞留、浓缩、化学成分改变,无机盐沉积于导管而形成;②异物如牙刷毛、麦穗芒、脱落上皮细胞、蛋白分解产物或细菌等,可形成钙盐沉积的核心;③全身因素,如与无机盐的新陈代谢和涎液的胶体状态有密切关系。 主要表现 因涎腺排出受阻引起的症状,唾液腺肿大、疼痛,进食时,尤其是进酸食时,发生剧烈胀痛,称为涎石绞痛,进食后逐渐消退。还常伴有唾液腺的慢性炎症,表现腺体变大、变硬,轻压痛,导管口红肿,导管内能压出少许脓液。根据病史和 X 射线检查,阳性涎石(钙化好,能吸收 X 射线)不难诊断。若为阴性涎石(不吸收 X 射线者),则需将有机碘水溶液自导管注入腺体,以显示导管系统及使少许腺泡充盈,称作唾液腺造影术,阴性涎石则可见导管中有圆形或卵圆形造影剂缺损处,操作时注意避免气体进入,以免混淆。若为完全阻塞,则可见造影剂阻于该处;若为不完全阻塞,则可见其远心端(导管口为中心)导管及腺体被炎症破坏的情况。手术摘除涎石或将其伴发炎症的腺体一并摘除。 唾液腺炎 一般分化脓性、特异性(结核、放线菌病)及病毒性(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性在流行性疾病中论述。结核多从淋巴道感染,因腮腺内有真正淋巴结,故腮腺致病者较多,放线菌致唾液腺疾病的极少。急性化脓性腮腺炎现已极少见。过去认为患严重的全身疾病时,血行散播是慢性化脓性腮腺炎的主要感染途径,但是,目前认为是细菌沿唾液腺管逆行至腺体引起的感染。汞、铅、砷、铋等重金属引起的中毒性腮腺炎也很少见。腮腺炎症状表现多样,局部肿痛,导管口有咸味液体流出,有涎石并存时,阻塞症状更明显,在皮下可扪得粗硬、索条状的导管。除临床症状和体征外,唾液腺造影可助于诊断及手术治疗的选择,造影显示主导管扩张不整呈腊肠状,并延及分枝导管者,称阻塞性唾液腺炎(管炎)。主导管及分枝导管无改变,仅末梢腺泡呈点状、球状扩张者,称非阻塞性唾液腺炎(腺炎),见于腮腺(成人复发性腮腺炎);还有慢性复发性腮腺炎发生于儿童,多有流行性腮腺炎病史,单侧或双侧腮腺反复肿胀、疼痛,其唾液腺造影图像与腺炎相似。儿童及成人复发性腮腺炎有自愈倾向,可保守治疗。 治疗 对颌下腺疾病可进行颌下腺摘除术。对腮腺炎的治疗: 向导管内灌注抗菌药物,但疗效不能持久; 灌注抗菌药物控制感染后采用主导管结扎术,使腮腺逐渐萎缩,停止分泌; 保留面神经的腮腺切除术。 唾液腺囊肿和肿瘤 囊肿由唾液腺管阻塞引起。粘液腺囊肿位于粘膜下,为小唾液腺被阻引起,可手术摘除。舌下腺囊肿为某个导管阻塞(舌下腺有多个导管)或导管损伤破裂,分泌液外渗而形成,其外形与青蛙鸣叫时鼓起的咽囊相似,故俗称“蛤蟆肿”。病理研究证明,舌下腺囊肿的囊壁为纤维组织或肉芽组织,偶有上皮,单纯切除囊肿,不能准确切除舌下腺阻塞及外渗部分,难免复发,故手术时应切除囊肿及相连的舌下腺。 唾液腺肿瘤在口腔颌面部的肿瘤中发病率较高,其中,腮腺的肿瘤发生率最高。唾液腺肿瘤有良性、低度恶性及恶性之分,混合瘤(又名多形腺瘤)最常见,虽属良性,但也可以恶变。良性肿瘤为生长缓慢的无痛性肿块,有活动,无粘连,无功能障碍;恶性肿瘤多有疼痛表现,生长较快,呈浸润性生长,与周围组织有粘连,甚至浸润神经组织而导致面瘫、舌肌瘫痪;某些低度恶性肿瘤早期可以似良性肿瘤,但病程较长。 唾液腺肿瘤一般不主张取活体组织检查,因切开包膜后可引起肿瘤扩散,易于复发及转移。常在手术时作冰冻切片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但这样延长了手术时间,而且有时冰冻切片也不能确诊。所以,现在除唾液腺造影外,国内外学者都在探讨新的诊断手段,如 CT、超声、同位素、细针吸取等方法,以提高术前对肿瘤性质的认识。因有的肿瘤包膜不完整,采用单纯沿包膜剥离的方法,常有复发,故手术时多从包膜外正常腮腺内切除部分腺体或整个腺体,保留面神经。恶性肿瘤不仅作腺体全切,有时还需切除肿块外正常组织,必要时牺牲面神经。 米库利奇氏病、舍格伦氏综合征及干燥综合征 一组发生于唾液腺的自身免疫疾病。病理可见大量淋巴细胞浸润于腺体内,并取代腺泡,表现口干及腺体肿大等症状。 一个或多个、单侧或对称性双侧唾液腺和泪腺呈进行性肿大(腮腺肿大较多,颌下腺、舌下腺、其他小唾液腺也可肿大),除肿大外无其他症状者,称为米库利奇氏病。口干、眼干、结缔组织病(最常见是类风湿性关节炎)三者当中有两者,则称为舍格伦氏综合征。只有口干、眼干称为干燥综合征。有的病例在肿大的腮腺或颌下腺中可触及到肿块为淋巴细胞浸润形成的假肿瘤,临床上称为肿瘤型或结节型,口干者易合并感染,本病可以恶变。 除临床表现外,唾液腺造影可协助诊断,因为分泌腺泡为淋巴细胞浸润所代替,失去正常排空能力,故造影剂排出特别迟缓。同位素 99mTC 扫描对诊断也有一定价值,唾液腺易浓聚核素,此时腺泡破坏,被淋巴细胞浸润代替,故摄取减少。唇腺活组织检查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唾液腺变化,故可作为诊断的参考。对症疗法如人工泪液、用含有甘油的水含漱,可使口腔润滑;手术治疗适用于单个腺体病变的肿瘤型或结节型,既可去除部分自身抗原,阻止病情发展,又可预防恶变。对病变广泛严重者,可试用免疫抑制疗法。 唾液瘘 唾液腺及其导管因外伤、感染或不正确的手术切口形成的腺瘘(涎液自腺体外渗)或管瘘(涎液自主导管处外渗)。临床主要指外涎瘘,涎液流至面颊部,而内涎瘘涎液流入口腔,妨碍不大。唾液瘘多发生在腮腺及其导管部,腮腺位置表浅,其导管在皮下,经嚼肌上方横行至嚼肌前缘,穿过颊肌开口于口腔粘膜。 发生腺瘘时,腮腺区皮肤可见点状瘘孔,流出少量透明液体,进食时增多;管瘘靠前在颊肌部或靠后位于嚼肌部。也有透明或混浊液体自瘘孔外流至面颊,进食时增多,日久,皮肤因涎液刺激,可有湿疹样皮损。除临床表现外,涎腺造影有助于诊断及手术治疗的选择,造影图像显示导管系统完整者为腺瘘;主导管中断,造影剂外溢者为管瘘,瘘口的后方有导管扩张、管炎的表现。腺瘘用局部皮瓣旋转修复的方法治疗。管瘘则需观察造影剂显示的瘘口与腺门的距离,若距离远,估计存在导管长度能经过嚼肌进入口腔,将瘘管和导管剥离,把瘘管口缝于口腔粘膜上,这种手术称为变外瘘为内瘘。如距离甚近,则表明所剩导管很短,需利用颊粘膜瓣形成新的导管与断端吻合,新断离的管瘘如导管不缺损,可以直接缝合导管。
王波
住院医师
湘乡市人民医院
1254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下巴下面有个鼓包有点痛怎么治疗?
下颌伴有疼痛的包块,病因比较多,需要针对病因治疗。下巴也就是下颌部,下颌下面的包块,有可能和淋巴结炎、毛囊炎、唾液腺炎有关,可以到口腔科做人工检查,必要时做血常规、彩超检查确定病因。1.淋巴结炎:牙髓炎,扁桃体炎等疾病,可以导致下颌下部的淋巴结肿大、疼痛。原发病用抗生素和布洛芬等药物控制后,肿大疼痛的淋巴结可自行恢复。2.毛囊炎:和毛囊堵塞诱发细菌感染有关,可用碘伏做局部涂擦,配合口服抗生素治疗,溃脓时到外科切开引流。3.唾液腺炎:多见于病毒感染,少数和细菌感染有关。病毒感染可以用利巴韦林、布洛芬等药物治疗,细菌感染可用青霉素类抗生素治疗,青霉素过敏用红霉素类药物替代,溃脓时到外科手术引流。下颌下部血流比较丰富,毗邻器官也比较多,发现伴有疼痛的肿块,应该及时到医院就诊,以免感染扩散诱发并发症。
医联媒体
414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唾液增多两个月,嘴巴苦臭,喉咙干痒有小豆豆怎么办?
生物医疗创新站
63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推荐医生
李小龙
副主任医师
中医儿科
三甲
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
咳嗽(4例)
胃炎症(1例)
专业擅长:小儿咳嗽,支气管炎,肺炎,支原体感染,支气管哮喘,小儿感冒,小儿腹泻,厌食,便秘,小儿发烧,小儿心肌炎,小儿保健,小儿手足口病,过敏性紫癜,过敏性鼻炎,
好评率:100%
接诊量:703
陈燕玲
副主任医师
小儿内科
三甲
福建省儿童医院
鼻窦炎(3例)
湿疹(1例)
专业擅长:小儿感冒、急性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哮喘、慢性咳嗽、反复喘息、反复呼吸道感染、支气管哮喘及过敏性鼻炎、过敏原特异性免疫治疗、小儿腹泻、腹痛、便秘、消化不良、小儿胃炎、川崎病、过敏性鼻炎、牛奶蛋白过敏、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流行性腮腺炎、疱疹性咽峡炎、手足口病。
好评率:100%
接诊量:1011
张耀国
主任医师
儿童口腔科
三甲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
口腔溃疡(4例)
根尖周炎(3例)
专业擅长:龋病,牙髓炎,根尖周炎,多生牙,乳牙滞留,儿童长牙、换牙异常,恒牙、乳牙根管治疗术,儿童全麻口腔治疗,多生牙拔除,口腔综合治疗(微创拔牙、智齿拔除、补牙)。
好评率:99%
接诊量:6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