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东健康

查知识

小儿肝豆状核变性

小儿肝豆状核变性

就诊科室:

儿科 神经内科 消化内科

微信扫码 随时提问

小儿肝豆状核变性介绍

简介

小儿肝豆状核变性,是一种先天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由铜代谢障碍所致,又称为Wilson病。从出生开始到发病前为无症状期,随着体内铜沉积不断增加,患儿逐渐出现器官受损现象,发病年龄以5~12岁最为多见,临床表现以肝脏损害(肝功能异常黄疸等)、神经系统受损(构音、阅读困难等)为主。此病目前无法治愈,但早期依靠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可使部分患儿过上正常生活,开始治疗时间越早,预后越好,早期治疗可以使症状消失[1]

症状表现:

主要表现为:肝脏异常(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胀等)、神经系统受损(吞咽困难、情绪激动、记忆力下降等)。

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表现(肝功能异常、发音障碍等),结合实验室检查(血清铜蓝蛋白测定、血清铜氧化酶测定、角膜K-F环检测、基因检测等)以及影像学检查(CT、MRT、X线等)等综合判断确诊。

小儿肝豆状核变性有哪些类型?

在临床上有以下分型:

  1. 肝型;
  2. 脑型;
  3. 其他类型;
  4. 混合型。

是否具有传染性?

是否常见?

本病少见。发病率在世界范围约为1:30000~1:100000,5~12岁儿童最为多见。5岁以前为隐匿性,无临床表现[1]

是否可以治愈?

本病无法治愈,需要终身治疗。可通过药物和手术治疗缓解症状。

是否遗传?

是。本病有遗传倾向,本病为常染色体遗传疾病[1]

是否医保范围?

是,门诊治疗不报销。

小儿肝豆状核变性相关问诊记录

孩子的肝豆状核变性可能会影响视力,家长担心眼睛问题,寻求医生建议。

就诊科室:中医儿科

总交流次数:22

医生建议:根据检查结果,肝豆状核变性可能会导致视力问题,包括远视或近视。我们需要进行眼科检查和肝功能测试,并可能会开具一些药物来控制症状。同时,家长需要注意孩子的日常生活,避免过度劳累和不良习惯。定期复查和遵循医嘱是非常重要的。

吴龙涛

主治医师

吉安市妇幼保健院

查看详情

我是肝豆状核变性患者,最近肝功能有所下降,想了解如何保护肝脏和是否适合使用肝脏宝。

就诊科室:消化内科

总交流次数:14

医生建议:对于肝豆状核变性患者,定期检查肝功能和避免摄入可能对肝脏有害的物质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也非常关键。选择药物时,需要考虑到肝豆状核变性和肝功能损害情况,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董鹏

主治医师

南宫市人民医院

查看详情

我的宝宝的基因检测结果显示他是肝豆状核变性的携带者,孩子奶奶也有这个疾病,我很担心。请问这意味着什么?患者男性4岁

就诊科室:中医内科

总交流次数:47

医生建议:根据基因检测结果,孩子是肝豆状核变性的携带者。目前不需要用药,但需要定期监测铜水平并采取预防措施。建议孩子避免高铜食物,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查看详情
小儿肝豆状核变性相关科普内容

文章 小儿肝豆状核变性: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酮代谢异常疾病

小儿肝豆状核变性是一种常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酮代谢异常疾病,主要由于胆道排泄减少、铜蓝蛋白合成障碍或溶酶体缺陷等原因引起。这种疾病的确切机制仍然不明,但研究表明,它可能与一些金属硫蛋白基因或调节基因的异常有关。 我们可以通过一个真实的案例来更好地理解这种疾病。小明是一个6岁的男孩,他在4岁时被诊断出患有小儿肝豆状核变性。他的父母都没有携带这种疾病的基因,但他们的家族中有其他成员曾经患过类似的疾病。小明的症状包括手部震颤、精神障碍和肝脾肿大。经过一系列的治疗和日常保养,小明的症状得到了有效控制。 小儿肝豆状核变性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包括震颤、扭转痉挛、精神障碍、肝脾肿大、腹水等。中医认为,这种疾病的发生可能与先天气禀赋不足、酮类积聚等因素有关。因此,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可能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对于小儿肝豆状核变性,早期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家长们应该密切关注孩子的健康状况,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同时,日常保养也非常重要,包括合理饮食、适当运动和保持良好的心态等。只有通过全方位的治疗和保养,才能帮助患者更好地管理和控制这种疾病。

健康饮食指南

144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小儿肝豆状核变性是由什么引起的?

小儿肝豆状核变性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主要由P型ATP7B基因的异常表达所致。这种基因异常会导致铜蓝蛋白和铜氧化酶活性降低,进而使铜从胆汁中排泄锐减。然而,机体吸收铜的能力不受影响,因此大量的铜在器官内贮积,影响细胞的正常功能。 一位名叫小明的男孩,5岁时被诊断出患有小儿肝豆状核变性。他的父母都是无症状携带者,基因检测结果显示他们各自携带一个异常的P型ATP7B基因。小明的症状包括肝功能异常、神经系统损害和眼部症状等。经过及时的治疗和管理,他的病情得到了控制,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显著提高。 小儿肝豆状核变性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支持性治疗。药物治疗的目的是降低体内的铜含量,常用的药物有D-青霉胺和三硫化二锌等。支持性治疗则旨在缓解症状和预防并发症,例如使用肝保护药物、神经保护药物等。同时,患者还需要定期进行血液和尿液检查,以监测铜含量和肝功能。 除了药物治疗外,日常保养也非常重要。患者应避免食用高铜食物,如贝类、肝脏、巧克力等。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规律作息、适量运动和避免过度疲劳等,也有助于控制病情。

跨界医疗探索者

136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小儿肝豆状核变性的典型症状有哪些?

小儿肝豆状核变性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疾病,主要由于铜代谢障碍引起。该病的临床表现多样,早期可能没有明显症状,但随着病情进展,会出现一系列特征性症状。 我们来看一个实际案例。小明,一个8岁的男孩,最近经常感到疲倦和乏力,食欲也明显下降。家长带他去医院检查,医生发现他有轻微的黄疸和腹水。经过一系列检查,医生最终确诊小明患有小儿肝豆状核变性。小明的症状正是本病的典型表现之一——肝脏受损症状。 除了肝脏受损症状外,小儿肝豆状核变性还可能引起锥体外系症状、眼角膜出现K-F环、血尿或蛋白尿、精神异常和关节不适等。这些症状的出现和严重程度因人而异,但都是铜贮积导致的不同器官和系统的损害结果。 对于小儿肝豆状核变性,早期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医生通常会采用药物治疗、营养支持和必要的外科手术等综合措施来控制病情。同时,家长和患者也需要密切关注病情变化,避免诱发因素,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计划。

癌症防治先锋

148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小儿肝豆状核变性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小儿肝豆状核变性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疾病,主要影响铜的代谢。治疗的关键是通过药物和手术干预,促进铜的排出,减少铜的摄入,并防止铜在体内的蓄积。早期的药物治疗可以有效地控制症状,甚至使其消失。然而,对于肝功能失代偿或急性衰竭的患者,可能需要考虑肝移植或血液透析。 在一项研究中,一名10岁的男孩被诊断出患有小儿肝豆状核变性。他的主要症状包括肌肉僵硬、震颤和精神状态改变。经过一系列的药物治疗,包括使用青霉胺和锌制剂,结合低铜饮食和护肝治疗,他的症状得到了显著改善。这个案例表明,早期的综合治疗可以帮助患者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在治疗小儿肝豆状核变性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对于有肌肉僵硬和震颤的患者,可以使用金刚烷胺或苯海索等药物进行对症治疗。同时,精神症状也需要得到适当的管理,可能需要使用抗精神病药、抗抑郁药或促智药。无论是否有肝功能损害,护肝治疗都是必要的,常用的药物包括葡醛内酯、肌苷和维生素C等。 药物治疗方面,青霉胺是最常用的药物,可以促进铜的排泄。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服用青霉胺可能会导致维生素B6缺乏,需要补充维生素B6。锌制剂也可以用来抑制铜的吸收,但不适合重症患者。二巯丙醇和曲恩汀是其他可选的药物,分别用于不适合使用青霉胺的患者和有肾脏病史的患者。 手术治疗通常只在特定情况下使用,如严重脾功能亢进或急性肝功能衰竭。肝移植可能是最后的治疗选择,但它可以挽救生命并改善生活质量。 总的来说,治疗小儿肝豆状核变性需要一个多学科的团队,包括儿科医生、神经科医生、肝脏专家和营养师等。通过早期诊断和综合治疗,可以有效地管理这个疾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生命之光传递者

130 人阅读
查看详情
快速问医生
隐私保障 · 不满意可随时结束咨询 · 全程无推销
立即咨询
plus免费
健康小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