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眼球异物感、视力下降,可双眼发病
- 好发于户外工作者和低纬度地区人群
- 大多经手术治疗可以治愈,但术后易复发
简介
翼状胬肉,俗称“鱼肉”,是眼科中常见的眼表疾病之一,通常是由外界刺激,导致局部球结膜增生变性而引起的慢性炎症病变,引起病变形状与昆虫的翅膀相似而得名。临床表现为眼睛结膜充血肥厚、有异物感、视力下降、重影等,单眼、双眼均可发病。多见于户外工作的人群,主要治疗方法为手术治疗,治疗后复发率较高,而复发性胬肉的侵袭性更强,复发率更高。
症状表现:
本病早期时无明显症状,有时会有轻微的眼球异物感,随后引起眼睛发红。当翼状胬肉接近瞳孔时,会引起视力下降。
诊断依据:
根据患者的病史和临床症状,结合裂隙灯检查(裂隙灯活体显微镜检查,简称裂隙灯,是眼科常用的光学仪器)睑裂区有呈翼状的纤维血管组织侵入角膜,即可确诊。
翼状胬肉有哪些类型?
1.真性翼状胬肉:
(1)静止型:翼状胬肉长到角膜边缘就停止生长,胬肉薄而不充血,血管收缩纤细,无法自行消退。
(2)进展型:翼状胬肉生长速度快,充血、肥厚,胬肉头部前端角膜灰色浸润,有明显的不适感,需要手术治疗。
2.假性翼状胬肉:由局部外伤形成角膜边缘区瘢痕所致,面积较小,形成后不再生长。
是否具有传染性?
否
是否常见?
本病常见。据统计,我国翼状胬肉的总体发病率为9.9%,世界总体患病率为10.2%。在我国,不同地区翼状胬肉的患病率相差较大,农村、高原、低纬度地区的患病率较高,好发于户外工作的人群,且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1]。
是否可以治愈?
可以治愈。通过手术治疗可以治愈翼状胬肉,但是其复发率较高,需定期复查,做好预防和护理。
是否遗传?
是,翼状胬肉的发病原因与遗传有关,遗传的方式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由于翼状胬肉的发生与生活、环境等有关,有翼状胬肉家族史的人群暴露在相同的外部条件下,后代患病的几率就会增加。
是否医保范围?
是
文章 老人右眼模糊,能用氧氟沙星眼药水吗?
药事通
文章 眼睛红肿、有异物感,可能是翼状胬肉?
医疗新知速递
文章 眼部模糊视力和翼状胬肉的咨询与治疗
医疗新知速递
文章 眼睛珠子上有红色肉层,可能是翼状胬肉?
生物医疗创新站
文章 眼睛长了个肉块,快要挡住视线了,怎么办?
癌症防治先锋
文章 翼状胬肉手术,哪种方法最好?
医学奇迹见证者
文章 右眼经常红肿、刺痛不适,睡眠不好就加重,怎么办?
智慧医疗先锋者
文章 眼药水快用完了,翼状胬肉手术后需要继续用吗?
数字健康领航者
文章 眼睛周围有白色小泡,看东西模糊,酸痛怎么办?
癌症防治先锋
文章 眼睛痒痒,眼角有淤肉,怎么办?
健康百科
张一栋
副主任医师
小儿眼科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程炳
主治医师
小儿眼科
武汉市普仁医院
冯浩
副主任医师
眼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