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由志贺菌引起的肠道传染性疾病。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终年散发,夏、秋季多见。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每日排便10~20次,但量不多)、里急后重(急迫想要排便,但无便排出或排便后仍有大便未排干净症状)及排粘液脓血便,可伴发热及全身毒血症状。主要病理变化直肠、乙状结肠的炎症和溃疡,部分志贺菌可破坏直肠、结肠、肾小球微血管中的内皮细胞,诱发出血性结肠炎、溶血性尿毒症等并发症。目前该病主要依靠药物治疗,大多数患者,经过及时规范治疗7~14天即可痊愈。
症状表现:
主要的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粘液脓血便及里急后重,可伴发热及全身毒血症状(如高热、惊厥、畏寒、寒战、头痛、头晕、全身关节、肌肉酸痛、乏力等),严重者可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甚至出现感染性休克和(或)中毒性脑病。
诊断依据:
临床医师除根据流行病学史,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外,还需通过血常规,粪便常规及粪便培养等检查确诊。
细菌性痢疾有哪些类型?
基于病症病理分型,细菌性痢疾可分为:
- 普通型细菌性痢疾
- 中毒性细菌性痢疾
- 慢性细菌性痢疾[2]。
按病程长短和病情轻重可分为:
- 急性菌痢[1]。
按毒血症和肠道肠道症状轻重可分为:
(1)普通型(典型)菌痢
(2)轻型(不典型)菌痢
(3)重型菌痢
(4)中毒性菌痢
- 慢性菌痢
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
- 慢性迁延型
- 急性发作性
- 慢性隐匿性
是否具有传染性?
是
通过什么方式传染?
- 直接传播:细菌性痢疾可通过物理接触患者或携带者生活用具直接传播。
- 间接传播(粪-口途径传播):为主,志贺杆菌可经粪便排出,如饮用污染的水或进食受污染食物,还可通过苍蝇、口沫等间接传播。
怎么预防?
口服细菌性痢疾疫苗
是否常见?
本病常见。细菌性痢疾是我国常见的传染病之一,该病常见于学龄前儿童、青壮年及生活卫生条件较差人群,夏秋季多见。
是否可以治愈?
可以治愈。细菌性痢疾主要依靠药物治疗,一般患者经过7~14天的及时规范治疗可治愈。
是否遗传?
否
是否医保范围?
是
有疑问?在线咨询专业医生
获得专业医疗建议,无需等待预约
6个月宝宝细菌性腹泻好转,考虑补充益生菌,现有乳糖不耐受,白天加乳糖酶,半夜未加未拉肚子,询问是否继续加乳糖酶及益生菌选择。
就诊科室:营养科
总交流次数:34
一岁宝宝细菌性腹泻,能否使用贴膏治疗?
就诊科室:药剂科
总交流次数:0
患者因腹泻询问用药建议,想知道是否适合使用诺氟沙星类药物。
就诊科室:药剂科
总交流次数:43
文章 大便出血伴有小腹疼痛


远程医疗新视界
文章 细菌性痢疾的预防方法有哪些


医疗之窗
文章 铺地锦草图片功效


精准医疗探秘
文章 芍药汤组成


健康百科
文章 拉肚子拉水是怎么回事


医者荣耀
文章 肠鸣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智慧医疗先锋者
文章 肠道门诊就诊哪些疾病


健康驿站
文章 肚子疼拉水是什么原因怎么处理


医疗科普小站
文章 肚子疼应该吃什么


老年健康守护者
文章 拉的粑粑是绿色的怎么回事


病友互助家园
大家都在问

刘浩
副主任医师
小儿内科
南京市儿童医院


涂立锐
副主任医师
感染内科
山东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

董莉
主任医师
感染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