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东健康

查知识

妇女雄激素源性秃发

妇女雄激素源性秃发

别名:妇女男子型秃发,女性秃发

就诊科室:

皮肤科 妇科 内分泌科

微信扫码 随时提问

妇女雄激素源性秃发介绍
  • 雄激素分泌过量性疾病
  • 表现为头顶部头发逐渐稀疏
  • 治疗上主要为抗雄性素治疗或手术治疗

简介

妇女雄激素源性秃发,是指妇女头发脱落的疾病,其发病原因主要是雄激素分泌过量,遗传也是一个重要因素,临床表现为头顶部头发逐渐稀疏、脱发、头屑增多、头皮油腻等。治疗主要为抗雄性素治疗,疗程均较长,起效缓慢。妇女雄激素源性秃发会影响外观和心情,从而影响患者正常工作和生活。经积极治疗可改善症状,但容易复发。

症状表现:

典型症状是脱发、头屑增多、头皮油腻。

诊断依据:

依据典型的秃发、头屑增多、头皮油腻表现,结合实验室检查表现为血清中的雄激素水平偏高,头发牵拉试验阳性,皮肤镜检查毛囊中毛发数量减少可明确诊断。

妇女雄激素源性秃发有哪些类型?

  • 轻度:是妇女雄激素源性秃发的开始,患者冠状区前面头发变薄。
  • 中度:随时间推移,冠状区毛发变薄更明显,区域扩大和短发数目增加。
  • 重度:顶部几乎完全秃发或裸露,前额发际线仍保持完整。

是否具有传染性?

是否常见?

本病不常见,目前尚无明确的流行病学资料,没有明确的患病率。

是否可以治愈?

大多数患者不能治愈,只有通过正规药物或者手术等治疗后,患者病情能维持稳定,该病容易反复。

是否遗传?

是否医保范围?

有疑问?在线咨询专业医生

获得专业医疗建议,无需等待预约

1.5亿+
累计服务患者
99%
患者满意度
30秒
平均响应时间
妇女雄激素源性秃发相关问诊记录

50岁男性,头顶部头发减少,头发不软但出油多,以前发量多,想知道如何治疗?

就诊科室:药剂科

总交流次数:35

医生建议:根据您的描述,您的情况考虑是雄激素性脱发,建议使用外用药物刺激毛囊,促进头发生长,同时口服控油生发药物以增强疗效。治疗期间,应注意饮食清淡,避免油腻辛辣食物,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避免熬夜,这些都有助于改善脱发状况。

查看详情

男士脱发严重,工作压力大,饮食不规律,寻求治疗建议。

就诊科室:全科

总交流次数:20

医生建议:对于脱发,首先建议明确脱发原因,可能的原因包括遗传、压力、营养不良等。药物治疗方面,可以考虑使用米诺地尔等外用药物,或是口服非那雄胺,但使用前需咨询医生。日常生活中,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合理饮食、保证充足睡眠、适当运动、减少压力,这些都有助于改善脱发状况。

查看详情

男性,30岁,脂溢性脱发两年,未服用过药物,仅用过外用喷雾,询问治疗方法及备孕影响。

就诊科室:药剂科

总交流次数:6

医生建议:脂溢性脱发是一种常见的男性脱发类型,治疗上可以采用非那雄胺等药物,但需注意长期服用才能见效。对于备孕男性,建议暂停使用此类药物以免影响精子质量。日常生活中,应保持饮食清淡,避免辛辣、生冷、油腻食物,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减少压力等,这些都有助于改善脱发状况。

查看详情
快速问医生
隐私保障 · 不满意可随时结束咨询 · 全程无推销
去咨询
plus免费
AI医生助手

AI智能健康助手

在线服务中
24小时 24小时响应
智能诊断 智能症状分析
专业保障 专业医疗保障
扫码咨询 扫码咨询
推荐医生
王磊

主治医师

中医皮肤科

三甲
中日友好医院
脂溢性脱发(8例) 毛囊炎(4例)
专业擅长:1.毛发疾病:如雄秃(脱发、掉发)、斑秃(儿童斑秃、全秃、鬼剃头)、休止期脱发(产后脱发、减肥脱发)、脂溢性皮炎(头油、头皮屑)等; 2.皮肤疾病:如银屑病(牛皮癣)、神经性皮炎、湿疹(汗疱疹)、荨麻疹、带状疱疹(缠腰龙)、痤疮(青春痘)、白癜风等; 3.皮肤外科:常见皮肤肿物的手术切除。
好评率:99% 接诊量:3105
庞艳华

副主任医师

皮肤科

三甲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
包皮龟头炎(4例) 毛囊炎(2例)
专业擅长:各种性传播疾病,如高低危HPV感染(包括尖锐湿疣 ,宫颈外阴相关病变,如HSIL和LSIL等) ,尤其复杂难治及巨大尖锐湿疣,梅毒(包括妊娠梅毒)、生殖器疱疹、淋病及非淋菌性尿道炎、职业暴露后的评估、艾滋病、性病心理问题等,各种感染性皮肤病(如皮肤结核、皮肤真菌、病毒性皮肤病等),皮肤肿瘤(包括良性、恶性皮肤肿瘤)等。常见皮肤病,美容皮肤学,尤其皮肤外科学,包括浅表肿物切除术(如色素痣,皮肤纤维瘤,表皮囊肿等),各种良、恶性肿瘤的切除与修复,微创腋臭根治术等;
好评率:99% 接诊量:2693
王英

主治医师

皮肤科

三甲
中日友好医院
雄激素缺乏性脱发(1例) 脱发(1例)
专业擅长:1.毛发疾病:雄秃(脱发、掉发)、斑秃(全秃、鬼剃头)、休止期脱发(产后脱发、减肥脱发)、脂溢性皮炎(头油、头皮屑)等; 2.皮肤疾病:银屑病(牛皮癣)、湿疹、特应性皮炎、荨麻疹、带状疱疹等; 3.色素性疾病:白癜风、黄褐斑、雀斑、黑痣、脂溢性角化病、咖啡斑等; 4.损容性皮肤病:痤疮、酒渣鼻、化脓性汗腺炎、脓肿性穿凿性毛囊炎、瘢痕; 5.皮肤病理:常见及少见皮肤病理;
好评率:99% 接诊量:1618
健康小工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