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详情
我同房后肚子开始疼,末次月经是26-28号左右,B超显示有盆腔积液,医生说可能是黄体破裂,需要进一步检查和治疗。请问这是什么病?
就诊科室: 妇科
医生建议
根据B超结果,初步判断为黄体破裂,目前病情不严重,但需要密切观察盆腔积液情况。建议口服消炎药,如头孢克肟分散片或罗红霉素胶囊,以预防感染。同时,少活动,避免剧烈运动和性生活,定期复查B超,了解病情变化。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问答详情
问答交流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诊疗建议
相关问诊
我是一名女性,最近月经不太正常,昨天来了,今天就没有了。去年月经周期大约40天,今年开始变短,25天、23天、30天都有。月经量也比较少。请问这是怎么回事?我今年30岁。
就诊科室:妇科
总交流次数:21
医生建议:根据你的描述和初步检查结果,可能存在生殖激素失衡或甲状腺功能异常的可能性。建议你在月经第二至第四天空腹进行生殖激素和甲状腺功能检查,以了解卵巢功能和排除甲状腺疾病的可能性。同时,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避免熬夜、焦虑、节食和剧烈运动等不良习惯,这些都可能对月经产生影响。适当减重也是非常重要的。
陈海红
主治医师
北京市朝阳区双桥医院
查看详情
我最近感觉阴道不适,可能是细菌性阴道病。我正在喂奶,需要了解如何治疗和预防细菌性阴道病的再次发生。
就诊科室:妇科
总交流次数:9
医生建议:根据你的描述,可能是细菌性阴道病。在喂奶期间,我们建议使用硝呋太尔阴道软胶囊进行治疗。请注意,使用期间禁止同房,并在来月经时停止用药。同时,建议使用合适的洗液。为了预防细菌性阴道病的再次发生,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避免使用有害的清洁产品,穿着透气的内衣,避免过度清洁阴道等都很重要。如果症状没有改善,及时就医,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
陈海红
主治医师
北京市朝阳区双桥医院
查看详情
17岁女孩破处后,阴道口出现直径约8毫米的小肉球和黄色带有异味的分泌物,担心是否有问题。
就诊科室:妇科
总交流次数:19
医生建议:破处后阴道口出现小肉球和异味可能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但也可能是炎症或其他问题引起的。建议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避免过度清洁阴道。如果小肉球继续增大或伴随其他不适,应及时就医,医生可能会开具相应的药物治疗方案。
陈海红
主治医师
北京市朝阳区双桥医院
查看详情
相关文章
文章 盆腔积液
1.什么是盆腔积液呢? 人体的腹膜会产生 2 至 3 毫升的液体,起到润滑和保护脏器的作用,子宫直肠陷凹是盆腹腔的最低点,所以盆腹腔内的液体都集中到这里。 2.盆腔积液需要治疗吗? 如果是少量的盆腔积液,又没有腹痛的症状,是生理现象的,不需要治疗。多见于排卵时的卵泡液。月经期经血从宫腔、输卵管逆流至盆腔。腹膜渗出液。 如果是大量的盆腔积液,同时伴有腹痛、阴道出血、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就必须要紧急处理了。如宫外孕破裂,黄体破裂,卵巢囊肿破裂,盆腔炎等。
陈海红
主治医师
北京市朝阳区双桥医院
1190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聊聊阴道的微环境
正常阴道内有多种微生物存在,这些微生物与阴道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制约,达到动态的平衡状态并不治病,在维持阴道微生态平衡的因素中,雌激素,局部的 PH,乳酸杆菌以及阴道粘膜免疫系统起重要作用。如果阴道微生态平衡被打破,则可导致阴道感染的发生。 过度的性生活 性生活会导致阴道 PH 升高,引起阴道微环境失衡,从而给一些条件致病菌提供了可乘之机。频繁的性生活导致乳酸杆菌没有修复的机会,乳酸杆菌最终会被彻底击垮,此时阴道炎就会找上门来了。 经常冲洗阴道 不仅使阴道 PH 升高,菌群失调,而且外阴会干涩,会不舒服。 经常冲洗阴道,可使阴道 PH 升高,不利乳酸杆菌生长,导致阴道炎发生。因此平日里禁擅自冲洗阴道。 滥塞药 得了阴道炎,盲目买药,导致久治不愈,甚至病情加重。更有甚者,相信一些网红产品,即使没有阴道炎,平日也要往阴道里塞药,殊不知会破坏阴道的微环境。 阴道炎分为细菌性阴道炎,霉菌性阴道炎,滴虫性阴道炎,细菌性阴道病,萎缩性阴道炎等,治疗上是不同的,一定要对症治疗。 喜欢吃甜食 经常摄入大量的甜食,使血糖一直处于高水平状态,阴道上皮细胞内的糖原就会增多,乳酸杆菌产酸增加,阴道酸度增高,局部免疫力受酸度影响会下降,此时霉菌就会滋生。不仅如此,得了霉菌性阴道炎,如果经常吃甜食,更容易复发。 经常垫护垫 经常垫护垫,外阴透气差,外阴部会瘙痒,出现异味。还可导致阴道的酸碱度发生改变,导致阴道炎。经常垫护垫,外阴会潮湿,还可以导致湿疹及霉菌性阴道炎的发生。 穿紧身化纤类的衣服 与垫护垫原理是一样的,不仅如此,还影响外阴的血液循环。 故建议要保持外阴的清洁干燥,穿宽松棉质的内衣,每天清水洗外阴,换内裤。 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 可抑制乳酸杆菌生长,导致霉菌性阴道炎。
陈海红
主治医师
北京市朝阳区双桥医院
1213
人阅读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