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详情
1个月6天的宝宝长了鹅口疮,哭闹不止,拉臭频繁且有泡沫,家长担心并寻求医生帮助。
就诊科室: 小儿消化科
医生建议
宝宝的症状可能是由鹅口疮和消化不良引起的。首先,需要使用碳酸氢钠和制霉菌素来治疗鹅口疮。其次,建议使用益生菌来改善宝宝的消化系统。同时,注意个人卫生和孩子的卫生。对于5岁半的孩子,建议使用美芬那敏铵糖浆来缓解感冒症状。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问答详情
问答交流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诊疗建议
相关问诊
七个多月大的女宝宝,体重14斤,消化不良,大便糊状,一天两次,可能与牛奶蛋白过敏有关。
就诊科室:小儿消化科
总交流次数:39
医生建议:宝宝的消化不良可能与牛奶蛋白过敏有关,建议去医院进行相关检查。同时,可以给宝宝服用参苓白术散来调理脾胃。另外,需要注意宝宝的饮食和生活习惯,适当增加辅食,保持良好的作息和环境卫生,以促进宝宝的健康成长。
王凤英
主任医师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逸夫医院
查看详情
一岁两个月宝宝出现过敏便血腹泻,已尝试更换奶粉,现咨询治疗方法。患者女性1岁2个月
就诊科室:小儿消化科
总交流次数:39
医生建议:婴儿过敏可能需要避免特定食物,如鸡蛋黄。建议继续观察大便情况,必要时进行大便培养。治疗上,目前不需要改变。生活上,可以尝试添加米面薯类等不常过敏的食物,注意观察宝宝的食欲和食量变化,必要时可以服用益生菌。
王凤英
主任医师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逸夫医院
查看详情
孩子眼圈发紫,反复呼吸道感染,身高体重增长缓慢。医生建议补锌治疗,尝试复方黄芪健脾口服液。关注孩子入睡和出汗问题。患者女性5岁
就诊科室:小儿消化科
总交流次数:84
医生建议:建议:孩子生长发育落后和反复呼吸道感染可能与缺锌有关,补锌治疗是关键。尝试复方黄芪健脾口服液调整身体状况。关注孩子的饮食和作息习惯,多样化饮食,保证充足睡眠。干咳若无痰可继续观察,调整感冒药。注意孩子出汗问题并多喝水。需注意:补锌治疗需持续一段时间,药品需按医嘱使用。
王凤英
主任医师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逸夫医院
查看详情
相关文章
文章 婴儿乳糖不耐受与牛奶蛋白过敏的症状、机制差异
一、婴儿乳糖不耐受 婴儿乳糖不耐受是指进食乳糖或含乳糖的食物后,出现一种或多种胃肠道不适的临床症候群 , 包括先天性乳糖酶缺乏、发育型乳糖不耐受、继发性乳糖不耐受以及原发性乳糖不耐受等四种类型。其中,继发性乳糖不耐受在婴幼儿中较为常见。 继发性乳糖不耐受多因小肠黏膜疾病或某些全身性疾病引起,也可能因服用新霉素或对氨基水杨酸等药物所致。引起继发性乳糖不耐受的疾病有肠胃炎、牛奶蛋白诱导的肠病及乳糜泻等。发病机制为一过性肠上皮绒毛损伤和肠后吸收不良。 继发性乳糖不耐受通常会在2~8周内随乳糖酶活性恢复症状逐渐缓解。 乳糖不耐受引起的症状通常在摄入乳糖或含乳糖的食物后30~120分钟内发生,主要表现为腹痛、腹胀、恶心、胃肠胀气及腹泻等多种胃肠道不适反应。 婴儿乳糖不耐受更容易发生腹泻(因其缺乏通过结肠重吸收的代偿能力),且因粪便低pH(<5.5)可能导致肛周皮肤刺激和脱落。 大龄儿童和成人的乳糖不耐受因其发酵产物的再吸收可降低肠道渗透负荷,腹泻症状显著减少 。 二、牛奶蛋白过敏 牛奶蛋白过敏 (CMPA)是牛奶蛋白引起的异常免疫反应状,可累及多器官多系统。CMPA是婴幼儿最常见的食物过敏类型,可由IgE介导和(或)非IgE介导,可引起多种过敏性反应。 所有牛奶蛋白(而非乳糖),如乳清蛋白、乳球蛋白、酪蛋白等均可为CMPA潜在过敏原,且约有75%的CMPA患儿对多种蛋白质均出现过敏反应。 非IgE抗体介导的牛奶蛋白过敏,婴儿一般临床表现多以胃肠道受累为主,皮肤表现往往以特应性皮炎为主,且基本不会引起呼吸道受累。 IgE抗体介导的牛奶蛋白过敏往往以皮肤受累为主,表现为急性红斑、风团和血管性水肿为主,且可表现出呼吸道症。酪蛋白和β-乳球蛋白常可引起IgE介导的CMPA。 研究表明,我国婴幼儿0~2岁婴幼儿CMPA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且症状以轻中度为主。 三、两者差异比较 CMPA与乳糖不耐受引起的胃肠道症状表现相似,极易混淆,应正确鉴别诊断。 由CMPA诱导的肠病所引发的持续性症状常常不易被识别,且医务人员对CMPA与乳糖不耐受间的差别及治疗方案选择的认知程度存在程度不同的差异。 参考文献 1.李东丹, 等.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22,37(10):758-763. 2.Darma A, et al. Nutrients, 2024, 16(3): 414 3.王凤英[本人]. 食物过敏的治疗研究进展[J]. 现代免疫学, 2019,39(3):257-260. 4.王凤英, 等[本人]食物不耐受与慢性肾脏疾病及风湿性疾病的关系[J]. 国际免疫学杂志, 2017, 40(4):454-458. 5. 王凤英.食物特异性IgA抗体与儿童过敏性紫癜相关性研究[D].苏州大学,2018.[本人博士论文] 6.Host A, et al. Endocr Metab Immune Disord Drug Targets. 2014;14(1):2-8.
王凤英
主任医师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逸夫医院
51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肾病综合征患儿饮食注意事项及误区
1. 很多家长认为肾病需要“忌口”,其实这种认识是有偏差的。几乎所有对健康人有益的食物,只要不过敏,肾病孩子都能吃,只是量的问题。 2. 总的原则:膳食要合理,应避免进食过度油腻或高热量的食物,保证每天必须摄入必需的水果和蔬菜,多饮水。绿色蔬菜最好,其他食物要多样化,大米、面食,谷类适量,优质蛋白质适量,少糖,少油,低盐,动物油脂内脏少吃。 3. 蛋白质摄入过多加重肾脏损害,但摄入过少不利于儿童生长发育,建议每天 1.5-2g/kg.d。常见食物中,鸡蛋、牛奶、精瘦肉、鱼肉,所含的蛋白质是优质蛋白质。每个孩子妈妈都担心孩子营养不良,其实体重达标就好,肥胖是肾脏损害的高危因素。 4. 肉分红肉和白肉,猪牛羊肉属于红肉,鸡鸭鹅肉属于白肉,肾不好的人都可以吃,但注意控制量,大量吃红肉会增加尿毒症风险 5. 最好不吃加工肉,如香肠、培根、午餐肉、腊鱼,对肾脏有损害。 6. 少喝鱼汤肉汤骨头汤,因为脂肪比较多,肾最受不了猛喝肉汤这类的“大补”,肉汤溶解较多的脂肪、嘌呤、磷,吃肉但要少喝肉汤。 7. “肾病不能吃豆腐”的认识也是有偏差的。豆腐很好,在我们国家属于优质蛋白,且脂肪含量低,是适合肾病患者的一类食物。肾病儿童豆制品是可以少吃。 8. 肾脏很怕“咸”,别吃太多盐,少放盐,包括少放酱油、鸡精、味精、蚝油等含盐调料,可用葱、姜、蒜等天然食材调味代替调料。 9. 血钾、血糖不高的孩子,蔬菜、水果正常吃。如果血钾高,高钾蔬菜、水果要少吃。含钾高的蔬菜通过焯水的方式,能去除蔬菜中的一部分钾。血钾低的孩子反过来,可适当多吃蔬菜,吃香蕉橙子芒果等补钾。 避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缺乏,尤其是维生素 D、A,微量元素钙、铁、锌缺乏,对机体免疫功能均有影响,多食用含上
王凤英
主任医师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逸夫医院
1354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儿童合理用药健康科普须知
1. 儿童对药物的反应与成人不同,家长应重视合理用药 因为儿童的器官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都处于不断生长发育的过程中,并随着年龄的增长趋向成熟,因此大多数药物的体内过程和不良反应与成人有显著差异,就是不同年龄组儿童中也有不同程度的差异。 2. 只有明确诊断,才能对症下药,才能保证药物选择的准确性,这是合理治疗的前提 3. 药物治疗的有效性,医生用药主要针对以下三点: 针对病因 改善主要症状 阻滞主要致病损害过程的有效药物 4. 儿童用药的安全性非常重要 相对成人而言,儿童用药在这方面要求非常高,应慎重用药。在临床上虽然有很多药物疗效很好,但其毒副作用较大,或者对儿童有特殊的毒副作用的药物在临床上辈慎用或禁用于儿童; 如 1 )喹诺酮类药物是疗效很好的抗菌药,如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因其可能导致小儿骨关节损害,故不能使用; 2 )氨基糖苷类药物,比如链霉素、庆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小诺霉素等,因有耳肾毒性,尤其耳毒性,早已不用于儿科。 5. 提高孩子对药物的接受程度(就是用药的依从性) 小儿难以自觉主动克服用药过程中给身体带来的不适,如:异常口感或疼痛等,往往拒绝和强烈反抗,易造成意外伤害和心理创伤; 口服药尽可能选择不同年龄段小儿的剂型; 注意选择适合小儿口味、颜色及半衰期较长的药物,尽量减少用药的次数; 对于年长儿多做心理劝导作,尽可能让其主动接受治疗。 6. 用药剂量和用药疗程不能随意更改 若剂量小、疗程短则达不到预期疗效,易复发;若剂量大、疗程过长,可能会给孩子带来更多副作用和损害生理机能; 用药剂量是建立在科学研究和大量临床试验的基础上确定的,兼顾了有效性和安全性,不能随意加量或减少; 用药疗程的长短是医生根据药物本身的特点、疾病的轻重等情况综合考虑来确定的。 7. 儿童用药种类要尽量减少 因为孩子用药依从性差,很多药物有的毒副作用,对于儿童来说用药的种类不宜太多,尽量减少用药的种类,可用可不用的药物尽量不用。 8. 用药个体化的原则 有的家长看说明书会发现医生用药和说明书不完全相同,其实这是可以理解的,不是医生用错药了。 药品说明书的用法/量是基于绝大多人群的安全有效性指定的,而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同一个药品在不同的个体使用时,吸收率或生物利用度是不同的,所以,医生可能根据个体差异推荐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还有的药物说明书没有儿童的推荐剂量,只要不是禁用,就不是不能用。因为药品说明书是根据上市前的临床试验来做的,大部分临床试验是在成人身上进行的,随着一种药物在临床上的应用,用药适应症和适用的人群会扩大,也会发现一些不良反应,所以药品说明书过几年版本会更新,但更新往往滞后于临床。
王凤英
主任医师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逸夫医院
1357
人阅读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