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哺乳期乳腺大导管局部感染性病变
- 表现为无痛性肿块、乳头内陷及复发性瘘管
- 经手术治疗大多可以治愈,预后较好
简介
非哺乳期乳晕部瘘管,又称浆细胞性乳腺炎,是发生在乳晕部的乳腺大导管的局部感染性病变向外破溃形成慢性瘘管,男女均可发病,多发于未婚或已婚的非哺乳期中年妇女[1]。临床表现为乳晕旁无痛性肿块、乳头内陷及复发性瘘管,经手术治疗可治愈,预后良好,一般不易再发。
症状表现
典型症状乳晕旁无痛性肿块、乳头内陷及复发性瘘管。
诊断依据
非哺乳期乳晕反复感染,反复性瘘管及抗生素治疗无效,结合亚甲蓝试验阳性,即可确诊。
非哺乳期乳晕部瘘管有哪些类型?
无
是否具有传染性?
否
是否常见?
不常见,男女均可发病,多发于未婚或已婚的非哺乳期中年妇女[1]。
是否可以治愈?
可以治愈,通过手术治疗可治愈。
是否遗传?
否
是否医保范围?
是
哺乳期乳晕整圈疼痛,青霉素无效,乳晕有轻微破损,使用百多邦进行局部处理。
就诊科室:药剂科
总交流次数:3
怀孕16周,乳晕痒结痂流黄水,想知道能不能用康复新液敷?
就诊科室:药剂科
总交流次数:29
乳晕和乳头疼痛,是否可以使用某种产品来缓解?
就诊科室:产科
总交流次数:17
文章 非哺乳期乳晕部瘘管的诊断与治疗
医疗科普小站
文章 非哺乳期乳晕部瘘管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数字健康领航者
文章 非哺乳期乳晕部瘘管:症状、诊断与预防
医疗数据守护者
文章 非哺乳期乳晕部瘘管是如何影响女性健康的?
生物医疗创新站
任金晓
主治医师
乳腺外科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胡晓鹏
副主任医师
甲状腺外科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罗忆泓
主治医师
乳腺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