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临床表现为血小板减少,伴或不伴出血症状
- 多发于儿童、育龄期女性及60岁以上的老年人
- 无法根治,以对症止血治疗为主
简介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又名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是一种自身免疫功能异常导致的出血性疾病。临床上将该病分为急性和慢性,前者儿童多见,一般呈自限性,约80%患儿在6个月内可自行缓解[1-3],后者成人多见,一般起病隐匿;与男性相比,育龄期女性发病率较高,超过60岁的老年人也是该病的高发群体。主要以皮肤黏膜或内脏出血、血小板减少为主要临床表现,通常年龄越大,出血风险越大。也有些患者并不会出现出血症状,只在体检时提示血小板减少;还有些患者会伴随显著的乏力症状。该病常持续或反复发作,间歇性缓解,目前并没有根治的方法,以对症止血治疗为主,大部分患者预后良好,难治性及老年ITP患者预后差[1-3]。
症状表现:
主要临床表现有皮肤黏膜或内脏出血、血小板减少,较严重的患者甚至可出现颅内出血,通常年龄越大,出血风险越大。有些患者并不会出现出血表现,只在血检时提示血小板减少;还有些患者会伴随显著的乏力症状。
诊断依据:
以排他性诊断为主,如果患者满足以下指标,可确诊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 不少于2次血液检查结果显示血小板计数(PLT)减少,但是血细胞形态正常;
- 体检脾脏通常不增大;
- 骨髓检查提示巨核细胞数增多或者正常,有细胞成熟障碍;
- 排除其他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如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等)[2]。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有哪些类型?
根据疾病进展速度,本病可分为:
- 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 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
是否具有传染性?
无
是否常见?
本病罕见,发病率约为(5~10)/10万人口[1]。
是否可以治愈?
不可治愈。以对症止血治疗为主,经过及时有效的药物治疗(糖皮质激素、静脉输注丙种球蛋白等)或手术治疗(如脾切除术)后,可缓解患者病情,降低疾病的病死率。
是否遗传?
否
是否医保范围?
是
患者询问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否可以继续服用升血小板胶囊,医生解释该药物适用于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并说明其功效。
就诊科室:药剂科
总交流次数:0
患者询问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否可以吃利可君片,医生解释利可君片适用于血小板减少,但需遵医嘱服用,并提醒患者在用药前应详细阅读说明书,排除过敏及用药禁忌后遵医嘱,用药期间如有任何不适应及时线下就诊。
就诊科室:药剂科
总交流次数:9
患者53岁,近期皮肤出现淤青,怀疑患有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紫癜,询问是否可以服用艾曲泊帕乙醇胺。
就诊科室:药剂科
总交流次数:25
文章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能吃升血小板胶囊吗?
健康百科
文章 我腿上全是瘀血点,可能是紫癜病,怎么办?
生物医疗创新站
文章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停药还是继续?
中医养生之道
王虹
副主任医师
血液科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赵静
副主任医师
血液科
烟台毓璜顶医院
丁辉
主任医师
血液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