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东健康

查知识

新生儿心律失常

新生儿心律失常

就诊科室:

儿科 心血管内科 急诊科

微信扫码 随时提问

新生儿心律失常介绍
  • 指新生儿心脏跳动的频率和(或)节律异常
  • 病因分为心脏疾病和非心脏疾病两类因素
  • 大多可治愈,严重者可致心力衰竭休克猝死

简介

新生儿(指从脐带结扎到出生后28天内的婴儿)心律失常是一种常见的新生儿疾病,该病是由心肌传导性、兴奋性、自律性发生改变引起心脏搏动节律的异常心律,包括频率、节律(物体运动的节奏和规律)、起源部位、传导速度或激动次序异常所致。在临床上,新生儿心律失常多为功能性或暂时性,大多数患儿预后良好。少数患儿可造成患儿心力衰竭、心功能不全,甚至导致死亡,对新生儿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造成本病发生的原因包括心脏疾病和非心脏疾病两类因素。患儿可出现的临床症状因病因不同而各有差异。治疗该病需明确病因及心律失常分型,对症治疗。临床以药物治疗为主,部分患儿需行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无严重器质性心脏病或并发症的患儿经过及时、积极的治疗后,大多可以治愈,预后良好。若治疗不及时,或由严重先天性心脏病引起,可逐渐发展至心、脑等脏器衰竭,则无法治愈,甚至可能造成患儿死亡[1]

症状表现:

新生儿心律失常的临床表现多无特异性,症状较成人难发现且缺乏主诉,具体临床症状与病因有关。发生快速型心律失常时,患儿大多无自觉症状,伴有心脏基础疾病的新生儿可出现呼吸困难、心悸(俗称心慌,即对心脏跳动产生的主观不舒服的感觉)。发生缓慢型心律失常时,患儿可能出现嗜睡(指白天或夜间过度的睡眠或在睡眠充足的情况下仍然感到疲劳、精神不振)、拒乳(抗拒吃奶)、面色苍白等表现。

诊断依据:

临床医师通过向家长问诊了解患儿的病史和临床表现,结合体格检查、心电图检查、心脏彩超检查结果可确诊,必要时还需进行心肌酶谱、胸部X线、电解质、血气分析、血常规检查等,以明确病因,对症治疗。

新生儿心律失常有哪些类型?

1.根据有无导致严重临床表现可分为:

(1)良性心律失常;

(2)恶性心律失常。

2.根据心律失常的性质可分为:

(1)窦性心律失常

(2)异位搏动及异位心律;

(3)传导异常。

3.根据心室率可分为:

(1)快速型心律失常;

(2)缓慢型心律失常。

是否具有传染性?

是否常见?

本病常见。发生率为1%~5%[3]

是否可以治愈?

可以治愈,无严重器质性心脏病或并发症的患儿经过及时、积极的治疗后,大多可以治愈。临床以药物治疗为主,部分患儿需行心脏起搏器植入术。药物治疗无效的心脏骤停患儿应进行电击除颤术恢复心率。

是否遗传?

部分类型心律失常是遗传所致。目前已经明确的遗传性心律失常包括长QT间期综合征、短QT间期综合征、Brugada综合征、儿茶酚胺敏感性室性心动过速早期复极综合征等,部分心房颤动预激综合征患儿也具有基因突变位点[4]

是否医保范围?

有疑问?在线咨询专业医生

获得专业医疗建议,无需等待预约

1.5亿+
累计服务患者
99%
患者满意度
30秒
平均响应时间
新生儿心律失常相关问诊记录

一个月大的婴儿需要测量心跳,如何在家中安全地进行测量?

就诊科室:护理咨询

总交流次数:11

医生建议:对于一个月大的婴儿,使用专业的婴儿心率监测器是最好的选择。这些设备专门设计用于新生儿,能够提供准确的读数。如果在家中测量心跳,可以尝试使用听诊器来听婴儿的心跳。虽然这需要一些技巧和经验,但它是一种相对安全和可靠的方法。另外,保持婴儿的健康和定期体检也非常重要,以便及早发现任何潜在的健康问题。

查看详情

7岁儿童心率过快,寻求中成药治疗建议。

就诊科室:中医内科

总交流次数:48

医生建议:对于儿童心律失常,首先需要明确诊断和病因。建议带孩子去医院找专科医生进行详细检查和评估。中成药的使用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不能自行决定。同时,注意观察孩子的日常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

查看详情

宝宝用血氧仪测量心跳过快,是否正常?

就诊科室:护理咨询

总交流次数:2

医生建议:新生儿心跳过快可能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但也可能是其他问题引起的,建议带宝宝去医院做进一步检查。同时,注意宝宝的饮食和休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宝宝哭闹可能是因为饿了、尿布湿了或者不舒服等原因,需要及时排查并解决问题。另外,宝宝的睡眠环境也很重要,保持安静、温暖和干燥的环境有助于宝宝的健康成长。

查看详情
新生儿心律失常相关科普内容

文章 新生儿心率多少才算正常?

新生儿心率正常值为120-160次/分。 心率波动可能受年龄、状态、体温等因素影响。 心动过缓或心动过速需进一步检查。 早产儿心率通常比足月儿快,波动较大。 如有疑虑,请咨询医生。

健康驿站

128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宝宝嘴唇颜色异常怎么办?

宝宝的健康成长是我们每个家长关注的重点,而宝宝的口唇颜色更是家长们密切关注的对象之一。那么,宝宝嘴唇颜色正常吗?这是一个常见的疑问,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 通常情况下,宝宝的嘴唇颜色是粉红色或者淡红色的,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如果宝宝在哭闹时嘴唇发紫,这可能是暂时的生理反应,并不代表有严重的问题。然而,如果宝宝嘴唇长时间呈现紫色,或者伴有呼吸困难等症状,那么家长们应该提高警惕,及时带宝宝去医院就诊。 值得注意的是,宝宝嘴唇颜色的变化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例如,宝宝可能会因为饥饿、困倦、寒冷或者情绪激动等原因导致嘴唇发紫。此外,一些心脏发育异常的疾病也可能导致宝宝嘴唇呈现紫色。因此,当家长们发现宝宝嘴唇颜色异常时,应该引起重视,及时就医检查。 那么,如何判断宝宝嘴唇颜色是否正常呢?以下是一些简单的方法: 1. 观察宝宝嘴唇的颜色,是否呈现粉红色或者淡红色; 2. 观察宝宝嘴唇是否有干燥、开裂、发炎等情况; 3. 观察宝宝呼吸是否平稳,有无呼吸困难等症状。 如果以上情况均正常,那么宝宝的嘴唇颜色应该是正常的。当然,家长们也要注意观察宝宝的整体健康状况,如果发现宝宝出现其他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 总之,宝宝嘴唇颜色正常与否是家长们关注的焦点。通过以上方法,家长们可以初步判断宝宝嘴唇颜色是否正常。如果遇到异常情况,要及时就医,确保宝宝的健康。

医疗故事汇

107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宝宝心率过快怎么办?原因及预防措施

新生儿心率较快是家长常常遇到的问题。通常情况下,新生儿心率较快,每分钟可达130-140次,这是因为新生儿的代谢率和心跳速度较快,属于正常现象。然而,如果心率过高,持续不降,就需要引起重视。 引起心率增快的原因很多,可能是因为一些严重的感染或者发热。在婴儿期,由于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感染的可能性较高,而感染后的发热常常是导致心率增快的原因之一。 此外,一些心脏问题也可能导致心率增快,如心脏瓣膜问题、心律失常等。为了确定具体原因,需要进行详细的心脏检查,如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 李女士的女儿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她的女儿出生后,心率一直维持在130-140次/分钟。经过医生的仔细检查,发现孩子患有先天性心脏瓣膜狭窄。通过手术纠正了瓣膜问题后,心率逐渐恢复正常。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以减少宝宝心率增快的风险: 1. 注意宝宝的饮食,避免过量喂食。 2.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宝宝受凉感冒。 3. 注意观察宝宝的精神状态,如出现精神萎靡、食欲不振等症状,要及时就医。 4. 定期带宝宝进行健康检查,以便及早发现问题。

中医养生之道

124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新生儿心血管疾病治疗有哪些方法?

新生儿心血管内科是专门针对新生儿心脏疾病的科室,提供从诊断到治疗的全方位服务。科室拥有一支专业的医疗团队,包括经验丰富的医生和护士,他们专注于新生儿心血管疾病的研究和治疗。 在检查方面,新生儿心血管内科通常会采用超声心动图、心电图、胸部X光等手段进行初步诊断。对于复杂病例,可能还会进行心脏导管检查或磁共振成像等高级检查。 治疗新生儿心血管疾病的方法多样,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介入治疗。药物治疗主要用于控制症状和预防并发症,手术治疗则针对严重的心脏结构异常,介入治疗则是通过导管技术对心脏血管进行修复。 新生儿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效果与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密切相关。因此,家长在发现新生儿有呼吸困难、发绀、喂养困难等症状时,应及时带孩子到新生儿心血管内科就诊。 此外,新生儿心血管内科还提供家庭护理指导,帮助家长了解如何在家中照顾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新生儿。

中医养生之道

131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新生儿先天性低钾血症:治疗与护理要点

新生儿先天性低钾血症是一种常见的电解质紊乱疾病,通常在出生后不久通过采血检查被发现。血钾浓度低于正常水平,可能导致全身无力、心律失常等症状。 针对新生儿先天性低钾血症的治疗,首先应考虑药物治疗,如氯化钾口服液或静脉滴注。同时,母乳喂养也是非常重要的,母乳中含有丰富的营养,有助于宝宝的生长发育和增强抵抗力。 除了药物治疗和母乳喂养,家长还应注意宝宝的日常护理。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宝宝受到感染。同时,合理安排宝宝的饮食,保证宝宝摄入足够的营养。 以下是一个真实案例:小杰出生后第五天,医生在采血检查时发现他的血钾浓度低于正常水平。经过医生的诊断,小杰被诊断为先天性低钾血症。经过一段时间的药物治疗和母乳喂养,小杰的症状得到了明显改善。 总之,新生儿先天性低钾血症是一种可治疗的疾病。家长和医生应密切合作,及时诊断和治疗,以保障宝宝的健康。

健康管理专家

110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新生儿心律异常,如何应对?

新生儿作为脆弱的生命个体,其健康状况备受关注。近日,有家长反映新生儿心律仅50到60次/分钟的情况,令人担忧。针对这一情况,我们需了解其可能的原因以及应对措施。 首先,新生儿心律低于正常范围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常见的原因之一是呼吸窘迫综合症。这是一种新生儿呼吸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紫绀等症状。由于新生儿肺部发育不成熟,呼吸系统功能尚不稳定,易发生呼吸窘迫综合症。 其次,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也可能导致新生儿心律减慢。先天性心脏病是指出生时即存在的心脏结构异常,可分为多种类型,如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这些疾病会影响心脏的正常功能,导致心律减慢。 针对新生儿心律减慢的情况,家长需及时带孩子就医。首先,医生会进行详细的检查,包括体格检查、心电图、胸部X光等,以确定病因。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如呼吸窘迫综合症需进行氧疗、呼吸支持等;先天性心脏病则需根据具体类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如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在治疗过程中,家长还需关注新生儿的日常护理。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烟雾、异味等刺激;适当保暖,避免受凉;合理喂养,保证营养摄入。同时,定期带孩子复查,监测病情变化。 总之,新生儿心律减慢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家长需保持警惕,及时带孩子就医。通过科学的治疗和护理,帮助新生儿度过难关,健康成长。

运动与健康

131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新生儿心律失常:原因、症状及预防措施

新生儿的心律问题是家长们非常关注的问题。在新生儿出生后的前几个小时,心率的变化尤为重要。正常情况下,新生儿的心率应该在110-160次每分钟之间。然而,如果宝宝的心率只有50多次每分钟,这就可能意味着宝宝出现了心律失常的情况。 这种情况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比如心脏结构异常、感染、电解质紊乱等。如果宝宝同时出现脸色发青、微循环障碍等症状,这可能是宝宝缺氧的表现,需要引起家长的高度重视。 当宝宝出现心律失常时,家长首先应该保持冷静,及时联系医生。如果当地医院无法立即处理,需要及时转院。在转院过程中,最好由救护车和医生陪同,以确保宝宝的安全。 在宝宝转院的过程中,家长可以做一些事情来帮助宝宝。比如,保持宝宝的温暖,避免宝宝受到刺激,同时密切关注宝宝的心率和呼吸情况。如果宝宝出现呼吸困难、意识模糊等症状,要及时告知医护人员。 此外,预防新生儿心律失常的发生也很重要。孕妇在孕期应该定期进行产检,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引起心律失常的因素。在宝宝出生后,家长也要密切关注宝宝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总之,新生儿心律失常是一个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的问题。家长和医生需要共同努力,确保宝宝的健康成长。

病友互助家园

112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新生儿缺氧引发心肌损伤,治疗与日常保养同样重要

新生儿缺氧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它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窒息、早产、感染等。这种缺氧状况会对新生儿的身体造成一系列的影响,其中之一就是可能引起心肌受损。 心肌受损是指心脏肌肉组织受到损伤,导致心脏功能下降。在新生儿中,心肌受损可能会导致心衰、心律失常等严重后果。 对于新生儿缺氧引起的心肌受损,治疗措施主要包括静脉输入营养大脑细胞的药物和营养心肌的药物。这些药物可以帮助恢复心肌功能,减轻心肌损伤。 一般来说,治疗新生儿缺氧引起的心肌受损需要十天至十五天的时间。在这段时间内,新生儿需要住院接受治疗,包括药物治疗、监测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等。 除了药物治疗外,新生儿还需要进行适当的日常保养,如保持良好的休息、适当的营养摄入等。这些措施可以帮助加速心肌损伤的恢复。 在新生儿心肌受损的治疗过程中,家长的配合至关重要。家长需要密切关注新生儿的病情变化,及时与医护人员沟通,共同制定治疗方案。 以下是一个真实的案例: 小明出生时因窒息导致缺氧,随后被诊断为心肌受损。在医院接受了十天至十五天的治疗后,小明的病情逐渐好转,心肌功能得到恢复。

生命之光传递者

122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新生儿心跳过快、血糖偏低怎么办?

新生儿的健康成长是每个家庭最关心的问题。然而,在新生儿护理过程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些棘手的情况,如新生儿心跳过快和血糖偏低。本文将针对这两种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建议。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新生儿血糖偏低的原因。血糖是人体能量代谢的重要物质,对于新生儿来说,血糖偏低可能会引起低血糖症,影响他们的正常生长发育。导致新生儿血糖偏低的原因有很多,包括出生时体重过轻、喂养不足、糖代谢异常等。 针对新生儿血糖偏低的情况,家长需要及时调整喂养方式。例如,可以增加喂养次数,确保新生儿能够获得足够的营养。此外,还可以采取输液营养支持的方式,帮助新生儿补充能量。 其次,我们来看看新生儿心跳过快的原因。新生儿心跳过快可能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如生理性因素、感染、心脏疾病等。 对于生理性因素引起的心跳过快,家长无需过于担心,随着新生儿逐渐适应外界环境,心跳过快的情况会逐渐恢复正常。但对于感染或心脏疾病引起的心跳过快,家长需要及时带孩子就医,以便医生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注意观察新生儿的心跳情况,一旦发现心跳过快,要及时带孩子就医。同时,要保证新生儿的营养摄入,避免因营养不良导致心跳过快。 总之,新生儿心跳过快和血糖偏低是常见的两种情况,家长需要掌握相关的护理知识,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在护理过程中,家长要保持耐心和细心,关注新生儿的生长发育,为他们创造一个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

健康管理专家

150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宝宝心跳异常怎么办?了解不同年龄段正常心跳范围

宝宝的心跳是家长们十分关心的问题。不同年龄段的婴儿,其心跳的正常范围存在差异。 新生儿的心跳频率较高,一般在90到180次每分钟之间。随着年龄的增长,心跳频率逐渐降低。 一岁以内的婴幼儿,心跳频率在80到160次之间。1到3岁的幼儿,心跳频率一般为80到120次之间。 4到6岁的幼儿,心率在80到115次每分钟之间。 然而,一些特殊情况也可能导致婴儿心跳异常,如紧张、哭闹、进食等。此外,感染、发热、甲状腺功能亢进、心肌炎等疾病也可能引起心跳过快。 相反,缺氧、低温、酸中毒、甲状腺功能低下、黄疸等情况可能导致心跳过慢。 家长应密切关注孩子的身体状况,定期监测心跳。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 为了保持宝宝健康的心跳,家长可以多带孩子进行户外活动,增强免疫力。同时,注意饮食均衡,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有助于稳定情绪,避免情绪波动。

医者仁心

162 人阅读
查看详情
快速问医生
隐私保障 · 不满意可随时结束咨询 · 全程无推销
去咨询
plus免费
AI医生助手

AI智能健康助手

在线服务中
24小时 24小时响应
智能诊断 智能症状分析
专业保障 专业医疗保障
扫码咨询 扫码咨询
推荐医生
余更生

主任医师

小儿内科

三甲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支原体感染(32例) 维生素缺乏(13例)
专业擅长:在儿科常见疾病的诊治方面具有丰富经验,尤其擅长生长发育评估,并对小儿矮小症与性早熟等生长发育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此外,他在以下领域有显著专长: 1. 先天性心脏病 擅长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精准判断手术及介入治疗的最佳时机,为临床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2. 川崎病及心血管疾病 在川崎病的长期随访与治疗、小儿心肌炎、各种类型的早搏、心力衰竭、心肌病及胸痛的诊断与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3. 儿科常见病与多发病 对以下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具有深厚造诣: • 呼吸系统疾病:包括上呼吸道感染、哮喘、肺炎及支原体感染等。 • 消化系统疾病:如胃炎、腹泻、消化不良等。 4. 精准医学与疑难病分析 凭借40年的临床实践经验,能够精准解读各学科和各专业的检查报告,通过循证医学系统化分析,科学诊断常见医学问题及复杂疑难病症,为患者提供完整且精准的诊断与治疗方案。这种临床经验与科学分析相结合的诊疗方法,大大提高了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
好评率:99% 接诊量:6758
李谧

主任医师

小儿心脏科

三甲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心肌损伤(1例) 川崎病(1例)
专业擅长:儿童心血管疾病,如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心肌炎,心肌病,心律失常,川崎病,胎儿心血管系统发育及胎儿心律失常,遗传咨询。
好评率:100% 接诊量:627
夏树亮

副主任医师

小儿心脏科

三甲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专业擅长:1.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肺动脉瓣狭窄、法洛四联症、肺动脉闭锁、完全性大动脉转位、主动脉缩窄、右室双出口、肺静脉异位引流、单心室等。 2.川崎病。 3.心肌炎。 4.心肌病。 5.心律失常:室性期前收缩、房性期前收缩、室上性心动过速、房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房室传导阻滞等。 6.高血压。 7.晕厥。 特色: 1.尤其擅长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与诊断,有1000多例先天心脏病的心导管检查和介入治疗的经验。 2.川崎病的诊断与治疗。
好评率:100% 接诊量:472
健康小工具
×