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东健康 >

眼白水泡样改变,疑为过敏性结膜炎

疾病详情
眼白出现水泡样改变,伴有痒感,疑为过敏性结膜炎。患者男性34岁
就诊科室: 眼科
医生建议
过敏性结膜炎可能性大,建议使用盐酸奥洛他定滴眼液或埃美丁滴眼液,注意休息,避免辛辣食物。如症状一周内未缓解,可考虑加用氟米龙滴眼液或线下眼科检查。冷敷时注意不要让冰袋直接接触皮肤,以免冻伤。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问答详情
问答交流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诊疗建议
患者
医生您好,我的眼睛眼白部分看起来像水泡一样,特别痒,这是怎么回事呢?
医生
您好,根据您的描述,这可能是过敏性结膜炎引起的。请问您是否有鼻炎症状,比如鼻塞、打喷嚏?
患者
是的,我有鼻炎,但最近鼻子症状好多了。
医生
那么,您是否有药物过敏史?
患者
没有,我之前没有使用过什么药物过敏。
医生
好的,建议您使用盐酸奥洛他定滴眼液或埃美丁滴眼液,一天两次,一次一滴。平时注意休息,勤洗手,避免辛辣食物。
患者
那这个水泡会不会破呢?
医生
正常情况下不会破,但如果一周后症状没有缓解,可以加用氟米龙滴眼液,或者选择线下眼科进一步检查。
患者
我家里只有红霉素眼膏,这个可以吗?
医生
红霉素眼膏对过敏性结膜炎效果有限,建议您使用之前提到的滴眼液。
患者
那我现在手边没有药,可以冷敷吗?
医生
可以的,您可以冷敷,使用干净的布包裹冰袋,置于眼睛上方,每次10-15分钟。
患者
那孩子的退热贴可以吗?或者冰袋会不会太冰了?
医生
退热贴可以临时使用,但冰袋冷敷效果更佳,注意不要让冰袋直接接触皮肤。
相关问诊

我有过敏性结膜炎,医生开了左氧氟沙星滴眼液,但我不确定是否适合,下眼睑充血、发红,想知道是否有炎症?

就诊科室:药剂科

总交流次数:11

医生建议:对于过敏性结膜炎,需要根据个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和普拉洛芬都是可以用来减轻眼部炎症和不适的药物,但具体使用哪种药物,需要遵循医生的建议。同时,保持眼部清洁,避免接触可能引起过敏的物质也是非常重要的。

查看详情

眼睛痒,眼角膜肿,好几年了,反复发作,使用利福平滴眼液效果不佳,是否有其他治疗方法?

就诊科室:药剂科

总交流次数:2

医生建议:根据您的描述,可能是角膜炎过敏性结膜炎。建议使用奥洛他定滴眼液和妥布霉素滴眼液,前者缓解过敏性结膜炎症状,后者对抗细菌感染。同时,注意生活习惯,避免辛辣刺激的食物,保持良好的作息和饮食习惯,减少眼部疲劳。

查看详情

我最近总是感到眼睛痒,眼角有很多眼屎,打喷嚏流鼻涕,想知道如何治疗?

就诊科室:药剂科

总交流次数:17

医生建议:根据您的症状,可能是过敏性结膜炎引起的。建议使用色甘酸钠滴眼液和珍珠明目滴眼液来缓解症状。同时,口服氯雷他定片也可以帮助控制过敏反应。生活中,应忌食鱼虾类和蛋白,保持房间清洁通风,及时晾晒衣被,除螨杀菌。

查看详情
相关文章

文章 揭秘肺结核早期症状:如何及时发现并防治

肺结核是一种由结核分支杆菌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每年全球约有800万至1000万人感染结核病,其中300万人死于结核病及其并发症。1993年,WHO宣布“全球结核病紧急状态”,认为结核病已成为全球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中国和印度是世界上结核病发生率最高的国家。 大多数人对肺结核的认识还停留在反复咳嗽、咳痰、低热等表现上,实际上,结核病变是全身性的,人体器官除了毛发、指(趾)甲不会感染结核菌外,其他组织及器官都有可能会感染。要想预防结核病,必须首先了解其发病原理。结核菌通过呼吸道侵入后,被肺泡巨噬细胞吞噬,但这个吞噬作用并非如“咀嚼”一样将细菌溶解,而是将其包裹,细菌仍可在细胞内存活和复制,并会释放多种酶类物质,裂解细胞膜后再释放入血液,随血液循环可全身扩散。 肺结核患者通常会出现午后潮热,体温一般在37.4°至38°之间,同时伴有食欲不振、盗汗、消瘦等症状。所谓“盗汗”即熟睡时出汗,几乎湿透衣衫,可以持续数周,常规抗感染治疗无效。咳嗽,特别是持续3周以上不明原因的咳嗽,常规抗感染治疗无效时需要考虑是否感染了结核。此外还有咯血、胸痛、呼吸困难症状,这些症状可以先后出现,也可在起病初就同时出现。还需注意结核变态反应,如皮肤结节性红斑、多发性关节痛、滤泡性角膜结膜炎等,常规抗炎药无效,经抗结核治疗后可好转。部分患者没有特别的临床症状,只在健康体检时偶然发现。 如果近期出现不明原因低热、进行性消瘦、不明原因咳嗽、咳痰,常规治疗无效、女性月经不调、伤口经久不愈、其他原因无法解释的皮肤变态反应性炎症、老年人腰痛以骨质增生治疗无效等情况,需要及时检查是否有肺结核或肺外结核。当怀疑肺结核时通常需要进行胸部CT、PPD试验、痰结核菌涂片及培养等检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仍然是控制病灶扩散的必需途径,同时做好家庭内集聚传播的隔离防护。

医疗数据守护者

49 人阅读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