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冷球蛋白是指血清中存在的一种能在低温下(4℃)发生沉淀,在37℃左右又可以溶解的蛋白质,主要由免疫球蛋白组成。当血中冷球蛋白增高(>25mg/mL)可引起冷球蛋白血症。一般可表现为皮肤紫癜、坏死、溃疡、关节痛等症状。临床上可通过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包括血液常规、免疫学检查、冷球蛋白测定等)综合做出诊断。本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多继发于某些原发疾病(如感染、自身免疫疾病、恶性肿瘤等)。本病经过一般治疗和药物治疗后,皮肤坏死、溃疡等症状可明显缓解或消失;如果治疗不及时或不规范的治疗,会导致感染性疾病、神经系统损害等严重的并发症[1]。
症状表现:
一般可表现为皮肤紫癜(出现瘀点瘀斑,压之不褪色, 多起始于下肢,逐渐扩展至股、会阴、臀部,少数扩展至上肢和口腔黏膜,一般不累及面部和躯干部)、坏死、溃疡、关节痛 (常见于手膝关节) 和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器官受累如慢性肝炎(如腹痛、腹胀,黄疸、发力,畏寒发热、食欲下降等)、肾小球肾炎(如血尿、蛋白尿、高血压和浮肿等)、周围神经病变(如感觉异常或麻木, 腱反射消失,肌萎缩、肌力减退等)及播散性血管炎(如鼻、 眼和视网膜血管出血)等[2]。
诊断依据:
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如皮肤紫癜、坏死、关节痛等),以及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检查等)、一般检查(包括免疫学检查、冷球蛋白测定等)综合做出诊断。
冷球蛋白血症有哪些类型?
根据冷沉淀物中免疫球蛋白种类的不同,本病分为三类:
- Ⅰ型冷球蛋白血症:仅由一种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构成。约占总数的25%,主要是IgM类,偶有IgG,罕有IgA或本周蛋白。
- Ⅱ型冷球蛋白血症:是含一种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的混合型。约占总数的25%,其冷球蛋白是具有抗自身IgG活性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主要是IgM(类风湿因子),偶有IgG或IgA。
- Ⅲ型冷球蛋白血症:是混合型多克隆冷球蛋白构成。约占总数的50%,其冷球蛋白为多克隆、多类型的免疫球蛋白混合物,例如IgM-IgG或者IgM-IgG-IgA等。
按发病来源可分为两类:
- 原发性:没有基础病的冷球蛋白血症。
- 继发性:是伴随某种疾病引发的冷球蛋白血症。
是否具有传染性?
否
是否常见?
不常见。据研究,一般发生于45~65岁人群。
是否可以治愈?
可以治愈。本病经过一般治疗和药物治疗,一般可以消除临床症状。
是否遗传?
否
是否医保范围?
是
我发现自己的触珠蛋白偏低,想知道可能是哪些疾病导致的,并且需要吃多久的药?
就诊科室:药剂科
总交流次数:30
巨球蛋白血症,淋巴瘤症状疑问。
就诊科室:药剂科
总交流次数:1
我有巨球蛋白血症,正在服用泽布替尼,最近出现胸闷和血沉高,是否需要调整用药?患者男性68岁
就诊科室:风湿免疫科
总交流次数:27
文章 类风湿因子阳性背后的秘密:揭示多种疾病共通指标


生物医疗创新站
文章 揭秘RF升高背后的疾病之谜


医疗之窗
文章 类风湿因子阳性:不只是类风湿关节炎的信号


医疗故事汇
文章 冷球蛋白血症:揭秘其危害与应对策略


跨界医疗探索者
文章 阴囊冬天瘙痒,是哪些疾病在作祟?


家庭医疗小助手
文章 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


生物医疗创新站
文章 类风湿因子升高可能是由哪些疾病引起的?


家庭医疗小助手
文章 寒冷性荨麻疹:如何科学治疗与日常保养


医疗故事汇
文章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引发肾小球肾炎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生物医疗创新站
文章 关节疼痛的成因及预防方法


智慧医疗先锋者


董齐齐
主治医师
中医内科
邯郸市中医院

李颖飞
副主任医师
中医内科
河北燕达医院

辛莉
主任医师
中医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