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东健康 >

找医生 >

潘瑞 >

腹泻与体重下降的可能原因及治疗建议

疾病详情
我最近总是拉稀,尤其是早上吃东西后更明显,持续了大约一个月。同时,我也发现自己最近体重下降了,身高是1米73,体重是120斤。请问这是什么原因?
就诊科室: 营养科
医生建议
根据您的描述,可能是消化不良引起的腹泻。建议您注意饮食,避免过于油腻或刺激性食物。同时,增加蛋白质和维生素的摄入,例如吃一些富含谷氨酰氨的食物,可以帮助改善情况。由于您的体重相对较低,需要注意营养补充。除了增加蛋白质和维生素的摄入外,也可以考虑适当增加碳水化合物的摄入。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问答详情
问答交流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诊疗建议
登录查看该医生的全部信息 >
扫码登录
微信扫码,随时提问
医生
您好,最近总是拉稀吗?
患者
是的,尤其是早上吃东西后更明显。
相关问诊

20岁女性,身高163厘米,体重67公斤,想了解牛磺酸和维生素C对运动的帮助及是否有增高方法。

就诊科室:营养科

总交流次数:8

医生建议:在20岁的年龄段,身高增长的可能性很小。然而,通过合理的饮食和适当的运动,可以提高运动表现和加速运动后恢复。建议在饮食中增加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健康脂肪的摄入,并在运动后适当补充牛磺酸和维生素C。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规律的锻炼也非常重要。

潘瑞

主治医师

玉溪市人民医院

查看详情

我181cm高,体重82kg,肾功能正常,想减肥但不知道从何入手。

就诊科室:营养科

总交流次数:12

医生建议:针对你的情况,肥胖是主要问题。首先,需要控制饮食,早餐可以吃鸡蛋加牛奶,中午八分饱,下午吃蔬菜和瘦肉。其次,增加运动量,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最后,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记住,减肥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耐心和毅力。

潘瑞

主治医师

玉溪市人民医院

查看详情

一位30岁的女性患者,身高168厘米,体重90斤,长期胃口不佳,消化不良,体重上不去,求助于医生。

就诊科室:营养科

总交流次数:9

医生建议: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初步判断可能是由于营养不良引起的消化系统疾病。建议患者增加营养摄入,例如通过添加营养粉来补充必要的营养。同时,改善饮食习惯,多吃易于消化和富含营养的食物,保持规律的饮食习惯。除此之外,需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例如定期锻炼、保证充足的睡眠和减少压力。避免吸烟和过量饮酒也是非常重要的。

潘瑞

主治医师

玉溪市人民医院

查看详情
相关文章

文章 减脂后如何维持

时下,减重已经成为热门的话题,“管住嘴,迈开腿”已经熟耳可听,市面上各种的营养减重方式:低能量饮食,极低能量饮食,高蛋白饮食,轻断食,阿特金斯饮食等,都可以帮助减重。减脂或者快速减脂,目前已基本无任何挑战性,而随着减重患者越来越多,反弹问题,已经成为最值得关注的问题,减脂后你反弹了吗? 首先,我们要认识食物的分类,我们食物分食物可分为五大类: 第一类为谷类及薯类,谷类包括米、面、杂粮,薯类包括马铃薯、甘薯、木薯等,主要提供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膳食纤维及 B 族维生素。 第二类为动物性食物,包括肉、禽、鱼、奶、蛋等,主要提供蛋白质、脂肪、矿物质、维生素 A、B旅维生素和维生素 D。 第三类为豆类和坚果,包括大豆、其他干豆类及花生、核桃、杏仁等坚果类,主要提供蛋白质、脂肪、膳食纤维、矿物质、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 E。 第四类为蔬菜、水果和菌藻类,主要提供膳食纤维、矿物质、维生素 C、胡萝卜素、维生素 K及有益健康的植物化学物质。 第五类为纯能量食物,包括动植物油、淀粉、食用糖和酒类,主要提供能量。动植物油还可提供维生素 E和必需脂肪酸。 其次,任何的方式,强化干预或者单纯饮食控制也好,最终一定要改变饮食习惯,根据能量守恒定律,能量不会产生,也不会消失,当摄入大于消耗的时候,就会产生能量的正平衡,一段时间的正平衡就容易导致思想松懈,最终反弹,建议减脂后的患者,量出而入,在食物多样化的前提下,学会食物的选择,低能量的食物可适当多吃,高能量或者纯能量的食物少吃。 第三,每天养成监测体重的习惯,每天同样时间同样状态长期监测体重,给自己做体重日记,这样才能更好的警示自己,偶尔的体重波动是允许的,但当体重上升超过两公斤以上时,就应该自己用已经学会的低能量饮食自行控制,争取3-5天控制下来,若体重呈持续上升的态势,就应该及时就诊。 第四,减脂后,生活质量也是必须的,我们更多的是想通过减脂的学习,学会一种科学的饮食观念,改变自己,改变朋友,改变家人不科学的饮食观念,最终达到终身受益的目的,偶尔的放松可以,但饮食也要有节制的,这里我们归纳总结出“事不过三”原则,即减脂后,偶尔的放开吃是可以的,但是放松不宜超过三天,三天内,监测体重,若上涨了,又用限能量平衡饮食强加控制,约3-5天左右,即可控制下来。 第五,运动控制法,基于能量守恒定律,若偶尔摄入增加,可以增加运动量,以消耗多余热量,两点之间,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可步行的绝不开车。 总之,减脂对我们来讲很容易,难的是减后你愿不愿意改变一些以前不良的生活习惯,难的是你愿不愿意树立良好的饮食运动观念,坚持很重要,改变也很重要。 另,附一低热量食谱一份(持续使用时间不宜超过三个月,具体量根据身高体重情况适当调整) 早餐:鸡蛋1-2个或者黄瓜1根或者水煮蔬菜1碗,牛奶250毫升或无糖豆浆250毫升或原味酸奶150g。 中午:米饭(粗粮:细粮约1:1)50-100克,蔬菜(绿叶根茎类)300-400克,瘦肉(去皮,不油炸)150-250克。 晚餐:米饭(粗粮:细粮约1:1)50-100克,蔬菜(绿叶根茎类)300-400克,瘦肉(去皮,不油炸)150-250克。 注: 每天饮水2000-2500毫升

潘瑞

主治医师

玉溪市人民医院

1436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考生饮食怎么吃?

每一年考试临近,考生们个个都摩拳擦掌,进行最后的冲刺,学习压力大,时间紧迫,家长们应该怎么来给孩子合理的安排饮食起居,注意营养呢?总的来说,应该在遵循考生平时饮食习惯的前提下更注重饮食的均衡及食物的多样化,按照《2016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进行合理的配餐。 一、食物多样,谷类为主:葡萄糖是大脑唯一的可以直接使用的能量,而葡萄糖的主要来源就是碳水化合物,所以一定要补充充足的碳水化合物,包括全谷物、杂豆及薯类。 二、适量加餐:在早上10 点、下午3点左右可以适当加餐,进行能量的补充,以碳水化合物为主,保证大脑的快速供能。 三、蔬菜、水果要保证:水果、蔬菜中含有丰富各种维生素和矿物质,有缓解厌食及便秘的作用。考生应保证每天吃2 个水果和500 克左右的蔬菜。 四、 适量吃水产品、畜禽肉、蛋及奶制品:肉蛋奶的氨基酸普接近人体的氨基酸普,富含必需氨基酸,每天可以给300ml的牛奶,75g的水产品及75g的畜禽肉。切忌大鱼大肉,否则,不仅会导致腹胀、腹泻等胃肠道不耐受的情况及食物过敏,还会导致身体酸碱失衡,影响大脑的灵活性及记忆力,孩子也容易产生疲劳感。 五、适当摄取脂类物质增强记忆力 脂类中的磷脂(卵磷脂和脑磷脂)和胆固醇,均是大脑记忆功能必需的物质。 每天的食物达到12种,每周的食物达到25种,尽量选择易消化的食物,保证食品的卫生及安全,烹调方式以简单、清淡为宜。 当然,除了饮食,保持一颗平常心,注意休息也是非常重要的。 以上就是我为大家提供的考试饮食,祝大家考出好成绩

潘瑞

主治医师

玉溪市人民医院

1461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论医学减重

时下,各种减肥方式大街小巷随处可见,各大医院的营养门诊也随之迎来了不少咨询减肥的患者,当然也同时迎来了不少社会上减重后导致病态的患者。那么,我们如何来看待减重呢? 首先,我们看肥胖的定义:肥胖症是指体内脂肪堆积过多或分布异常,WHO 将肥胖定为一种疾病。 那么,既然肥胖是一种疾病,我们人作为一个整体,我们肯定要进行评估,各种导致肥胖的疾病:如库欣氏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多囊卵巢综合征、垂体疾病等内分泌疾病等。可见,肥胖不再是一种单纯性的疾病,我们在诊断时一定要注意系统的评估,若单纯的处理肥胖,有可能延误对其它疾病的诊治。 我们再根据肥胖的定义,我们脂肪测定的方式目前主流的主要有 CT、磁共振以及生物电阻抗测定仪等,在进行肥胖诊断与干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先了解其脂肪的分布情况。 我们再看治疗,能量守恒定律是任何人都无法打破的定律,单纯性肥胖是能量收支失衡引起的疾病,减重因兼顾能量平衡的两端,即适当降低能量的摄入,增加能量消耗。这里要提的是任何“不反弹”的广告都是虚假的,我们能做的是如下方面。 行为方式干预: 应该由医生、营养师、心理治疗师及家庭厨师密切配合做起,经过一段时间的干预,最终改变患者对肥胖的认知,改变家庭烹饪方式,最终改变患者饮食习惯,最终形成一个科学的饮食行为,从心理学角度,改变一个人的行为习惯大约需要强化三周以上,这当中,患者与医生、营养师的相互信赖以及密切配合很重要。 营养饮食: 总的原则始终是控制总能量的摄入,适当的改变三大化合物摄入的比例,学会营养的搭配,选择一些体积较大而热量较低的食物摄入,强调复合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避免油炸、方便食品的摄入,减肥并不是单纯的减轻体重,而是去除体内过多的脂肪,减重的宗旨,一定要学会营养的搭配。 运动方面: 提倡有大肌肉群参与的有氧运动,通俗来讲,两点之间,能骑车的就不开车,能走路的就不骑车,减少静坐时间。 药物方面: 目前主流的有中枢性和非中枢性,主要针对有并发症患者。 手术治疗: 仅用于治疗重度肥胖或有严重并发症的患者。 原发性疾病的治疗: 针对病因进行相应的治疗。 所以,肥胖是一种疾病,需要科学的评估后选择是否进行干预以及选择不同的干预手段。 ---参考《内科学》第 6 版 832-836 页

潘瑞

主治医师

玉溪市人民医院

1462 人阅读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