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东健康

查知识

开放性气胸

开放性气胸

就诊科室:

传染科 急诊科

微信扫码 随时提问

开放性气胸介绍
  • 外伤致胸腔与外界相通,空气自由出入胸腔
  • 明显呼吸困难、口唇发绀、病情严重可导致休克
  • 经现场妥善处理及收住院进一步治疗可治愈

简介

开放性气胸是胸外科常见病,是指外界空气经胸壁伤口或软组织缺损处,随呼吸自由进出胸膜腔。本病多由刀刃、火器弹药等锐器伤及车祸、高空坠落等意外伤引发胸部外伤,受伤后出现明显的呼吸困难、口唇发绀、颈静脉怒张、烦躁不安、血压下降等症状,伤侧胸壁可见伴有气体进入胸腔发出吮吸性声音的伤口。出现开放性气胸后,应现场立即封闭伤口,使开放性伤口变成闭合性伤口,然后尽快转移至医院进行吸氧、补充血容量、手术等治疗。如果救治不及时,本病致死率较高,经现场及时处理及医院内进一步治疗后,大部分可以治愈。

症状表现:

典型症状是出现明显呼吸困难、口唇发绀、颈静脉怒张、烦躁不安等。

诊断依据:

1.体格检查:胸壁有明显的开放性伤口,胸膜腔与外界相通;伤侧叩诊呈鼓音,呼吸音减弱或消失;

2.影像学检查:X线检查伤侧肺萎陷,患侧胸腔大量积气,纵膈向健侧移位。

是否具有传染性?

是否常见?

本病常见,常见于刀刃利器伤、火器弹片伤、车祸伤、工伤及高处坠落引发胸部损伤,引起开放性气胸。

是否可以治愈?

大部分可以治愈,开放性气胸经过紧急处理(将开放性伤口变成闭合性伤口)及进一步治疗(吸氧、纠正休克、清创缝合、放置闭式引流、开胸探查等)是可以治愈的。

是否遗传?

是否医保范围?

根据受伤具体原因界定,一般有第三方责任者不在医保范围内。

有疑问?在线咨询专业医生

获得专业医疗建议,无需等待预约

1.5亿+
累计服务患者
99%
患者满意度
30秒
平均响应时间
开放性气胸相关科普内容

文章 什么是开放性气胸

开放性气胸是胸外科领域中一种较为严重的疾病,它指的是由于胸壁或肺部的创伤,导致空气进入胸腔内,造成胸腔内压力增高,进而使肺部受压缩,无法正常扩张,影响呼吸功能的一种病理状态。这种情况下,空气不能被肺部吸收,会持续在胸腔内积聚,导致肺萎陷,严重时还可能引发呼吸衰竭等危及生命的并发症。 开放性气胸的成因 开放性气胸的发生通常与胸部外伤有关,如车祸、跌落伤等导致的胸壁破裂,或是肺部疾病如肺结核、肺癌等导致的肺组织破裂。此外,某些医疗操作不当,如胸腔穿刺、胸腔镜手术等,也可能引发开放性气胸。 开放性气胸的症状 开放性气胸的主要症状包括突发性的胸痛、呼吸困难、咳嗽、咳痰等。患者可能会感到胸部有明显的压迫感,严重者还会出现面色苍白、出冷汗、心跳加速等休克前兆。这些症状的出现提示胸腔内压力异常升高,肺部功能受到了严重影响。 开放性气胸的诊断 诊断开放性气胸主要依靠病史、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医生会询问患者的受伤经过,检查胸部是否有伤口,听诊时可能会发现受影响侧的呼吸音减弱或消失。胸部X光片是诊断开放性气胸的重要手段,可以清晰显示肺萎陷的程度及胸腔内是否有积气。 开放性气胸的治疗 开放性气胸的治疗原则是尽快恢复胸腔内的正常压力,保证呼吸道的通畅。紧急情况下,首先需要对胸壁伤口进行封闭处理,防止更多空气进入胸腔。随后,通过胸腔穿刺或置入胸腔引流管的方式排出胸腔内的积气,减轻肺部的压迫,帮助肺部重新扩张。对于因肺部疾病引起的开放性气胸,还需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 预防与日常建议 预防开放性气胸的关键在于避免胸部外伤,特别是在进行高风险活动时,如驾驶、运动等,应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对于有慢性肺部疾病的患者,应定期复查,遵医嘱用药,避免疾病恶化引发开放性气胸。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适量运动等,有助于提高肺部功能,减少开放性气胸的发生风险。 结论 开放性气胸是一种需要紧急处理的胸外科疾病,及时的诊断和治疗对于挽救患者生命至关重要。通过了解开放性气胸的成因、症状、诊断方法及治疗手段,公众可以更好地认识这一疾病,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减少开放性气胸的发生。同时,对于已经发生开放性气胸的患者,积极配合医生治疗,遵循医嘱进行康复训练,对于恢复健康同样重要。

精准医疗探秘

60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如何处理开放性气胸?

开放性气胸是一种严重的胸部外伤,需要立即采取急救措施。正确的急救步骤和要点对于挽救患者的生命至关重要。首先,应该立即呼叫急救电话120或将患者送往最近的医院。在等待急救人员到来之前,让患者采取半卧位,以减少呼吸急促和疼痛。然后,用干净的纱布或毛巾覆盖开放性气胸的伤口,避免进一步污染和感染。千万不要试图自行处理伤口,以免加重损伤。封闭伤口、固定胸部、保持呼吸道通畅和止痛是急救的关键要点。对于特殊人群如孕妇、儿童和老年人,需要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最后,急救过程中应注意不要将伤口包扎过紧、不要在伤口上涂抹任何药物或消毒剂、不要自行拔出伤口内的异物,并保持冷静,按照正确的方法进行操作,以提高急救效果。 在一次车祸中,32岁的李先生被飞来的碎片击中胸部,导致开放性气胸。由于及时采取了正确的急救措施,李先生最终得以幸存。他的家人在等待急救人员到来之前,立即将他送往医院,并在路上保持了他的呼吸道通畅和稳定。医生表示,如果没有及时的急救,李先生可能会失去生命。 开放性气胸的处理需要专业的医疗知识和技能。只有在正确的指导下,才能有效地挽救患者的生命。因此,在遇到开放性气胸等紧急情况时,应该立即呼叫急救电话120或将患者送往最近的医院,并在等待急救人员到来之前,采取正确的急救措施。 总之,开放性气胸是一种严重的胸部外伤,需要立即采取急救措施。在等待急救人员到来之前,应尽量让患者保持安静,避免剧烈运动和咳嗽,以减少空气进入胸腔的量。同时,应注意保护患者的呼吸道,保持呼吸道通畅。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急救效果,挽救患者的生命。

精准医疗探秘

231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气胸治疗多久能见效?

气胸是一种肺部疾病,其治疗时间因个体差异和病情严重程度而异。一般而言,治疗气胸的方法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 保守治疗通常包括休息、吸氧和药物治疗,如使用激素和抗生素。此类治疗通常需要数天至数周的时间,患者需要定期复查,以监测病情的恢复情况。 手术治疗则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通常在数周至数月内,患者需要遵循医嘱,进行术后恢复和康复训练。 治疗气胸的效果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患者的年龄、体质、病情严重程度以及治疗方法的恰当性。

病友互助家园

170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气胸治疗要多久?

气胸是一种需要及时治疗的疾病,通常需要通过胸外科进行局部CT检查以明确病因。治疗气胸的方法包括胸腔穿刺、胸腔闭式引流等。治疗时间因个体差异和病情严重程度而异,一般需要几周到几个月不等。在治疗期间,患者需要遵循医嘱,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以促进恢复。 气胸的治疗还包括药物治疗,如抗生素、止痛药等,以缓解症状和预防感染。此外,患者还需要注意饮食和生活习惯的调整,避免刺激性食物和吸烟,保持良好的睡眠质量。 气胸的治疗效果与患者的配合程度密切相关。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及时反馈病情变化,以便医生调整治疗方案。

医疗趋势观察站

185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气胸的常见类型与治疗方法

气胸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它指的是肺部气体进入胸腔,导致胸腔内压力升高。气胸可以分为三种类型:闭合性气胸、开放性气胸和张力性气胸。 闭合性气胸是指气体进入胸腔后,胸膜破裂处自行闭合,气胸积气量较少。对于这种情况,患者通常无需特殊处理,胸腔内的积气一般可在1到2周内自行吸收。 然而,对于大量气胸的患者,则需要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胸膜腔穿刺抽气、闭式胸腔引流术以及抗生素预防感染等。 胸膜腔穿刺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治疗方法,通过穿刺针将胸腔内的积气抽出,减轻胸腔内压力,缓解患者的呼吸困难。闭式胸腔引流术则是通过放置引流管,将胸腔内的积气持续排出,直至气胸完全吸收。 除了手术治疗外,抗生素的合理使用也是预防感染的重要措施。在气胸的治疗过程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值得注意的是,气胸的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病因进行个体化处理。例如,肺大泡、肺结核等疾病都可能导致气胸,因此在治疗气胸的同时,还需要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 此外,患者还需要注意日常保养,避免剧烈运动和吸烟等不良习惯,以降低气胸的发生风险。 总之,气胸是一种可治疗的疾病,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并注意日常保养,以降低气胸的复发风险。

远程医疗新视界

191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气胸:了解其类型、症状及预防措施

气胸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其成因多样,包括自发性、外伤性、闭合性、开放性和张力性等。不同的气胸类型对人体的损害程度不同。 自发性气胸和闭合性气胸通常积气量较少,患者可能会出现胸闷、轻度呼吸困难等症状,但多数情况下可以自行吸收,无需特殊治疗。例如,小明是一位年轻的程序员,他最近感到胸部不适,经过检查被诊断为闭合性气胸。经过休息和观察,小明的症状逐渐缓解,无需进一步治疗。 然而,开放性气胸和张力性气胸则较为严重。开放性气胸的积气量较大,可能会压迫肺、心脏等器官,影响血液循环,严重者可危及生命。张力性气胸则是因为气体进入胸腔后无法排出,导致胸腔压力不断增加,压迫心脏和肺部,症状迅速恶化。例如,张先生在一场车祸中不幸遭受开放性气胸,经过紧急抢救,医生为其进行了胸腔闭式引流,才挽救了他的生命。 对于气胸的治疗,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闭合性气胸和自发性气胸可以通过休息和观察来治疗,而开放性气胸和张力性气胸则需要积极抢救,如胸腔闭式引流、手术等。 此外,预防气胸的发生也非常重要。对于有气胸家族史的人群,应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潜在疾病。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也是预防气胸的有效方法。

中医养生之道

183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自发性气胸:病因、症状及治疗攻略

自发性气胸是一种常见的胸膜疾病,其发病原因多种多样,包括肺部疾病、胸膜疾病、外伤等。其中,自发性气胸是指在没有明显外伤或人为因素的情况下,肺部或胸膜破裂,气体进入胸膜腔,导致胸腔积气的一种病理生理状况。 自发性气胸的临床表现包括突然发生的胸痛、呼吸困难、胸闷、咳嗽等症状。严重时,患者可能出现呼吸困难、休克等症状,甚至危及生命。 针对自发性气胸的治疗,主要分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保守治疗主要包括胸腔减压、抗生素治疗等。对于闭合性气胸,肺压缩<20%者,单纯卧床休息即可自行吸收。肺压缩>20%症状明显者,应胸腔穿刺抽气,每次600~800ml为宜。对于开放性气胸,应用胸腔闭式引流排气,肺仍不能复张者,可加用负压持续吸引。对于张力性气胸,病情较危急,须尽快排气减压,同时准备立即行胸腔闭式引流或负压持续吸引。 除了及时治疗外,日常生活中,患者还需注意以下几点: 1.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吸烟、饮酒等不良习惯。 2. 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3. 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 4. 注意保暖,预防感冒。 5. 定期复查,及时发现并处理病情变化。

远程医疗新视界

193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右侧气胸治疗:胸腔闭式引流的优势及注意事项

气胸是一种常见的胸膜疾病,根据气胸的程度和类型,治疗方法也有所不同。其中,右侧气胸的发病率较高,患者可能会遇到闭合性气胸、开放性气胸或张力性气胸等情况。 闭合性气胸是指肺部破裂,气体进入胸膜腔,但胸膜腔仍保持封闭状态。开放性气胸是指肺部破裂,气体进入胸膜腔,但胸膜腔与外界相通。张力性气胸是指肺部破裂,气体进入胸膜腔,但胸膜腔无法排出气体,导致胸腔压力升高。 针对右侧气胸的治疗,单纯穿刺抽气可能存在不成功的情况,因此,建议采用胸腔闭式引流。胸腔闭式引流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持续排出胸腔内的气体,降低胸腔压力,缓解症状。 以下是一个关于右侧气胸治疗的案例: 李先生,50岁,因剧烈咳嗽导致右侧气胸。入院后,医生诊断为闭合性气胸,给予胸腔闭式引流治疗。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李先生的症状明显缓解,胸腔压力恢复正常。 除了胸腔闭式引流,患者还应注意以下事项: 1.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剧烈咳嗽、提重物等可能加重气胸的因素。 2. 遵医嘱,按时服药,定期复查。 3. 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波动。

生命守护者联盟

174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开放性气胸急诊处理:如何进行手术及术后护理

开放性气胸是一种严重的胸部损伤,可能导致患者呼吸困难、胸痛等症状。这种情况下,空气会进入胸腔,造成肺萎陷,严重影响患者的呼吸功能。 当遇到开放性气胸的急诊情况时,患者需要立即送往正规公立医院就诊。胸部外科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急诊剖胸探查手术,以明确诊断并修补损伤。 手术过程中,医生会将破损的胸膜进行缝合,以防止空气再次进入胸腔。此外,还会进行胸腔闭式引流手术,将胸腔内的积液和气体排出,帮助肺恢复功能。 术后,患者需要加强引流管护理,避免肺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医生会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呼吸康复训练等。 以下是一个开放性气胸患者的案例: 张先生在一次户外活动中不慎被树枝划伤胸部,导致开放性气胸。他被紧急送往医院,经胸部外科医生诊断后,立即进行了急诊剖胸探查手术。术后,张先生在医护人员的精心照料下,逐渐恢复了健康。

健康驿站

183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揭秘气胸:成因、症状与预防措施

气胸,一种常见的肺部疾病,其成因至今仍无明确的定论。医学研究表明,气胸可能与个人体质有着密切的关系。虽然目前尚无统一的学术观点,但普遍认为,个体差异是导致气胸的重要因素之一。 对于一些患者来说,气胸可能伴随着少量的出血现象。这并不需要过分担心,因为出血通常是由于肺部破裂导致的,而肺部破裂是气胸的一种表现形式。只要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出血症状通常会在短时间内得到控制。 气胸的恢复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患者需要耐心等待,并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通常情况下,只要治疗及时,气胸并不会对患者造成严重的健康威胁。 在日常生活中,预防气胸的关键在于注意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以下是一些建议: 1. 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避免过度劳累。 2. 避免吸烟和饮酒,这些不良习惯会加重肺部负担。 3. 增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 4. 注意饮食均衡,多吃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 5. 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波动过大。 总之,气胸并非不可治愈的疾病。只要患者积极配合治疗,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气胸是可以得到有效控制的。

健康百科

167 人阅读
查看详情
快速问医生
隐私保障 · 不满意可随时结束咨询 · 全程无推销
去咨询
plus免费
AI医生助手

AI智能健康助手

在线服务中
24小时 24小时响应
智能诊断 智能症状分析
专业保障 专业医疗保障
扫码咨询 扫码咨询
健康小工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