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东健康

查知识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

别名:新生儿硬肿症,新生儿冷伤,新生儿硬化病,新生儿低体温

就诊科室:

儿科 新生儿科 急诊科

微信扫码 随时提问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介绍
  • 多见于早产儿,可由寒冷、感染等因素引起
  • 表现为低体温、硬肿,还可伴随多器官损害
  • 通过及时的一般、药物治疗多可治愈

简介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是一种由寒冷、感染等因素引起的皮下脂肪炎症性疾病,多见于早产儿(指胎龄在28~37周之间的新生儿)。该病多于寒冷季节出现。低体温、硬肿是本疾病最典型的两大特征,具体表现为不哭、拒乳、全身或肢端发凉、体温低于35℃、皮脂硬化、水肿。另外,严重患儿还可伴随多器官损害,出现循环障碍、急性肾功能衰竭、弥漫血管内凝血、组织缺氧和酸中毒、肺出血等并发症。绝大多数患儿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之后可以治愈,具体方法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以及肺出血的紧急治疗,以帮助患儿恢复正常体温、补充热量、控制感染以及纠正器官功能紊乱。根据腋温与肛温的差值,可将患儿分为两大类,产热良好型(差值0~0.9℃,占比91.7%)和产热衰竭型(差值为负值,占比9.3%),前者病程短、症状轻、预后好、治愈率高,而后者病程长、症状重、预后差、病死率高。为了避免此疾病的发生,重在预防新生儿低体温,因此将分娩室温度设置为25℃以上、尽早进行母婴皮肤接触等[1]

症状表现

此疾病的症状包括不哭、拒乳、全身或肢端发凉、体温低于35℃、皮脂硬化、水肿。

诊断依据

临床医师除了通过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如出生时体温偏低)、症状(不哭、拒乳、全身或肢端发凉等)之外,还需结合体格检查(通过视诊、触诊等检查患儿是否有皮肤硬化、水肿等症状)、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血生化检查、血气分析、肾功能检查、凝血功能检查)、心电图、胸部X线摄片、颅脑核磁共振检查等方式来综合诊断此病。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有哪些类型?

根据患儿腋温与肛温的差值,可分为:

  1. 产热良好型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
  2. 产热衰竭型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

是否具有传染性?

是否常见?

本病常见。主要发生于春冬寒冷季节,发病率约6.8%,尤其多发于早产儿[2]

是否可以治愈?

可以治愈。具体方法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以及肺出血的紧急治疗,以帮助患儿恢复正常体温、补充热量、控制感染以及纠正器官功能紊乱。

是否遗传?

是否医保范围?

是。但门诊治疗不报销。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相关问诊记录

宝宝皮肤在冬季容易干燥和冻伤,如何选择合适的护肤品进行日常护理?

就诊科室:产科

总交流次数:39

医生建议:对于婴幼儿皮肤干燥和易冻伤,建议使用滋润的护肤品进行日常护理。黄色质地的护肤品更适合冬季使用,因为它比蓝色质地的更滋润。同时,需要注意宝宝的穿着和室内温度的调节。选择护肤品时,应优先考虑不含化学成分的产品。

查看详情

我的3岁孩子经常感到身体发冷发凉,去年得过甲流,想知道有没有什么中医调理方法可以改善这种情况?

就诊科室:中西医结合科

总交流次数:46

医生建议:针对儿童体寒,首先要保证孩子的健康均衡饮食,规律作息和适当运动。对于中药泡脚,艾草和生姜等可以适当使用,但要注意水温和时间,避免过敏反应。肉桂和桂枝不建议使用,甘草和生姜可以适当使用,但也要注意过敏情况。建议先进行小面积试用,观察是否有不良反应。对于中医调理,建议去正规的中医医疗机构就诊,接受专业的中医辨证施治。

查看详情

一岁多小孩手指冻伤,想了解如何处理和治疗。

就诊科室:护理咨询

总交流次数:29

医生建议:对于冻伤,首先要及时将受伤部位移至温暖环境中,避免再次受寒。然后可以用温水或姜汤泡一泡受伤的部位,促进血液循环。可以使用一些温和的外用药膏来帮助恢复,通常含有抗生素和消炎成分。每日在患处涂抹2-3次即可。同时,注意保持患处的清洁和干燥,避免摩擦和刺激。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可以通过穿着保暖、避免长时间暴露在寒冷环境中等方式来预防小儿冻伤的发生。

查看详情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相关科普内容

文章 新生儿硬肿症:如何科学应对

新生儿硬肿症,又称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儿科疾病。硬肿症多发生在出生后1周内,尤其是在寒冷季节,主要表现为皮肤硬肿、体温不升、呼吸急促等症状。 硬肿症的发生原因主要与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成熟、皮下脂肪层较薄、能量储备不足等因素有关。此外,早产、低体重、窒息、感染等也是硬肿症的诱因。 针对硬肿症的治疗,主要原则是保暖、复温、营养支持和对症治疗。其中,保暖是治疗硬肿症的关键。可以通过将新生儿放在温暖的环境中,如暖箱、热水袋等,帮助其复温和缓解硬肿症状。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重视新生儿的保暖工作,避免将新生儿暴露在寒冷环境中。同时,应保证新生儿营养充足,多晒太阳,增强体质。若新生儿出现皮肤硬肿、体温不升等症状,应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以下是一个硬肿症的治疗案例:小丽是一名早产儿,出生时体重仅为2.5公斤。由于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成熟,小丽出生后不久就出现了硬肿症的症状。经过医生的治疗,小丽在暖箱中复温,并给予营养支持,症状逐渐缓解。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小丽的硬肿症得到了控制,身体逐渐恢复健康。

康复之路

16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新生儿硬肿症:自愈与治疗

新生儿硬肿症,又称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是由于新生儿体温调节功能不完善、体温过低、感染等多种因素引起的一种常见病症。该病症以皮下脂肪硬化和水肿为特征,严重时可出现皮肤青紫或苍白。那么,新生儿硬肿症能否自愈呢?又该如何治疗呢? 一、新生儿硬肿症能否自愈 1. 大多数情况下可以自愈:新生儿在出生后,部分孩子会出现硬肿症,但这种情况通常是可自愈的。家长要注意给孩子保暖,一般在一两个月后,硬肿症就会自行消除。 2. 部分患者不能自愈:如果硬肿症是由于感染或其他疾病引起的,那么不治疗会恶化,最好及时就医。 二、新生儿硬肿症的治疗方法 1. 药物治疗:针对心脏功能不好的患者,可以使用多巴胺或多巴酚胺等心血管活性药物;对于感染引起的疾病,可以使用抗生素治疗;肝素也可用于治疗,直至凝血酶原时间和凝血酶时间恢复正常。 2. 复温治疗:对于轻症患者,可以通过温水沐浴进行复温治疗;对于中重度患者,可以将患儿放在远红外线开放型保温床上进行治疗。 三、新生儿硬肿症的日常护理 1. 注意清洁:在喂奶时要注意奶瓶消毒和清洁,同时保持患儿皮肤清洁,勤换尿布,预防感染。 2. 提供能量:给孩子进行合理喂养,提供足够的能量和水分。如果孩子处于吸吮困难状态,可以通过滴管、鼻饲或静脉营养等方式进行喂养。

医疗科普小站

44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原因、特征及护理策略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是一种严重的健康问题,尤其是在寒冷的环境中。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出生后的前几天或几周,主要是由于新生儿的体温调节机制尚未完全发育所致。低体温和多器官功能损伤是该综合征的主要临床特征,严重者可能会出现皮肤及皮下脂肪变硬和水肿,甚至危及生命。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了解新生儿体温调节的特点。首先,新生儿的体温调节中枢还不成熟,导致他们的体温调节能力较弱。其次,新生儿的皮肤表面积相对较大,血流丰富,容易失去热量。再者,新生儿的能量贮备少,产热不足,特别是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和小于胎龄儿更为明显。最后,新生儿主要依靠棕色脂肪组织的化学产热方式,而缺乏寒战等物理产热方式,因此更容易发生低体温。 在护理新生儿时,保暖是至关重要的。家长和医护人员应该采取措施,确保新生儿的体温维持在适当的范围内。例如,使用暖水袋或电热毯来保持婴儿的体温,避免将他们暴露在寒冷的环境中。如果新生儿出现低体温或硬肿症状,应立即采取干预和治疗措施,避免病情恶化。 值得注意的是,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不仅仅是因为外界环境的寒冷,还可能与其他因素有关。例如,母体感染、早产、低出生体重等都可能增加新生儿患上该综合征的风险。因此,预防措施也应包括加强孕期保健、提高新生儿的营养水平等方面。

医学奇迹见证者

53 人阅读
查看详情
快速问医生
健康小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